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春秋时期,孔子在家收弟子开坛讲学,引起了鲁定公的注意,经常请孔子去宫中讲学。

有人慕名而来,想见孔子,孔子借故不见。来人知道孔子最讲究礼尚往来,于是下次拜访孔子留下了一只烤乳猪,终于得到了孔子的回访。

《礼记》中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前不久 ,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同学结婚送出了8888元的大红包,轮到自己结婚的时候却收到对方1314元的回礼。

事件当事人小刘说,他与陈某原先在学校关系非常好,互相承诺了结婚必送8888超级红包的事。

两年前,陈某结婚,小刘实现了超级红包的承诺,送了8888的大礼,他说: “这相当于我两个多月工资,但是我觉得必须要谨遵承诺,才对得起我们的兄弟情谊。”

今年春节期间,小刘办婚礼,陈某没出席,微信转帐1314元,小刘收到就懵了。

网友戏称他们是“塑料兄弟情”。

这种事,换谁身上都心寒。虽说送红包是自愿,有钱就多送一点,没钱就少送一点,但是在已经收了别人8888的前提下,就不应该只送1314,最起码也要给别人回相同的钱。说着好听,代表”一生一世”,其实就是在占便宜。

爱占便宜的人,其实占不到什么便宜。

就像上文中的陈某,表面看是为自己省了七千多块钱,但从此也失去了一个真心把他当兄弟的朋友。

随着这件事情的传播,认识陈某的人,定然也会因此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更是不容估量。

像做这种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事,本质上就是格局不够。

这个世上最愚蠢的社交方式,就是占便宜。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说到礼尚往来,就不得不提起马云的故事。

马云在16岁的时候,认识了来中国旅游的澳大利亚游客Ken Morley,此后他们保持通信,在每次回信中,Ken都为马云细心地修改英文。

Ken Morley还邀请马云去澳大利亚旅游,澳洲之行彻底改变了马云。

Ken也曾经为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马云提供支持,他每隔6个月给马云寄一张支票,两年多时间里总共寄了大概两百澳元。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Ken Morley已经去世,但马云一直将Ken视作为他开启世界之窗的导师。

2017年马云来到Ken的故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用自己和Ken的姓氏命名“MaMorley”奖学金,出资2000万美金,以此回报Ken当年的知遇之恩,并用这笔奖学金去帮助更多的人。

《诗经·大雅·抑》有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马云的投桃报李,也是最好的礼尚往来。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办公室新来两个实习生小周和小刘。

小周平时对周围很冷淡,见了同事也不主动打招呼,不理不睬的,领导安排的工作做完了也就默默地做完了,也不说一声。别人有事想找人帮忙也是不找他,同样的,有什么好事,也不会想到他。

小刘跟小周完全不同,小刘热情开朗,平时见到领导同事,老远就热情打招呼,哥啊姐啊叫的很是顺溜。别的同事需要帮忙的,会非常主动地帮忙,并且还不会让被帮忙的人觉得欠下很多人情,让人很舒服。

领导安排的事会在完成的第一时间跟领导反馈,交给小刘的事情领导一般都很放心。

实习过了,理所当然的小刘顺利转正,小周淘汰。小周工作上的表现并不比小刘差,就是吃亏在人情世故上。

自古人情往来是常态,懂人情的人不吃亏。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调查:对于中国式的人情往来,你怎么看?

有部分网友说,中国式的人情来往太浪费钱,好像没有了钱就没有了感情一样。

但更多的人则表示:既是一种劣根,又是一种传承。虽然说中国式的人情往来造成了中国的腐败,造成了中国很多拿钱讲关系拿钱靠人情的方式。但是这种人情世故往来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承。

这种说法很客观。撇开风气不谈,我们普通人的礼尚往来,的确是我们增进感情的社交方式。

它让我们的情感在消耗和赠予之间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既不伤害利益,也能促进交流。

正因有了礼尚往来这种传统,炎黄子孙才能成为世界上最有人情味的一个民族。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心理学上,有一种“跷跷板定律”:和谐相处就要保持双方支出的平衡和对等。一旦彼此交换不对等,那么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失衡。

人情往来也是如此,不能占别人便宜,也不能为了不占便宜,不跟别人往来。

礼尚往来其实很简单,不外乎以下这三种原则:

不该收的不收。

关系一般,或者没有还礼机会的情况,就不收别人的礼。

回礼要与赠礼份量相当,或略重一点。

因为送的过多,对方会觉得欠了你新的人情;送的过少,又会给人一种占便宜的印象。

莫重利忘情。

世间的所有情感,都是一种仪式。通过人情往来这样的仪式,我们让彼此知道“我记得你、我在乎你、我需要你”,就已经足够了。如果掺杂了利益的算计,人情就变了味道。

在人情往来中,不占便宜就是最好的教养。

人情往来是修养,不占便宜是教养

*作者简介:一诺俩千金,远嫁的二胎妈妈,职场女性,家庭CF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