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懷利器——未有殺心

身懷利器——未有殺心

古人眼中的官門

網絡朋友推薦了一本書,吳思先生的《潛規則》。剛剛看到序言的時候,就聯想到了上學期間讀過的《歷史的B面》,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均是從另一個角度審視歷史,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看過《潛規則》的第一章,毛主席的那句"與人鬥,其樂無窮"更能直觀地表達出我的感覺。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身懷利器》中表現尤為明顯:司法的量刑權完全歸於縣令,可操作空間太大,也另一方面襯托出老話“民不與官鬥”的無比正確性。

結合當下,“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牢籠”,為什麼提出這種口號?用老子的觀點缺什麼提倡什麼的原則,從古至今權力就是最好的春藥,能夠激發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任何的道德、規則、制度,在其面前統統不堪一擊。

有詩為證:寒窗苦讀十餘載,金榜題名望今朝,明日壯志赴趕考,來日登科任逍遙。任逍遙,據考證:古代的官也好,吏也罷,微薄的薪水不足以養活一家人,要知道古代婦女是不能輕易拋頭露面,更別說工作了,怎麼做到任逍遙?無非是藉助手中的權力——公權,踐踏私權,剝奪百姓的各種權利。正如司馬遷的那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當下社會風氣較之古代好得太多太多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制度機制的完善,有輿論媒體的監督,有體制自身的監察等等。但仍存在如吳思先生所說的那種:主動行賄受賄的行為,究其原因:百姓希望不要用禍害他們。換句話說,也就是提前把工作做了——提前打點好關係,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可見,這幾千年的流毒危害是多麼大。

公權與私權,不僅僅是法學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學問題。問題太大,我是說不清的,只能說一些自己的客觀感受,大家姑且聽之吧~~~畢竟即便身懷利器,也可以做到未有殺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