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才子系列之《悲情才子徐文长》

大明三才子系列之《悲情才子徐文长》

徐渭,是明朝从一三六八开国到一六四四年明亡间三大才子之一,另两个是解缙(《永乐大典》主编)、杨慎。(状元,《三国演义》开篇词作者)

徐渭,1521年生,浙江绍兴人,鲁迅同乡,他用过的名字徐文长最有名气的,使他成为智慧的化身,其实他还是著名的书画家,他曾用名青藤道士,著名的画家、康熙朝秀才、雍正朝举人、乾隆朝进士郑板桥曾自称“青藤门下走狗",可见对徐渭的崇拜。徐渭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你如果懂画,你可以先看看下面他的画多牛!让后人敬佩不己的高超画技,他却认为是他最差的特长,这就是徐渭。

大明三才子系列之《悲情才子徐文长》

其实他还有一大特长是战略家,我如果说平倭的战略出自他手,戚继光、俞大猷只是按徐渭的图索骥,为胡宗宪打工,你可能第一反应是张大嘴巴,第二反应是开骂,你个小编懂个什么,你的历史跟你师娘学的吧?不急!请你先耐着性子听我讲完徐渭的故事,再发火不迟。

(一)天生神童

徐渭出名很早,和司马光有一拼。有人不服,司马光砸缸时才五六岁,名动天下。徐渭不至于在娘肚子里搞胎教,一出生就出名吧?苍茫大地告诉你:徐渭出名时,十岁。文友问:你不是拿我开涮吗?你数学不至于差到这样。徐渭出名是因为文学,你服了吧!十岁他就通读了汉赋的名家杨雄的名篇《解嘲》,还别出心裁改写了名篇,自己起了个名叫《释毁》,现在你有点佩服了吧?这种革命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再化十几年功夫连中三元,也是可能的吧?明朝商辂就是科举模范。

(二)造化弄人

徐渭,二十岁考中秀才,在当地已有很大名气,正巧吏部郎中正厅级薛蕙到浙江,慕名一叙,连连赞誉徐渭是杰出人才。书上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当徐渭满怀憧憬想更上一层楼时,事情发生了转机。

他名闻天下,才高八斗,去参加个小小乡试,许多人以为当年的解元非他莫属,所有人以为他高中举人是坐在箩里的事儿,最多名次前后有点问题。

可也许天妒英才,他被涮下了。他只以为好事多磨,也没过分当一回事。随知三年后、六年后连续落第。这位天才开始怀疑人生!

(三)峰回路转

胡宗宪在靠山赵文华(严嵩干儿子)的帮助下,升任总督。胡总督遇到了烦恼事儿:倭寇来了!尽管有名将俞大猷等为他拼命,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倭寇防不胜防,让很懂军事、很有理想的胡总督焦头烂额,手忙脚乱。

胡宗宪听说浙江还有这样的稀世宝贝,经过实际考察,准备请徐渭入幕。照理,自己作为一个秀才,穷得叮当响,这么大的父母官派使者来请,早就屁颠屁颠地去报到。谁知徐渭一口流利的绍兴话回绝了: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谁让你来,你让他来!照理,徐渭人生的第二条康庄大道又被自己堵塞!堂堂总督,受此羞辱,何人受得了!你看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是没有遇到孔明,如果前两次刘皇叔被赶出来,会有第三顾恐怕也是个问题!

谁知,事情又有了转机。因为胡宗宪是胡宗宪,为了自己的雄图大业,他不惜依靠(实在不忍用投靠)奸相严嵩的死党赵文华,他还有什么豁不出去的,他亲自去找徐渭去了。这一去,徐渭死心塌地跟定了他。

后来,作为胡总督的幕僚,徐渭深得胡之重用。一次洒酣之后,胡曾和徐开玩笑:“你只是一个文士,没有我哪能显贵?”徐立即回答说:“胡公纵然是个英雄,可没有我,必然无法留名后世。"(明.郑仲夔《清言》卷九)书生禀性如此!徐渭不是浪得虚名的书呆子,确是战略家、优秀参谋长。谓予不信,请看下文。胡、徐联手,鬼子的末日快要来到。

(四)高屋建瓴

胡宗宪原本以为自己精通兵法,左膀右臂戚继光、俞大猷又是杰出的战术家,戚继光有著名的鸳鸯蝴蝶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平灭倭寇是张飞吃豆芽一小菜一碟。随知1555年后,倭寇抢劫越来越勤快,每年要来光顾几十次,胡分兵进剿,结果防不胜防,败多胜少。

正在胡总狼狈不堪之际,徐高参发表了高见:不要计较一城一地得失,先定大局,谋定而后动。

你瞧!这就是战略家的水平!他无师自通,精通《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两点论:处理问题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仆开始合计:擒贼先擒王,王者汪直、徐海而已。汪直,和徐海叔叔徐惟学走私起家,先货物后军火,把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绸卖到葡萄牙,葡萄牙人常常阮囊羞涩,就用枪三分不值二方钱地去换,汪直再把枪以高价卖到日本,日本当时相当于中国战国时代,诸侯(大名)争霸,汪老板发了。后来在日本开公司,富可敌国,辖区内有四千多中国移民,拥有大型船队、私人武装上万人。日本人把他当爷爷,从不敢惹他。

另一个徐海。最开始是汪直合伙人、叔叔徐惟学带他下海,结果叔叔买卖亏了,把他抵押给倭寇。再后来,叔叔也死了,徐海也道德一步步沦丧,终于成为货真价实的汉奸,倭寇匪首陈东、麻叶的合伙人。这家伙也无师自通,精通军事。

徐渭认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匪:区别对待,招汪剿徐,先徐后汪。胡宗宪开始实施战略:

先放出牢中的汪直在大陆的母亲、妻子,好吃好住。然后派使者蒋洲、陈可愿向汪直通报。后来在汪直养子毛海峰引荐下,见到汪直,拿出母妻亲笔信,汪直对大明态度彻底改变。汪直派毛海峰带陈可愿上岸谈判,蒋洲暂扣。但汪直开出筹码:开放海禁。谈判闹僵,郑和之后朝廷规定片羽不得下海,这是铁律!胡帅不敢去碰这根高压线。

但徐渭敏锐地找到毛海峰这个突破口,毛狡猾但皮不厚,每天老胡好酒好菜好招待,毛要回报胡。这娃嫩了点!

胡说:舟山一带有一伙倭寇,自己解决不了。毛一拍胸脯,招呼手下,捋起袖子就干,这伙强盗见自己爷爷来了,四散奔跑。胡又是亲迎,又是为他请功。毛海峰得意非凡,胡、徐会心一笑,中我离间计也!从此,倭寇不再把汪直当朋友!胡把战利品悉数交毛,再加重赏!毛海峰要走,胡亲自重赏送行,弄得毛海峰泪如泉涌。他转告义父。

稳住汪直后,该找徐海下手了。但徐与倭寇勾结,兵强马壮,极有计谋。与他斗上策是斗智不斗勇。胡徐定计,先派有挑拨是非特长的徐海同乡罗龙文卧底。罗龙文汇报:徐海还有两个日本同伙:陈东、麻叶。胡徐设计,叫罗龙文利用独门功夫,把抢劫到的最值钱先搞到手,交给徐海,让三个合伙人分脏不均,联盟有了裂痕。胡又例行公务写了一封给徐海的劝降信,谁知徐渭很快找到了破敌之策。他发现执笔者很有文化,再让间谍罗龙文一查,执笔的是徐海老婆江南名妓王翠翘,缺口又变大了。胡徐商定送礼物表示善意,徐不解,礼物中居然有许多珠宝首饰。王翠翘拼命吹枕边风,让徐归顺。徐有些动摇。

后来,徐海手下抢了汪直的船队,奸商兼走私犯汪直借刀杀人,将徐海进犯的情报送给胡宗宪。徐海明白此次中了圈套,吃了苦头,胡的明军大举反击,但五次反击被徐海所败,陈东麻叶趁势攻下多处据点,名将俞大猷赶到才势均力敌,维持平局。后来,胡下令俞撤军。胡派使者带给徐海一封信,告诉他:大海匪汪直投降了!你们偷袭的情报就是汪直提供的!徐海被胡徐的心理战术打败了!他彻底动摇了,对使者说:“三路人马,要撒军我一个人说了不算。"谁知使者又弄了一句:“陈东、麻叶没问题,那就只等你了。"反间计成功!徐海认定陈东不可靠,胡又放风:徐海准备把大家卖掉回国了。当陈东看到胡使者到徐海处时,他信了,内讧开始了。《三国演义中曹操对付马超、韩遂也用的此招!估计徐海他们没读过,没文化真可怕!

徐海主动联系胡,归还明军俘虏,索要钱财开撤,胡允诺,陈东见势单力孤也撤了。不久,徐海接到胡帅的指示:干掉吴淞江倭寇,将功折罪。徐大胜。但迎接他的不是胡帅,而是俞大猷。俞大猷大胜后却突然让出一条生路,并不再追击。很显然俞大帅这次战法不合他的风格,他一惯是“计定而后举,兵集而后齐发。"这一次,徐海以为胡帅以放他一条生路为条件来索贿,于是把胡帅先前的赏赐、自己多年抢劫所得一并交付,并以弟弟徐洪为人质,谁知胡帅怕他跳墙!后来,徐海在胡徐威逼利诱下,先绑了麻叶去见胡帅,谁知胡帅放了麻叶,逼他为活命写亲笔信给陈东,虚构两人准备联手灭了徐海的故事。信却故意投递失误,交到徐海手里。关键时刻,王翠翘再添一把火,于是徐海真心受抚。

正在徐海享受招抚后的宁静生活时,陈东向他们发起突然袭击,部下全军覆没,徐海走投无路,投水自尽。

三个月后,麻叶、陈东被胡徐所杀,一招借刀杀人,没费大明多少人力财力,灭了徐氏海盗合资集团。

徐渭的计策,高,实在是高!

后来,胡徐又用计几乎招抚了汪直。汪直答应:你派一个人来做人质,我就上岸归顺。胡的侍从夏正为质,汪直果然上岸,但在汪直接受胡的建议,上杭州一游时被书呆子巡按御史王本固发觉,先把汪直关进牢房,又上书嘉靖,逼胡处死汪直,最后就变成了汪直儿子毛海峰的多年血战!后来在胡宗宪、徐渭、俞大猷、戚继光等联手合作下,用武力剿灭了倭患。

(五)李广难封

胡宗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处世原则使自己焦头烂额。严嵩一倒,胡宗宪凭着机灵,皇帝庇佑、会搞关系,暂时没倒。但他树大招风,投靠奸党不虚,慢慢皇帝把他关押待审。骄傲的胡宗宪从风光无限的东南土皇帝变成阶下囚,心理落差太大,五十四岁胡宗宪在狱中自杀。

徐渭作为胡的总参谋长,他以为平定倭寇,立下旷世奇功,前程定会一片光明。谁知胡帅被抓,个人希望像肥皂泡般破灭,早年多次科举失败的阴影又浮现在眼前,加之时有传闻要抓他和胡帅狱中作伴,他选择了多种奇特手段自杀,用斧头砍头、用钉子钉脑袋、用锤捶肚子,居然没死。后来,因误杀妻子被关,七年后被营救出狱。东南第一军师,五十多岁出狱时老得竟像七十多岁。

他重又失去了一切:妻子、银子、前程、希望,开始在全国游历,后来他又到辽东,做了名将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李如柏的老师。后来,蓟辽提督李如松在朝鲜多次打败日军悍将小西行长部,挽救了朝鲜战局。

1593年,徐文长在学生风光无限时,卖光所有字画,贫病交加,悲愤辞世,享年七十三岁。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徐文长当得起这一评语,凭他的书画,尤其是凭他抗倭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