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發射經過他國上空時需要擔心被擊落嗎,為什麼?

秦皇見漢武


基本不用擔心被第三方攔截,反導是個技術活,毫不客氣的說這個世界上99%的國家不具備真正的反導技術,即便想攔截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為什麼當時在韓國部署“薩德”的時候我們反應那麼大?“薩德”除了可以監控上千公里的空域之外,再就是有能力對我們的上升階段的彈道導彈進行中段攔截,對我們既是侵犯又是威脅。下圖就是“薩德”反導系統的攔截導彈,生產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洛克希德馬丁”、“波音”和“雷神”

彈道導彈的飛行大概分為三個階段:初段(助推段)、中段和末端(再入段)。

其中初段(助推段)是由發射到進入太空這個階段,也是攔截成功率最高的階段。此時導彈正在由龐大的各級火箭向上推動(洲際導彈一般都是二級或三級火箭,逐級進行拋棄),目標巨大。而且這個階段的速度是由0開始加速,是整個攻擊過程中最慢的一個階段。但是有個問題,一般陸基導彈發射都在自己的領土,想要在在初段擊落就必須讓已方防空導彈有能力覆蓋對方發射場及對方領空,但是普通防空導彈射程一般都在200公里以內,很難做到這種大範圍覆蓋。如果對方是核潛艇發射那麼就更麻煩,因為核潛艇神出鬼沒,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根本無法進行反潛和海上防空作業。下圖為蘇聯鐵路機動的SS-24洲際彈道導彈,可以看到導彈本體是巨大的,但是有效部分只是上面那幾個彈頭,初段目標越大越容易攔截

其次就是中段,中段是指進入太空至再入大氣的階段,也是飛行時間最長的階段。中段飛行階段的導彈各級火箭都已經分離,此時導彈只剩下最上面的母艙和彈頭,目標已經非常小。而且這一部分繞地球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秒每秒數公里,彈道高度達到1000公里以上,也就是說“小、快、高”,精確測量難度極高。這個階段的導彈攔截成功率就已經非常低了,即便是中美俄這三個國家並不能保證100%的攔截率。從這階段開始世界上只有美俄中具備獨立的中段攔截技術,日本是美國反導網絡的一部分,手裡有一部分“標準-3”攔截彈。“標準-3”最大射高為16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為2.6公里/秒,採用碰撞式動能彈頭,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海基中段攔截彈。但是即便是“標準-3 Block IIA”在已知彈道參數的情況下前2次攔截依然失敗,直到2018年12月第三次試射才獲得成功。下圖為2018年2月中國進行的陸基中段攔截試驗,此次攔截是成功的

最後就是末端,這個階段就是彈頭再入大氣到命中目標階段,也是整個攔截最為困難的階段,或者說以現在的技術水平攔截成功率不會超過20%,如果有末端機動能力那麼攔截概率還要降低。一方面是彈頭目標太小,現代小型化的熱核彈頭也就是跟一個成年人大小,另一方面是彈頭再入大氣後飛行速度太快,到地面時間只有十幾秒甚至幾秒,“又快還更小”。再加上導彈母艙釋放彈頭時還會同步釋放大量假目標和誘餌彈頭,從中段開始就干擾對方反導系統判定,更加增大攔截難度。現代洲際導彈普遍都具備“多目標重返大氣”的能力,也就是說1枚導彈可以釋放至少2個彈頭對2個城市發動攻擊,1個彈頭攔截都困難更不用說2個甚至10個彈頭同時攻擊。

導彈防禦涉及的領域太廣泛,除了我們提到的各種導彈之外還需要大量的戰略預警雷達、X波段預警雷達、末端防禦雷達等等“硬件”的支持。像日本這種沒有軍事自主的國家只是淪為美國的“出頭鳥”,雖然日本手裡有一部分“標準-3”、“愛國者”這類反導、防空導彈,但是情報都是由美國提供,真正有這個實力的也是由中美俄三個國家。只要這三個國家之間不起衝突,那麼這個世界用到洲際導彈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像某些掌握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想要掀起風浪勢必會遭到大國制裁。下圖為大名鼎鼎的“海基X波段雷達”,是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重要部分


雛菊西瓜Peterpan


那要看主要打擊的競爭對手有沒有能力和技術在其他國家境內部署超出大氣層高度的攔截系統了。但是一般而言,這種中段攔截系統很少部署在其他國家境內,一般能夠對外部署的大都是在末端和上升段進行攔截的防禦系統,美國能夠做到中段攔截的反導攔截系統基本都是海基部署來擴大防禦範圍。


洲際導彈飛行高度很高,超過了臨近空間高度,基本就在衛星軌道高度飛行,而且其飛行的軌跡除非是自己發射的,否則都是很難進行精確的測量的,對外太空高度的一個不大的、沒有有效物理場信號的彈頭實施碰撞式的硬殺傷難度極大,被稱為發射一刻子彈擊落一顆迎面飛來的子彈一樣的難度。


但是世界上並非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攔截系統,如果有一個龐大的,包括前沿部署的預警雷達、中段部署的X波段精確掃描大型雷達和末端部署的相控陣雷達系統結合的探測系統,同時擁有可以進行外太空機動變軌能力的攔截彈,那麼進行攔截也是有可能的,世界上有這個能力的系統無非是美國已經部署的GBI、宙斯盾基線9和俄羅斯的A235、A135等反導攔截系統,我國也有類似的系統,但是型號未知。


宙斯盾基線9是唯一有可能在其他國家境內對其他大國的洲際導彈進行中段反導攔截的系統,但是他的使用高度也有限制,標準3導彈目前對於一些射程超過10000公里的洲際導彈也望洋興嘆,還需要依靠美國部署的大型球形X波段海基反導雷達的指示。美國過去曾經打算利用大孔徑的AMDR雷達系統和先進的KEI反導攔截彈實現機動部署的全球化中段攔截,但是該計劃隨著CGX計劃的破產而停止。


美國正在研發的伯克3型驅逐艦將會搭載AMDR-S雷達,實現AMDR+30能力的反導探測能力,使用新一代攔截彈估計有點難度,但是總體來看攔截能力還是超過了目前的宙斯盾基線9系統,因此,美國是目前和今後唯一有可能在其他國家境內實現對飛行中的洲際導彈進行攔截的國家,不過這一能力目前也在擴散,估計很快中國也會具備相關能力,畢竟硬配件上已經有了,055的雷達能力和垂直髮射井的深度、口徑都達到了要求,就看有沒有相關的部署需求了。


海事先鋒


有意思。

首先,空域是沒有規訂只有慣例劃分的,大氣層內稱空,大氣層外稱天。幾大國將領空作為禁地,小國都做不到。但“天”是沒有限制的空域,任何國家都有通過權。

其次,導彈與火箭,除了發射與打擊(火箭為墜落)階段,都在“天”飛行,不浸犯任何國家的主權。



第三,現在的研發洲際導彈的國家,除了朝鮮之外,還真沒有洲際導彈從反對(敵對)國天域飛過的先例。

朝鮮有過幾次飛越日本天域,但都在敏感時刻發射,如被擊落,就是真的開戰了。


第四,發射衛星的火箭,雖然是民用,允許飛行在他國天域,但各大國也控制的好,沒有飛越敵對國的天域――不是怕被擊落,是怕被從墜落物窺破火箭技術。

第五,則是能夠擊落洲際導彈的技術,僅僅據說三大國有,其實都是在實驗中――起始階段擊落肯定沒問題,中段、末段反導技術,沒有一家真的成熟。S-400、標準三,喊著反導,其實都還是防飛機為主,打巡航導彈,因其比飛機飛行還慢的。


用戶68621085508


這問得很有趣。其一,每國共識的領空高度在垂高100公里左右,其二,洲際導彈射程為8000公里,或以上,發射到外太空再飛向目標,也就是在大氣層外飛行再入大氣層才去達目標,高度遠超到1000公里以上的高度,即發射2分鐘己達150公里高,5分鐘超400公里高度,況且飛行速度均10馬赫以上,而防空導彈的高度最多也就三百多公里,而速度最多3,4馬赫,無力追尋。其三,洲際導彈的飛行高度,衛星也在軌飛行,早已形成共識,也無法從中攔截。其四,能捕捉目標,攔截長程導彈的只有中,美,俄三國,其上升段,都易成功攔截,中段只中美成功過,且成率有限,末端,就多以色列四國實驗過,超5馬赫亦無把握,中俄導彈的末端變軌機動,使敵更無法攔截,因未端可達或接近20馬赫速度。總之,洲際導彈路過它國是不會被所經太空各國攔截,同時也無法攔截的。


黃親國旗


簡明作答

為什麼要發展洲際導彈?當然是為了瞄準打擊遙遠(6000公里以上)目標。為什麼要瞄準打擊遙遠目標?這是為了在世界稱雄爭霸。


對小國來說,“各人自掃門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也就是說,發展洲際導彈,只是大國的遊戲。

大國用洲際導彈互廝,這是“神仙打仗”,不會對小國玩,小國無需攔截。

美國(美國“大力神洲際導彈發射)

況且,小國也沒有理由攔截。

洲際導彈射程和彈道高度大致是2:1關係。例如,打擊6000公里以外目標,彈道高度可達到3000公里。在洲際導彈發射升空飛出國境前,在到達敵國上空下落攻擊時,它的高度都會在100公里以上。也就是說,洲際導彈從鄰國頭上飛過,它的高度不會低於100公里。



按大氣科學劃分,這個高度屬於外太空。按國際法規定,外太空屬於人類共有,不屬於那一國領空。所以,洲際導彈飛越小國頭頂,,不算侵犯領空。不必大驚小怪,沒有理由對其攔截。

還有,小國也玩不起攔截。

發展太空反導系統,這也是擁有洲際導彈大國才有的遊戲,是有“矛”才有“盾”。小國國力有限,既玩不起“矛”,也玩不起“盾”。


洲際導彈從它頭頂上飛過,它只能眼睜睜看著。


諶人


洲際導彈發射飛越它國上空為什麼不用擔心其安全呢?

因為,國際上有個慣例,垂直高度超過一百公里就不屬於該國領空。而洲際導彈發射後很快穿越大氣層進入太空,遠超一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它是在太空飛行,等於艦隊在公海航行一樣。所以,根本不用擔心它國對導彈擊落的安全問題。再說,洲際導彈是戰略武器,一旦發展到使用洲際導彈對敵國發動攻擊,離核戰爭爆發也就不遠了。總之,洲際導彈就象衛星一樣是在太空中飛行,穿越它國上空是絕對安全的,攻擊敵對國還需再入大氣層才能實施對目標打擊!





鷹緣3


洲際導彈從發射到命中目標,主要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升空階段,導彈依靠火箭發動機騰空而起,穿越大氣層,到達外層空間。第二個階段是外太空飛行,即洲際導彈在大氣層的外緣高速飛行。第三個階段是重入階段,就是到達目標上空附近後,再度進入大氣層,搜尋目標加以擊毀。所謂“經過他國上空”,往往就是在第二個階段,也就是外太空飛行階段


那麼,為什麼洲際導彈經過他國上空的時候不必擔心被擊落呢?因為其高度和速度都遠遠超出了一般防空武器的打擊範圍。我們以俄羅斯較為先進的S400防空導彈為例,它的防空範圍和防空能力在全球也算屈指可數了。S400的導彈,其最大射高是3.1萬米,最大最大射程是400公里,最大速度是每小時1225公里。

從高度上說,3.1萬米也就是30公里左右,這已經可以打下所有飛機了。但是洲際導彈在外太空飛行階段,其距離地面高度大致是1000公里左右。換言之,防空導彈根本夠不到它的腳指頭。

就算能夠研發出射程超遠的防空導彈,那麼這導彈打擊洲際導彈要多久呢?按照S400導彈的速度,基本上從發射到打到洲際導彈的高度,需要飛行接近一個小時。而洲際導彈一般從發射到擊中目標,也就1-2小時而已。等你防空導彈飛上去,只怕洲際導彈都已經命中目標了。刻舟求劍,哪裡來得及?所以,用防空武器來攔截洲際導彈,是非常困難的。

歸根結底,地面防空武器受制於重力,要從地面打上天;而洲際導彈大部分飛行距離都在距地面很高的外空。地面武器打外空,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星球大戰規劃的反彈道導彈,是用外太空的激光或動能武器去攔截。你從地上飛上天空,我在太空等著攔截你,這樣是比地面攔截效率高得多的。當然技術問題就另說了。


巴山夜雨涮鍋


其一,每國共識的領空高度在垂高100公里左右,其二,洲際導彈射程為8000公里,或以上,發射到外太空再飛向目標,也就是在大氣層外飛行再入大氣層才去達目標,高度遠超到1000公里以上的高度,即發射2分鐘己達150公里高,5分鐘超400公里高度,況且飛行速度均10馬赫以上,而防空導彈的高度最多也就三百多公里,而速度最多3,4馬赫,無力追尋。其三,洲際導彈的飛行高度,衛星也在軌飛行,早已形成共識,也無法從中攔截。其四,能捕捉目標,攔截長程導彈的只有中,美,俄三國,其上升段,都易成功攔截,中段只中美成功過,且成率有限,末端,就多以色列四國實驗過,超5馬赫亦無把握,中俄導彈的末端變軌機動,使敵更無法攔截,因未端可達或接近20馬赫速度。總之,洲際導彈路過它國是不會被所經太空各國攔截,同時也無法攔截的。


WNLP的大鵬


不能攔截,世界上99%的國家,在戰略核彈面前都是捱打的份,完全沒有能力做出任何防禦,只有中米俄做過中段反導試驗,但是效果嗎?不能說。

戰略反導系統,更多的意義在於監視,而不是擊落。


天上地下無所不知


你知道洲際導彈的彈道有多高啊,想攔截那那麼容易;另外,有洲際導彈的就那麼幾個國家,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都是靠近敵方發射的,路基的洲際導彈的彈道路線都算過的就那麼幾條,如俄羅斯和美國,就直接穿越北極算了,不涉及你說的穿越鄰國,我國也一樣的……所以只有具體到洲際導彈就好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