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调皮生气的时候该怎样控制自己情绪?

煜熙麻麻


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老大五岁半,老二快四岁,两个在生活中也是属于不安分,非常调皮捣蛋的孩子,虽说活泼好动,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有时候大人在一些事情上还是无法忍受的,特别是当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再遇到调皮不懂道理的孩子,那时候真的是无法克制心里的怒火,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对孩子吼、叫、骂、打。

其实我也会偶尔出现这种情况,说实话,当一个人面对两个年龄相差不大,又是不安分的男娃娃的时候,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洪荒之力尽可能来减少“暴力”冲突。或许我的修为达不到遇到这种事能心如止水的这种境界吧!不管怎样 ,我还是有我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3到7岁之间的孩子,适当的肢体惩罚未尝绝对不能用,因为孩子这段时期处于已经有分辨对错的能力,但自我管控能力相对弱的阶段,他做一些错的事是在探视大人的态度,如果能用讲道理的方式得到解决那最好不过,如果尝试了讲道理都毫无作用的话,用适当的肢体惩罚,或者肢体语言惩戒下为孩子树立规矩,还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但,前提条件是大人必须要明辨是非,是在孩子不懂道理做错事后,用讲道理的方式行不通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用且必须掌握好度,不要为了发泄自身情绪,把孩子当成出气筒。

但3岁之前和7岁之后的孩子就不要用“暴力”方式解决了,那样会对孩子产生不可预知的负面心理影响。因为三岁之前孩子是属于好奇心特别强的阶段,对事情他们没有过多的对错之分 ,如果大人不理解就一味打骂的话,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不爱自己,从而会出现没有安全感、胆小怕事、自卑等负面心理。而七岁后的孩子已经完全有自己的思想了,但又缺乏对事物全面的认知,做错事惹大人生气并不是故意的,这个时候如果大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臭骂或者是打的话,很有可能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心理会扭曲。这两个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耐心讲道理,以身作则。

所以说作为合格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真的不能马虎,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当遇到迫不得已要实行“暴力”的时候可以看看我所写的这篇文章或者是在心理多练几遍:孩子是我亲身的,我得要对他成长负责。或许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二胎宝妈谈育儿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父母性格会很冲动、很暴躁,不论是在处理事情上还是在教育孩子上,都会比较激进和冲动,有时候甚至会还没有理清事情缘由就对孩子动不动就打,动不动就骂,这样是一种非常不对的教育方式。

王先生平时性格也是那种比较急躁的性格,在教育孩子上,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会不问清楚事由,对孩子打骂是常有的事儿。

王先生的儿子康康今年11岁了,在读小学六年级了。在一次学校体育课中,康康不小心受伤了,是在和同学打篮球比赛的过程中,在投篮的时候没注意,摔倒在了地上,把脚给崴了,当时脚就立马肿了起来,自己都不能走路。老师和同学及时把康康送去了医务室进行了简单的医治。但还需要后续到大医院进行检查,看有没有其他情况。所以老师就立马联系了王先生来接康康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接电话时王先生正在忙工作,是特别请假来学校接孩子的。一到学校,看到儿子受伤了,还没开始关心孩子疼不疼和问清楚事情缘由,就开始对孩子发脾气,大声斥责孩子又是在学校瞎打闹弄成这样,还抱怨孩子耽误自己上班的时间之类的,一直在对孩子发脾气,但康康好像已经习惯了爸爸这样的暴脾气,自己一句话也不说,一句话也不解释。

生活中有很多脾气爆燥,不问事情缘由就乱发脾气的父母,若他们长此以往以这种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不仅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培养,也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而且脾气暴躁的父母的孩子要么形成懦弱胆小的性格,变得越来越不活泼、不爱说话,缺乏自信心;要么孩子形成像父母一样暴躁的性格,遇到什么事情,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发脾气。但这两种性格都是不健康的性格。

在生活中,父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对的要给予表扬与称赞,孩子做错的要给予及时的批评与指正,总之做事情前多想想,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打骂孩子。


布衣学堂


冲动是魔鬼,遇事冲动的话,就会影响判断。特别在教育小孩子方面,更加不能急,需要多点理性。

据调查显示,全国有近九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合理控制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年龄越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吼叫占28%。当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护,才会管教的。但是你是否有想过这样不管理情绪的管教会给孩子的童年埋下阴影呢?

据科学统计,有暴力倾向的人在童年时百分之八十以上有被父母吼叫过,除此之外,情绪失控而对孩子吼叫,还有以下几种影响:

1.性格孤僻、懦弱、不自信

2.不善于交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3.形成讨好型人格,一昧讨好别人

那么在孩子调皮时,该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换位思考,不要以局外人去判断事情的对错。

2.大脑切换场景,想想快乐的事,让自己冷静下来。

3.自己回避一下管理好情绪,再来教育孩子。

逗逗龙机器人温馨提示:

经常遭受父母的言语暴力的人,脑结构会受损。

逗逗龙儿童机器人陪伴成长,让孩子感受更多的爱!


逗逗龙机器人


首先闭眼深呼吸,默念是亲生的,多想想娃可爱乖巧的一面。如果还不能平复,就转身暂时离开下去做些别的事,比如一些体力劳动。或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听听歌看看窗外风景,等到心情平复了再去和娃沟通,问问他干了什么,什么原因,怎么解决等等。

大人的情绪一定要稳,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就简单粗暴的收拾一顿就完事了。其实往往得到的结果只是发质,辩证的角度,欣赏的眼光……多多发现娃泄了我们自己的情绪,并没有实际解决问题。对带娃我们真的需要绝对的耐心,强大的心理素的闪光点。

对待孩子的调皮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他去(非原则性问题),一种是必须停(原则性问题)。

非原则的调皮我们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比如娃能力不足非要自己动手,不让她来还不行的情况下,有些父母的暴脾气就上来了,娃咋这么不听话啊巴拉巴拉。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她愿意动手说明有自我意识了,此时培养她动手能力自主能力的关键啊,娃是越用用棒的哦!不过家长是需要有强大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心里承受能力!!!

原则性的调皮绝对不可以触碰的一定要严肃处理,比如玩插头啊电线啊。处理这些问题也不能简单粗暴的处理,虽然效果快,但是整体效果不佳。

首先警告,面对面,眼对眼,认真告诉娃,绝对不可以做什么,如果你要继续做了我会怎么处罚以及没做怎么表扬或奖励(需要有奖惩)。

其次没有继续可以鼓励表扬,抱抱亲亲。如果继续了,就使用之前约定的处罚方式(一定要坚决不可心软)

最后处罚完一定要和娃谈心,处罚的原因,以及你希望得到的反馈。最后一定要有抱抱,并告诉他,你是爱他的!

育儿是需要巨大的勇气,足够的耐心,强大的承受能力,以及愉悦自己的心情






乐活悠悠


面对熊孩子,家长的确很难随时都做到冷静。

但是生气的时候却又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别发脾气,但我们却常常在为孩子示范着:情绪失控。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千万别单单想着忍。忍字头上一把刀,一直想着忍,自己就会很委屈,迟早情绪会爆发出来。

2.找到情绪的源头。我为什么这么生气?一定要连续问自己三个为什么,可能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很多时候,生气不是因为孩子调皮,而可能是觉得自己管不好孩子?也可能担忧调皮的孩子会不会将来做错事?找到了情绪的源头,就更容易处理问题。

3.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妈妈现在觉得很生气了,因为你这么做,我觉得很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4.自己实在控制不住,就要暂时退离现场,可以让别的家人来顶上。如果没人顶,就告诉孩子,妈妈需要冷静,要不就会发脾气了。希望孩子能帮助你,停止调皮的行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行为而学习的。

我们希望孩子情商高,会控制情绪,就得从自己做起。


85分妈妈


孩子太调皮,令你生气的时候,可以用以下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觉知到自己升起的情绪,感受这个情绪。

二,检视自己的念头,是什么样的观念,让你认为孩子做的不对,才造成你生气的。因为观念使我们产生了情绪,而我们的观念也不一定就对。

三,你也可以跟孩子坦诚的表达说,你这样做妈妈很不开心,你这样做妈妈会生气的,来跟孩子进行柔和的沟通。


热爱生命的自由心空


调皮的孩子大多聪明好动。可以和孩子多玩游戏。拒绝说教,用自己的行动让孩子感受。


楚楚故事馆


孩子调皮是天性,当你无法接纳的时候就生气,孩子天性没有错,错在你无法接纳,尊重孩子天性,理解孩子的调皮举动的功能:自我刺激消除无聊?引起别人的注意寻找玩伴?好奇地探索尝试新鲜的活动?兴奋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当你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功能,你就会觉得他十分可爱,哪来生气呢?你希望他像个成年人一样稳稳地坐着,去干着大人允许的事?他的童真童趣早早地消失?那你是不是太慘忍了?

走过去,拉着他的小手,一起奔跑,一起探索,一起游戏,创造充满童趣的生活,让我们跟孩子一起享受童年的快乐。孩子会因此得到陪伴,得到满足,勇敢地快乐成长!像你一样的热爱生活!


113号渡老师陆惠芳


孩子太调皮是孩子刚懂事的时候没有太注意调教他吧,孩子一但形成了调皮的习惯,一时间是改不过来的,不过现在调皮的孩子还是挺多的,小孩毕竟是小孩,跟大人是有许多的不同之处的,调皮也是小孩子们的一个特点,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要学会接受他的调皮,而不是生气,生气了也没有必要控制,控制也是挺难受的,慢慢学会接受他不好方面的存在,(其实因素在自己那里,对吧)然后一点一点的去改变他的调皮,这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有耐心去训练…


宝宝心理


对小朋友注重的是耐心,现在的小朋友不像过去一代的小朋友。都喜欢多动。尽量多时间与小朋友细声开导小朋。随着小朋的长大慢慢会变得懂事。请记住耐心,绝不能让小朋友有心中负面作用。带来不阳光的一面。到了一定时期他自己也会懂得。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时期,也是一个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