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为什么指责自己的孩子读书都读傻了?

不一么


这是很多家长会冲孩子说的一句话!这是真的吗?还只是家长的一时的气话?

不少孩子没上学前感觉挺灵活的,可是上了几年学之后,变得越来越“木讷”。家长会发现,你让孩子去做一件事,孩子半天不搭理你。当你给孩子讲题,孩子没反应;当你问孩子有什么想法,孩子看着你表示没想法。你会逐渐发现自己说的话越来越进不了孩子的脑子,孩子会经常性地走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这是人的大脑的一个逃避反应,是一个自动保护机制。如果孩子读书的经历都是在证明自己有多么“笨”,多么的“失败”,那么孩子的大脑为了缓解内心的压力,就会选择逃避来保护自己。

你会察觉到,孩子如果长期被批评压抑,那么在学习上的反应就会越来越慢。而一个经常获得认可的孩子,则会表现越来越好。


可能你会想,我们是不是多表扬孩子就可以了呢?这里得当心,因为这种认可不能是虚假的,必须是真心的。如果孩子内心没有感受到自己真正能够掌握,那么你的夸奖和鼓励都无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无能或者变得虚浮。


孩子之所以会变得越来越不灵活,实际上是由于长期缺乏肯定。孩子一开始大脑都是比较灵活的,时不时有一些想法或者念头出现。如果这些念头得不到发展,那么孩子就会渐渐没有兴趣。如果这些念头被打压否定,那么孩子就会觉得痛苦和疑惑。


家长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那么就得注意保护孩子的童心。我们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鼓励孩子探索和思考。就像是沃土有利于植物发芽,轻松的环境也有利于孩子稚嫩的想法生长。过多的标准答案上的限定,不利于孩子的兴趣和想象力的发展;太大的困难可能会挫败孩子内心的渴望;太多的任务可能会让孩子疲惫不堪。

当一个人被批评指责过多的时候,ta就真的会相信自己的无力。如果周围的信息都在告诉孩子,你是读不好书的,那么孩子就陷入了“习得性无助”。最后你发现,不但是学习,连生活孩子都会变得越来越无能。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变得迟钝了,那一定要注意。父母的爱是孩子的避风港!如果孩子缺爱,就会感到不安全,眼神就会分散。这样的孩子学习起来会很吃力!学习如何去爱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课。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这个问题乍一看似乎是孩子的问题、读书的问题,细一想,却是家长的问题。这样对孩子说话的家长需要警惕了。

01 可能造成的伤害。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朋友和我分享的一个小故事。

这位朋友比较老实本分,从小酷爱读书,他说,小时候的许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是奶奶的这句话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大概在他10岁左右的时候,他的妈妈有一天突然嘲讽地对他说:“你就知道读书,都读成书呆子了,将来能有什么出息!”

听到妈妈这样讲,他心里很委屈、难过,觉得自尊心很受打击。眼泪便不由地往下掉,自己的妈妈居然如此看轻自己,不支持自己读书,他觉得自己就像是个不知所措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还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父母说的话,孩子会毫无防备地全盘相信。

这时,他的奶奶刚好在旁边,把他搂在怀里,对他说:“不要听你妈妈瞎说,你要好好读书,你将来一定有你自己的出路!”

奶奶的一句话,让他心里感觉到了踏实,也更加坚定了继续读书的信念。

后来,他一个农村娃,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毕业后又顺利考取了公务员,业余时间还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他说,如果不是奶奶当年那句话,他不知道会有多迷茫,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认真读书,更不知道会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

所以,父母一定要警惕,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一句话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产生多大的影响。

02 需要做出的引导。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确实存在死读书的现象,父母也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不会读书,而是父母缺乏正确的引导。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产生其意义,父母要想办法让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的、身边的事物。

就好比你想让孩子知道“甜”是一种什么感觉,你不是让孩子去查字典、读课文去了解关于“甜”的解释:

“像糖和蜜的味道(跟“苦”相对):这西瓜真~。”

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很可笑,更何况就算解释的再详细,也没有孩子去亲身体验来得更鲜活、生动。

你只需要让孩子尝一口糖,或者水果,孩子就会知道什么是“甜”。

我们每年都会带孩子出去旅行,在选择景点的时候,一般会结合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选择,尽量去课文中描述的一些景点,就是为了增加孩子的直观感受,让孩子把书本读活。

如果课本中有一些小实验什么的,也建议和孩子一起动动手,让孩子进行立体的感知。

让孩子真正学到知识,不是说一遍又一遍的照着书本给孩子读,而是代入到自然情景,让孩子自己去感知,这样学来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知识,也就不存在读书读傻的现象了。

家长这样说孩子,其实不过是证明了自己的不负责任和无知,用伤害孩子为代价来满足自己肤浅的虚荣心罢了。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百合妈妈读心理


这样一个问题看似无厘头,其实很尖锐,估计不少家庭存在这样的情况,父母“恨铁不成钢”,认为自己孩子读书读傻了。

读书本是一个极为有意义的开聪明智的行为,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说明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极大的正向意义,但为什么家长会这么说呢?

哪些情况会导致家长说出这样的话呢?

有一次我在超市购物,排队等待结账的时候,有一位妈妈带着孩子直接插队到我的前面,我说你们插队了,请到后面排队去,不过这位妈妈完全不为所动,我当时对他们说,“你带着孩子,给孩子做这样的榜样,以后你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这位母亲马上跳起来梗着脖子跟我反驳,说我孩子一定会很好,她的孩子脸红红的,拉着妈妈让她走到后面去排队,不过这位“称职”的母亲还想跟我计较,训斥了他的孩子两句,最后,在周围人的指责声中才骂骂咧咧的走开了。

我女儿刚读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因为孩子妈妈住院,我要去照顾,只好让女儿的姥姥过来帮忙做饭和接送孩子,女儿回来跟我说,姥姥带她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她不肯跟姥姥走,还被姥姥批评了,对于这件事,我们表扬了女儿,也跟孩子姥姥说,过马路一定要守规则,你别以为那些车不敢撞你,真开过来,刹都刹不住。不过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让姥姥帮忙了。

现在每天去接送元宝,总要经过2、3个红绿灯路口,经常会见到一些家长,尤其是老人带着孩子强闯红灯,趁着车辆稀少的间隙,非要抢那点时间冲过去,有些孩子不愿意,还要被老人训斥,强行拖着过马路,看着他们在车流中肆无忌惮的穿行,真的为他们捏了一把汗。

诸如此类的很多事情,家长当着孩子的面加塞、插队、撒谎、闯红灯,各种各样行为做的理直气壮,当孩子提出反对的意见的时候,这类家长往往会对孩子加以训斥,总觉得孩子死脑筋,读书给读傻了。

为什么家长会这么想?

现在这个社会,功利性的价值导向下,有相当部分的老人、家长缺乏规则意识,认为很多事情必须要采取非常规的手段才能达成目标,考试不作弊怎么能考上大学?不送礼怎么能办成事?不插队怎么能快点到达目的地?大家都在偷懒为什么我不偷懒?很多违背价值观、道德准则甚至是法律法规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却是让自己过的更畅快的不二法门。

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的导向下,这些家长会认为孩子遵守规则就是犯傻,不知道偷奸耍滑就是蠢笨,总之,孩子要学会这种圆滑、取巧、走近路的生存之道,他们才会认为孩子将来能够混的更吃香。

可是,一个连规则都不遵守的家庭和这个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凭什么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认可呢?

这样的做法,只会贻误自己的孩子。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未经本人授权,请勿转载,谢谢!

元宝爸爸聊育儿


(一)没有读书读傻的人,只有本来就傻的人!

这话说出来好像不太好听,但是我认为就是这么个道理。

  • <strong>一个头脑特别灵活的人,不会因为读书读太多而变傻,只会因为读书读多了,变得更灵活、更有涵养、视野更宽广;
  • 一个爱读书的死板人,不读书也不会变成灵活的人!没准书读多了、读好了,还能变得灵活一些。或者读得好了,考个好大学,做个技术人员,用自己善于钻研的精神,打造优质的生活质量,而不需要用自己的短板无奈地去社会上摸爬滚打,在不断的挫折与失败中练就“与人沟通八面玲珑”的能力!或许,即使如此也练不出来。

<strong>

(二)读书不会让人变傻,只有死读书、读死书的人才会变傻!

一个朋友的孩子特别爱读书,可是孩子爷爷却对孩子说:“别看书了 ,再看都看傻了!”这个朋友听到这句话就非常郁闷。

第一次爷爷这样说的时候,她没吱声。

第二次爷爷这样说的时候,她就直接对公公表明了立场:“爸,读书不会让人变傻。死读书、读死书才会让人变傻。再说,他也没有天天宅在家里看书,他每天都出去运动,出去玩,见到人也会和人说话,读书怎么能读傻呢?孩子爱读书是一件多好的事情,您别再这样说了,您放心吧,没事儿的!”

公公听了,就再没这样说过。

孩子读的书,都是妈妈精心挑选的各种绘本,都是获得国际大奖的书籍,是孩子的精神营养。孩子可以通过书籍,了解更多外面的世界,懂得更多的道理。这是多么简单有效的渠道!



(三)性格很关键,别让“读书”去背锅

一个性格内向,愿意宅在家里的人,不愿意面对外界社会,不愿意交际的人,窝在家里,可能出了看电视就是看书了。这种人本身就宅,看书只是他宅的一部分。

说他读书读傻了,“读书”一定会感到委屈,它才不愿意背这个锅呢!

一个性格外向,每天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人,有自己的朋友圈子,也喜欢运动,喜欢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每天拿出一两个小时来读书。

这样的人,会让读书读傻吗?不会的!读书只会让他更有魅力,更有涵养!

所以,没有读书读傻的人,只有本来就傻的人!

会读书的人,一定会越来越有品味,越来越有气质的!

天天捧着那几本课本反复读的人,我认为那不叫读书。那叫“应试学习”。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美国正面管教认证讲师,非暴力沟通的推广者。我的文字都是根据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所写,请大家建设性的参考。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我。希望我们都能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成为更好的自己,拥抱更美的世界!<strong>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明白你的意思,我作为一名教师,也会发现学生读书读傻了的情况,我认为让家长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有三。

一、在我们农村学校,孩子见识较少,对外界了解主要来自电视,手机,身边的亲朋好友。而从手机、电视上主要了解一些娱乐信息,尽管这样,手机使用也是有所限制的,亲朋好友讲述的也不过是一个四线城市的故事。学生大部分住校(90%),所以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在一起,城里也这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城里家长忙于工作,农村家长忙于打工,所以家长潜意识里总认为孩子主要是老师在教,老师也大部分老龄化严重(思想见识落后),学生缺乏阅读习惯,一个班读过10本以上的课外书的认为不到10个,努力的学生,能把主要学科学好就不错了,这样的学生能不傻吗?简单说就是没见识!

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主要忙于学习考试科目,几乎已全力以赴,孩子缺少社会经验,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缺少相应的指导与陪伴,孩子缺乏自信与沟通,在学校,学生总是被动接受知识,他们不喜欢回答问题,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没有独立自主的思想与判断,这都是缺少自信的表现,所以很多时候,孩子以沉默对家长,这就被视为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大人的世界的种种“礼貌”(虚伪),所以家长觉得学生读书读傻了!

三、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依然是以考试为中心,教师本身就缺乏对孩子的理解,很多教师不思进取,知识匮乏,不能对学生有与时俱进的指导与教育。而老师每天是陪学生时间最长的人,有一句话说,要造一艘船,不是告诉他们怎么做,而是告诉他们大海的壮阔与美丽!老师需要丰富孩子们的心灵!拓展他们的视野,而不是只盯着成绩看,因为孩子信你!


路人甲1901


先说个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遇到的小事儿吧:比如过马路,孩子上学之后接收到的教育可以肯定是“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等等。甚至从小他们的家长也会这么教育,但是如果大家有接送孩子的可以观察一下,是不是一直都有不遵守这些基本常识的家长呢?反正我每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总是能够见到这样的家长,他们放着4、5米远的斑马线不过,非要带着孩子横穿马路,而且无视过往车辆,绝对的是一副“你绝对不敢撞我”的心态!我就亲眼见过有孩子跟家长(主要是老人)抱怨这种行为。

还有一个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如果你孩子的学校有“接送点儿”这个设置,那么你可以看看有多少人会不遵守这个规定。无论是送孩子还是接孩子,总是有家长不管不顾来往的孩子,总是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才放心,或者是站在校门口等孩子出来。甚至有家长在接送孩子的时候,也不管身边经过多少学生送孩子或者等孩子的时候叼上根烟就抽了起来。

我想说的是不是孩子们傻,而是家长们真的“傻”!

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很多大人们能够做到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或者我们干脆说得直白点,就是:凡事以自己利益为主导,才是他们思考、决策的标准。

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显然不是这样的。

多数孩子实际上他们的本性还是非常向善的,对于一些规章制度和规定管理,他们其实还是抱有比较敬畏的心态,之所以慢慢的变得不再去遵守或者是抵触,很大原因是在于他们通过这样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尽管这种便利是牺牲别人利益为代价的,可是在他们的父母影响下,以自身利益为思考主导的情况下,他们并不会认为自己做错了,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这么做的……

更多的时候不是孩子读书读傻了,而是父母们太“精明”了。
这些家长们一定不能懂得,甚至不能理解“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精神境界。

生活的压力和生活的节奏,让我们更多人愿意选择快捷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快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很多细微的小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一句教育别人的话,但是当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就不会这样,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如此。当我们觉得孩子在犯傻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孩子们在给我们上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呢?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指责自己的孩子读书读傻了,从父母的角度考虑,一般出于两种情况。一:也许有时是开玩笑的灰谐的说法;二:也许遇到某件事情看到孩子的处理方式,父母痛心的恨铁不成钢的说法。

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父母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从另一个角度,也同时显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心理,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大可不必,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肯定比一代强。孩子再怎么的肯定比我们这一代强,所有我们认为孩子好的或者不好的都只是暂时情况,一切都会变好的,我们做父母的也要放下心态,淡定点,平和点,处事不惊,我们不可能改变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影响孩子,做好榜样。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说孩子读书读傻了,我们要用正向的思维去引导孩子。



愫屏幸福教育


因为书上的东西人人都学会了。


返璞归真176


孩子傻读书是家庭教育,家长教育的结果,于老师的关系不大。家长的家长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孩子参加个春游活动,家长吃的,喝的,行的,用的都给孩子准备的好好的,孩子还用动脑子吗?并且有部分的家长,请假全程陪同孩子的春游活动。这样的家长不把孩子教傻才怪呢!


用户6483893443850


读书会让人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是这样自然就会出现让自己等,克制自己的行为,这在很多目光短浅的家长眼中,就是不思进取,傻瓜

其实不是读书的不好,而是有些家长没有看明白一个问题: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