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怀利器——未有杀心

身怀利器——未有杀心

古人眼中的官门

网络朋友推荐了一本书,吴思先生的《潜规则》。刚刚看到序言的时候,就联想到了上学期间读过的《历史的B面》,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历史,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看过《潜规则》的第一章,毛主席的那句"与人斗,其乐无穷"更能直观地表达出我的感觉。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身怀利器》中表现尤为明显:司法的量刑权完全归于县令,可操作空间太大,也另一方面衬托出老话“民不与官斗”的无比正确性。

结合当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为什么提出这种口号?用老子的观点缺什么提倡什么的原则,从古至今权力就是最好的春药,能够激发人类最原始的本能,任何的道德、规则、制度,在其面前统统不堪一击。

有诗为证: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题名望今朝,明日壮志赴赶考,来日登科任逍遥。任逍遥,据考证:古代的官也好,吏也罢,微薄的薪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要知道古代妇女是不能轻易抛头露面,更别说工作了,怎么做到任逍遥?无非是借助手中的权力——公权,践踏私权,剥夺百姓的各种权利。正如司马迁的那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下社会风气较之古代好得太多太多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机制的完善,有舆论媒体的监督,有体制自身的监察等等。但仍存在如吴思先生所说的那种:主动行贿受贿的行为,究其原因:百姓希望不要用祸害他们。换句话说,也就是提前把工作做了——提前打点好关系,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可见,这几千年的流毒危害是多么大。

公权与私权,不仅仅是法学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学问题。问题太大,我是说不清的,只能说一些自己的客观感受,大家姑且听之吧~~~毕竟即便身怀利器,也可以做到未有杀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