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这个“第一书记”殚精竭虑,坚守着这个贫困村!

“你对土地忠诚,土地会以丰收回报;你对村民付出,对方会以同样的炽热回应”“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这里不仅有秋天的丰硕,还有崇高的事业”“为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我愿意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一座村庄的面貌,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在威远县黄荆沟镇坭河村“第一书记”郑人弋的民情日记本上,类似的语句随处可见,记录着他扎根基层的点点滴滴。

山梁上,蜿蜒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蓄水池里,清澈甘甜的饮用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村民家灶头;黄土地上,一棵棵桃李树挂满果实、一个个产业项目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桩桩、一件件,他全情投入,不遗余力。一天天,一年年,他殚精竭虑,始终坚守——

威远这个“第一书记”殚精竭虑,坚守着这个贫困村!

郑人弋(右)和村支书万明国在新建的酒厂了解生产情况


访民意 察民情

胸怀百姓不惧坎陡沟深

4月17日,日头有些烈。威远县黄荆沟镇坭河村,郑人弋沿着30多度的坡,步履轻快地爬上一座海拔近500米的山。

目光所及之处,成片的桃树、李子树萌发的新叶下,拇指大的果子若隐若现;山上的水塘中,鱼翔浅底;观景亭上眺望远处,青山环绕;山下,蜿蜒的小溪碧波荡漾。

此情此景,与郑人弋刚来坭河村担任“第一书记”时的景象大相径庭。

“刚来时,这几片山和对面的山一样,长着半人高的荒草。”2015年9月,郑人弋被内江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派驻到该村参与脱贫攻坚。刚到村里,他就被这里坑洼的山路、陡峭的山坡、四面的荒草坝震住了。

坭河村距镇政府5公里,距县城17公里,全村共有479户、1587人,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村,2018年动态调整后,有贫困户78户、245人,贫困发生率16%。

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当然是走访。

那时,村里仅有一条水泥路,其余的路基本是靠“走”出来的泥路。一些贫困户住在山坡上,郑人弋只能靠手脚并用“爬”上去。

一本笔记本、一双筒靴,陪伴着郑人弋在山头间穿行。78户贫困户,郑人弋前后花了两个多月对他们一一进行了走访。

6组贫困户徐贵文已有70多岁,因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老伴身体也不好,儿子离婚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家庭,孙子在上中学。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行动不便的老人不得已坐在地里干活。

郑人弋把他们一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一次走访中,他发现徐贵文咳嗽得厉害,随即便开车把老人带去县医院治疗。

在医院,郑人弋跑上跑下,办理住院手续、安排生活、陪同做好检查、找医生询问病情,临走时,还把身上仅有的160元现金留给了徐贵文。这件事,徐贵文印象深刻:“书记待我们像自家人一样好!”

这事,郑人弋没往日记里写。可坭河村村支书万明国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无论是贫困户还是其他村民,都对他赞誉有加。”

全心全意地付出,换来百姓的真心拥护,郑人弋把这些情感写进了日记本:因为贫困户不理解,产生了抵触情绪,入户走访时拒绝提供真实情况,但通过数次交心谈话,打开了贫困户心结,在村上搞义务劳动时,这名贫困户主动来参加;村里七十多岁的老党员顶着烈日加入到“五清”行动;村里组织“三八”妇女节活动,上百群众冒雨参加,现场气氛热烈……

有了这些甜,郑人弋觉得爬坡上坎的劳累、披星戴月的艰辛便不再是苦……

威远这个“第一书记”殚精竭虑,坚守着这个贫困村!

郑人弋(左)和村支书万明国在地里查看果树长势


抓基建 惠民生

不负厚望坚持筑路寻水

2016年腊月廿九,为确保新建的山顶蓄水池在春节后能及时为村民提供生产用水,郑人弋带领村两委干部坚守在施工现场。由于不通公路,所有材料都需要人扛马驮,水泥、河沙、红砖等散料还好运输,重达200公斤、无法拆分的防渗膜难倒了马帮。“村干部跟我一起上。”在郑人弋的指挥下,大家把长达50米、宽16米的防渗膜叠成一条长龙,郑人弋第一个把“龙头”放在肩膀上,近10人组成的队伍扛着防渗膜艰难地向山顶进发。

一个小时后,郑人弋的皮鞋和裤子上裹满了黄泥,衣服也湿透了,可看着放在山顶即将铺开的防渗膜,他欣慰地笑了。

当天,他在民情日记本上写下了感悟,也写下了加快修路的决心。

而今,站在山顶上俯瞰村庄,一条条飘带一样的盘山路,把村子串联起来,编织出幸福美好的生活。目前,全村共完成通组公路硬化10公里,80%的村民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自建毛坯路1.5公里,建设便民路6公里,完成公路边坡维修加固3公里。

郑人弋的日记本里,记下了和村两委干部一道,依托镇党委政府,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改善道路,借助派员单位,协调市内工业企业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帮扶的过程;记下了他每天穿梭在各个施工工地,催进度、督质量、被太阳晒成“煤炭”的艰难;记下了当地百姓在没有占地赔偿,没有青苗补助的情况下,依旧积极拥护修路的热情;也记下了路修到山顶上,孩子们上学放学路上欢乐的笑声。

修路的同时,村里的其他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善:新、改建山坪塘4口,新、改建村民集中供水点3处,新、改建生产用蓄水池3口,铺设生产用水管1000米,维修提灌站2个,安装自来水65户,安装天然气102户。

在坭河村7组的山坡上,一座蓄水池盛装着100余户人家的生命之源。这也是郑人弋经过多次多方协调联系,争取到近7.8万元爱心款的结果。

坭河村山高坡陡,水源极其匮乏。住在4、6、7、8组的村民多年来都是靠挖深井打水喝。秋冬到开春时,井里缺水,村民每天只能去山脚下的井里挑。爬坡上坎,一挑水一趟来回要一个小时。大家都盼望着用上自来水。

为找到合适的水源,郑人弋和村干部一起寻遍全村,终于在山下一座废弃矿井中找到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泉水。

2017年初,一座能储存100立方米水的爱心水池修建完成。当水泵把泉水抽到山坡上的水池里,经过过滤净化后,再通过管道流入家家户户时,郑人弋激动得快哭了。这一次,他们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问题。

威远这个“第一书记”殚精竭虑,坚守着这个贫困村!

郑人弋(左)和村支书万明国(右) 在脱贫户家中走访


搞产业 注活力

贫困山村终得瓜果飘香

一个百米深的山洞,窖藏着大小数千个酒缸;近300平米的厂房,晾晒着飘香的高粱。郑人弋和村支书万明国走进这里,查看生产情况。

这是村里新建的酒厂项目,2018年,村里利用原有的一个山洞,设酒窖,建酒厂,极大地丰富了村里的农旅示范区项目。

谈起这个,郑人弋来了精神。

坭河村有着丰富的旅游、土地资源,并且有果木种植和本地黑山羊养殖传统,发展潜力巨大。

引龙头,建农场,成了郑人弋和村两委探讨出来的方案。2016年6月,得知建筑商屈阳付有意开发农村旅游项目后,郑人弋第一时间找到他。

刚开始,屈阳付并不愿意。除了曾在这里投资企业亏了本之外,他还有土地流转手续麻烦、村民关系不好处、项目做好没人来等顾虑,郑人弋多次劝说他,承诺帮忙跑手续、协调关系、大力宣传。

一周内,郑人弋和村干部先后五次开会协调土地流转事宜,辗转各村组了解村民诉求,寻求项目发展方案……那段时间,郑人弋常常是吃饭三两口扒拉完,又继续和村干部开会研究商讨,他深知“时不待我、机不可失”,甚至睡觉都梦到如何把项目顺利进行下去。

很快,村里占地面积60亩的内江黑猪标准化家庭农场建成,2018年试生产期间,自繁内江黑猪仔猪1500头,并实现了自繁自养。

坭河村子沟也有了大变化:两道巍峨壮观的大坝成形,上游的水库蓄水,山边的游客接待中心主体完工。2018年底,一个集农事体验、休闲观光、水果采摘、健身康养为一体的农旅结合示范区已经形成,具备旅游接待能力。示范区总占地面积1000亩,种植有桃李、柑橘等果木,在提高示范区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作为“内江黑猪”粪污的消纳地,消除了养殖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示范区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了长期就业岗位15个、临时岗位最高时达到40个,并每年向村民支付土地流转费近6万元。

走到这一步,郑人弋并不满足。

龙头企业和专合社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只是一部分,远不能满足全村群众的就业需求。为引导群众发展自己的产业,丰富增收渠道,郑人弋带领村两委经过多次研究,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反复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明确了以水果枇杷、李子种植为重点方向的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企业捐款免费为农户提供树苗。此外,郑人弋还与苗木供应商签订了技术服务合同,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支持。

去年底,第一年规划变成了现实。眼见种下的一株株枇杷树发出新芽,郑人弋说,自己仿佛看到了未来丰收的美景。

2017年,郑人弋受到威远县委、县政府表扬,被评为2016年度优秀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他也因为替村里的枇杷代言而有了一个“枇杷书记”的称号。但,比起这些,郑人弋更愿意多谈一谈村里的产业发展,以及他未来的规划……

一有空闲时间,郑人弋就会爬上山坡,看着满山的果树,从开花到挂果,从青涩到成熟,“我也不知道我还能干到什么时候,但只要这里一天需要我,我就一天不离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