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發起除草行動 拜耳660億美元收購“遺禍”未了

一起涉資660億美元的超級收購案,讓拜耳餘波不斷。

多国发起除草行动 拜耳660亿美元收购“遗祸”未了

截至2019年4月11日,約1.34萬名原告在美國就作物保護產品草甘膦提起訴訟。目前,包括德國、法國等地均發佈了對草甘膦禁用或限制使用的時間表。自2018年6月以來,拜耳的股價已經跌去40%。

上述糾紛與一家名叫“孟山都”的公司不無關係。2018年6月,拜耳完成了該公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案——以660億美元完成對孟山都的收購。如今,這起史上最大的收購案卻讓拜耳陷入不斷的糾紛中。

對於收購後的股價下滑,拜耳方面回覆《中國經營報》記者時表示:“股東們看到了公司股價的大幅下跌,這點無法迴避。但是,目前的股價並不能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

收購陣痛

2015年對於農化企業而言,無異於一場寒冬。這一年,全球前六大農藥公司的總銷售額為392.76億美元,佔全球作物保護用農藥市場的76.7%。然而,相較2014年,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銷售額排名第二的拜耳公司在2015年作物保護市場實現銷售額1000.89億美元,同比下滑9.5%。

“近些年來,全球農化市場一直持續在低位運行,未來這一狀態仍將持續一段時間,這是由需求側萎縮導致的。雖然玉米等產品屬於農作物,但是其應用領域很多時候與工業息息相關,工業領域的下行趨勢直接影響了農化領域。這也直接導致了全球農化行業巨頭的重組。”安徽中農縱橫農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益軍向記者如是表示。

2016年2月,中國化工以430億美元收購了國際農化巨頭先正達。這一消息對於長期垂涎先正達的孟山都而言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此前,長期從事轉基因研究的孟山都試圖通過收購來扭轉外界對公司的認知。2015年,作物保護業務下滑的瑞士公司先正達成為孟山都眼中的理想目標。

然而,在孟山都多次提出要約收購未果後,先正達最終花落中國化工。而孟山都則迅速開啟了與拜耳的談判。2016年9月,在經歷了四個月談判後,德國拜耳公司宣佈以近660億美元(約合440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全現金收購孟山都。

2015年,拜耳的化學品業務營收僅次於先正達公司,孟山都則為全球最大的種子生產商。“粗略估計,從目前全球農化產品來看,拜耳收購孟山都以後可以佔到全球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楊益軍說道。

最終,這筆拜耳史上最大的收購案於2018年6月宣佈完成。然而,對於這樣一筆收購,外界卻表現出謹慎的態度。曾先後任職於孟山都和杜邦先鋒的原杜邦先鋒良種國際有限公司中國區總裁劉石曾撰文指出,拜耳提供全面解決方案有很強的配比性,但是傳統文化對創新文化的耐受力有限,因為拜耳是非常傳統的公司。“歐洲淑女”是否能夠駕馭“美國牛仔”還有待觀察。

這樣一筆收購案的直接表現則是拜耳股價在隨後10個月的時間裡持續下跌。記者瞭解到,在宣佈完成對孟山都的收購當日,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拜耳股票收盤價為98.94歐元,2019年4月29日的收盤價則為59.38歐元,跌幅達到39.98%。期間雖略有起伏,但是整體走勢呈現持續下滑態勢。

在完成對孟山都收購後,孟山都的營收確實提振了拜耳的業績。記者瞭解到,拜耳2018年財報數據顯示,拜耳農業業務(作物科學事業部)銷售額高達142.66億歐元。該銷售額中約有53億歐元歸功於收購業務。作物科學事業部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26.51億歐元,同比增加29.8%。其中,新收購業務對盈利貢獻為7.05億歐元。在拜耳公司看來,全球農業行業的衰退情況並未出現。

作為孟山都的明星產品,草甘膦在其營收中的佔比頗高。2018年,拜耳農業業務(作物科學事業部)銷售額142.66億歐元。該銷售額中約有53億歐元歸功於收購業務。“這其中近六成是由草甘膦產品提供的。如果算上與草甘膦有關的種子銷量,這個比例將更大。”楊益軍說道。

然而,就在發佈2018年財報30多天後,拜耳宣佈了全球裁員計劃。2019年4月初,拜耳宣佈在全球11.8萬名僱員中,將裁員1.2萬人,比例超過10%。其中,德國總部將裁員4500人。對於此次裁員計劃,拜耳方面表示這一舉動將提振營收效率以及提高利潤率。

據德國媒體報道,裁員將涉及農業部門的部分職位,而拜耳的裁員計劃將持續至2021年底,以期在2022年時能節省每年26億歐元的成本。

“拜耳花大價錢收購孟山都的訴求是減少同業競爭,形成協同效應。但是未來短期內會對業績造成陣痛。這要分兩方面來看,一是因為兩個公司的業務的協同作用需要時間,需要有一個消化吸收的時間。二是因為草甘膦產品的影響和市場低迷的影響。”楊益軍說道。

草甘膦致癌糾紛

就在拜耳收購孟山都之前,201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草甘膦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完成收購孟山都的拜耳則在全球面臨超過一萬起的草甘膦糾紛。

1970年Hamm 和 Franz兩位博士合成得到N-(膦酰基甲基)甘氨酸,並發現其傑出的除草活性,並把這種化合物命名為草甘膦(glyphosate)。隨後,孟山都對草甘膦的除草活性進行全面研究後,推出了第一個草甘膦產品——農達(Roundup)。

時至今日,草甘膦產品已經在全球應用40多年。然而,正是這樣一款除草劑產品,卻讓拜耳深陷糾紛。2015年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草甘膦列入2A類致癌物名單。這一登記在所有致癌等級中屬於較高等級。通常,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實驗動物致癌性證據充分的物質會被認定為2A級致癌。

2014年,美國園丁約翰遜將孟山都告上法庭。約翰遜表示孟山都的草甘膦除草劑產品很可能成為導致其患上非何傑金淋巴瘤的直接誘因。2018年8月,美國加州高等法院的陪審團認定草甘膦除草劑引發了約翰遜的癌症。拜耳方面對此堅稱:科學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我們定將繼續大力捍衛這一重要且安全的、有利於現代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除草劑。

事實上,在草甘膦除草劑致癌風波期間,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發佈消息稱,經過長期跟蹤評估後,EPA將草甘膦的致癌風險調整至E級,即該化學品不太可能致癌。

對於草甘膦產品的致癌問題,拜耳公司在回覆本報記者時表示:“我們相信,大量的科學證據、全球40多年的使用經驗,以及各政府監管機構的結論,包括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CHA)、德國聯邦風險管理局(BfR)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 、新西蘭和日本監管機構,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農藥殘留聯席會議(JMPR)均確認,在按照標籤說明使用時,以草甘膦為有效成分的產品是安全的。”

對於草甘膦產品的致癌性,業內專家推測:“草甘膦產品屬於含磷的氨基酸類除草劑,這樣的產品一般是比較安全的。致癌有可能是因為累計疊加和大劑量使用導致的。”

然而,雖然對於草甘膦產品究竟是否致癌各機構眾說紛紜,但是,全球多個國家已經開始禁售或禁用草甘膦產品。記者瞭解到,目前包括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馬耳他、斯里蘭卡、葡萄牙、西班牙和加拿大已經給出了限制或禁用草甘膦的時間表。4月18日,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發佈《關於開展草甘膦等除草劑專項整治的通知》。

記者瞭解到,截至2019年4月11日,約1.34萬名原告在美國就作物保護產品草甘膦提起訴訟。拜耳公司在回覆記者時表示:“對於孟山都(現擁有者為拜耳)隱瞞草甘膦相關事實的指控,我們表示強烈反對。我們對這些原告的遭遇深表同情, 但我們堅信公司的草甘膦成分除草劑不是導致他們所受傷害的原因,公司將在庭審中積極辯護。”

而在拜耳公司看來,縱使草甘膦產品已經在全球範圍內涉及多起糾紛,草甘膦仍將成為全球農民不可或缺的工具。“草甘膦並沒有在全球陷入麻煩。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加20億人口。我們相信,草甘膦成分的除草劑在幫助農業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和糧食安全挑戰方面將繼續發揮關鍵作用。”拜耳公司回覆記者時說道。

那麼,草甘膦產品的致癌糾紛對拜耳公司究竟意味著什麼呢?對此楊益軍表示:“從目前來看,全球涉及這樣多的起訴案例,這對拜耳的業績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禁用的情況下。目前拜耳在申訴,但是這樣的申訴往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即便申訴成功,在這段時間內對拜耳造成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甚至未來如果說草甘膦禁售,那麼影響將會更大。”

新聞爆料、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國經營報微能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