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需让群众满意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开启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但同时也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遵循群众意见,以人民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真正在农村落地生根,把乡村振兴的美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图景。

自去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以来,南口镇始终坚持把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高站位党建引领、高起点编制规划、高强度改善环境、高标准完善配套、高品质融入文化、高效能培育产业,初步探索出具有南口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广大干部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农民群众是村庄的主人,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的主体。但少数村干部存在着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工作主动性不强,大局意识不够。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进程,也会影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如何分析矛盾、破解瓶颈、提高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亲自参与首批美丽乡村验收工作,提出三点探讨意见

(一)创先争优,党建引领。坚持党管农村,扎实推进村级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发挥好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与群众拧成“一股绳”的生动局面,齐心协力建设美丽乡村。

(二)深入宣传,营造氛围。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要通过各种会议、发放宣传单、举办宣传专栏等形式,让群众更直接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到建设中来。

(三)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结合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实施个性化塑造,充分挖掘村庄特色,打造美丽乡村的品牌特色。另外还要从农民群众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整治和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入手,实事求是地制订实施计划,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