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做云计算那么艰难,为什么感觉后面其他公司都随便就拥有了云计算?

沙漠西湖ik


为什么?因为这些公司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的新技术的发明都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

谷歌是最开始进行云计算相关理论研究的。阿里云在最开始提出做云计算的时候,也是参考的谷歌的一些资料,但毕竟是个新事物新概念而且耗钱,阻力还是很大的,期间失败过无数次,当时很多的专家学者也并不赞同阿里云做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方法。事实证明,阿里云最初的云计算数据处理方式确实不对。后来,亚马逊站在谷歌这个巨人的肩膀上终于在云计算上做出了成果,阿里云又学习亚马逊,最终才有了自己的云计算。

虽然阿里云云计算研发的历程坎坷,但不能否认阿里云作为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云计算的公司眼光是长远的,目前国内科技公司使用阿里云研发的OpenStack的云应用十分广泛。

而这些后期才开始投入资金和人力研究云计算的公司,所需要的就是建设机房,架设好网络,购买服务器等做好硬件的投入,然后再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和升级就可以了。这些公司不用考虑云计算技术路线,不用担心没有市场,不怕没有经济效益,因为有亚马逊、阿里云和谷歌这些前辈在那里做指引。

事实上,从无到有比从有到更多艰难太多。互联网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科技被发明,但这些科技都是基于以前有的资料和基础,并不是凭空出现,云计算就像是未来高新科技的河床,新的生命和物种的出现都是它孕育和创造出来的。谷歌、亚马逊、阿里云等这些云计算的开创者和引领者的公司在未来也势必遥遥领先其他公司。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云计算我不懂,但是题主讲的情况我遇到很多。

第一、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举个例子文案这个工作,我见过几个土老板,跟一个广告公司的创意文案讲,不就是几个字么,干净想出来,我马上就要用。然后还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也不是让你写书,写几万字。又说,妈的,几个字就要几万块,你们也太黑了!

我听着就想笑,那几个总监也苦笑连天。那个文案总监说起,如果是几万字的品牌故事,我马上就可以提笔写,如果是几千字的,我需要列好提纲,然后开会讨论。如果是几百字,我们都是讨论后定提纲,如果是几个字一句话,我们可能不知道开多少次会才能定下来基调。

外行,看表象,内行看核心,所以看什么都简单。

第二,就是基础研究和基础之上的研究,这是两个领域。

就比如我们白志雅牙粉来讲,研发,就是从最基础开始研发,基础材料不互相化学反应,不因为湿度空气影响而变化甚至变质的基础上才可以研究下一步。有了这些基本功能性基础之后,才进一步在这个基础上一点点的实验。不要小看了这个基础性工作,真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各种原材料选择,配比,都是一点点实验出来的。整整两年多,数不清的实验次数,最后,拿出来了一个基础数据。这就是基础配比。原材料确定,工艺确定等等一系列的东西。

在这个基础上再研究,就轻松很多。但是,在外行人眼睛里,不就是那点玩意么,我真是懒得跟他们讲。我只是举个例子,我说,灯泡的发明,别的不讲,就钨丝的使用,就是不知道实验了多少年,各种材料的试用,最终确定了钨丝这个材料。可是,在没有确定之前,谁又能知道?还不是靠着大量实验来找到最理想的效果。

所以说,基础性工作看着简单,但是,确实是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别人在这个实验结果上继续发挥,那是另一个层面的研发。

第三,人才的流动性。很多公司在基础性研发已经有了结果。另一家公司把对方的人挖走,其实就是走了捷径。挖人其实是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事情。所以,后来发展的公司为什么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其实就是利用了对方公司的人才。


白志雅


不得不佩服马云的远见和魄力,记得在一次访谈中bat中谈到云计算,李彦宏说到云计算就是新瓶装老酒,马化腾觉得这是一个方向但距离还是非常遥远,短时间内很难实现,只有马云说非常看好云计算,并且准备投入大的资金和精力去做这件事,在换来了今天阿里云的辉煌,在国内牢牢占据第一把交椅的位置,并且在全球也是前三名,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自主研发的技术,所以后续的技术追踪和突破都会显得非常迅速。

可能做过程序员的都有着这种感觉,如果一个大的框架都是自己写的修改或者重构起来就会变得非常迅速,但在构造建构以及早期的功能开发上会有很大的困难,作为阿里有资金实力支撑的公司,做了一件让人觉得非常信服的事情,现在很多国内的程序员直接拿到国外开源的代码就开始做功能了,东西一般出的都是非常快,一旦出现大的技术难点解决起来就会比较费劲,毕竟不是作者的设计思路,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向前进。

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曾经给一个客户部署云服务用的是电信云的服务器,这种配置基本上和阿里云的配置一样但软件运行状态比阿里云的差距非常远,最后建议客户把服务器给迁移了,虽然现在很多公司都有但真正做到什么效果差距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任何技术的成熟都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期,阿里云在市场在市场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加大投入导致导致最后形成技术壁垒,现在拥有云技术的公司大有人在,但真正在市场上占有绝对话语权的还是阿里云。

现在国内的bat几家巨头都开始研发技术含量高的系统,主要随着市场红利期的演化,想要保持持续的市场竞争力技术上必须有技术壁垒,无论从什么程度上讲阿里云在设计之初采用自己自主研发还是非常具有魄力,难点几乎都在前期的攻关期,从头设计一个软件需要的是经验的积累,做过程序员的都有这种经历,在项目开发初期如果是自己写的代码解决问题会非常顺畅,但在实现功能的时候时间长就显得比较费劲,如果直接拿过来开源的代码直接使用,在短时间内就能上线使用,但想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功能的深层次定制需要的时间也是非常费劲,而且还可能有未知的风险毕竟里面有多少坑,拿到的代码是不是已经包含着很多问题,但只能通过时间来验证,不确定因素会很多,而且进行大规模的调整的时候效率普遍没有直接写的代码来的快速。直接用开源是个双刃剑,来得快解决问题显得比较缓慢。

虽然现在很多公司很快就开发出对应的云计算,绝大部分还是直接开源代码研究然后实施,所以在时间上以及技术积累上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希望能帮到你。


大学生编程指南


谢谢您的问题。阿里云和其他云有本质不同,但都是现实选择。

国内只有两种云。

目前国内云服务有两种。第一种,是阿里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阿里云,是从底层操作系统(飞天)研发起来的。第二种,是拿来的云,是基于OpenStack等第三方软件搭建的,如腾讯云、华为云等。前者需要巨大的技术投入,后者则轻松很多。

OpenStack类似于安卓。201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联合Rackspace这家云服务企业,将合作研发的OpenStack云计算管理平台向全球共享,云计算服务的门槛因此迅速降低。OpenStack相当于安卓系统,小米用安卓系统卖手机、华为腾讯用OpenStack做云服务,都可以商业变现。由于门槛低、技术天花板也低,竞争非常激烈,华为和腾讯依靠的是集团化资源支撑,才能大浪淘沙生存下来。


阿里云有远见和潜力。

阿里云具有先发优势。阿里云的成功与王坚在马云面前极力争取密切相关,与马云长远的眼光与判断有关。阿里云也确实是阿里工程师的命换来的。2010年马云把阿里云作为基础设施服务,极力宣传时,李彦宏和马化腾都一笑而过,华为在当年虽然提出云规划,但看不到效果就搁浅了。9年之后,阿里云跑在前面。

自主可控能走得更远。阿里自主研发了云操作系统飞天,开发了数据库OceanBase、物联网平台Link人工智能 ET大脑等,正在研发AI芯片NPU。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有了核心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兼容性、扩展性。阿里云飞天云操作系统经过了多年的商业实践,政务、金融等核心业务已经上云,经历了天猫双十一、远程直播等考验。飞天系统面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230多万用户,全球60%以上的客户都将核心业务与数据交给前几名云服务厂商,他们都是自主研发的云。所以,阿里云的市场潜力还很大,在国内的规模也超过腾讯、华为。


两种云都是现实选择。

两种云的现实选择。阿里是要站在技术制高点,华为、腾讯看到云计算的变现潜力,才纷纷入局。说实话,OpenStack不太适应公有云,有版本混乱、功能不全、兼容协调不足等问题,但是从技术角度实现商业化、建设生态、满足需求,是最快捷、最直接的选择。从零起步,华为、腾讯时间耗不起、市场等不起,OpenStack很难用,但就像一个二手车,改造一下先开起来,服务自己的战略。

拿来主义有硬伤。基于OpenStack的云,缺乏核心技术支撑,难扩展、版本多、分支杂、稳定差、故障多,跨厂商迁移升级比较困难,软件模块出自多家,缺乏统一规划和一致性,很多项目都成了“烂尾”。思科和 HP也抛弃OpenStack,退出公有云或者自主研发。而华为云、腾讯云还是基于OpenStack建设公有云,未来挑战和机遇都很大。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追科技的风筝


这么说吧,就拿医疗来说。世界上,敢全民免费医疗的国家不多,连美国都不敢。其他免费医疗的大部分是欧洲小国,富得流油,而且人口不多,人均收入高。

然而,我们的邻居——朝鲜,已经实行免费医疗了。当然了,朝鲜的医疗就好像题主说的随便个公司就能有云计算一样。有是有,但是质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

调侃一下来说,以我个人的经济能力就可以负担起全国人民的免费医疗,买一瓶消炎药,倒进长江,不管你得啥病,去喝点长江水,治好治不好就跟我没关系了,反正我是提供免费治疗了。

当然了,你买俩鸡蛋扔长江里,也可以宣称中国全国人民的鸡蛋汤你免费承担了。


刘禅七号


首先,云计算确实是一笔沉重的资产投资。云计算需要计算机房,机柜,专用线,海底电缆等。这些资产很重,需要长期的人员操作和维护,所以它真的很贵。

纵观全球,前几的云计算供应商,AWS,AZURE和ALIBABA都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他们拥有足够的资金,他们拥有足够的技术实力,亚马逊拥有电子商务的基础。微软凭借世界顶级的软件架构基础,阿里巴巴云拥有淘宝多年积累的电子商务技术实力,具有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在后期,IDC供应商转变为云计算并且还拥有计算机房的基础。然而,毕竟技术有限,投资有限,因此规模不大。在后来的初创公司中,云更成功,UCloud和Qingyun。研发实力足够强大,技术实力开始,融资成功,很快成为某些领域的独角兽。

因此,云计算不是一个随便做的公司,云计算是一项重要的资产和技术生活。


智慧城市研究


现在说起云计算这个概念,大家没有太大的分歧,很容易达成一致。十年前可不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少有共识。

要知道,阿里云是国内第一个自主研发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厂商,而其他厂商更多地是基于OpenStack来构建的公有云产品线,而这也就是自主研发的云与拿来主义云的区别。想必大家也明白,自己从头开始研发,实现从0到1飞跃的过程,自然比直接接入其他系统要艰难复杂得多。

因为OpenStack本身的固有缺陷,以及无法实现与时俱进,包括 Rackspace、思科和 HP等老牌2B企业都纷纷脱离了OpenStack转投AWS怀抱,或者退出公共有云市场。在如今的美国市场,基于OpenStack构建的公有云基本已经消失。

但像华为云、腾讯云这样的厂商继续依赖OpenStack构建公有云,未来可想而知。

除了在云计算的自主研发方面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坚持,阿里云和国内其他云厂商的战略定位也有所不同。在最近一次的阿里云北京峰会,阿里云总裁张建锋就表示“未来阿里巴巴100%的业务要跑到公共云上” “未来阿里巴巴的所有技术输出、产品输出、2B的服务都要通过阿里云”。

这无疑是在再次宣布阿里巴巴将云的发展视为企业战略的重心,整个阿里巴巴经济体都会在云的基础上统一,相反华为云等其他云对于云的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

相对而言,阿里云更加稳扎稳打,十年时间一步步形成现在的规模。一开始坚持自主研发,从2009年发展至今,投入了数不清的人力、财力,拥有飞天、神龙云服务器、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等核心科技成果,真正掌握了技术的主动权。

不仅如此,阿里云还有着清晰的战略,从逐步实现全球化进程,到实现产业AI的深度落地,阿里云不断进阶。再加上阿里巴巴整个生态体系作为强有力的支撑,阿里云稳坐国内云计算市场头把交椅。

而华为云则从开源云入手,看似上手快,也就是题主说的感觉很轻松就拥有了云计算,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了束缚。比如在openstack的技术平台上,因为openstack的原理不支持容器,导致华为云无法立刻投入。但如果又一切从头来过,各种成本令华为云难以承受,想必这也是此前华为云总裁回应“拿来主义云”表示坚定支持OpenStack的原因。

目前,飞天现在的集群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万台,而因为技术限制更偏向私有云市场的华为云,估计单个集群规模都在1000台左右,而阿里云可能早在2012年就达到了这样的规模。

这事儿你怎么看,我们评论区见。


阿ken仔


作为一大中国经济的世界性科技工程,仅阿里一个集团躺枪,那么大个中国,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然而,国家性人才,国家性资金,国家性机制奇缺,全交给了中国市场去自我发育,缺口之大,相信远大于几个发达国家,也只有实践着的,拥有了商业数据的大平台,才敢于吃此大螃蟹。作为有效的补充,届时分一份利的资格就具备了,当仁不让,才是冒险家的真实性格。有条件者,任谁也不会放弃。阿里不可能一统天下,有他的业务主攻。而市场那么大,全都是处女。各自各领风骚,突破者,谁都是中国冠军,可能也是世界冠军。实在讲,难度巨大,烧钱多少任谁也心中无底。但为了它,必须咬紧牙关,把宝宝养大。去挣钱养家,没有慈善家施舍,只有时间上的供给。金钱制约的速度,打折的是人才,贬值的是实践。但原理已成,并非是梦,只是一个路的远近的问题了。科技成果超人类智能是板上钉子的事。要我说,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图断一指之道有用。几十万人配合一个核心,总能破它一个,前进一步。


用户63611340705


今年的火车票系统终于不卡了 4亿的瞬间的访问量 阿里云 确实牛


逆水寒枝


看回答就没有云计算圈内的,满嘴跑火车。飞天底层虚拟化也是用的kvm,自己做了存储和网络,大家看到的都是管控面的东西。Openstack底层也是支持kvm的,其它做的事情类似。如果以虚拟化往上层说云,除了openstack国内自研的还有ZStack,青云,cas等等不少,腾讯也有自研的一条产品线。真正全部自研的是vmware,微软的azure,citrix的xen等,地球上也就这几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