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杨振宁是目前顶级的科学家,那他到底有什么伟大成就?能通俗地讲一下么?

钟铭聊科学


这么说吧。

比如说牛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你可能会说这破玩意有啥用?谁还不知道苹果会掉地上?谁没事会自己从高处跳到低处把自己给摔死?可是就有一班神经病,沿着牛顿的思路,到今天居然能算出小行星的轨迹,于是人类永远也不会像恐龙一样因为小行星而灭绝了。你说牛顿NB不?

再比如说爱因斯坦,他整出来个相对论,你可能会说这破玩意有啥用?听都听不懂。可是就有一班神经病,沿着他的思路,到今天居然拍了张黑洞的照片。你说爱因斯坦NB不?

还有杨振宁,他整了个杨-米尔斯规范场,为物质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指出了方向。你可能还会说这破玩意有啥用?但肯定还会有一大帮神经病,沿着他的思路走。未来若干年。也许会发明出比如“变幻胶囊”,随手一扔,想要飞船就是飞船,想要房子就是房子。。。你说杨振宁NB不?

懂了吗?


Shy4386


对于杨老很多人了解的有三方面:

  1. 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很多学子选择回国效力,杨老没有回国并加入美国国籍;
  2. 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因分歧两人分道扬镳;
  3. 杨老在82岁的时候迎娶28岁娇妻翁帆,两人年龄相差54岁广受非议。


我们都喜欢站在圣贤的角度去苛责别人,每个人都不能免俗,看一看网上大家对于杨老的评价就清楚了。关于杨老的私事在这里不评价也不去讨论,今天主要看一下杨老在科学事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据权威期刊对于物理学家的排名,杨老可以进入前二十,大约排在十五六名的样子,以下是前十位。而如果只统计在世的物理学家杨老稳居前三,甚至是排在第一位可想而知杨老的科学成就有多高。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荣获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称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我们的眼睛、耳朵、双手,还有图形的对称更能体现美感;除此之外物理规律也具有对称性,举个简单的例子: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符合万有引力定律,那么镜子中的苹果掉落下来也符合万有引力定律。

这种宇称守恒广泛存在,也是被所有的普通人和科学家接受的,如金科玉律一样。如果有一天发现了不守恒现象,那么第一想法是这个现象可能是某些细节上出现了错误,没有人会说理论出现了问题。
图:杨振宁和李政道论文截图

但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了不守恒现象之后却是要打破常规,提出了弱相互作用力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并被验证成功。这一次就像是二十世纪漂浮在经典物理学大大厦上空的两朵乌云,打破经典提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这个问题就像是大家都知道“1+1=2”,当有一天出现在某种情况下“1+1=3”,但是大家都不信而你提出了足够的论证证明“1+1=3”。

除此之外杨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方面都有很大贡献。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杨老在上边那些领域有十几个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甚至好多科学家基于杨老的科研成果深化研究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尤其是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对除引力外的三大基本作用力皆可描述,发展到现在又形成了粒子标准模型。

杨老是在世物理学家第一人当之无愧!



科学黑洞


杨振宁是因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宇称不守恒影响对物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设想获得实验验证后,当年就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个获奖速度在100多年诺贝尔奖史上是空前绝后的,足以见得这项成就的重大。

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并不是杨振宁的最大科学贡献,杨振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杨-米尔斯方程。杨-米尔斯理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非常的遥远,很少能够看到介绍这个理论的文章,因为这个理论太伟大了,要介绍这个理论需要上升到能够看到几乎整个物理学的高度。类比一下,若是给公众科普黑洞,只需要物理学的少部分概念即可。

说杨振宁伟大,首先需要明白为什么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牛顿是他那个时代物理学的集大成者,天上物体的运动和地上物体的运动都可以用牛顿给出的几个简单优美的公式描绘出来。物理学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公式涵盖更广泛的现象,牛顿统一了天上的力和地上的力,这是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

牛顿之后,电、磁、光的错综复杂乱象被麦克斯韦用四个方程理清了,麦克斯韦统一了电、磁、光,可以解释当时已知的所有电磁问题,包括我们熟悉的弹力、摩擦力,其背后的根源也是电磁相互作用。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伟大的,可是这个方程组居然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协变,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得出的光速居然看不到是相对于哪个参考系的。爱因斯坦出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给出了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也确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正确性。不过还有一件头疼的事情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万有引力问题。爱因斯坦又用了十年的时间给出了广义相对论,至此万有引力问题告一段落。

万有引力问题解决后,爱因斯坦没有停歇,因为他看到了物理面前的一个新的大问题,那就是万有引力与电磁相互作用力的统一。爱因斯坦在晚年时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统一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的工作上,不过他没有成功。并且,人们还在原子核内部发现了另外两种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在当时,科学家甚至还不知道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该如何描述。

这时候杨振宁用他的理论指引了方向。1954年,杨振宁发表了他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这个理论没有直接给出如何描述相互作用,盖尔曼、温伯格等几位非常杰出的科学家用这套理论做框架给出了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以及弱电统一理论(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至此可以看到,四种相互作用中的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都是在杨振宁的规范场理论框架下完成的。

1994年,杨振宁因规范场理论获得了鲍尔奖。授奖词中称赞杨振宁的工作排在了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杨振宁虽然不能和他们一样伟大,但配得上鲍尔奖的评价,他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几位物理学家之一,也是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没有之一。


刁博


都说杨振宁是目前顶级的科学家,那他到底有什么伟大成就?能通俗地讲一下么?

可能很多朋友对杨振宁都有不一样的看法,不过今天并不打算讨论社会上对于他捕风捉影的各种言论,仅仅从杨老的科学成就来简单概括下,看看是否能另各位信服!

上图是人类有史以来十位最伟大的科学家,是英国《物理世界》杂志通过网友投票评选出的;您以为杨振宁会在这个榜单上吗?然而并不会,但他是依然健在的最伟大科学,甚至无需以之一来形容!

一、杨振宁第一个被大家熟知,也许最了解的也就是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了,当然大家也知道这是他和李政道在1956年时深入研究“θ-γ”粒子衰变时发现的微观粒子不守恒现象,后备华裔女科学家吴健雄以钴-60衰变的巧妙实验所验证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

上图则完美的诠释了三位科学家经典合作取得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即验证过程!

二、杨-米尔斯的规范场论,其实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1954年就已经发表了,也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当时并没有被物理界所重视,但诸多学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引入“对称破缺”(broken-symmetry)后,逐渐发展成标准模型!请注意了,此标准模型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基础物理突破方向,总共有十几位科学家在研究场论中获得诺贝尔奖!

对称破缺:标准粒子物理模型建立在对称破缺的规范场理论之上,这个重要理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引入基本粒子物理学,简单的说,该理论的数学形式保持对称,而物理结果保持不对称!

三、提出相变理论

四、发现玻色子多体问题

五、提出非对角长程序

六、提出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

以上是在杨振宁在1952-1975年间杨振宁独立以及合作发表的论文列表,请注意了,他在这四个领域的成就并不亚于诺贝尔奖,所以很多朋友认为杨振宁存在十几项诺奖级成就并非吹牛,而是有论文背书的!

最值得一提的是规范场论,这是标准模型(描述强力、弱力及电磁力这三种基本力及组成所有物质的基本粒子的理论)的核心和根基,二十世纪后半叶就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主导了半个世纪的物理学发展!

所以将杨振宁形容为目前最顶级的科学家并没有什么毛病,而且他并不只是在科学界的成就,在慈善与教育等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从牛顿开始到现在,他的对物理学的贡献至少可以排到前十,之所以觉得偏门,没人宣传他,是因为曲高和寡,不说普通人了,就算我们学物理的人中,能理解他理论的都是少数。

爱因斯坦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评价爱因斯坦的?

希特勒创造了一个帝国,爱因斯坦创造了宇宙,不留一滴血,托勒密宇宙1400年,牛顿宇宙300年,爱因斯坦宇宙刚刚开始,不知道会存在多久…………而杨振宁就是在爱因斯坦之后从新定义宇宙的人。

很多人攻击他不爱国,却根本不知道他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如果中国不要他,世界上有的是国家要他。

他用他的声望给中国带来了无数的技术,知识,设备,用他的人脉给中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攻击他私德的都是一些眼红的家伙。别人你情我愿的事情,他们是恨那个人不是自己。


知玩


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以及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了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杨振宁早年在西南联大读书,1945年赴美深造,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上世纪五十年代,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观念。这一原理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知。该理论被吴健雄用巧妙的实验证明,杨振宁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54年杨振宁和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方程,这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物理学界普遍认为,该方程的意义可以与牛顿、麦克斯维以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今后必将对未来物理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杨振宁从1966年起,人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爱因斯坦讲座教授,1994年杨振获得美国鲍威尔科学成就奖。近年来,回国创立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由于杨振宁的工作主要在理论物理方面,不像霍金那些的天文学家更容易被大众所熟知,但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不仅仅是一个诺贝尔奖能够承担的,他是目前当之无愧的在世物理学家第1人。


量子实验室


杨振宁先生获得过诺贝尔奖,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宇称不守恒定律,而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过去人们对于宇宙守恒的看法,这就相当于打破了常规的物理常识,为人类的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但宇宙不守恒定律虽然重要,它只能算是杨振宁先生排名第二位的贡献,他对于人类最大的贡献,还是在1954年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

杨米尔斯理论是现代规范场的基础,而规范场论在物理学上非常的重要,重要到谁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超越牛顿和爱因斯坦,成为人类物理学界无可争议的NO.1。

我们都知道自然界有很多自然现象,例如刮风,下雨,打雷,以及恒星的核聚变等,但科学家们经过研究之后,发现这些自然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各种各样的力。

这些力一共有四种,分别为电磁力,引力,强力和弱力,简单的说宇宙中的一切现象,都是这四种力导致的,于是这四种力就被称之为四大基本力。

那么基于这四大基本力,科学家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四大基本力会不会是同一种东西呢?答案是很有可能,而规范场的理论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杨米尔斯的理论之下,科学家已经可以将除引力之外的三种力联系在一起,所以杨振宁先生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他凭借着杨米尔斯的理论,就足以比肩那些物理学史上那些大神。

那么西方的一些专业人士认为,杨振宁先生是在整个物理学界发展史上,起码也是前20的存在.......


种植恒星



杨振宁在35岁的时候就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此之后杨振宁又和米尔斯合作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为后来的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奠定了基础,以至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粒子物理学界的诺贝尔奖几乎都和杨振宁的理论有关系。

虽然杨振宁只获得过一次诺贝尔奖,但他却有着众多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果,以“杨-米尔斯”方程为核心的标准模型理论创造性的把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以及电磁力统一到了一起,从此只需要一个理论就能解释和描述三种基本作用力。


爱因斯坦晚年曾致力于大统一理论的研究工作,想要把宇宙中的强力弱力引力和电磁力用一个理论来描述和制约,但该理论的构建难度太大,一直到爱因斯坦去世都没能完成,而杨振宁的“杨-米尔斯方程”直接统一了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种,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就之伟大不言而喻。

需要指出的是杨振宁一直都是一位爱国科学家,只不过他研究的是理论物理而不是应用物理,年轻的时候回国并不会有什么大作为,因为当时的国内百废待兴,没有能力支撑杨振宁的理论物理研究,但晚年的杨振宁在功成名就之后拉动了一大批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科学家回到中国发展工作,唯一的图灵奖华人获得者姚期智就是被杨振宁“带回来”的。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通俗点讲?讲不了!因为复制粘贴者也不懂,因为不懂又想装逼,才将之说的高深莫测又伟大无比,这样才能显得他们的高能和博学。真正懂得宇称不守恒和杨-米尔斯理论的人不会在头条,更不会在头条装逼。头条中关于杨振宁学术成果的文章和回复都是在网上复制粘贴来的。说者口沫横飞,听者云里雾里,说的人是不懂装懂,听的人是真的不懂……如此而已!总而言之,杨振宁比爱因斯坦厉害也好,比费米牛叉也罢,甚至被某些人说的活像天上有地上无的神仙也好,我等混头条的文盲自然是无法反驳的。那就让他继续造福全人类吧。钱学森比不上他,邓稼先比不上他,钱三强比不上他……所有的两弹元勋绑一起都比不上他杨振宁一个小脚趾头,但是两弹元勋们为我们中华民族撑起了核保护伞,让我们平平安安地生活着。在我心中,他们比杨振宁更值得我去尊敬和感恩。


沛沛545


其一,宇称不守恒证明了全世界的物理学家坚信三、四十年的定律是有问题的,弱相互作用下就不守恒,这就好比爱因斯坦打破了人们坚信了百年的牛顿力学体系,协调了其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矛盾一样,当然杨振宁没有爱因斯坦那么厉害,因为他没有像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论那样解释原因,不过至今也没人能解释为什么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

其二,杨米规范场则将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三种(电磁力、强力和弱力)统一了,让至死不渝寻找统一理论无果的爱因斯坦能少些遗憾,至少现在只差一个引力还没被统一。。。至于统一为什么重要,简单举例子,电学和磁学一直被认为是两门学科,麦克斯韦统一电磁学世人才知道电和磁本质是同一种东西,我们对于电的运用才能达到巅峰,才能进入电力化时代。

如果有人还觉得以上这些无所谓,那这些人只关注花边新闻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