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夏季是農村人忙於農田莊稼作物的季節,炎熱的夏日,農民冒著烈日汗流浹背的忙活,為的就是這年的莊稼能多收一點糧食。農人要想糧食有個好收成,這個時節更是馬虎不得。農村人掌握節令,因地制宜,做足這個時節的農作物管理,才是一季莊稼提高產量的關鍵。

說起咱們農村人的農業生產,農村老輩莊稼把式們給我們後輩留下了無數的寶貴經驗。農民先輩們把畢生的經歷經驗,以簡短意賅的話語,一代一代的口口相傳的流傳了下。這些富含智慧的名句,人們稱為農諺老話。農諺老話涉及農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都是先輩們留下的無價之寶。轉眼間,農曆三月快結束了,而農曆的立夏節氣日,也即將隨農曆三月的離去而到來,您知道嗎?今年的立夏日,是新曆的5月6日這天,也就是四月的第二天。立夏的到來對咱農民人家的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呢?一起來看看農村流傳的這些你知道嗎?啥意思?

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一年夏天的開始。立夏後人們明顯能漸漸感覺到天氣溫度明顯升高,伴隨炎暑漸來,雷雨也會增多,對咱農民人來說,此時節是農作物進入生長旺季,看著滿地莊稼,一天一個樣,有種喜悅的感覺,不是農民無法體會其中。

農村老人說:“立夏螻蟈鳴,撒灰防蟲地見蚓”,這句農話說的正是,在農村立夏時的物候及習俗。螻蟈,是農村農田裡常的一種小蟲子,人稱:土狗子;喜居穴土中,好夜出,初夏它的活動開始頻繁,常能聽見它的叫聲。

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夏季雷雨增多,大地溼潤,土壤水分過多,蚯蚓爬到地面上;也表示立夏後是蟲類活動頻繁的高峰期到來了,在鄉村小單的家鄉,農村老人們,習慣燒灶火煮全雞蛋,給孩子們吃。老人們認為雞蛋溜圓,象徵生活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平安。而農村老人們還會把冷卻的灶灰,順著房屋四周撒上一圈,用於防蟲。

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立夏的到來對咱農民人家的農業生產有哪些影響呢?一起來看看農村流傳的這些你知道嗎?啥意思?

五月十三下一場,一年要收兩年糧。

農民王大爺說:這句農諺關係一年糧食的收成好與不好,意思是農曆五月十三下雨的話,一年的糧食就會喜獲豐收,糧食收成能趕上兩年的收成量。

在農村還有一說法“吃秋不吃秋,要看五月二十六”,意思也是農民人盼望農曆五月二十六人下雨,這日下雨也預示下半年就會風調雨順,地裡就會五穀豐登。

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立夏前後天干燥,火龍往往少不了

這句農諺老話的意思,立夏前後天氣乾燥,蟲害會多擾農事生產工作。特別是容易起火龍(紅蜘蛛)蟲害,因為炎熱皺起之時,乾燥的天氣最利於紅蜘蛛的生長。那麼,是不是立夏連續下雨就好呢?其實也不是哦!農諺老話還說:“立夏前後連陰天,又生蜜蟲(麥蚜)又生疸(鏽病)”。

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王大爺說“立夏的玉米穀雨的谷”,今年西南地區的農人一直盼望下雨種玉米,可是很多地方就是一直不見雨,也使得不少農民朋友焦心。經常也會有人問這雨要幹過五月咋辦呢?王大爺卻笑著說,這樣的情況一般不可能,因為老輩人留下了一說法。

大旱小旱,不過五月十三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前半年天氣雨水量是多是少,雨水在來的遲,最遲也不會過農曆的五月十三。這是為何呢?五月十三又不是啥傳統節日!以前聽農民老人說:農曆五月十三日,人稱:下雨節;過去農村人,如是之前持續天氣乾旱,會舉行祈求儀式,往往會選擇這日舉行。在咱們南方部分地區還有類似說法“不怕五月十三漫,只怕五月十三斷”,咱農民老百姓認為五月十三下雨比較吉利,這天下雨會預示著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以此來看,關於農曆五月十三日下雨說法及預示,南北農諺意思都基本相似。

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其實,農村人之所以認為五月十三日下雨吉祥,還有一原因:這天據民間傳說,是土地神生日。無論農諺老話出自何故,但有那麼一點是天下所有農民的共同心願;就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而鄉村小單想對大家說的是:農諺老話很多都是具有地域性的,農諺老話大多都是農民先輩們對生活經驗的總結。雖說萬物變化有一定規律,但天氣變化之事,也實屬難料,這不老輩人也說“天有不測風雲”嘛!如今氣象信息發達,有時還不一定準呢!

2019年立夏是哪天?立夏後氣候年景又會如何,老農:諺語有答案!

而農諺老話,隨著時代發展,很多也漸漸退出了農民人的生活中,盤點農諺老話的意義,更多在於感受我們農民先輩們的智慧。是這樣嗎?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呢?關於四、五月的農諺老話您還知道哪些呢?歡迎評論留言分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