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之前在研究雲南白藥時,曾經提到,它是A股第一支ten bagger,而今天要研究的這家公司,也是名副其實的ten bagger。其自上市至今,前復權股價上漲85倍,來感受一下它的畫風: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1,股價圖(單位:元)

而這家公司,和雲南白藥一樣,也身處醫藥賽道中。既然是製藥公司,那麼其股價暴漲,必定和它的爆品密不可分——2002年,它的單品爆款藥上市之後迅速放量,並在2017年,實現單品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年複合增速達到43%。

注意,年銷售額20億,是什麼概念?我們來對比幾個耳熟能詳的爆款藥看看:

東陽光藥,旗下一款“可威”(通用名奧司他韋,號稱抗流感神藥),2006年上市,11年時間裡,2017年僅實現了14億元的銷售收入;

江蘇豪森,旗下爆款產品“奧氮平”,2001年上市,16年時間裡,2017年僅實現16.82億元的銷售收入;

之前優塾投研團隊在研究以上幾家公司時,曾多次提到過“大單品”對醫藥公司的重要性。而正是手握這樣的大單品,讓本案的投資回報率始終保持在20%以上,和格力、海康、茅臺、恆瑞、海天這樣的行業巨頭站在同列。

對本案,我們來看業績:

2015年-2018年三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217.27億元、253.8億元、278.32億元、232.0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52億元、15.35億元、18.88億元、19.1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6.59億元、13.47億元、16.61億元、14.1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3.98%、24.27%、26.12%、29.51%;淨利率分別為5.3%、6.05%、6.78%、8.23%。

以上數據看完,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件怪事——20%的ROE,其背後對應的淨利率竟然只有6.78%,毛利率只有26.12%。不是製藥公司嗎,才這麼點毛利?這是什麼情況?

並且,以上這還不算怪,更怪的是,從2018年6月至今,短短半年時間大幅下挫,股價從53.20元一路殺至最低23.16元,暴跌56%!並且,其中還出現過連續暴跌,甚至跌停的走勢——在整個醫藥板塊的龍頭公司中,這樣的跌法,也很讓人費解。這,又是為什麼?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其實,它的業務不單單只是製藥,它還有醫藥分銷業務。由於醫藥分銷規模大,但毛利率低,所以拉低了綜合毛利率、淨利率。它,就是華東醫藥,是浙江省的醫藥分銷龍頭,同時也是糖尿病口服藥領域的行業龍頭。

注意,2019年4月19日公佈年報後,包括上汽投資、東海證券、東吳基金等在內的161家機構對其集中調研,其中公佈年報後的第一週就有125家之多。這些機構對於華東醫藥2018年的經營情況、在研產品、研發投入、未來發展方向,以及最近比較轟動的“帶量採購”事件進行了提問。

看到這裡,幾個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隨之而來:

1)同樣是醫藥流通行業,為什麼華東醫藥不像其他競爭對手一樣,專攻流通領域,反倒做起了製藥生意?

2)近年來,我國接連出臺限價令醫改新規兩票制、帶量採購

等政策,對醫藥流通行業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對華東醫藥的影響又有多少?

3)華東醫藥,是A股製藥公司中的特例,醫藥流通業務提供了主要的營收,而製藥業務提供了主要的利潤。未來的利潤,其實還是看“大單品”,那麼,其手頭的爆款單品藥,增速變化如何,是否還能支撐其未來淨利潤的增長?

4)從2018年5月起,其股價一路暴跌,區間最高跌幅56%,這樣的殺跌,又是因為什麼?在如此高幅度的暴跌之後,它的估值究竟處於什麼樣的區間,是貴了,還是便宜了?

今天,我們就以華東醫藥入手,來分析一下“醫藥流通+製藥”模式的產業邏輯,以及財務特徵。這個領域,之前優塾投研團隊研究過不少公司,包括恆瑞醫藥、信立泰、華海藥業、通化東寶、長春高新、雲南白藥、片仔癀、東阿阿膠、同仁堂國藥、國藥股份、中國醫藥等公司,在專業版估值報告庫中搜索公司名,可查看歷史研報。

這樣的巨頭,到底什麼來路?

華東醫藥,成立於1952年,是一家集醫藥研發、製藥工業、藥品分銷、醫藥物流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醫藥企業。控股股東為

中國遠大集團,持股比例為41.77%,實控人為胡凱軍。

其董事長李邦良,今年72歲,教授級工程師,執業藥師,醫藥領域的傳奇人物。其大學畢業於南京華東工程學院火箭彈製造專業,和醫藥行業八竿子打不著。據《券商中國》報道,1992年他開始當廠長時,華東醫藥在杭州醫藥行業毫不起眼,而到今天,本案已經成為年營收270億的A股醫藥龍頭。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2,股權結構(單位:%)

再來重溫一下財務數據——2015年-2018年三季度,其營業收入分別為217.27億元、253.8億元、278.32億元、232.0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52億元、15.35億元、18.88億元、19.11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分別為6.59億元、13.47億元、16.61億元、14.1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3.98%、24.27%、26.12%、29.51%;淨利率分別為5.3%、6.05%、6.78%、8.23%。

注意,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速為13.18%,淨利潤年複合增速為28.02%。淨利潤增速高於營收增速,屬於典型的成長股特徵。

其營收主要來源於兩大業務,分別是:醫藥商業和醫藥工業。其中:

醫藥商業是主要收入來源,收入佔比為76.14%,醫藥工業為23.86%。但是,醫藥商業的毛利率很低,所以,毛利主要來源為醫藥工業(毛利佔比為78.35%),醫藥商業為21.65%。

1)醫藥商業業務——涵蓋浙江省的醫院直銷、商業調撥、藥品批發以及終端配送等多個業務。是浙江省最大的綜合性大型醫藥商業公司,並在全國藥品批發企業中連續多年排名前十。

2)醫藥工業業務——核心經營主體為控股子公司杭州中美華東製藥,製藥產品涉及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劑、糖尿病和消化等領域,核心產品為百令膠囊阿卡波糖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3,收入構成(單位:%)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4,毛利構成(單位:%)

從產業鏈上看,其上游為原料藥、藥品等供應商,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額佔總採購額的6.8%,集中度不高;其下游為醫療機構、零售終端、分銷商等,前五大客戶佔總收入的7.69%。

縱觀其歷史,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0年至2004年(獲得爆款藥);

第二階段:2005年至2009年(多元發展不順);

第三階段:2010年至2013年(穩定經營);

第四階段:2014年至今(增速下滑)。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5,營收及營收增速(單位:億元/%)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6,淨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及增速(單位:億元/%)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7,營收、淨利潤增速(單位:%)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8,毛利率、淨利率(單位:%)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9,ROE、ROIC(單位:%)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10,股價圖、PE(單位:元/倍)

年營收200多億,股價暴跌腰斬!一週內125家機構瘋狂調研,為啥?

圖11,資產結構圖(單位:億元)

梳理本案的基本面信息,有幾個地方必須思考清楚,才能看透這家公司:

1)毛利率、淨利率每年都在平穩上升,但為什麼ROE在2008年出現大幅下滑,2015年又為什麼出現了峰值,這兩年到底發生了什麼?

2)注意,近年來,營收、淨利潤增速不斷走低,營收增速從2009年峰值30%降到2017年10%,淨利潤增速從2009年的峰值97%降至2017年23%,這是為啥?

3)上市以來,它的股價不斷走高,但是估值卻不斷下降,這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