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戰失敗的第一責任人是不是挪用了海軍軍費的慈禧太后?

一德格天1


說甲午海戰敗於慈禧挪用海軍軍費,純屬革命勝利之後,牽強附會地落井下石。說敗於腐敗的政治制度下的落後管理體制,又過於假大空式的萬能答案。



一、慈禧挪用海軍軍費始未

甲午海戰前夕,正是慈禧籌辦60大壽的時候,清政府預計,花費三千萬兩白銀為自己慶祝60大壽。這個數字是康有為杜撰的,清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大概7000多萬兩,為太后慶祝生日要花費3000萬輛,這可能嗎?即便當時清政府有心,恐怕也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慈禧60大壽,正值甲午戰爭期間,為此,原來籌劃的活動已經減掉了很多項目,實際花費的數額要比這個數字低得多。


說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主要源於,修建頤和園。這頤和園的工程確實是為慈禧60大壽所修建。慈禧太后原本計劃60歲以後就住在頤和園裡,扶光緒親政,自己頤養天年。但是,朝廷確實拿不出那麼多錢,僅有海軍衙門還有一部分用於海軍建設的經費,於是翁同和等人就打起了海軍軍費的主意。但是如果明目張膽削減海軍軍費經費用於頤和園的建設,恐怕慈禧太后也會也沒那麼二吧?今天我們找到頤和園會發現,萬壽山的旁邊有一個水師學堂,而碧波盪漾的昆明湖,就是北洋水師學堂的訓練基地。水師學堂本來就要建,但也不能建在一個大水坑邊啦!就這樣,李鴻章為討慈禧太后的歡心,以興建北洋水師學堂為名,行修建頤和園之實。同時,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關東鐵路,也因為被挪用近200萬經費,在甲午戰爭開戰前夕停建。


但是,挪用與海軍軍費,也就是在慈禧慶祝60大壽期間的事情,建設一隻規模龐大的艦隊,又豈止是當年度的預算就能決定其成敗的?這支艦隊從1870年代開始建立,傾注了李鴻章半生的心血。把這責任推到慈禧身上好像不妥當。

二、甲午戰爭時期,北洋水師的裝備已經落後

自1880年開始,清政府已經沒有再為北洋水師添置軍艦,甚至沒有更換過一門艦炮。而同時期的日本海軍,則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日本海軍雖然沒有像定遠、鎮遠這樣的大型戰列艦,但是他們整隻艦隊的整體的水平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中國的兩艘大型的主力戰列艦,是在1880年代由德國生產的,而日本的艦船都是在甲午開戰前夕沒多久有英國人制造並交付日本海軍使用的。兩者之間至少有十年的代差,比如在速度上,北洋水師的戰列艦為15至16節,而日本的吉野號的航速是22.8節。實際上,這也說明了在角逐於大海之上的時候,北洋水是想追著日本的艦隊打是不可能的,因為你根本追不上。如果兩支艦隊正面交火,就要看誰的火力更足,誰的船體更堅固,誰的臨陣指揮更得當。



在19世紀末,世界各大國的海軍艦船已經安裝了速射炮,而北洋水師的軍艦並沒有更新換代。在黃海戰役中,吉野號一分鐘可以打七發炮彈,而北洋水師的軍艦大多數都一分鐘只能打1到2發炮彈。從結果上來看,我們就會看到,北洋軍艦多艘被擊沉或擱淺,而日本艦隊僅有一艘被擊傷退出戰鬥。除此之外,黃海戰役還有運氣的成分,戰鬥一開始,定遠艦艦橋被擊中,水師提督丁汝昌負傷嚴重退出指揮。可以說,對北洋水師的士氣打擊是非常大的。


在熱兵器時代,想打贏一場戰役,靠嘴炮是不行的。靠勇氣和精神去打贏一場戰役,都是弱者的精神勝利法。當年在朝鮮戰場上,如果沒有蘇聯的裝備和神秘的米格走廊,你以為用竹竿真的能捅得下美國戰機嗎?到了今天,當我們也擁有了航母戰鬥群,有了殲20,有了讓對手望而生畏的裝備,我們也就成為了讓別人精神勝利的對象。


三、李鴻章難以推脫掉的責任

作為北洋大臣的李鴻章,北洋海軍幾乎是他的命根子,也決定著他在朝中的地位。他任用自己的親信淮軍將領丁汝昌為水師提督,把北洋艦隊的大權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可以這麼說,北洋艦隊就是李鴻章的私人艦隊。北洋艦隊在李鴻章的手裡,更多的是一種爭權奪利和確立地位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對外也形成了威懾。

所以北洋水師這支艦隊,並沒有建立起一套提升戰鬥力的有效體制,更多的是權力之爭和利益之爭。省下點錢給太后祝壽,即便不是李鴻章的主意,最起碼也得到李鴻章的同意。試想,如果這這事兒發生在1884年鎮遠艦,定遠艦剛剛回到中國,北洋水師剛剛籌建起來,李鴻章會同意挪用海軍軍費嗎?恐怕他拼了老命都要和翁同和弄到底。但偏偏到了甲午戰爭前夕,這位中堂大人同意這麼做了。速度不如日本艦隊,火炮不如日本艦隊,炮彈是天津機器局生產的不能炸裂的炮彈。如何解釋這些現象?恐怕只有李鴻章自己心裡清楚。當時的李鴻章犯了一個嚴重的戰略性錯誤,他認為日本沒有國力,也根本不敢和北洋海軍大幹一場。



北洋水師的失敗有很多因素,但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在北洋水師建設的過程中,李鴻章沒有找對準確的敵人。


牧漁子


甲午海戰失敗的第一責任人,毫無疑問就是慈禧太后,說什麼藉口都不能推脫責任,李鴻章根本就是慈禧的馬前卒而已。

看到有些文章為慈禧太后找了許多的藉口,但歷史終究還是真實的,不會因為一些謬論為改變。

熟悉清末歷史的都非常清楚,自從慈禧太后通過辛酉政變殺了八大顧命大臣,清政府的軍政大權就開始掌握在這個女人手中。

在風雨飄搖的清政府中,慈禧太后依靠恭親王奕訢穩住了局勢。

接下來就是席捲大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讓本來就搖搖欲墜的滿清政府,更加地脆弱不堪。

當時以李鴻章為首的淮軍,認為海防是國家的重中之重,只有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才能和西方國家平起平坐。

最終慈禧太后同意了李鴻章籌建海軍的計劃,並且在1880年付諸了實踐。

李鴻章派人到歐洲考察各國海軍實力,英國和法國老牌強國不想把先進的軍艦賣給中國,最終新崛起的德國進入了李鴻章的視線。

後來北洋水師的定遠艦和致遠艦,都是由德國設計建造並且交付清政府的。

當時的北洋水師一越成為亞洲最先進的海軍,而鄰國日本海軍才開始籌建,根本不能和北洋水師相提並論。

可就是這樣一支先進的海軍,卻在裝備了十年後,再也沒有任何新型艦艇下水。

而日本通過明治維新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全民捐錢建造海軍,以超越中國海軍為目標開始進行現代化海軍建設。

從1885年到1895年這十年,清政府忙於應付各地的農民起義,加上帝國主義的不平等條約,讓清政府的國庫入不敷出,根本沒有了多餘的錢來購買軍艦。




就是這樣貧窮的清政府,當政者卻依然或者窮奢極欲的生活,慈禧太后60大壽,清政府大小官員都需要準備禮物,包括李鴻章為首的北洋水師,獻出了本來劃撥海防的經費數百萬白銀,為慈禧送了一個用珍珠修起來的壽字,來陶他們的主子開心。

這樣的主子和奴才來管理一個國家,哪有不失敗的道理。

據《清史稿》記載,李鴻章貪汙了數千萬的海軍經費,用做個人生活開支。他們就像是一個個的寄生蟲,把本來就瘦弱的清政府吸乾了。





說到底清政府甲午海戰慘敗,被外國列強欺凌,慈禧太后作為主政者難辭其咎,她才是甲午海戰的第一責任人。

—END—



文史頻道


甲午戰爭失敗了,歸根結底是國家整體的命運,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不能將慈禧一個人作為事件的責任人。



第一,慈禧挪用海軍軍費,這件事就值得商榷

因為有資料記載,海軍開戰在即,朝廷籌了3000萬兩白銀,而慈禧過壽,為了講面子,將銀子用於大興土木,修建圓明園。所以所有的人都說,慈禧挪用了海軍軍費,打仗自然就失敗,她也就成了眾矢之的,罪魁禍首。



但真的是這樣麼?

  1. 這件事,正史上沒有記載,只有在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中提到,沒有佐證,可信度不高。(雖然有的正史也不可信,但梁啟超的話更不可信)
  2. 梁啟超和他的老師康有為,就是一對大騙子。變法失敗後,不管其他的戊戌六君子(六君子最後被殺,其中一個還是康有為的親弟弟康廣仁),自己逃跑到海外。到了海外,扔拿著一張PS的與光緒帝的假照片,到處招搖撞騙,籌集東山再起的資金,然而,籌集到的錢,全讓康有為、梁啟超兩人揮霍掉。
  3. 當時的軍費,有好幾個種類,有衙門軍費、海防軍費等,甲午戰爭的北洋水師用的是海防軍費,這項費用,再自私的人也知道他的重要性,慈禧也知道,那是萬萬動不得的。而挪用的軍費,有可能是衙門軍費。

第二,甲午戰爭失敗的人為因素

甲午戰爭的失敗歸根結底,是清政府整體的腐敗無能,是長期以來積累下的惡果,從以下幾個方面就可以看出

  1. 海軍管理有很大問題,士兵不訓練或者訓練強度不夠,裝備不懂得維護保養。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隊不僅要養,而且要訓練有素,一支不訓練的軍隊就如同一層紙糊的屏障,不堪一擊。
  2. 軍隊內部貪汙腐敗。提供戰資的部門,被日本人買通,給北洋水師提供的炮彈、槍支很多都是假的,炮彈裡面裝沙子、槍不能打出子彈等等,而為了貪汙,還有很多豆腐渣工程。
  3. 朝廷保守無能。雖然不想打仗,給老百姓帶來災難,是對的,但日本軍隊已經打到家門口欺負,清政府依然幻想求和免戰。而且水師主帥想法消極,認為裝備比對方弱的太多,根本無法打贏,思想上就已經輸了。

第三,甲午戰爭失敗的自然因素

歷史的車輪是前進的,發展也是有規律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能逃過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

清政府是封建社會的末期,氣數將盡,而當時的日本已經是資本主義社會,從科學、武器等各方面都是要比大清先進的,整體實力要比大清強大很多。所以,海戰失敗是正常的,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的,清政府被淘汰的必然的結果。

因此,甲午海戰的失敗,是多方面因素的總和導致的,而不是單方面的軍費問題,慈禧也不是第一責任人。

歡迎關注:歷史照片工坊,每天都有不一樣的歷史照片呈現。

歷史照片工坊


甲午海戰是指1894年9月17日,即朝鮮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聯合艦隊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的黃海海面挑起一場蓄謀已久的海戰,清政府的北洋艦隊指揮混亂,軍心渙散,最終以失敗告終,退守威海衛基地,在也不敢出戰。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中日馬關條約》。甲午海戰的失敗使日本看清了清政府腐朽無能、外強中乾的本質,堅定了侵略和掠奪中國的信心。

甲午海戰的失敗表面上看是因為李鴻章為討好慈禧,把原本應該用於購買軍艦器械的海軍軍費用於為慈禧祝賀六十大壽而修建的頤和園,至使北洋艦隊購買新裝備的計劃落空,無論從火炮裝備,還是艦隊規模上都要落後日本。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不是這軍費不足的問題,從宏觀的角度看,戰爭拼的就是軍隊的戰鬥力和國力,戰鬥力是指兵員的素質、訓練水平、戰鬥意志和裝備。國力則是指國民經濟、社會制度及行政體制。

我們看看清朝政府,長期閉關鎖國,重農輕商,統治階級實行愚民政策,禁錮人民的思想,拒絕接受海外的先進文化和科技。還厚顏無恥地自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當腐朽的滿清政府在殘酷鎮壓農民起義的時候,當腐敗的各級官僚一邊殘酷地剝削人民,一邊抽著鴉片煙的時候,世界格局正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看看甲午海戰前的日本。19世紀六十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影響和衝擊下,進行了全方位的現代化改革運動。這次改革開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的新政府,建立君主立憲制,並學習歐美體制對政府行政體制進行近代化改革。並倡導"文明開化"改變與中國封建王朝類似的落後的農耕文化,大力發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質,為隨後的引進歐美先進工業技術走上工業化國家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使日本逐漸擺脫了落後的面貌,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這也是·日本憑彈丸之地走上侵略擴張的資本。

在看看清朝的官僚統治者們,依然麻木不仁,既不注重對外的情報收集,也不注重對軍隊的培養,八旗子弟從乾隆皇帝後便日漸腐化墜落,走私販買鴉片,貪贓枉法行為比比皆是,連太平軍都抵禦不了,更別說擁有現代化做戰裝備和理念的侵略者。

戰爭前夕,諸多跡象表明日本勢必同清政府會有一戰,而與李鴻章為首的官僚們缺放鬆警惕,本應大力發展國防軍備建設,以抵禦外侮,缺義歌舞昇平地過起快活日子,國家和人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官僚們卻削減軍費開支以供自己奢侈享受。最主要的是這邦無恥之徒已全無鬥志,一味出賣國家利益以換取短暫的和平,要麼就是寄希望於歐美列強的干預,這等同於“前面進狼,後面進虎"的狀態,面對這個腐朽不堪的政府,歐美同日本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通過侵略手段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種情況之下,北洋水師能打敗日本嗎?答案是否定的。


喬江寶


致使甲午海戰戰敗,這麼一件有面子的事慈禧頂多算第三責任人,第一責任人怎麼也輪不到她頭上。

在我看來,第一責任人是和慈禧親近的當權派,那種行政體制下,慈禧能接觸到的事實多少被那些人控制,得到的信息和現實差距太大,換作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第二責任人是同治和光緒,從行政體制上來看,他們倆才是最高統治者,爭權失敗就繼續爭啊,想方設法的爭,不擇手段的爭,不爭的結果,只會讓慈禧越來越感覺自己才是國家的掌權人,皇帝說的沒用,自己說的才行。看那倆人,都把祖上的男兒血性都敗沒了。

第三責任人也就是慈禧和行政體制內的中立派了,慈禧收到錯誤的信息做錯誤的決定,個人的全局戰略定位不行,看不清事物的本質。中立派最應該批判,這類人往往最能看清事物的本質,可就是哪邊都不幫,這種牆頭草,處死一百遍都不覺得可惜。

呃呃,完了😱。


Mr蒙小林


不是,是李鴻章,或者說以其為代表的漢族地主軍閥階層導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