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是个喇嘛,为什么会写那么好的情诗?

西安陈志刚


当你站在布达拉宫的阶梯上,背靠雪白色的高墙,头顶金色的宫殿,手扶着赤红色的护栏,目视远方的雪山,你就会明白仓央嘉措为什么会写出那么好的情诗了!

海拔3700米的布达拉宫,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俯瞰拉萨,在那种氛围里,更能让一个人在精神层面得到升华。喇嘛诵经的声音、与信徒们拨动转经筒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共同组成了信仰的世界。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是雪域高原的精神领袖;他受到所有藏人的精神供养,不管他走到哪里,都会享受到人们最尊崇的目光。

然而,仓央嘉措又是不幸的,从他14岁那年当上六世达赖的那一刻起,他始终都是别人的工具。在布达拉宫,他没有自由,一切都要听从他人的安排。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即便是只有两个人,也一定会分出正负。在这个世界的任何角落都是如此,仓央嘉措亦逃不过这个命运。

在仓央嘉措当上六世达赖之前,西藏地区的统治权并不稳定。除了五世达赖,当地还有另一个势力集团,即拉藏汗。双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知道五世达赖圆寂,这场争斗仍然没有结束。

仓央嘉措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当时的权臣桑结嘉措选定为转世灵童。然而,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桑结嘉措虽然选定了达赖,可是为了对付拉藏汗,他不得不将五世达赖圆寂的消息封锁,并将仓央嘉措雪藏起来。

如此一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便成了傀儡,每天除了在布达拉宫的阶梯上观看远处的雪山,就只能在静室中诵经。

俗话说,情诗都是闲憋的。百无聊赖的仓央嘉措,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甚至无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人。每天看着太阳升起又坠落,似乎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唯有写诗才能排解内心的空寂。

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年代,只能做一只笼中鸟,他所渴望的爱情,终究是求而不得。信仰他的人,每天在布宫下来了又走,他想和他们说话,却被告知这不符合体统。

久而久之,仓央嘉措终于绝望了,他等不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她。这种对命运的怨愤,他是不能直接写出来的,只好以情诗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不满。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一个男人,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仓央嘉措通过前两句话,直接点名自己才是雪域高原的大佬;转眼就流浪在拉萨街头,这是怎样的无奈?空有一个最响亮的名号,终究是个笼中鸟。无奈,大概就是如此吧。


祗树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他是六世达赖喇嘛,更是一位动人心魄的情僧。他的情诗,令世人为之感动,历久而不衰。归结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仓央嘉措的家乡盛崇红教,尊重爱情。公元1683年,即康熙二十二年,仓央嘉措出生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一个叫门隅的古老小村落。在那里,世代居住的是乡情淳朴、与世无争的门巴族,他们信奉宁玛派(红教),尊重自然万物,相信因果轮回。在那里,宗教和爱情并不矛盾,他们认为宗教是心中的信仰,爱情是最美的童话,僧人与世俗女子结婚,并不是新奇之事。他们世世代代在那片美丽宁静的土地上,幸福的生活,自由地恋爱。



其二:仓央嘉措有过情窦初开的幸福童年。在仓央嘉措不满周岁的时候,已被第巴桑结嘉措派来的使者告知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但庆幸的是,仓央嘉措并没有立即被接往拉萨,而是跟着父母依旧生活在门隅,从两岁时被定期秘密送往巴桑寺学经。仓央嘉措,就是这样一边诵着经文,一边听着情歌,慢慢地长大了。在十三四岁这青翠年华里,仓央嘉措和心爱的女孩恋爱了,他品尝过初恋的甜蜜与幸福。



其三:仓央嘉措在权欲与爱情的抉择中,选择了后者。1967年,十五岁的仓央嘉措被桑结嘉措派来的使者匆匆接往拉萨布达拉宫,甚至来不及和心爱的姑娘说一句离别的话。以往转世灵童从四五岁起做床接受培训,而仓央嘉措在乡村呆了15年,平日严格枯燥的训练,让他自由奔放的心倍受折磨,仿佛就想待在一个牢笼里。尤其是当他得知心爱的姑娘披上嫁衣嫁做人妇时,沉浸在失恋的悲伤情绪里无法自拔。

后来,被囚禁5年的仓央嘉措从布达拉宫侧门溜出,在拉萨古城洋溢着温情的玛吉阿米酒馆里结识了美丽的琼结姑娘达娃卓玛,他以拓桑汪波情郎的身份,给她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篇,表达了红尘男女美好的心愿。



仓央嘉措是一个度化众生的活佛,更是一个执着情爱的倜傥青年。正因为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方可写得出流传百世的情诗。 \t


历史有妖气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需要仓央嘉措这样的情僧,用至情至性的诗文融化冰雪,让人们相信佛法并不冷硬;这诸佛护持的宝地,同样需要格桑嘉措这样有担当和远见的宗教领袖,来维系法统。是无数个如他一样的人,确保了佛法在西藏传承不断,始终如阳光般照耀着这片圣土。


从宗教的角度,从佛法的相对层面(世俗谛)去解读,仓央嘉措固然称得上离经叛道。然而,从人性的角度,以佛法的究竟层面(胜义谛)看来,仓央嘉措的叛逆,并不是叛逆。他的所作所为不单不能算错,反而极具创意和勇气。

正版的仓央嘉措诗歌应该叫做“古鲁”(意为道歌),而非“杂鲁”(情歌),它真正的寓意或许只有修道者才能清楚。

仓央嘉措有一首众所周知的诗:“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仓央嘉措的诗,托赖译者的水平,译的好的,如民国时曾缄的版本,让人情怀流连,译的不好的,平白如话(倒也得其本味),通俗易懂。实话说,以汉族诗歌的文学成就标准而言,即使是译诗的水平,也不能算一流,至多是个二线,只不过深情绵邈,又带着点民族风,让人比较容易记得。


冒死再进谏一句,他的原诗作,真的不是那么笔调淹媚,文艺煽情啊!


安意如




仓央嘉措一生最快乐的日子,就是儿时做牧童。

那时候他家族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很自由,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可以放飞自我,喜欢自己所爱。

但是因缘聚会之下他成为了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世达赖”喇嘛,坐进了布达拉宫成为了西藏最高的王。却也失去了一切自由,成为他人掌握权利的傀儡,又被黄教种种戒律所困,从此便抑郁寡欢。

于是他写下了诸多诗词,在诗的世界里他能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一》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走在拉萨街头,我是最浪漫的情郎。



《二》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三》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 舍弃了轮回,

只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赤诚子


仓央嘉措 (1683-1706,清代西藏人,六世达赖喇嘛,民歌诗人),他是一位作为政治领导人物,却没有实权,成为西藏当时政治斗争的牺牲品,24岁时圆寂于发往北京的途中。他在世短短20多年,却留下了很多至今令人传颂不止的情诗和传说的烂漫凄美爱情故事。他被人强行拉上了六世达拉喇嘛的宝座,离开了他的家,告别了他的恋人。他坐在那高高的宝座上,看似拥有无限的荣光,却充满了对世俗自由的向往,对现实的无奈和矛盾。

关于他为什么能够写出好的诗句的:

一,翻译者有一定的功劳,我们看到的大多都是汉语写的诗句,因为原文是藏文,而翻译时很多有才华的人,在原意基础上,按照古诗和现代诗不同体裁进行了创造,这样就让它也扩大了受众。

二,仓央嘉措,本身的文学功底及浓郁的佛学思想;诗中大量通过对比,比喻等表现手法,通过对两种事物特征进行对比,展开丰富联想与想象,从而达到诗人想阐述的意思。他在诗中流露出自己最真的真情实感(或矛盾,或无奈,或厌倦,或期望向往),非常打动人心,让读者产生有共鸣。

三,他本人的真实生活遭遇和六世达拉喇嘛特殊身份地位,也使他的诗充满内容,同时广为流传。





萌哥蛋蛋看世界


仓央嘉措14年的乡村生活,使他有了大量的尘世生活经历以及他本人对生活的热爱,激发他对诗的灵感。他不仅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越多缠绵的情诗,并且大多描写男女爱情的忠贞,欢乐,遭遇到挫折时的哀怨,所以一般都翻译成《情歌》,有的以藏文流传,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流传。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里信仰宁蚂教,教规并不禁止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教,却严禁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

当时受到西藏政教的斗争连累,被清朝廷废掉,解送北上,道经青海时一个风雪夜失踪,后半生周周游印度,康藏,甘,青,蒙古等地,生活十分艰苦,但最为传唱的却是他对爱的追求和留下来的情诗,大概就是后半生苦行僧一样的生活跟经历,才能写出那么多被广为流传的情诗。
所以他才能写出那么多超越名族,时空的诗歌,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mqeryhczw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桑杰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掌管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事务,秘不发丧,向外界宣布,达赖喇嘛已“入定”,进行无限期的修行,静居高阁,不见来人,一切事务均由“第巴”负责处理。在藏语里,第巴的意思是由达赖任命、管理卫藏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员,俗称“藏王”,当时的第巴就是桑杰嘉措。同时桑杰嘉措迅速派人暗中寻访五世达赖的替身——转世灵童,这样,日后一旦真相败露,也能马上迎六世达赖入宫。按照当时黄教的规矩,哪个婴儿抓取了前世达赖的遗物,即证明是达赖转生。不知幸还是不幸,仓央嘉措被选中。从此开始了他坎坷传奇的一生。

相传,玛吉阿米是仓央嘉措的第一个情人,桑结嘉措匿丧一事败露之后,仓央嘉措不得不离开他的初恋情人,回到布达拉宫做他的活佛,每日青灯古佛为伴。那时的仓央嘉措血气方刚怎能忍受如此的寂寞,终于有一天他换上俗家衣裳,来到拉萨街头,结识了一位清丽脱俗的姑娘——叫达娃卓玛,我恰好翩翩少年,你正逢情窦初开,两个人很快坠入爱河,但他们注定没有结果。失恋的痛苦,再加上政治上的压迫、精神的抑郁,促使他讲满腔的思念转化为诗歌,流芳后世。据传《十戒诗》即是他们缘灭之后所做: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再看一下仓央嘉措的身份:

1、他是一个喇嘛,是一个佛陀,所以他有很多佛学诗作

其中最有名的《问佛》: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

  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悲伤的时候下雪

  佛说:冬天就要过去,留点记忆

  我问佛:为什么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说:不经意的时候人们总会错过很多真正的美丽

我问佛:那过几天还下不下雪

  佛说:不要只盯着这个季节,错过了今冬

另一首小诗:

坐在菩提树下,我观棋不语,前世,今世,来世,患得,患失


2、他是六世达赖,是这圣域之王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高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3、他是一个失去自由的多情郎。于是他有很多情诗

一、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 牵尔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抚尔秀颈, 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二、《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我轻转过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细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4、他渴望爱情,但他知道爱情与他无缘,

有一首佛系情诗《见或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是雪域的王,是失去没有自由的王;

是佛陀,是有着渴望爱情的佛陀;是情郎,是要遵守清规戒律的情郎。

比他的身份更令人神往的是他的诗作,比他的诗作更精彩的是他传奇的一生。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读读书谈谈情


凌晨两点半了,胡伟还是没有一丝睡意,本来今晚热热闹闹的洞房花烛夜,结果一个星期前女友出车祸死了,回忆,孤独,压抑如潮水般一并袭来,泪水瞬间充满了双眼,他想大吼一声,但仅有的理智告诉自己现在是凌晨两点半,不能这样。就在这恍惚之间,耳边突然传来女友慧雯的声音“阿伟,你不是答应我蜜月去西藏的吗”,胡伟一个激灵坐起来,“慧雯,是你吗”,可是空荡荡的卧室只有他自己。他拿起慧雯的相片,轻声说道“慧雯,我们明天就去西藏度蜜月去”,说完就去电脑上查询有没有明天出发去西藏的旅游团,恰好还真有一个,胡伟赶紧的报了个名。


第二天一大早,胡伟就来到了机场跟旅游团集合,导游是个看起来很干练的大姐,说清楚了该注意的地方,并且每个人发了一个氧气袋,一切准备妥当就登机了。几个小时后,拉萨到了。一下飞机,浓烈的高原反应立马袭来,胡伟感觉自己就像一条吸不到氧的鱼儿一样,肺部拼命在压缩,整个人感觉天昏地暗,“赶快吸氧,”导游大姐大喊,胡伟赶紧拿起手里的氧气袋贪婪的吸了几口,在那一瞬间一股活着真好的感觉油然而生。


坐上了旅游大巴,胡伟看着拉萨的天空,天可真蓝,就像一块蓝色的绸缎一样,没有一丝杂质。胡伟对着手里的照片轻声说道“慧雯,你看拉萨的天空真蓝。”,“布达拉宫到了”导游的话打断了胡伟的思索,下了车一看,古朴,威严,带有异域风情的布达拉宫在阳光下特别显得漂亮,沿着台阶一层一层的上去,到处都是随手可见转经筒,轻轻一碰发出叮铃叮铃的响声,声音轻轻的击打着耳膜,胡伟瞬间觉得自己的内心变得很平静。虔诚的信徒们手拿着经筒,一步一拜在洗涤着自己的灵魂。



接下来的几天里胡伟去了仓央嘉措的八廓街,寻找着当年的爱情故事的痕迹,也去了圣湖纳木错湖,湖水清澈,碧蓝,不带一丝红尘的味道,远处的大雪山显得那么巍峨,雄伟。在湖畔一大片格桑花地里,胡伟把慧雯的照片埋在那里,看着纳木错湖胡伟轻声说道“慧雯,这地方你一定会喜欢的,你看多美的格桑花啊,这里是世界上再纯洁的地方,活佛说我不放下,离开的人更放不下,就不能进入极乐,我想你现在应该是放心不下我吧,好了,从现在开始,我放下了,希望咱们下辈子还能够在一起。”


从西藏回来的那个晚上,胡伟睡得特别香,他做了个梦,梦见在一大片通红的格桑花中,慧雯穿着白色的纱裙在跳舞,在朝着他笑。(完)喜欢的请点关注。


临云小筑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解释,就是说仓央嘉措也有自己所爱的人,生而为喇嘛这是迫不得已,很多人在翻译仓央嘉措作品时都会想这里面会蕴含什么什么佛学的大道理,但其实他写的就是表达自己情愫的爱情诗,比如那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其实吧,我感觉仓央嘉措就不想做和尚,只是因为他是转世天童才强行成为了喇嘛,就像南唐后主李煜,他没准也就是只想做个诗人,而不想做皇帝,只不过出生就被定了身份,是一种身不由己。

仓央嘉措之所以会写那么好的情诗,除了他读的书多外,更重要的就是他也有七情六欲,不要以为和尚没有七情六欲,必须要守戒,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所以也会在某一天爱上自己喜欢的人,为自己的爱人写情书。


一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