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目的為核心的變革是難以成功的——洋務運動

#讀史#

1862年,慈禧通過辛酉政變弄死八大顧命大臣,徹底掌握權柄,而此時太平天國之勢已頹,僅僅過了兩年,太平天國便被完全平定,此刻擺在慈禧面前的,是驍勇善戰且數量龐大的湘軍,而且湘軍內部勸進之聲不止,此事早入了慈禧的耳朵。

以政治目的為核心的變革是難以成功的——洋務運動

若不是曾國藩急流勇退,指不定清王朝就要再次陷入內戰之境地。而後湘軍被曾國藩解散,其內將領也紛紛升官,其後晚清的政局也大都是由湘軍出身的大臣在維持,比如李鴻章、比如左宗棠、比如劉坤一。而眾人所熟知的洋務運動也是由這些湘軍的大佬提出的。當時慈禧為了籠絡湘軍舊將,同時也為了打壓平和朝內的保守派反對派,特意提拔和重用這些大臣。

以政治目的為核心的變革是難以成功的——洋務運動

很多人都說保守派是懼怕自身利益受損才一直掣肘洋務運動,乃至才導致後期的甲午戰敗。不過個人認為,保守派的掣肘是真的,但若說怕利益受損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興辦工廠本來就是大家掙錢的事,哪會有什麼利益受損。保守派與洋務派之間的對立其實一直就是慈禧設計以及實施的,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

以政治目的為核心的變革是難以成功的——洋務運動

所以,保守派對洋務派不是為別的,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如果我們從同治登基開始到後期甲午戰敗這段時間去觀察慈禧,你會發現剛開始慈禧是支持洋務派的,到後面反而慢慢變成保守派。為何會這樣?因為洋務運動已經使得各地督撫勢力越來越強大,強大到已經威脅了滿清的江山了,所以慈禧一定會打壓洋務派。如果我們看下近代史,會發現滿清的滅亡其實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結果,便是太平天國運動使得滿清的兵權開始旁落,也使得各地督撫的權力更大,而洋務運動使得各地督撫有了直接對抗中央的能力。

以政治目的為核心的變革是難以成功的——洋務運動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為何慈禧在前期還是要支持洋務運動?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她不知道工業的力量是可以翻天覆地的,她也一直以為自己能利用手段平衡洋務派和保守派。

如果我們看通了慈禧一系列手段的背後是怎麼樣的政治意圖之後,會發現洋務運動的過程都是不純潔的,湘軍與太平軍打了那麼多年仗,早見識了火器之利,不似皇宮之中的貴族所知不多,所以在湘軍解散之後,湘軍出身的督撫聯合推進洋務運動,自身權利大漲,不僅得以自保免於兔死狗烹的結局還加大了地方的割據程度,而之後甲午戰爭淮軍與日軍之間的戰鬥也是因保守派的掣肘而使得戰爭失敗。這些多是有政治鬥爭的痕跡。

所以說洋務運動不是純粹的洋務運動,而洋務運動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失敗的,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便是因為日本上下都是純粹地要圖強,所以他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