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中,父亲的角色有多重要?父亲的陪伴对孩子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粟小予


都说父爱如山,为什么用山来形容呢?我认为,这体现了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有力的,也说明了男性的刚强、坚毅的品格。

那么,亲子关系中,父亲是不可缺少的角色。父亲可以给孩子带来以下正面的影响:

勇敢

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勇敢的品格,在日常陪伴中,会教给孩子遇事不怕,勇敢去面对。


坚强

男性有更坚强的品格,这会教给孩子不服输,不怕苦和累,一直坚持下去,乐观面对。

自信

不缺乏父爱的孩子会比缺乏父爱的孩子自信,自信是人能够独立生活,面对社会的基础。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

如果家庭缺少父亲的陪伴,孩子可能会自卑、胆小,因为父亲的阳刚之气总能给人一种安全可靠的感觉。而且缺乏父亲的陪伴,孩子几乎无法从男性那里学到他们看待事情的角度,他们的思维方式。缺少父亲的陪伴,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对人际交往也会有一定影响。


可儿妈读故事


首先父亲的陪伴会让孩子有爱的感觉。孩子是父母结合的产物,如果只有母亲陪伴,父亲是个隐形人,孩子心里会有缺口,在情感方面容易出现缺失。

其次母亲因为女性的特点,关心孩子比较侧重于细节上,比如吃饱了,穿暖了,有没有和别人吵架等等。而父亲看问题比较宏观,他会鼓励孩子用于尝试,放手让孩子体验独立。

比如我家,我好静,就希望儿子能多看书,做稳点的事情,不要闯祸。我老公相反,他会带儿子观察树木,爬山,抓虫子,教他踢球,骑车,锻炼男孩的力量。

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会从父亲身上学习,如何做一个男人,如何和女性相处,也有助于他以后和异性交往。


小人物眼里的烟火人生


#头条心理学院#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所以父母亲对于孩子来说都很重要,我们活着的每时每刻,一言一行都和来自父母的影响,密切相关。

母亲带给孩子的是爱和安全感,父亲带给孩子的是力量。

如果孩子有不愿意参加活动,害怕挑战、自卑胆怯,不能拒绝别人,被欺负不敢还击,回家不敢和父母说,做事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思维能力弱,逻辑差,条理不清,经常有愤怒的情绪或行为,有时故意搞破坏、挑战权威,自制力差,自己定的计划,自己破坏,喜欢给人出头当大哥等等现象,就要考虑孩子和父亲的关系,看看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作用了。一个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母亲无法替代的作用。

父亲给孩子的正面影响力,从三个方面来说:

1,逻辑通顺,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可以锁定目标做事,敢于做决定

2,行为方面;做事果断,不瞻前顾后,执行力强,自制力强,有领导力,自我管理能力强

3,个性方面;意志力强,有担当,勇于面对,状态稳定,不惧怕权威等。

那如何才能让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首先,父亲要重视孩子的成长教育

其次,父母亲要互相尊重彼此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互相打压,遇到问题沟通解决、而不是把孩子当球踢。

父爱对孩子来说如汽车的引擎,是动力的源泉,绝对不能忽视!



能量管理心理


父爱如山、父慈子孝、父严子孝、知子莫若父,看看这些词语,还不明白父亲的角色有多重要么?

父亲给孩子的是大山般的气魄,大海般的宽阔。

父亲的陪伴简直重要的不得了,可惜我们的社会现在都是以母亲教育孩子为主,从宝宝生下来到宝宝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妈妈的角色远比爸爸的要分量多,出现这种情况,我作为父亲,我只能说,爸爸们在偷懒了,其实作为父亲,完全可以陪伴孩子,和妈妈一起陪伴孩子,而有的时候,爸爸的教育可是比妈妈要重要多了,比如,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上街,孩子看到玩具就走不动了,就想买一个新玩具,可是昨天才刚给孩子买了一个,孩子可不管那些,就要买,非要买,开始哭,开始闹,那哭的叫一个惨字,妈妈经常做的一个事就是,我孩哭的都岔气了,不行买一个吧,买一个哄的不哭就好了,而爸爸,你哭吧,我不理你,等你安静了在和你讲道理。

爸爸不管什么时候,做事情永远是站在男性的角度看待问题,要理性,要果断,要坚决,不会被情感所支配,这就是父亲教育的优势,而这种优势,百分之九十九的妈妈是做不到的,毕竟妈妈是女性,感性是她们的天性。

这只是爸爸教育的冰山一角,爸爸的教育还有更大的作用,就像之前的词语,父慈子孝、父严子孝,孝是什么,百善孝当先,《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到“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孝悌”指的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兄弟及关爱幼者的伦理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善待他人,名曰行“仁”,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怕不怕?重不重要?你孩子孝不孝顺就是看你这个当爸爸的呢,爸爸们还不应该好好的教育孩子么?

所以,亲子关系中,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不比妈妈的差,我就想当一个好爸爸,好好的陪伴我的孩子,好好的教育我的儿子。


窗边故事汇


妈妈、爸爸和孩子是最基本的家庭构成要素,就像三角形的稳定性一样,三者的相互支持和影响促成和谐原生家庭氛围的行成!妈妈跟孩子之前的亲密关系往往是比较牢固的,而父亲的角色由于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观念,却经常会出现缺失,似乎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家庭运作模式,妈妈在家带孩子,爸爸外出去打拼,然而这种父爱氛围的缺失却对孩子一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妈妈,方向感来自于爸爸!

一个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起初就是一张白纸的存在,正是由于父亲和母亲所给到的不同形式的爱的引导,才使得孩子能够学会去融入和接纳这个世界,父爱缺失的家庭出来的宝宝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极度的任性或蛮横,另一种则是尤其的自闭和内向,这两种性格的形成都是根源于父亲的导向性作用的缺失!

二、拥有足够的父爱,女儿早恋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这些年出现了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现象,出现早恋现象的女孩的比例逐年增多,并且很多的女孩更倾向于选择比自己年龄大出很多的大叔级的男性作为自己的择偶对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源自于自己童年时期父爱的缺失,正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父爱,这些女孩盼望着能有人呵护自己保护自己,从而选择那些看起来有安全感的年龄大一些的大叔级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拥有足够的父爱,儿子面对困难和挫折会更加的从容!

现在的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视野开阔、心胸不足,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中小学生因为考试或者其他你都想不到的原因而选择自杀、打架或者作出其他极端的行为,尤其男孩子,或者参与打架斗殴,或者是习惯于忍气吞声,让人感觉男孩子本来应该有的那种能屈能伸、阳刚正气的精气神全都消失不见,其实所有这些都跟父亲打小的陪伴的质量高低相关,父亲身上的那种男性特有的果敢、坚毅的性格和品质会在孩子的内心里面留下深深的烙印,进而影响到男孩子的人际交往风格!

至今还记得朱自清的那篇《背影》里面对父亲的生动描述,看到父亲买橘子回来的时候一系列艰难的动作,让作者忍不住流泪,实际上这就是父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父亲不应该只是一个符号,甚至只是孩子的一个念想,父亲对孩子来说应该是一个真实的存在,母爱父爱,健全的爱才是给到孩子的真爱!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通常,宝爸首先责任是赚钱养家,宝妈主要负责养育宝宝。事实上,父亲的陪伴对宝宝而言十分重要。

1、影响生长发育

父亲与宝宝接触的方式通常是大动作的肢体互动,比如举高,能给宝宝较强的身体刺激,促进宝宝在体重、身高、肢体协调等方面的生长发育。

2、影响性格形成

宝宝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而父亲作为宝宝生命中第一个权威形象,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都会成为宝宝的模仿对象。父亲在动手能力、探索欲望、开阔视野等方面,对宝宝的智商、情商都有更大的影响。

3、影响性别认同

宝宝会把父亲所有的行为特征都视为男人的范本。对于男孩来说,爸爸是自信、勇气与自制力的源泉;对于女孩来说,爸爸是生命中第一个异性,对于塑造健康的异性观非常重要。

陪伴是给宝宝最好的爱,宝爸快快放下手机,每天抽点时间,陪宝宝一起搭一次积木,或者陪他一起做一个好玩游戏,一起见证宝宝的成长吧!





共享育儿经


当今社会,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因为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单亲家庭的孩子逐渐增加,很多离异后是由妈妈扶养。另一方面,就算是生活在正常家庭中的孩子,却因为爸爸的工作繁忙导致没有时间陪伴孩子。还有方面,有的是未婚先孕,导致孩子一出生就缺乏父爱。那么,一个父亲的陪伴对孩子来说到底有多么重要呢?

一个小家庭的组合一般是由爸爸,妈妈,孩子组成,爸爸似山,是孩子成长中坚强的后盾,是孩子心灵的依靠。妈妈似水,让孩子在成长中有个温暖的港湾,是孩子生活的支柱。只有同时得到爸爸和妈妈共同的爱,孩子才会健康快乐成长。

父亲陪伴多的孩子,在生理,心理性格方面都要健康很多,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会勇于挑战 ,不退缩。受到打击时直面挫折,更容易走出负面情绪,心胸也更加开阔。在父亲男子汉的熏陶下,他们会变得更坚强。在感受到父爱的情况下,他们会觉得更加有安全感,面对事情不会太过偏激。有些时候爸爸的几句教导比妈妈无数遍的苦口婆心都管用的多,可想而知孩子从心底其实都是崇拜自己的父亲的,而且也更愿意听父亲的劝导。就拿我自己的两个孩子来说,在三岁之前更黏我,但是三岁后更希望父亲陪伴,也更听父亲的话。

一个家庭中,有一个合格的母亲很重要。同时也需要有一个合格父亲的陪伴,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健康成长。


二胎宝妈谈育儿


据《人民日报》报道,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更糟的一点是,很多中国男性,包括女性似乎都习惯了家庭中父性的缺失。



其实,大量的数据表明:父亲的角色与孩子的成长不仅有关系而且是很重要的关系。


来自瑞典Uppsala大学研究人员们通过对24个家庭的多年随访,详细地评估了父亲的参与对于他们的孩子在各方面成长的影响:


比如,那些在幼年时期有爸爸陪着玩,讲故事,出门郊游,并且照顾他们的孩子们极少在青少年时期犯罪和有抽烟的习惯。


那些有爸爸陪伴和照顾的早产儿在3岁时的智商远远超过了那些没有爸爸参与成长的早产儿们。


有父亲帮助阅读到7岁的孩子,以及那些常有父亲关心他们在学校怎样的16岁的女孩子,成年后很少被抑郁或其他心理问题困扰。




不仅如此,父亲常和孩子玩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早在二战中,那些父亲离家参战的孩子们在4-8岁时常常出现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各种问题。


还有那些挪威水手的孩子们,因为父亲常常一走几月不回,无法帮助他们学习如何和别人相处,这些孩子们往往在集体中不受欢迎,他们自己也常常不满意他们与同龄伙伴的关系。


那么这些缺失的爸爸都去哪儿了?


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妈妈和孩子的心声啊!每当提到教育孩子,很多人会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是妈妈的责任,现实生活中,总会听到很多妈妈们抱怨,生了孩子好像对男人的改变不大,负点责任的爸爸可能更卖力的赚钱了,但是其他的业余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不会给女儿搭配衣服、扎辫子,看到孩子哭闹毫无招架之力,与孩子之间显得生疏、对话没有眼神交流,压不住火气朝孩子发脾气……这样的情况也许在很多家庭中都不陌生,如果换作是母亲,这样的情况也许压根不会出现。


很多人会说:男人去工作了,去挣钱了,这样才能养家糊口!


实际上,很多男人只是在用工作或者挣钱逃避家庭责任,他们在支持妻子、照顾和陪伴孩子上缺失了太多,逃避了太多。


要如何培养孩子与父亲间的亲子关系,除了经常陪伴外,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游戏是最重要的活动方式。


父亲在与孩子进行互动游戏的过程中会有示范作用,同时可以展现出父亲的幽默、机智,在无形中对孩子产生影响。但“玩”也要玩得科学,体现出父亲的角色。


以下分享5个简单易好玩的父子游戏


1、手影游戏

<strong>

晚饭后,把屋里的大灯关上,打开台灯。爸爸和孩子一起把手放在台灯和墙壁之间,前后移动,看看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还可以用手变出各种影子来呢,比如像小狗的嘴一张一合,像小鸟的翅膀在扇动等等。


2、画出我们的模样

 

将准备的整张大纸平铺在地面上,让孩子躺在上面,爸爸用笔描出孩子的轮廓。让孩子在自己的轮廓中,画出自己具体的样子,爸爸可以在旁帮忙。 


3、大脚带小脚

爸爸和孩子一起脱去鞋子,爸爸两脚稍分开,然后把孩子的小脚放在爸爸硕大的脚上,孩子的两只小手抱着爸爸的腿。


爸爸说:“预备,开始”。大脚带着上面的小脚一起往前走、往后退、斜着走、转圈,动作由简到繁,默契会慢慢产生。


4、图书多米诺

爸爸先选择合适的空间,准备好图书,注意不要有太厚重的书。  爸爸给孩子做示范,把书一个个立起来,但要按一定的间隔排列。  让孩子自己尝试将书都摆好,爸爸在旁边多鼓励孩子,即便是书倒了,也不要放弃,“爸爸相信你!”  如果都摆好以后,多米诺在哪本书停下,就要在那本书里随机翻一页,念给爸爸听;念完以后,可以推一下下一本书,让多米诺继续。  


5、角斗士

<strong>

找一块布单,最好是红色的。爸爸拿着布单,让孩子往你这里冲。不妨事先看看电视里面的斗牛士是怎样战斗的,让孩子有直观的印象,再来玩这个游戏,会觉得更有趣。


爱唠叨的马小妈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陪伴,对孩子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探索新事物,能激发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成功的探索,又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父爱缺失的孩子,在性格上会有一些弱点,比如胆小、过于内向、自信心责任感不足等,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陪伴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陪着不等于陪伴,我们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身体和心里变化,多沟通,做亲子游戏,多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活动,父母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的朋友,即能启发孩子的智慧,也能互诉衷肠,在生活上、心里上,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困惑就更好了。


洛妈淘玩具


这些年,我们一直说“丧偶式育儿”,甚至“云端的伴侣”,其实诟病的就是在家庭中缺席的爸爸们,我们经常能看到,有很多爸爸在孩子小的时候还会抱一抱、哄一哄,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爸爸们的新鲜劲过去了,开始慢慢“缺席”。确实,现在许多人的家庭观念仍然停留在,妈妈在家照顾孩子,爸爸外出工作养家;甚至夫妻双方都外出工作,但回到家里还是妈妈来照顾孩子,似乎带孩子就只是妈妈的责任,可实际上,这种教育及相处模式是极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不过近期也有文章说到,最近几年有很多的爸爸也逐渐回归到家庭责任中。

爸爸缺席,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有很多“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或多或少都受到一些阻碍;性格有缺陷如胆小、懦弱,或者变得性格扭曲更加叛逆,有研究表明,和父亲关系出问题的孩子,更容易成瘾;会更容易产生抑郁、缺乏自信等情感障碍,患抑郁、焦虑症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真的非常多,我们作为家长真的需要去关注);不能正确的与男性相处(特别是女孩子长大以后,男孩子也很容易缺少男性原来应该拥有的阳刚之气)。

那么说说爸爸在亲子关系中的作用吧,首先,爸爸和妈妈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不同的,爸爸会用男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孩子,比如说,爸爸更愿意放孩子去自由探索、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更多是“你喜欢就好”、更喜欢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和思考,同时在面对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时能忍得住(狠得下心)。

爸爸带的多的孩子,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特别是男孩),在性格方面也更能形成良好的个性(更加的勇敢、果断、放得开),在情商和社交能力上更容易提高(爸爸和朋友玩的方式和妈妈跟朋友玩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开发(爸爸们更喜欢动手操作,孩子不但可以看,还可以跟着一起做)。

在亲子教育中,爸爸们可以主动学习一些新的育儿知识,调整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跟孩子做朋友,做错事要承认,跟孩子道歉并不丢脸还会赢得孩子的尊重(其实就是身体力行的交给孩子“承认错误是勇敢的表现”),给孩子更多的耐心,慢慢去引导和鼓励,不要去打骂(还是有很多爸爸以为对孩子严厉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勇敢的跟妻子和孩子多说一些“我爱你”,勇于表达爱。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父亲和母亲双方的爱,这是自然规律,我觉得我们努力这一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挣多少钱,而是在努力向上走的同时,能将我们家族中优秀的品质通过身心健康的下一代一直传承下去。爸爸的参与,不可或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