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中,有主体,也有陪体。在拍摄时,如何做,才能不让陪体“抢镜”?

柳侍墨


我们先来弄清楚一张照片中什么样的效果才会抢镜。

1、画面中比较亮的地方

2、画面中比较清晰的地方

3、画面中色彩鲜艳的地方

4、画面中占比大的元素

5、画面中的文字部分

6、画面中与背景主色调反差大的地方

比如下面的这张照片,右下角的叶子就过于亮了,很明显就会分散读者对花的注意力。

要想避免的话,一个是前期拍摄的时候多观察,像这种情况稍微变换一下拍摄角度就可以解决,或者通过后期把这片叶子的亮度压暗一点。

我们再来看一个图例。这是一个马戏团的演出。

下面是原图,画面中1的部分是一块屏幕,上面的文字就很吸引读者目光,这部分被我后期裁切掉了。

2的部分我做了压暗处理;3和4这两块区域也是比较分散注意力,都被裁切掉了。

这个片子我是用手机拍的。因为现场灯光导致明暗反差比较大,为了确保人物亮部的细节不丢失,我降低了曝光补偿。另外这样也可以间接的提升快门速度,从而确保运动主体的瞬间被凝固住。

后期的其他调整就是保持亮部细节的同时,提亮画面的暗部,使人物和马的细节凸显出来。

我们最好在拍摄一张照片前就想好谁是主体、谁是陪体,如何利用现场的光线,机位放在哪里最恰当、拍摄多大的景别。包括后期怎么调整你最好在按快门前都能想好。

另外就是文章开始我列出的吸引读者的那几点,最好都安排在主体上。

后期调整我基本都是用的snapseed这款软件。这是一款所有摄影爱好者都应该熟练掌握的修图APP。很多手机摄影达人都是snapseed的忠实用户。

近期我录制了两套关于snapseed的课程,共计55节,已经分享了一部分,感兴趣的朋友欢迎订阅。


手机摄影手册


摄影作品中,有主体,也有陪体。在拍摄时,如何做,才能不让陪体“抢镜”?


摄影作品中,有主体,也有陪体;陪体的作用就是用来衬托主体的,就和影视剧里配角烘托主角的作用一样。所以陪体当然不能“抢镜”,分流主体的“戏份”。

摄影时,要想让主体很突出,陪体不抢戏,我们可以运用以下三种方法,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弱化陪体,突出主体。

弱化陪体,突出主体第一弹:虚实结合

摄影作品中,用大光圈突出摄影主体的方式,很常见。

比如人像摄影,比如植物摄影,比如静物摄影。

大光圈可以虚化背景和前景,但不至于将背景和前景虚化得“一塌糊涂”,连陪体是什么都看不出来。

更多时候,像我们在拍摄环境人像时,虽然也会采用大光圈虚化背景和前景,但背景和前景中的其他元素,还是能够看出来的。

主体实,陪体虚,虽然观众们还是能够看出来陪体是什么,但陪体会因为被拍虚化的原因,失去了“抢镜”的资格。
弱化陪体,突出主体第二弹:主体最大

比较常见的摄影作品当中(无序构图不算常见的摄影作品,可以忽略不计),有可能会有一到两个主体,然后围绕着这一两个主体,画面中还会有N个陪体。陪体越多,当然越容易“抢镜”,这个时候,我们只要让每个陪体的面积,都不超过主体的面积就可以了。

摄影作品当中,如果让主体所占的面积最大,那么谁也抢不了主体的戏份。

这就如同,咱们看影视剧里,主角的戏份最多,总在观众眼前晃啊晃的,观众当然会记住主角了……至于配角么,只有演得好的,才会被观众们记住。

弱化陪体,突出主体第三弹:增大画面对比

摄影作品当中,最常用的对比,就是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

二者密不可分。

光线可以决定颜色的明度,离光源越近的物体会越亮,落实到摄影画面当中,观众对于最亮的物体的关注度就最高。反之,离光源越远的物体,就会暗淡,观众对于暗淡的物体,基本很少关注。

另外,鲜艳的颜色更容易被观众记住,反之,观众们对于淡雅的颜色,就不会那么敏感。

知道了这两项视觉原理,我们就可以,让摄影主体享受“光源优先”和“颜色优先”的先决条件。如此,摄影画面中,主体最亮,也最光鲜,陪体暗淡,素净,也就不会抢了主体的关注度了。

我是柳侍墨,悟空问答的“优质提问官”就是我!

我喜欢把摄影轶事写成段子,让你们开心是我最大的快乐!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您点赞、转发~~O(∩_∩)O~~

喜欢我就来关注我吧!



柳侍墨


摄影作品中,有主体,也有陪体。在拍摄时,如何做,才能不让陪体“抢镜”?


安排好摄影作品中的主体和陪体,会让照片主次分明,摄影人的思想,会被更好地表达出来。那具体应该怎么拍呢,有哪些摄影技巧可用?

摄影自学班,归纳了28字摄影口诀,帮你安排好照片中的主体与陪体:

色彩突出主体明。主次对比用光影。

后期调色主体清。小圈拍摄光芒星。

通过具体照片,来为朋友们解释下,这口诀包含的摄影技巧:

1、色彩突出主体明。

想安排好照片中的主体与陪体,那安排好颜色,是途径之一。怎么用颜色来安排主体陪体呢:

(1)颜色不要多:第一点,让照片中主要的颜色,不要过多,少等于三种最好。这样,看起来简约。

(2)颜色对比:主体颜色鲜明。比如树上的粉色花,和蓝天、灰色树干,都是很好的对比。花朵颜色,和枝叶、背景,都是很好的对比。主体颜色突出了,自然有别于陪体了。



2、主次对比用光影。

光影,也是一张照片的关键。多数情况下,主体要明朗。但有一种情况,主体暗,也会让照片很好看:


(1)剪影:点测光,逆光,对影子以外测光或者对焦,在日出日落前后,就可以拍出漂亮的剪影了。剪影虽然暗,但在暖光背景下,也很突出。

(2)拍剪影,要注意:除了注意时间和角度。还要注意所拍的影子。影子,有很多空隙,才好看。不透光,将是黑的一片,不好看。

3、后期调色主体清。

如果照片中,主体过多,会导致,主体都变成陪体。那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1)我们要突出局部,让局部有别于整体。那怎么突出呢?后期修图:

(2)用手机修图软件Snapseed,打开要调色的花朵照片。工具,调整图片。


(3)降低照片的亮度、饱和度、对比度。让照片整体变暗、变不鲜艳、变灰。

(4)用蒙版,恢复局部色彩。依次点击:右上角弯曲箭头,查看修改内容,调整图片,三个按钮中间的画笔。进入蒙版了。




(5)在蒙版界面,点左下角反选,让整张照片,变成调色后灰暗的颜色。

(6)把调整图片,数值调为0,中间局部花朵,擦除。让其恢复原色。


(7)进一步突出主体:工具,镜头模糊。移动圆心,到主体花朵,两个手指向中间收缩,让主体花朵,在内部圆中。


(8)内部圆,是清晰的,两圆之间,是过渡范围,两圆以外,是模糊的。手指上下滑动,调整模糊强度和过渡模糊的强度。晕影是暗角,照片已经够暗了,所以晕影强度为0。调整好之后,导出,哦了。


4、小圈拍摄光芒星。

如果照片中,只有一个主体,那主体上有光,会让主体更显眼。如果照片整体都暗,那有一个光点,主体就突出了。同时,还有一些技巧可用:

(1)如果想拍出星芒,要调小镜头的光圈。

(2)也可以结合构图技巧,一起使用:引导线构图,会让主体在光的同时,更被关注。

希望我的分享,能帮您拍出漂亮的照片!

如果喜欢本篇分享,有劳朋友们帮我点赞和转发哦!感谢大家!

欢迎您把摄影作品,拍摄经验,在留言中分享交流哦!

欢迎大家来关注我,点击我的头像,就可以了!等你哟!


摄影自学班


一、文章总论述

摄影艺术创作是是通过摄影的构图,运用摄影的画面,形象,生动有力的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获得审美的视觉效果。

换言之,摄影创作是审美艺术的观察力,用光布局,巧妙构图,色彩的构成,通过镜头视野的选择,把被摄的主体陪体环境,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幅具有审美感的的摄影画面,以揭示摄影作品主题思想的过程。

在摄影的构图中,摄影构图的元素,除了有点,线,面,节奏,影调,形体,色彩之外,摄影构图的基本元素还有:主题,陪体,前景,背景和留白。

今天我们主要谈一谈,主题和陪体的关系,在创作时,如何做,才能不让陪体抢镜?

1、在摄影创作中什么是主题?所谓主题,也就是摄影画面的,视觉的“趣味中心”,也叫“兴趣中心”,也叫“视觉中心”。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是画面中主题思想的重要的体现者。

2、什么是陪体?所谓的陪体也就是指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特征和内涵的对象。

有时间,在摄影创作中,陪体不是可有可无的,它的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陪衬,渲染,突出主体,对深化主题内涵,帮助突出主题内容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用文字无法表达的,准确的生动的视觉语言。

3、摄影的主题与陪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主体作为画面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在画面中起主导作用,是控制全局的焦点。

在摄影的作品中,一幅画面的主体,只有一个。

在摄影艺术的创作中,摄影人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摄影手段和摄影艺术手法,使摄影艺术作品,通过摄影的主体,来达到突出主题思想的内涵。并且使主体形象,更充实,更丰富,更鲜明生动,更有利于突出主题的思想的灵魂。

主体和陪体的关系是主次的关系,不能平分秋色,喧宾夺主,陪体作为次要的表现对象,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主体,,有利于让观众正确的理解画面的主题思想。

陪体主要是烘托陪衬主体,渲染主体,对主题起到解释,限定说明的作用,还可以起到点明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图片为了照应说明文章的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可以私信给我。

赵许生原创,我的文章一定要对摄影爱好者负责,具有可操作性。如有疑问可以私信给我,我将尽力回答。感谢关注和支持。






摄影家赵许生


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果恰当的处理主体和陪体的关系,可以使摄影作品主题突出,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出现陪体抢镜的问题,如何避免这种问题发生呢?

一、明确主体与陪体的含义

主体是拍摄中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是画面构图的主要部分,也是吸引欣赏者注意力的核心内容,还是使人们领悟画面内容的切入点。它可以是单一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抽象的对象。

陪体是相对于主体而言,它与主体有情节联系,用于映衬主体、渲染主体,达到均衡画面、突出主体的效果。如下图,画面的主体是在玩耍的三口之家,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而陪体则是后边拿着国旗的小朋友,交代拍摄时间是国庆节期间。

二、如何避免陪体抢镜

1.陪体占据空间不能大于主体。实际上,主体与陪体可以在不同的画面因不同的表现主题可以置换。也就是说,谁占据的空间大,谁就是主体,如下两种图片,是同一张照片,根据不同的裁剪方式,主体和陪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左图溪水是主体,绿叶是陪体,而右图绿叶是主体,而溪水成为陪体。

2.陪体色彩不能过于鲜艳。鲜艳的色彩容易吸引眼球。画面中陪体的色彩与主体相比不能过于鲜艳,下图画面的主体是身穿红色披风的美女,而梅花作为陪体,其色彩与红色披风相比淡雅一些,这样梅花就没有抢镜,很好的衬托了人物。

3.陪体的清晰度不能超过主体。在摄影作品中,一般陪体处于前景或者背景部位,所以清晰度可以与主体相同,但是不能超过主体,也就是说主体清晰度要高于陪体,陪体往往处于虚化状态,这样可以突出主体。如第一张照片中,后边拿着国旗的小朋友就比较虚化。

想了解更多的手机摄影知识和技巧,可以关注我的《今日头条》个人主页《董宏伟手机摄影》。


董宏伟手机摄影


摄影中的主体和陪体,就像影视剧中主角和配角。配角是衬托主角的,自然陪体也是为主体服务的。或许,当我们掌握了突出主体的的几个方法,就可以避免陪体“抢镜”了。

第一,避免陪体位置太前、太正。

突出主体的方式,是把主体放在画面显著的位置。比如让主体靠近镜头、放在中间的位置、放在三分线位置、放在九宫格位置。既然这些位置是用来突出主体的,作为陪体就要避免出现在这样的位置了。比如下图的前景陪体,就有些突兀了。

第二,避免陪体所占面积太大。

有位摄影大师说,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什么意思?意思是靠近主体,主体变大了,也就主体突出了、细节明了了。我们都知道个头大的物体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包括一些奇形怪状,倾斜的物体都会吸引人的注意力。所以,一般而言陪体不能比主体个头大。比如下边照片干扰太多,陪体小彩灯占的面积太大。

第三,避免陪体色彩太鲜艳

色彩是摄影中举足轻重的元素。鲜艳的色彩吸引眼球。简单的例子,雪地里,一个穿白色羽绒服女孩,一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女孩,肯定红衣女子是主角。否则就抢镜了。比如下图中的上边的招牌、下边的酒瓶子都有点抢镜。

以上从位置、个头、色彩三个角度分析了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如果大家了解了,以后再拍照就不会陪体抢镜,喧宾夺主了。

摄影中级班,每天免费分享摄影心得、经验。只求您的点赞,和关注摄影中级班。谢谢。


摄影中级班


在摄影创作中,一张优秀的摄影作品,必须要有鲜明的摄影主题,突出的摄影主体,简洁的摄影画面。在拍摄中,如何突出主体是摄影创作中必须掌握的摄影构图的基础知识。提主提出,如何在拍摄中使陪体不"抢镜",主体更突出。我认为要掌握以下三点。

一、要突出主体。从摄影构图讲,一幅摄影作品大体上包括主体、陪体、前景、后景、留白等。而主体就是拍摄者用以表达拍摄主题思想的最主要部分,是整个拍摄画面的中心,也是画面的趣味中心所在,并占据突出位置。

二、合理安排陪体。陪体是与主体有情节联系并辅助突出主体效果的对象。陪体的作用是映衬主体、均衡并美化画面、帮助主体阐明情节等。所以,陪体画面表现不能强于主体。陪体只能起到烘托主体作用,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抢镜"。



三、处理主体与陪体的几种方法。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如何突出主体的问题。一是大小关系。主体放大,处于突出的地位,陪体缩小,处于陪伴的地位。二是前后关系。主体靠前,处于主导的地位,陪体在后,起到烘托的位置。三是实虚关系。主体要实,处于焦点之中,陪体要虚,处于衬托地位。四是明暗关系。主体要明,陪体要暗,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等等。


总之,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必须要处理好主体与陪体的关系,突出主体,陪体只能是陪衬,而不是要喧宾夺主,也不能去"抢镜"。


张卫国手机摄影


在摄影中,肯定会有一个主题,而这个主题是以主体来表达出来。除主体以外其它的陪体是起辅助说明、互应主体、强化主体等作用,而陪体不能是不起抢了主体的“镜”。

说到如何才能不让陪体“抢镜”,使我想起N年起朱时茂和陈佩斯的经典小品《主角与配角》。我们回想下小品中作为配角的陈佩斯是如何“抢镜”的:对主角进行遮挡、抢词、让主角背对镜头等。从小品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主角在画面中是占主导地位的(至于抢词现象倒是不适合摄影,毕竟摄影是静止艺术),主角在画面中应该是正面镜头、在位置靠前、在画面比例上占大,是观众视线的落脚点。

所以,在摄影中,画面中的主体跟主体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首先,在画面的比例上,主体点优势;在画面的前后关系上,主体应该是更靠前;在色彩的处理上,主体应该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在大小关系上,主体应大而陪体应小;在视觉关系上,陪体的指向都应是主体,让主体成为画面视觉中心。

想必这张《倔强的向日葵》大家都见过吧?用这张照片来说主体与陪体再合适不过了。照片中面向镜头的向日葵虽然在画面中占的比例不大、色彩上也没太大区别,但从它与陪体的“逆反”上强烈地突出了“倔强”这个主题,如果没有那一大波的陪体向日葵,这张照片也就没多大意思了。这里是说的陪体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如果在面向镜头的向日葵的前边有别的陪体干扰、遮挡等,这个代表主题的向日葵就会不突出,视觉效果差,对主题的表达也就不强烈。

上图中老者是主体,两个小朋友的陪体。陪体对主体一定是服从、响应、被动的关系,不管是陪体还是读者,主体才是视线的落脚处。

把陪体放在一个从属的地位上,包括对焦之外、测光之外,陪体自然而然地就抢不了镜。

再回到上边那个小品:导演不会让配角遮挡了主角,导演一定会让配角站在主角的侧位,导演一定会让配角的对词都是顺着主角走的……当然,那就不是小品了,哈。


南方之南


摄影是有思想的,就像工作,家庭,生活…… 任何事情都有主题的,一篇好的文章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围绕主题有根有据。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也是如此,主题鮮明,让主题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背景作为主题的铺垫,这就是鲜花还需绿叶配的道理。只有这样这幅作品才能有血有肉,美丽感人,更能打动人心。

现在正是桃花盛开,梨花飘香的时刻,周末到乡间去感受春天自然忘不了拍几幅美景来丰富一下自己的个人空间,水平不高,但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下图的主题是桃花,采用对角线的构图手法。盛开的桃花,花姿招展……只拍桃花似乎有些单调,水库边的绿树、垂钓者,以及远处的花海都成为了陪体。正常情况下,陪体不能和主体一样鮮明,采用长焦将陪体变暗变虚,这样主体变得更加鲜明突出,一幅美丽的春光图就诞生了。

再来一幅:

这是一幅梨花图,自然梨花为主体。逆光将梨花打透,前景白的是梨花,黃的是树叶,背景的绿来自于绿树。主体是透亮的梨花,在三分之二处,陪体虚化,颜色略暗,如梦如幻,岂不是另不种春天的美?

摄影的手法很多,学无止境,摄影的路上永远都是小学生,分享心德为的是相互提高,多学习老师们的经验,查找自己的不足。

拍花自然是到花海中寻找有新意的花枝,拍照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作者的思想,用您新颖的构思达到创作的目的。主题是花,陪体是天空,村庄……

摄影就是用光做笔,用影做画。要懂得黄金分割点的用法,把你看到的收入景头,扑捉生活中的美,让世界更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下图谁是主题?我用了一张反转片,影在上物在下,是不又是另一种感觉?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感触颇深:


老师们的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方向,摄影需要掌握本领,多学多练,但人品的修练也是不可缺少的功课,功底硬,作风正,有爱心,懂感恩这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摄影人。


lz馨雨


什么是主体,什么是陪体。主体是主题思想的体现者,突出主体能给观众鲜明的印象,有利于集中观众的视线,使观众正确理解照片的内容。陪体也就是背景,大多是虚化的存在,使画面平衡,突出主体。

陪体在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时,注意利用主次关系、大小关系、前后关系、明暗关系等来充分利用陪体陪衬主体。

一张摄影作品,主体、陪体、环境,相互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主体和陪体之间,除了相辅相成,还要有各种各样的对比:大小对比、冷暖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等等。有对比才会有内容,才会有呼应,陪体的运用也是举足轻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