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影视作品曾被轻视低估过?而哪些又曾被吹捧高估过?

侃聊天下


现在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有的还没播出已经宣传得天下皆知,看过以后,你却只想“呵呵呵”。有的凭着自身过强的质量,让看过的都成了自来水,靠口碑逆袭。被低估,被高估的,都不少:

《流浪地球》:上映前最被低估的中国科幻

《流浪地球》在前期的宣传,并不算凶猛,几乎是到上映前几天,才开始有比较大的动静。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也都不看好,因为受过太多国产五毛特效的荼毒,对于这种标榜科幻的中国大片,从内心来说,很多都是拒绝的。但是,上映以后,口口相传,口碑好到炸裂,所以票房是在上映以后几天才迎来了观影高峰。这样的票房走势,就明显是因口碑逆袭的典型。


《流浪地球》在各方面资源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能凭着电影人的一腔热血,将影片做到自己的最好,这样的匠人精神,也令人佩服,也让中国科幻电影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战狼2》:被低估的枪战片也可以很爱国

说了《流浪地球》,就不得不提到同为吴京参与拍摄的《战狼2》,前者,吴京是投资人,是演员,后者他是编剧,导演,主演,可以说《战狼2》就是他的亲儿子了。《战狼2》上映以前,宣传方面也是一般,虽然《战狼》的质量和口碑就不错,但是并没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续集多垃圾”的魔咒,也令很多人望而却步。吴京在当时,也没有太大的票房号召力。枪战?打斗?国产片这种内容多半是雷声大雨点小,精品太少。


就是这种各方面都不被看好,被低估的电影,却在上映后,成功点燃了中国人的爱国热血。一刷二刷的呼声充斥网络,“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一时间也是刷爆朋友圈。这在当时的火热程度,与后来的《流浪地球》,不分上下。

《人民的名义》:主旋律那么多,没想到你不一样

看到这个名字,很多人就已经打退堂鼓了,老套的主旋律,刻意的高大上,就是对这类电视剧的大致印象。然而播出后,观众却反响强烈,剧情开头侯勇饰演贪官就演技炸裂,引得网上热烈讨论,到后面张志坚的张育良,吴刚的李达康,张丰毅的沙瑞金,老戏骨们的精彩表现将一个个风格各异的老干部演活了。


年轻一辈的陆毅,许亚军,胡静也没掉链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场场内涵的精湛表演,在剧本优秀,演员出色的加持下,《人民的名义》突破了以往主旋律电视剧在人们心中的呆板印象,赢来了收视口碑的双丰收。

反面教材

《封神传奇》:怎么看都是大片,你就是不想看

《封神传奇》投资3亿多,参与拍摄的知名演员之多,几乎囊括了香港内地当红明星的半壁江山,特效由好莱坞公司联合制作,美术设计是张叔平,怎么看都是一部实打实的中国大片。


然而上映以后,却迎来吐槽一片,“黄金圣斗士”的造型,脸谱化的角色,不伦不类的中西方结合,引得观众严重水土不服。豆瓣评分2.9分,也是很不给面子了。不过通过这部影片,我们还是看到了向太夫妇对于儿子向佐浓浓的爱意。

《海上牧云记》:如此注水的网剧,怎么能成中国版《权利的游戏》

《海上牧云记》播出前,呼声是非常高的,九州题材,各方势力纵横捭阖,权谋与玄幻并存,听起来还真有点中国版《权利的游戏》的味道,刚开始的几集也还好,但是越到后面,剧情越是拖沓,节奏慢得想睡觉。坊间传闻,是40集的内容,生生被拉成75集,连擅长注水的湖南卫视都受不了才要退剧,最终变成了网播。所以随着剧集的播出,到后面的热度话题都是越来越少,说它最后算是扑了,也不为过了。



尾声

影视剧好不好看,观众买不买单,与宣传有关,但是在网络媒体的已经非常成熟的今天,初批观影者的口碑,对后续票房,收视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所谓“高估”“低估”,人人心里都有杆称,好片自然被表扬,质量不过关,粗制滥造的也必然要被吐槽挨打。不管被“高估”还是“低估”,观众和市场最终都会让它拨乱反正的,不是吗。

朋友们,你们觉得有哪些被“高估”“低估”的影视作品吗?欢迎留言点赞关注讨论哟!


影视牛扒妞


面对现在国产剧“疯狂制作”的局面,很多影视剧作品都受到了“非一般”的对待,有的因为受到粉丝们的“追捧”,开播前期被一顿猛夸“捧上了天”,结果随着剧情的发展,到最后整部作品的“脸”被打的稀烂。而还一些作品却因为宣传团队比较“懒”,又或者对于“炒作”不屑一顾,就是想拼“硬实力”,到后来实现完美的“大逆转”。这两种很极端的情况,在当下的国产剧市场,其实并不少见。

被严重低估的影视作品之《父母爱情》。



由郭涛和梅婷主演的家庭情感剧《父母爱情》,绝对是被低估作品中的“佼佼者”,这部作品是由当时业内鼎鼎大名的“山影集团”,倾力打造的一款高质量影视作品,并且其演员阵容也是非常的强大,现在业内最出名的“正午阳光”御用配角阵容,基本上都是出自这个剧组,例如:刘琳,刘奕君等。但是由于这部作品当时在宣传方面,没有下“功夫”,再加上该剧的定位,是比较“老套”的家庭感情路线,这就让很多人“忽略”了这部优秀的作品,要不是近两年这部剧被“翻红”,我是完全不知道这部剧“存在”的。

被严重低估的影视作品之《琅琊榜》。




按道理来说由胡歌靳东王凯等人主演的作品,不可能会出现“收视率”不行的情况,但是这部《琅琊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开播到收官,生生磨到了快四十集的时候,才冲到了收视率第一的位置,前面播出的剧集情况,那简直是“惨不忍睹”。这也是一部完全靠“口碑”实现“低开高走”局面的作品。剧中由胡歌扮演的“梅长苏”,王凯扮演的“靖王殿下”,都成了他们“走红”的知名角色。这部剧要不是因为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只怕也会“沦落”到《父母爱情》当时的那种局面。

被吹捧高估的影视作品之《扶摇》。



《扶摇》被“吹捧”过头,这个锅杨幂的粉丝要背一半走。首先说一下《扶摇》这部作品值得被吹捧的地方,首先杨幂自己就有很高的人气加成,然后还有阮经天和高伟光的型男搭配,另外在演技方面又有刘奕君+王劲松这样的戏骨压阵,这样的演员阵容足以支撑起一部还不错的影视作品。可奈何神一样的剧情改编,“五毛”都不值的特效制作,完全跟不上“嘴型”的配音效果,一步一步的让这部被粉丝“捧上天”的作品,口碑刷刷的砸在了地上,豆瓣评分4.6,居然还让赵丽颖跟着“倒霉”了。更可怕的是这居然还是一部“上星”电视剧,真的是有够“捧”的。



我在写这个题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特别神奇的事情,被严重低估的影视作品很好找,反而是被高估了的作品不好找,为什么?因为烂剧实在是太多了,一部比一部烂,你想要找出最烂的那一部,简直就是比登天还难。所以,我也就只好找个“播放量”还不错的“热剧”,来做一个“典型”了。


影视侦探顾问


被低估:

1.寻梦环游记

这个看似以动画片可是情感细腻讲述亲情和梦想,分辨好与坏,美与丑不再外表而是内心。

看这个很是感动,那些已经离世的亲人们依旧希望有人记得他们。真正的死亡不是离世的那一天,而是有一天世上的人不记得了。

缅怀追思,梦想坚持,两条情感线互相交织,最终达到完美融合。

2.变脸

这是一部很老的电影了,讲述着变脸王的老爷爷一直想有个孙子继承他的变脸门道。奈何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他本以为自己收养的是孙子确实孙女。因为误会,他被抓进监狱,是孙女的勇敢上演一出戏,感动了为爷爷申冤的人。这部电影折射出人性的美好,爷爷和孙女的相依为命。


舒雅宛丘


影视作品被低估的少归少,但还是有的。

低估作品一:《大话西游》

当初周星驰拍摄这部电影时,外界普遍不看好。



尤其是那些熟读西游记的人,认为这部电影偏离了主题中心,丑化了孙悟空、唐三藏等一批人。

所以,当这部电影上映时,整个香港没有几人观看,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当这部电影传入大陆后,引发的系列反响彻底把这部优秀影片推上神坛。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哪怕短时间内被埋没,长久下来依然能璀璨照人。

低估作品二:《让子弹飞》

《让子弹飞》这部作品被低估了么?当初不是呼声挺高的么?

呼声高归高,但是与电影质量很难成正比。

尽管这部电影的票房也很不错,但是,理论上还可以更高些。

这部电影当时的宣发力度也好,观众注意度也罢,都没在满负荷状态。

如果这部电影现在上映,随便拿个票房前五前十的,不成问题。

低估作品有了,自然也少不了高估作品。

高估作品系列:《西游记》

这里的西游记,是除了周星驰与六小龄童参与的绝大多数西游记。

尤其是第一档国产《西游记》电影上映时,好像所有的明星大V都在转发支持。

但是,去电影院看了之后,实在是辣眼睛。

自此之后,基本上所有的《西游记》相关电影,评分很难超过四分,各种虚假特效、浮夸演技,实在是不忍直视。

高估作品系列:《盗墓笔记》

南派三叔小说写得好,这一点不得不佩服。

但是,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就不过多吐槽了。具体质量如何,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得。

结语:电影这玩意,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才是优秀作品。那些红了一两天就被骂的体无完肤者,注定火不长远。


相声小虾仁儿


新红楼梦,2019新白娘子传奇,新还珠格格,新西游记,都被高估了


冰与火72004557


黑金 神片 梁家辉的演技简直爆表,秒杀当时华仔几条街。

大话西游 值得看好多遍

最后一部 本人比较喜欢的 色即是空 笑中带泪


一夜有情郎


被低评的无疑就是《喜剧之王》周星驰演了一生的悲剧,却被人看了一辈子喜剧。

《新喜剧之王》又是被低评了。

被高估的我个人认为是《战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