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地主是地多还是钱多?

余下的光年


跟钱相比,当然是地多。因为他们每赚一点钱,就赶紧买进一点土地,好使土地越来越多,也因此能够享受到地多带给他们的欢乐。但因为他们买地的念头太强了,使其中的很多人根本顾不得享乐,以至于我们这里在五六十年代传说,他们经常是炒黄豆做咸菜下饭;甚至连长工吃剩的饭菜都舍不得扔,留着自己下顿吃。我下乡那个村一个地主家的后代,一次开会时说他们家有地那功夫,伙食还不如现在(69年),让人听了非常感慨。


响箭6


我家族里有个二叔公太,解放后定为资本家地主。听我爷爷讲,二叔公太的爷爷是很穷的,是学徒出身,后来结婚后自己经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生意大了,有钱卖田地,到二叔太婆这代,由二叔婆天未亮就带几个儿媳妇和长工一齐下地干活,吃的也同长工一样,解放前有商铺两间,帮工学徒三人,有田约200亩,务农长工3人。解放后,评为资本家地主,商铺公私合营,儿子入了供销社,田地没收充公。到了60年代中,全家下放农村,并于80年代回城。回城时一无所有,无房无地。好在改苹开放,回城后,后代靠做小生意,经过三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儿孙一代都在城中有商铺和楼房。这说明,富裕都是勤劳所至 ,另外由于祖世经商,都有经济头脑。白手也可以经商的。现在改革开放了,为什么还有很多贫穷的人。原因是多样的,其中就有是否勤俭的因素。你们认为是否有同感。以上是我的观点。


了然一小新


解放初那些地主有些是地多,有些是钱多。

拿我们镇上的三家大地主来讲:

1、一家被人称土地主,就是田多,纯粹靠种地赚钱的,他家是地主中比较穷的,一家人也都老实本分,没欺负过什么人,解放后挨了批斗,家产没收了,没什么生命危险。

2、一家是靠贩卖鸦片和药材起家的,这一户是三家中最有钱的,都传闻他们家是恶霸,还打黑枪害死过人命,这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喜欢玩摄影,女儿读过大学,在曾经的外交部门任过职。

解放前这一家人都跑掉了,听说是先到的香港后来定居美国了,这一家人要是不走怕是得枪毙。

3、还有一家是曾经出过举人,祖辈当过官,算是我们当地的文化人。他家住的院子比较气派,田也比普通人多,在县城有铺子,经济上比普通人好很多,当然解放后也挨批了,房子的一半被分给了穷人,也没什么生命危险。

以前的人很看重名声的,而且安土重迁,一个人做官再大再有钱也大多会在老家定居,地主也不例外啊,周围都是乡里乡亲的老熟人,他们要是作恶多端脸还要不要了?当然不排除一些恶霸地主,但是我相信绝大部分地主也只是普通人,不会过分恶毒


神经叉


旧社会的地主,是靠勤快,艰苦,发展到地多,钱可真没多少,只是存粮很多。我太祖父就是地主,吃烧山药蛋,都不剥皮,可想多节俭。家里是有长工,是收留了个讨饭的老乡。也顾用短工,农忙时顾几个人,吃的比家里人好。怕浪费,饭食不往多里做,劳动人吃完了,家人才吃。只是地比较多,金银什么的几乎没有。解放后,被没收财产,只有几头骡马,几辆车,一处大院。收遍了也再没什么了。大院没收了,分给两间房屋。我母亲是地主三代(户口本标的),因这,我父亲受影响,在工厂一直没能入党。我母亲从不把户口木让外人看到。有些事是我父亲告诉我的。


和平君106514796


那时候地主地多,一是给官府老爷点钱,公文批示一片荒地自己开荒,官府有人的通过官贴局,开设赌场,河套网房,酒坊,妓院,种地等等,多雇常工,就攥大钱了,之后十里八村的要是看那个小农户家里,赌输了,有病的,畜牲死的,就是运气不好的遇上急用钱的就便宜卖他家的地,所以地越来越多。二是女人多,那时候地主比现在的笨蛋,要多个女人就必须娶到家,我有一个表舅太爷就是七个姨太太,打架吊死两个,没有现在先进,家里只养一个其余的睡烦了就换不用养一群,多好啊?也方便,便宜啊。三光棍多,一般的常工,都不娶媳妇,娶了也是一身的债,怎么养得起阿,孩子也没前途啊,所以单身也多。四跑的多,解放了我三太爷家的五个三太奶奶和奶妈 小丫头,岁数小的都跑了把家里的钱银子都偷走了,没等解放军来分就抢穷了,就剩下大三太奶了,也不做在抗上说这个常工不出活那个丫头不守规矩了。五破鞋多明明是在这几个大爷见丫头就睡的丫头不敢说,这几个太奶知道了不敢说太爷,就往死里偷着坏丫头,都是不知怎么的就自杀或病死了。要是有现在这些丫头的头脑就不会死的,一举两得的事那时候人没文化不会用。


7799胡杨


我的奶奶的爷爷是和母亲嫁到我们老家的,继父好吃懒做,爱赌博,家里穷得叮当响,奶奶的爷爷十几岁就下煤窑挣钱,然后买地,再种地,挣了钱再买地,所以那时候地主基本没什么现金,钱都换成地,后来有了上千亩地,之后就是花钱把位置不好的地,换成好地,家里也请了长工,管家,老爷子四个儿子,四个儿子的孩子都挺大了,几个儿子都得听老爷子的,老爷子只给儿媳妇生活费,其它的钱都用来买买地,地就越来越多,半夜三点多,别人家都睡觉,老爷子让全家起来干活,谁不干活就打谁,是打啊,天一亮短工来了,儿媳妇就得给准备好饭,让短工吃了饭,再去种地,那是走了名的幸苦人。古代没有那么多投机倒把,财富都是靠幸苦和经营。地主也没那么坏,我奶奶爹还每年冬季给周围穷人免费送粮食。后来战争和革命,土地改革,地主杀头,命保住了就不错了。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巴巴里阿影视


我家解放前就是地主。和刚刚看到的帖子一样。我的祖辈是一点一点攒钱然后买地,慢慢的变成地主的。我们家是闯关东过来东北的。老祖宗一个老太太领俩儿子一个女儿落户到现在这地方的。听老辈子说。当初没黑没白的干活,几辈攒下的家业。不过人缘好,苦自己不苦长短工,谁家有难处也主动帮衬一下。我家在当地算有文化的大家,老辈子攒钱就让晚辈读书,就算当时胡子那么凶也只来过一次,当时我的祖太奶主持家业,告诉我祖太奶,要一些粮食,不要太多。我祖太奶也知道这帮胡子是谁。就说,三儿,没有吃的就过来,不许祸害堡子里的人。。。。我大太爷最有文化,当时在东北军里任职。后来我祖太爷不让干回家务农到解放后死的。在那些年里我家族没有被批斗过。村里人也没有一个忘了良心的。现在我们的家族也都分散到全国各地了。我是到东北的第九代。(老家潍坊候家庄,不知道现在叫什么)


手机用户6013564695


肯定回答:地多。我老家在东北,祖籍山东。爸爸家里有姊妹7人,哥六个,姐一个。刚开始的地都是太爷带6个儿子开荒出来的,后来的地是买来的。哥六人其中四人是手艺人,铁匠,木匠等。还有两人做生意。后来发展到小型兵工厂,做刀,枪,炮。生意上的货,都是自己做的,和前苏联(当时叫老毛子)和日本(东洋人)进行交易换来的。在当地也算大户。每逢佳节的时候,在外面做手艺的将换来的物品用大马车运回来,(到年根时候只要村外马褂銮铃,就知道家人回来了),家里的女人们已经准备好过年一切物品,男人们回来后,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庆祝新年和家人团聚,好不热闹。这都是凭自己手艺和辛苦赚来的钱和地。想一想,改革开放不也是凭辛苦努力赚钱吗?人就得奋斗,有付出就有收获。


手机用户51558647299


地主是地多叫地主,地是哪来的?恐怕各地不一样。我家是山东清末逃荒(好听点叫闯关东)来辽南的,靠海边近些。当时是我前五代太爷爷兄弟两人领着家小来的,半路分开一支。我们这一支到辽南现在住地时荒无人烟(原来朝鲜人居住过),但不得不说老祖会选地方,世外桃源类型的地貌。第四代兄弟四人,勤勤恳恳耕作开荒,积累大量土地。后来陆续有人逃荒过来,一些人就主动上门打工,或者自己开荒种地,当然还有游手好闲,不擅耕作经营的,过得不好。解放前我们家已是当地数得着的地主,也恩惠了不少人(甚至给打工的吃小米饭肉片,自己家吃咸菜,从没把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地位)。后来兄弟四人分了家,土地改革时,因为在当地颇有声望,没有人去坏我们家,政府了解情况,给了个富农,后来也没遭什么罪。地主不见得是坏蛋,特别是东北的地主。


ang1229


土改有个小土地出租最高数量,各地数量不同,有些县是60谷子,有的70,80挑谷子,土改时没讲有多少亩田,只说多少挑,我不懂,是否指水田,而未包括旱地?

所谓小土地出租即有以上数量的田,但无劳动力,如果超出以上数量,没劳动也被划为地主。我家族,亲戚地富成份较多,有一百挑田,150挑田,二百挑以上的人算是中等以上旳地主,男主人是乡长,在乡镇还开了卖布的商店,供养一儿一女读大学,应该是田土较多,也有钱。另一堂祖爷200挑田,保长,一儿读高中,其余没读书,还有无产业不知,但叔祖爷是军人,传说朱总司令部下,49年前已死。前两户主人不劳动,田地出租和请长工。另一百多挑田亲戚极为勤奋,节俭,大儿劳动,夲人开了小商店,一儿,一女读中学,十分节俭,被人称为“俭约伯伯",有顶瓜皮帽,据说从没洗过,一件阴单林市布长衫,只有赶场,走亲戚才穿一次,一到家立即脕下,折好放衣櫃。另一叔祖百挑田,大儿劳动,幺儿读高中,请长工,出租,妇女纺线和卖柴火挣点油盐钱。过去中,小地主与今天比,也就三攴无忧,说不上富裕。自古以来无商不富,如只靠土地收入,那时产量低,五十年代,亩产500斤顶了天,可想而知49年前,整个中国处于贫困状态。

以上是我趁长辈健在,询问得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