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裁員風暴來襲!該來的還是來了

上週四,拜耳公司宣佈,計劃退出動物健康業務,正在評估可用的選項。此外,該公司計劃在2021年前,在全球11.82萬員工中裁減約1.2萬人,並減計38億美元資產。


全球裁員風暴來襲!該來的還是來了


據悉,拜耳是到目前為止至少第八家提出裁員計劃的跨國巨頭。此前,富士康、宜家、福特、大眾、Verizon、龐巴迪、通用汽車都被爆出裁員計劃,鼎鼎大名的行業巨頭都在預判全球經濟寒潮的來臨。

全球裁員風暴

全球需求市場的衰減使得產能過剩的問題顯現,裁員風暴在四季度開始加速。這些巨頭的裁員計劃將會使大約16萬名員工失業,按照一人一個家庭計算,將有約16萬個家庭受波及。


全球裁員風暴來襲!該來的還是來了


在國內,BAT、華為、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相繼捲入這場裁員旋渦中,雖然他們在第一時間出面闢謠,但真真假假,莫衷一是。

與此同時,有202萬條招聘廣告消失了,沿海省份的出口代工廠紛紛關門放假,富士康被傳裁員34萬,金融、地產都在裁員……

智聯招聘平臺大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IT/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職位數同比減少51%,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負增長,職位的收縮幅度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此前,天風證券爬取前程無憂4-9月份的招聘廣告條數後發現了, 招聘廣告從285萬驟減至83萬。數據顯示,在經濟下行週期中,最先感受到就業的寒意的是金融、貿易進出口、製造業、建築業、影視傳媒等行業。

這個冬天不是一般的冷

在全球實體經濟蕭條之下,連通用、福特、大眾這樣的國際巨頭都開始裁員過冬,一般小企業生存之艱難可想而知。在全球裁員潮滾滾而來之際,這個冬天不是一般的冷。


全球裁員風暴來襲!該來的還是來了


我有個朋友,前段時間也陷入了辭職危機。據他說,他的老東家新開發了一個APP,可是市場已經飽和了,很難做起來。於是,公司下達了硬指標,每個人每天必須邀請100個新用戶註冊APP,否則就直接捲鋪蓋走人。

為了完成任務,我這朋友先是去踩點發傳單,但根本拉不到什麼人來註冊,跑一天也才找了10來個人。後來他就硬著頭皮去發動身邊所有的親朋好友,一個個發微信、打電話拜託大家註冊APP,因為他不想丟掉這份工作。

一來到年底了他自己不想折騰換工作,二來他心裡不服氣,覺得公司這就是在變相讓他們主動離職。其實,他這麼想是有道理的,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已經降薪過一次了。公司業績不好,資金流動性出了問題,自然是要縮減開支,精簡人員了。

哪些人會首當其衝

在降薪裁員面前,很多時候我們都很無力,只能像小綿羊一樣被宰割。在全球裁員潮之下,哪些人會首當其衝呢?

首先被淘汰的一般是競爭力最弱的那些人。這些人不在聚光燈下,他們的淘汰不會引起市場太多關注(俗稱炮灰);而接下來,裁員則會披上“素質升級”的外衣,波及到主流人群的飯碗。如近年IT、通信、地產等行業不斷提高的學歷門檻、年齡門檻,其本質就是將多餘的人擠出去。

從長遠來看,任何行業都無法跳出發展週期的限制,陷入衰落幾乎不可避免。所以必須要思考,假如有一天你失業了,還能做什麼來維持生活?對於很多70後來說,失業後很難找到同等薪酬的工作,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我們該怎麼辦?

那麼,大家該如何才能擺脫這種困境呢?


全球裁員風暴來襲!該來的還是來了


個人認為,一要打磨自己的競爭力,努力提升主動收入;二就要學會開源,為自己創造被動收入了。用九個字來概括就是,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提升主動收入,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盡最大可能的去提升自己。除了提升自己,我們還要有的殺手鐧就是為自己創造被動收入了。

之前網上那個火了的賣鴨仔飯的老闆,主持人問他為什麼能把飯賣的那麼便宜,掙得一定很少吧?結果那個老闆回答:“掙得少,但是我生活得很開心,因為我有十棟房子收租”。或許人生的下半場,拼的就是睡後收入吧。

瀟灑的背後,永遠都是因為自己有路可退或者實力過硬。當然,人生總有高潮和低谷,最重要的是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面對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