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想先讓大家做一道扎心的算術:心算家裡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能讓你不工作生活多少年?也就是你的存款加上房產等資產大概有多少。

說到這個問題完全是因為在工作上屢屢受挫的閨蜜,工作兩年,手裡也存了幾萬,適逢整個片區房價上漲,擁有幾套拆遷屋的她堪稱一夜暴富。

粗算大概就是留一套自居,剩下的房子足夠她不工作一輩子。

這大概就是聞者哭泣的故事的現實版:

如何工作一年就能買上法拉利?

小明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省吃儉用,放棄娛樂時間,終於買上了自己心儀的法拉利,用的是自己攢的1萬和父母給的399萬。

這也就是所謂的“如果你不是自身特別優秀,畢業之後的差距其實就是你原生家庭的差距。”

那是不是奮鬥就沒有了意義呢?

賭氣的閨蜜半夜哭著說不工作回家吃租去,但第二天踩著小高跟的她又最早出門。

成年人的任性只藏在十二點後的午夜,天一亮各歸原位。有的時候,不放棄並不是因為不夠勇敢,而是還想堅持。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不後悔是最好的答卷

前幾天去找同學小菁做美甲,小菁是標準的白富美,富二代,單月銀行利息遠超常人工資的那種。

這一間不到40平的店面,月租金是40萬。為了保證品質,她單月要飛一次日本把原材料帶回來。但店鋪又不能長時間不營業,所以常常前腳落地,就馬不停蹄地趕到店內規整。

剛開始體力完全跟不上的時候,眼冒金星的她就在店內的沙發區小憩一刻,有客人就立馬進入工作狀態。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對於她來說,從事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遠比拿著一成不變的工資來的開心。努力並不一定有價值,但對自己很有意義。

若是她創業失敗了,多的是會嘲笑她自不量力或是浪費父母的資金,所以她偶爾也會迷茫,但自己奮鬥帶來的存在感讓她快樂且滿足。

懷疑自己選擇的時候,不妨再堅持一下。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失敗或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成功

前段時間封號連帶公司關閉的咪蒙,以其戳人心窩的文字被稱為毒雞湯,愛她的人愛得要死,同樣,恨的人也比比皆是。

她信奉作家格拉威爾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任何人只要通過1萬小時的練習,就可以從平凡人變成世界級大師。

咪蒙本人每天工作時間超18小時,凌晨仍在推進項目。一篇2000字的自媒體文章,她的團隊要做超10000字的數據報告。在爆紅後,任何地方都成了她寫作的地方。

在成功前,咪蒙曾經失敗了很多次,創業失敗欠下一堆債務,愁到整夜不睡,但四五年後的咪蒙,就成為了自媒體界的第一人。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拋開對她內容的評判,單就可見的經驗和強度來說,我和咪蒙之間還差了N個三月。

雖然現階段看,咪蒙好像失敗了,但她卻給自媒體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從沒有關注咪蒙,但不代表我不敬佩她的工作態度。

所謂最好的選擇並不一定指最輕鬆的那條路,而是按照心意選擇後,用盡全力去將它變成最好的路,證明自己並沒有走錯。

所以,有些人註定會成功。堅持或許看起來有些固執甚至愚昧,但若是從未堅持,那自然從未體會過為了成功拼盡全力的快樂。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認清差勁的現狀,然後擁抱它

我相信那些能在困境中堅持不放棄的人必定會擁有最終的勝利。

這個世界上,可怕的並不是有錢人,而是有錢且努力的人。

網上熱傳的“哈佛大學凌晨四點半圖書館的景象”是一個不存在的假象,但不可否認的是,名校中的大多數學子的努力程度是超過常人的。

曾經和在國外留學的同學聊天時談到作息安排,聽完自愧不如。她會給自己列一個學習計劃表,每天按照計劃表推進,當我熬夜趕比賽的時候,她早就把方案交完開始下一個課題了。

熬夜努力是不值得心疼的,償還的是拖延和懶散帶來的債務。熬夜學習或者工作證明的大都是效率的低下,感動的往往只有自己。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因為覺得可以熬夜,所以在本該完成的日期裡拖沓,沒認真幾分鐘就打開微博朋友圈,刷完一圈心滿意足的時候發現預計的時間也基本到了,然而事實上該看的仍然沒看。

無效的努力帶來的必然是無用的收穫。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夢想,但能實現自己夢想的可能不到10%。

當你感到失去動力的時候,站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感受來自人群的力量,你會發現,匆匆不止的腳步背後承載著的是一個個未成形的未來。

人生確實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出生的起點就已然高過大多數人的終點,但生活卻是公平的,只要願意去挑戰它,它就願意擁抱你。

做不了富二代,可我的孩子也許可以。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人會長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

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成長就是試錯,看過那麼多有結局的故事,未必能過好這一生。但已然決定上路,就不要在乎自己能走多遠。

你不工作能生活幾年?



“25歲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