如果还可以选择的话,我绝对不会加入业委会的

——“太难了!”“居民小区像一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相比学校这样的环境,居民小区太复杂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会面对。叶老师说,如果能再作一次选择,“业委会主任”这一选项肯定“out”了。

叶守礼是五星公寓的一名业主,退休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硕士生导师。她担任过多年大学系主任,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济管理教学和实践经验。带了四十八位研究生,同时担任过国家社科项目和上海科委星火计划等多个项目的评审、兼任某公司独立董事,目前还是经管学部老教授协会的会长,并出版过多部自己的书籍、参加过很多项目研究,退休生活忙碌充实。她为何还会进入业委会工作?这还要从小区的一起维权事件说起。

如果还可以选择的话,我绝对不会加入业委会的|大学教授的体会!

加入业委会缘于维权

2000年左右,小区原开发商把原准备用于小区二期、三期开发的土地卖给了另外两家开发商。新开放商不顾小区原本的整体规划,要在小区的东面和南面修建高层住宅和商务楼,会影响到一期住户采光。事关业主们切身利益,叶老师听闻这件事后,积极参与其中,为维护大家的采光权出谋划策。她认为,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吵闹是没用的,需要向上海市规划部门和普陀区政府反映。首先应该了解开发商的意图,看他们是如何规划新楼层的。

几番波折后大家才打听到,新楼层要规划建造30多层。得知开放商那边的情况之后,大家着手维权。最终在业主们的努力抗争下,开发商作出以下让步:将楼层数降低到了18层,扩大了楼宇间距;赔偿整个小区52万元,入五星公寓业主公共账户;政府责成开发商请专业人员进行采光影响计算,对直接受影响的一些业主给予一定补偿。

采光维权大获全胜,这其中少不了叶老师的努力。她在维权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法律条文、政府规划文件,积极上访、据理力争,帮助小区出主意,撰写了大量材料。由于叶老师家不在赔偿范围之内,她没拿一分赔偿费。大学教授的社会身份与自身的收入水平使她不在意这份赔偿。她说:“我参与其中,本身就为了替大家主持公道。”因为在小区维权中发挥了很大作用,2008年业委会换届改选,叶老师在居委会书记的力劝下做了业委会主任。

叶老师连任两届业委会主任,她在这一位置上投注大量时间精力,从未收受报酬。可是,这位曾经备受尊敬的大学教授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陷入小区里种种矛盾的漩涡,成为“众人”谩骂攻击的对象。

任期工作——是成果也是祸端

任期内,叶老师和业委会其他成员一起为小区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小区停车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小区大门和门卫的建设、归集维修资金和三项基金小账户、引进了物业竞争机制。对小区发展来讲,它们是好事,但对叶老师个人来讲,却在不同程度上为她今天遭受的攻击埋下了伏笔。

说起停车制度改革,早年小区车辆不多,小区对固定停车位的继任问题采用排队抽签制度,使用三证(房产证、驾驶证、签订停车合同)合一的管理方式。此外,小区还率先引进了当时比较先进的蓝牙设备应用于车位扫描识别、管理。小区原本只有88个地面停车位,后来区分了车棚内车位、相对固定车位、机动车位三种车位,分类管理。这些改变,对解决早期小区车辆的停放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星公寓还是上海市比较早的开通维修资金和三项基金小账户归集的小区。因为涉及到费用分摊问题,以前上海的售后公房三项基金是不开通的,维修基金最早也不开通业主对应小账户。业委会里的两位老行长通过个人努力,去银行为小区开通了维修资金和三项基金小账户。

此外,叶老师谈到在2006年以前,五星公寓没有自己的大门和警卫室。后来在业委会的努力和街道有关领导的帮助下,采用环球港和小区共建的模式,让环球港出资,给小区修建了大门、警卫室和凉亭。然而就是这件事,因为很多业主不知缘由,现在反而成了质疑业委会的原因之一,大家追问这些设施是花了多少钱改造的。

十年三易物业公司

小区最早的物业公司——五爱物业是开发商组建的,基本传承房管所的管理模式,没有服务意识。2009年10月26日,业委会为了促使物业改进,表示要引入竞争机制,并在小区内贴了公告。结果当晚12点,五爱物业召开紧急会议,一声不吭撤离了全部工作人员,给业委会来一个下马威。这是一件大事。由于事发突然,业委会连跟街道汇报都来不及,紧急联系了隔壁恒陇丽晶小区的畅苑物业。好在畅苑物业答应业委会第二天准时上岗,保证门口有保安,垃圾有人清扫,电梯有人维护。

五爱物业出走后,上海畅苑物业托管了五星公寓2个月,街道建议业委会抓紧启动物业选聘工作。业委会请了物业协会咨询物业的招标投标工作,招到了上海畅苑物业,小区的物业环境终于有了改善。

畅苑物业五星公寓管理处后来进行改制为上海建跃物业服务公司,在五星公寓服务了一段时间,觉得1.15元的物业费很难持续。当时物业管理水准出现了下滑,甚至到了没有项目经理的地步。业委会建议建跃物业提出上调物业费的方案,但他们认为调高物业费难以实现,很多业主对此都是抗拒的。于是业委会提出了用公共收益来补贴的物业的方案,即停车费分成前100辆车,业主和物业7:3开分成,超过100辆,增加的部分变成倒三七分成。同时出租地下室,租金业主每年收益3万元,其余归物业分成(因为当时租赁情况也不明朗)用这个差价补贴物业费。

当时这一方案对业主利益影响不大。但随着小区车辆的增多和房地产价格及租赁价格的上涨,这样的分配机制对业主越来越不利,这也成为后来业委会主张换物业的原因。业委会认为,随着物价的上涨,应该适当调整物业费,把双方的关系理顺,并建立一个对业主更有利的分配机制。

2016年新一届业委会完成了改选换届,业委会也完成了换届审计。因为业委会希望更规范地运作,把一些模糊的不规范的地方都逐步改进,换一个规范的物业迫在眉睫。

2016年小区成立选聘小组,走流程启动了物业选聘,适当上调了物业费。物业费调整为无电梯1.4,电梯1.8,并引入上海新仙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新物业选聘完成后,合同也完成了备案。新物业公司带来了一些免费资源,比如车辆门禁系统,并参与了小区智能化改造。小区保洁由保洁公司、绿化由绿化公司、抽取粪坑有环卫公司专职运营,这些资源给小区带来了明显改善。建跃物业走后,地下室也收了回来,小区租赁情况进一步明晰。

固定车位制度引发矛盾

面对车辆的暴增,此前优越的固定车位制度显露出了它的问题。它使车位在某些时段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并且,这一制度还产生了部分既得利益者,造成业主内部的某些对立。一些新业主,尤其是没有固定车位的业主对这一制度意见很大。如今的矛盾在于:小区里有100多个固定车位,车位主人不愿意改成抢车位的模式。而小区内部路线复杂,有“死路”,如果全部改成可以抢的车位,也会造成路尽头的拥堵现象。

业委会的想法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离开的人把固定车位腾出来给新来的人。但这一方案在小区还是备受争议。小区停车矛盾,是整个社会都面临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却单单堆在了业委会头上。小区停车位本就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事情的达成需要妥协和让步,需要某些利益的牺牲。如何协调各方利益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业主们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对业委会求全责备,结果只会加深矛盾,走进死胡同。

转折点:打人事件,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导致矛盾扩大

五星公寓里有这样一位业主,平时嚣张跋扈,因他而起的打人事件至少发生过三次,均有证人可以作证。在去年年底,因为一次投诉,物业经理去上门沟通,结果还没进门,挨了几拳,倒在地上。报警结果是恶人先告状,这人说有人闯家门,双方冲突才推人(后来把这点都否定了),可能凭借他个人的部分关系,当然基层出警人员的不作为,就导致这个事情不了了之。之后这个事件就像一个信号,好像向外界传递某种信息。让被打的物业经理感觉到心凉,也让业委会感觉到小区正义的引导出了问题,同时对此人,更是感觉到是一种鼓励,

“搞得定”的鼓励。

至此以后此人愈发嚣张,伙同他人在2018年12月份在小区组建了微信群,他们通过扫楼、贴公告、二维码的方式拉业主入群。通过发布一些不实的信息,在群里蒙蔽一些新来的业主,同时调动业主的情绪,让大家把矛头指向业委会。

他们甚至扬言,不换掉这一届业委会,他们就不交物业费。这种行为,给整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带来麻烦,在他们眼里,拒绝承担自己的义务竟然变得正义起来。谁才是正义的一方?难道是不缴纳物业费的人吗?

叶老师反映,微信群里在说她贪污、侵吞、挪用公费,她找居委会投诉,居委会则表示只能名誉起诉。比起反对派微信群的火热,业委会这边只建立了公众号,有100个关注者,没有微信群。这使业委会在舆论传播上变得被动,阵地丢失!

叶老师说,小区3月份的财务报表已经出来,共有140多万公共收益。如果不是因为这些事情打乱了业委会的正常结算工作,60多万的收益最近应该已经进入业主大会账户了。而业主投诉业委会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公共收益没有进到维修资金的账户。

备受攻击,十年公益心凉凉

业主们攻击业委会,业委会主任往往首当其冲。叶老师的遭遇比较极端,她的电话被个别业主填写成小区附近一家宾馆的联系电话,所以天天有陌生人给她打电话。现在,她的房子也成了问题——

叶老师1999年看中小区内一套复式样板房。原本一套房子为一室一厅,因为朝向问题,房屋销售商建议购买两套房子,由他们打通楼板,现浇横梁,变成一套两室两厅的复式房。当时这样的房型是建设部的样板房,现在却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个问题:开发商在产权证上没有注明该房屋是复式房,等于一套房子,却包含两个独立的产权证,占着两个购房名额。这套房子也是叶老师和女儿以各自名额共同购买的。整个小区里这种复式房型原来有十多套,其不规范的房屋结构是因为早期房屋开发商的不规范操作,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现在却成为业主们攻击叶老师违章搭建的理由。庆幸的是,房子预售合同和正式合同都是2000年签的,这些横梁和洞都是在这之前就已经有了,叶老师保留了这些凭据,否则现在真的有点说不清楚了。

对于类似的种种事情,叶老师说,自己没有愤怒,只是感到后悔与心凉!参与业委会已经影响到了叶老师很多社会事务,本来答应出版社的稿件已经违约了。她说:“如果还可以选择的话,我绝对不会加入业委会的,这太难了。学校里面要相对单纯很多,社区是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如今她最担心的就是业委会工作已经影响到了家人,打扰到自己女儿的生活。她表示,如果街道不出来说句公正话,就真的让业委会参与者心凉了。

不是第一位,也不会是最后一位

业委会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不到30年,被业主关注是最近几年的事,这和出现纷争的时间脉络是重合的。而在近年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中,业委会的参与者总是很容易遭受各种恶意的揣测、诋毁和中伤。身处矛盾旋涡的叶老师,不是第一位,也不会是最后一位。而如何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暂无任何一个组织和机构可以解决。

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叶老师所在的这一届业委会参与者的年龄结构比较单一,没有年轻力量的参与,这使得他们在面对使用微信群的反对派业主时显得势单力薄。当微信群中散布一些对业委会成员有失偏颇的攻击言辞时,他们不能快速有效地回击。虽然回击也是对抗,并不有利于小区问题的解决,但长久的失声,就是对谣言、诽谤的纵容,无疑会使小区陷入失控的局面。

叶老师深陷矛盾中,她想到了街道。从她的工作经历而言,在遇到问题时,希望上级组织“一锤定音”、廓清事实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期待,在高校中也往往会有这样的解决方案。但小区事务不同于任何一个机构、一家公司的管理,小区的业主是一个个没有任何从属关系的平等个体,在这个场域中,权威不管用,也谈不上有上级,这也是很多小区事务“难论对错”的重要原因。

那叶老师就注定以心冷而告终了吗?

在走访了那么多的小区之后,我一直觉得参与业委会的每一位,要接受“被误解是常态”这个事实,至少是一定时间段内的“被误解”。而所谓的应对,没有微信群的叶老师已经失了先机。事已至此,与其在小区寻找理解,不如走出小区去寻找“同类”,通过和其他参与者讨论、梳理,去寻找小区矛盾的问题所在以及破解之道。至于那些听信了谣言的不明真相的业主们,给他们更长的时间就可以。要相信,这个世上没有傻子。

背景资料:五星公寓,位于普陀区曹杨梅岭南路320弄12、14、16、18、19号,于1996年建成。2009年以前物业公司为上海五爱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后更换为上海畅苑物业和上海建跃物业。现物业公司为上海新仙崖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采编:蒋思凡,编辑:谢飞君,校对:韩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