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想先让大家做一道扎心的算术:心算家里的动产不动产加起来能让你不工作生活多少年?也就是你的存款加上房产等资产大概有多少。

说到这个问题完全是因为在工作上屡屡受挫的闺蜜,工作两年,手里也存了几万,适逢整个片区房价上涨,拥有几套拆迁屋的她堪称一夜暴富。

粗算大概就是留一套自居,剩下的房子足够她不工作一辈子。

这大概就是闻者哭泣的故事的现实版:

如何工作一年就能买上法拉利?

小明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省吃俭用,放弃娱乐时间,终于买上了自己心仪的法拉利,用的是自己攒的1万和父母给的399万。

这也就是所谓的“如果你不是自身特别优秀,毕业之后的差距其实就是你原生家庭的差距。”

那是不是奋斗就没有了意义呢?

赌气的闺蜜半夜哭着说不工作回家吃租去,但第二天踩着小高跟的她又最早出门。

成年人的任性只藏在十二点后的午夜,天一亮各归原位。有的时候,不放弃并不是因为不够勇敢,而是还想坚持。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不后悔是最好的答卷

前几天去找同学小菁做美甲,小菁是标准的白富美,富二代,单月银行利息远超常人工资的那种。

这一间不到40平的店面,月租金是40万。为了保证品质,她单月要飞一次日本把原材料带回来。但店铺又不能长时间不营业,所以常常前脚落地,就马不停蹄地赶到店内规整。

刚开始体力完全跟不上的时候,眼冒金星的她就在店内的沙发区小憩一刻,有客人就立马进入工作状态。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对于她来说,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远比拿着一成不变的工资来的开心。努力并不一定有价值,但对自己很有意义。

若是她创业失败了,多的是会嘲笑她自不量力或是浪费父母的资金,所以她偶尔也会迷茫,但自己奋斗带来的存在感让她快乐且满足。

怀疑自己选择的时候,不妨再坚持一下。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失败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前段时间封号连带公司关闭的咪蒙,以其戳人心窝的文字被称为毒鸡汤,爱她的人爱得要死,同样,恨的人也比比皆是。

她信奉作家格拉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人只要通过1万小时的练习,就可以从平凡人变成世界级大师。

咪蒙本人每天工作时间超18小时,凌晨仍在推进项目。一篇2000字的自媒体文章,她的团队要做超10000字的数据报告。在爆红后,任何地方都成了她写作的地方。

在成功前,咪蒙曾经失败了很多次,创业失败欠下一堆债务,愁到整夜不睡,但四五年后的咪蒙,就成为了自媒体界的第一人。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抛开对她内容的评判,单就可见的经验和强度来说,我和咪蒙之间还差了N个三月。

虽然现阶段看,咪蒙好像失败了,但她却给自媒体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从没有关注咪蒙,但不代表我不敬佩她的工作态度。

所谓最好的选择并不一定指最轻松的那条路,而是按照心意选择后,用尽全力去将它变成最好的路,证明自己并没有走错。

所以,有些人注定会成功。坚持或许看起来有些固执甚至愚昧,但若是从未坚持,那自然从未体会过为了成功拼尽全力的快乐。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认清差劲的现状,然后拥抱它

我相信那些能在困境中坚持不放弃的人必定会拥有最终的胜利。

这个世界上,可怕的并不是有钱人,而是有钱且努力的人。

网上热传的“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图书馆的景象”是一个不存在的假象,但不可否认的是,名校中的大多数学子的努力程度是超过常人的。

曾经和在国外留学的同学聊天时谈到作息安排,听完自愧不如。她会给自己列一个学习计划表,每天按照计划表推进,当我熬夜赶比赛的时候,她早就把方案交完开始下一个课题了。

熬夜努力是不值得心疼的,偿还的是拖延和懒散带来的债务。熬夜学习或者工作证明的大都是效率的低下,感动的往往只有自己。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因为觉得可以熬夜,所以在本该完成的日期里拖沓,没认真几分钟就打开微博朋友圈,刷完一圈心满意足的时候发现预计的时间也基本到了,然而事实上该看的仍然没看。

无效的努力带来的必然是无用的收获。这个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梦想,但能实现自己梦想的可能不到10%。

当你感到失去动力的时候,站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感受来自人群的力量,你会发现,匆匆不止的脚步背后承载着的是一个个未成形的未来。

人生确实是不公平的,有的人出生的起点就已然高过大多数人的终点,但生活却是公平的,只要愿意去挑战它,它就愿意拥抱你。

做不了富二代,可我的孩子也许可以。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人会长大三次。

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成长就是试错,看过那么多有结局的故事,未必能过好这一生。但已然决定上路,就不要在乎自己能走多远。

你不工作能生活几年?



“25岁前,要有多少存款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