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僅43秒,投彈美軍飛機為何能逃生?

尤雅玲


1945年8月6日,對於美國B_29轟炸機駕駛員,保羅.蒂貝茨上校來說是終生難忘的一天。因為他要執行一項史無前例的重要任務,那就是駕駛B_29轟炸機,攜帶一顆命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去轟炸日本廣島。

講真這可能是有去無回的任務,畢竟這是人類第一次投放原子彈,之前從沒有實際操作過,有的只是些實驗數據和模擬訓練。要不是二戰中日本一意孤行,負隅頑抗不投降,我估計美國不會投原子彈。

換言之,日本給了美國實彈演習的機會。

8月6日早上8點,蒂貝茨上校駕駛著轟炸機進入了廣島上空(他是從天寧島起飛的)。9時14分17秒,上校通過遠視儀對準廣島一座橋中心投下了原子彈。



43秒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的空中爆炸。廣島市瞬間陷入一片火海,6000多度的高溫,把一切化為灰燼。這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在廣島投下後,導致約14萬人的死亡。

當時人們很疑惑,原子彈從投彈到爆炸僅43秒,14萬人都被炸死了,為何蒂貝茨能駕駛轟炸機死裡逃生呢?

首先說明一點,事後蒂貝茨少校不僅毫髮無損,而且還活了92歲(2007年11月1日去世)。

我們來看看當事人蒂貝茨上校是怎樣做的呢?當原子彈出倉落入空中的那一刻,蒂貝茨猛拉飛機右轉操縱桿,飛機來了一個155度的大轉彎。直白說就是猛然掉頭。



為何要掉頭?科學家是這樣給蒂貝茨講解的。轟炸機以時速650公里飛行,原子彈投出後有一定的慣性往前飛一段距離。這時蒂貝茨和轟炸機要做的是掉頭往反方向跑,離爆炸點越遠越安全,這好比扔出手榴彈要遠離爆炸點一樣道理。

155度掉頭是飛機最大承受極限,假如180度掉頭有可能造成飛機折斷。(180度掉頭是最理想的角度,但是技術不允許。引自蒂貝茨語)

此時因掉頭的原因,飛機下降了300米。蒂貝茨急忙拉動爬升操縱桿,飛機很快升了起來,飛機高度保持在1萬米左右,再飛高點一方面技術不允許,再就是投彈會發生誤差。

當時隨機的還有原子彈技術專家帕森斯。來之前上級下了命令,“不成功便成仁”。二人都隨身攜帶著氰化物毒藥。

蒂貝茨操縱飛機的動作一氣呵成,這得意於他平時的訓練。


查閱當時美國發布的數據顯示,第一顆原子彈安全半徑是16公里。

我們來計算一下飛機離爆炸點的距離:1萬米等於10公里,轟炸機時速是650公里,換言之,B_29轟炸機一秒能飛出180米,43秒時間通過計算能飛出7740米,即7.74千米(公里)。

10公里加上7.74公里等於17.74公里。換言之,飛機在投彈43秒後就飛到了安全半徑,所以當爆炸時,飛機只感受到了輕微震動,衝擊波早已成了強弩之末。

結語:其實大家不用考慮蒂貝茨和飛機的安全,只要正常發揮,人機是沒有任何危險的,更多的是心理因素,這就好比楊利偉第一次登月一樣,考驗的反而是心理素質,畢竟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需要的是勇氣!


秉燭讀春秋


為了加速日軍投降,也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能儘快落下帷幕,美軍決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彈。作為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殺傷性武器,日本有幸成為揭開它猙獰面目的“見證者”。

1945年八月六日凌晨,美國派出了當時國內性能最優越的B-29戰鬥機執行轟炸任務,這架飛機在當時被稱為“空中堡壘”,此架飛機不僅擁有著強悍的載重量,更是美軍眾多轟炸機中速度最快的一架。



在飛往日本廣島的路上,全體機組人員保持無線電緘默,並提前穿好了防護服戴好護目鏡。即使駕駛如此性能優越的轟炸機,並且配備如此周密的防護措施,機組仍然是提心吊膽。

當時在美國本土試爆的時候,美國專家得出的結論是,至少得和爆炸中心保持十三公里的距離才能保證安全。在巨大陰影的籠罩下,誰也不知道能否在這短短的幾十秒內能躲過死神的追捕。

在次日八時十分,飛機到達廣島上空,在萬米高空中,機長透過雲層看見了廣島,此刻人們正在進行著與往常一般無二的生活,卻不知道死神已經悄悄來了。

八時十四分,這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炸彈——小男孩,脫離了機艙,優雅地、緩緩地向著它的目標城市廣島進發。

與此同時,飛機迅速掉頭,向著遠方駛去。

四十五秒後,飛機的尾部受到一股氣流的劇烈衝擊,整個機身頓時顫抖起來,幾乎無法掌控,機長几乎把飛機拉昇到最高躲避衝擊,所幸的是餘波並沒有持續很久,飛機最終安全的離開日本本土。

據當時的飛行員回憶說,先是一個巨大的火球沖天而起,接著一股巨大的蘑菇雲隨之升起。

爆炸的正中心除了留下一個巨大的彈坑,所有的物體均化為齏粉,慘狀一直持續到十公里的範圍,甚至能看見餘波過後人類屍身的殘骸。

一些稍遠距離的人也不好受,雖然存活了下來,受到的灼傷卻很嚴重,有的雙目都被灼燒掉了,只剩下兩個空洞洞的眼窩。

這麼強大的威力,飛機是如何躲避的呢?

別急,下面我們一起來揭秘。

第一點呢,就是飛機的逃生距離和路線經過了精確的計算。

當時小男孩的爆炸點被設置為離地面550米的高度,從萬米高空到下落到五百五十米的距離至少需要四十五秒的時間,這個時間是可以讓飛行員安全撤離的。也就是說飛機需要在四十五秒的時間內,飛離距爆炸點十三公里外的地方才能基本安全。

而且美國還為飛機設置了最佳逃離路線,那就是投出原子彈後,B-29需要掉頭以155度的姿勢反方向飛行,因為當原子彈脫倉後,慣性使然,它會繼續保持一股原速度與飛機一起飛行。所以飛機必須反方向逃離。

為何不是180度呢?倒是想,做不到,因為當時飛機最佳安全的轉角度數就是155度,超過了這個度不僅飛機的速度會受到影響,而且連飛機的安全都會受到影響,再就是飛機在高速情況下做出180度轉向容易發生解體。

還有一點就是,在以155度飛行的狀態下,飛機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衝擊波首先席捲的是機尾,不至於損失機頭或者發動機。


第三點就是,機組人員全都是萬里挑一的精英級別人物,無論在專業素養還是心理素質上都是出類拔萃。

而且駕駛該飛機的機長,曾駕駛美國有名的轟炸機B-17多次參加歐洲和地中海戰區的轟炸行動,具備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突發事故處置技巧,被譽為當時美軍最優秀的飛行員,當然他也是一路過關斬將,通過層層訓練才終於被上層同意駕駛該飛機,並沒有因為他的王牌飛行員的身份而為他一路綠燈。

第四就是B-29轟炸機性能卓越,儘管當時日軍的防空系統在美軍一番又一番的轟炸下淪為擺設,但是為何還是要派出如此性能優越的戰機執行該任務?B-29飛機在當時享有空中堡壘之稱,能擁有稱號,豈是浪得虛名。

沒錯,它是當時美國最具科技成果,最先進的飛機,是全世界排得上名號的最快轟炸機,因此,為了這次任務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完成,最終派出B-29執行此任務。

第一次原子彈的成功釋放,也為第二次原子彈的爆炸提供了足夠的數據,隨後的第三天,第二顆原子彈成功在長崎爆炸。

後來有記者採訪當年投放原子彈的兩位飛行員,你們後悔投放原子彈嗎?

他們非常堅定的回答:從來沒後悔過。

此次執行任務的指揮官保羅.蒂貝茨也闢謠,別指望我會因為這次計劃感到內疚,生活在譴責裡,多想想南京大屠殺吧,這是因果關係。

這兩枚原子彈,隨著保羅.蒂貝茨極度令人舒適的解讀,為二戰的落幕畫下了重重的句號。


歷來現實


大家都知道,在二戰期間,美國曾向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致使日本投降。那麼,原子彈在投放下去之後,是在距離地面600米的空中就會爆炸,可是,飛機從開始投放原子彈,到原子彈爆炸的這時間,因為只有短短的43秒的時間,

為什麼美國的飛機卻沒有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影響呢?它又是怎麼做到的呢?

事實上,美國飛機並非沒有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據但是參與投放原子彈的機組成員回憶,飛機在飛出很遠的距離後,還是被衝擊波追上了,而且還受到了2次衝擊波的強烈干擾。第1次是爆炸直接產生的爆炸波產生的衝擊波,第2次是震波反彈產生的震動衝擊波。這些衝擊波讓飛機產生了劇烈抖動,所幸沒有撕碎飛機。

當然,美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當時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執行投放原子彈任務之前,他們找到專家,進行了精確的計算,以保證飛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脫離危險區域,包括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威脅。最終選用投放原子彈的是美國的B29轟炸機,這款戰鬥機最大的升空極限是1萬米,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這些戰都機一般都可以飛到9千米以上。

然而,在投放原子彈任務中,B29轟炸機一直飛到了1萬米的高空。這對於其他國家的戰機來說很難做到,但美國的B29轟炸機的性能完全可以做到的。

在實戰之前,機組人員還進行一系列的相關練習,特別是逃命。機組人員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場投擲,又一次一次的逃離現場,直到達到最大的逃生距離,否則就重新再來訓練。就這樣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訓練,再加上美國專家日夜計算出的精準數據,包括轟炸路線、逃生路線等等,一切準備就緒。

在原子彈投放下去之後,B29轟炸機立刻逃離開現場,進行155度的大轉彎,在短短的43秒的時間裡提高速度,這要求飛行員必須具備極高的操作技巧以及超強的心理素質,在面臨生死的緊要關頭一點都不慌亂,並且還能行雲流水般的完成一系列的飛行操作。

從投放原子彈開始計時,到原子彈爆炸的這段時間只有43秒,按照B29轟炸機的飛行速度,它完全可以飛行6千米的距離,在原子彈爆炸的那一瞬間,它們之間已經相差了近10千米。而且當時原子彈的殺傷力不如現在這麼大。

原子彈在爆炸的一瞬間會產生4種殺傷力: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和放射性汙染。可是這些殺傷力都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的,當B29轟炸機在飛行了43秒之後的距離已經足夠安全了。並且,當時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為了預防爆炸產生的強光,還特地帶上了厚厚的墨鏡,其他的核輻射在如此遠的距離是對飛機幾乎沒有影響。

二戰期間,在日本廣島投下第1顆原子彈的美國飛行員,保羅·蒂貝茨是在美國的俄亥俄州的家中去世的,享年92歲。其他2名機組人員還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的紀念活動,那時他們都已經八九十歲了。


悟空八卦歷史


當時經過計算原子彈要在600米處爆炸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當時飛機的投彈高度為10000米也就是10公里。當時原子彈小男孩,當量才2萬噸,所以的安全距離最大概是12到13公里左右,根據勾股定理飛機只要飛出去大概7到8公里左右是肯定安全的。而參與投彈飛機是b29轟炸機,最大速度可到600公里每小時。當時投完彈以後飛機以155度轉角掉頭行駛,飛機短暫俯衝加速,然後逃離。以B29的速度45秒飛7公里到8公里沒有問題。但是,就算足夠遠,原子彈爆炸以後飛機依然出現了劇烈的搖晃。




兔子的野史


美軍對廣島的原子彈轟炸總共出動了7架B-29轟炸機,其中到達投彈區的飛機有4架,投彈後這4架飛機都成功逃生了。

1945年8月6日凌晨2點45分,裝載原子彈的“埃諾拉·蓋伊”號B-29轟炸機從提尼安島起飛。隨後,兩架擔負測量原子彈威力和拍攝爆炸情況的B-29轟炸機也相繼起飛。

這3架飛機的全體機組人員,每人攜帶電焊工護目鏡和氰化物膠囊,前者用於成功投彈後保護眼睛,後者用於行動發生意外時吞服自殺。

在此之前,另有3架擔負氣象偵查的B-29轟炸機,已經分別飛向日本的廣島、小倉和長崎,這三座城市的其中之一將成為投彈目標。

早上7點10分,抵達廣島上空的那架氣象偵查機向“埃諾拉·蓋伊”號發送偵查報告:“廣島上空能見度良好,雲層覆蓋率30%,未遇戰鬥機攔截,高射炮火稀疏,建議優先轟炸第一目標廣島。”然後這架B-29轟炸機便離開廣島返航。

接到報告後,“埃諾拉·蓋伊”號那3架B-29轟炸機在硫磺島上空回合,隨即以品字隊形向廣島飛去。

這期間,“埃諾拉·蓋伊”號上的軍械專家帕森斯已經完成了原子彈最後幾個部件的安裝,最後留著的一個電路則在7點50分飛經四國上空時接通,原子彈隨即進入待爆狀態。

這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重4.082噸、彈長3.05米、彈徑0.711米,裡面安裝了兩組非常精巧的電子設備。其中一組設備能保證原子彈在投彈後15秒內不會爆炸,另一組則能保證原子彈不會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爆炸。

8點10分,3架B-29轟炸機進入廣島上空,飛機上的指揮官命令全體人員穿上防彈衣,準備好護目鏡。3分鐘後,指揮官下達準備投彈的指令,投彈手開始通過瞄準器尋找瞄準點(廣島市中心太田川上的T形相生橋)。

同時,擔負測量原子彈威力任務的B-29轟炸機,也做好了投擲測量和數據傳輸儀器的準備。另一架擔負拍攝爆炸情況任務的B-29轟炸機,則尋找合適的拍攝角度。

8點14分,“埃諾拉·蓋伊”號猛然打開彈艙,原子彈“小男孩”被投下了。

當時飛機的飛行高度為9700米,預計原子彈投彈後的爆炸高度是560米,這過程中約有43秒的時間間隔。根據測算,飛機投彈後至少需要飛到距離爆炸點12.8公里以外的地方,才能確保安全。

由於原子彈投下後具有一個慣性向前的速度,那麼理論上飛機180度掉頭向反方向飛是最快捷的逃生方式。但是在43秒的逃生時間裡,如果飛機進行180度掉頭需要耗費很大的時間,剩餘的時間不夠飛機逃到安全距離之外。

根據事先的測算和演練,“埃諾拉·蓋伊”號在投彈後立即以60度傾角進行155度轉向,加速向遠離爆炸點的方向飛行,並在逃到安全距離之外後馬上減速。因為在12.8公里以外仍會受到爆炸衝擊波和反射波的影響,降低飛行速度能夠減輕飛機受到的衝擊。

原子彈爆炸的威力也被投擲的測量儀器記錄了下來:蘑菇雲上升到15000米高空,衝擊波的時速高達60千米,爆心溫度高達30萬攝氏度,7000米範圍內的空氣都是灼熱的,廣島上空大氣層翻騰了15分鐘。


讀歷見聞


1944年的年底,一批美國飛行員被帶到一片秘密基地裡,開始接受秘密訓練,他們的練習項目非常無趣,因為翻來覆去只訓練一個姿勢。為什麼要幹這種無趣的事呢?教練什麼都不告訴他們,只是說未來會有重要的用途。


10個月後,日本因為拒絕簽署投降協議,美國政府決定啟用終極武器——原子彈,來轟炸日本島嶼。於是這批飛行員第一次被告知,他們即將執行一項特殊而危險的任務,飛機上只搭載一顆炸彈,可是這一個炸彈就有兩萬噸炸藥的效果。

因為是第一次投彈,所以所有人對此都是估計,專家們估計最適合投彈的高度應該在300米以上的高空,當然太高了也不行。於是飛行員飛到了距離地面很近的地方,突然做了一個額155度的翻轉,從上面衝了下來,與此同時,飛機內部的裝置自動將核彈彈出,飛機立刻順著這個角度飛出,45秒後,核彈在距離地面600米的地方爆炸,而此時飛機已經飛出去10公里遠。不過雖然已經距離很遠,當時飛機上的飛行員卻覺得機尾被重重地撞了一下,然後這才安全了。


不到1分鐘時間了,美軍飛機是如何逃生的呢?

首先,他們在這之前的10個月裡,就已經在為此做準備了,他們每天只做一件事,就是在模擬核彈投放。所以,在投彈的時候,他們已經做了充分的訓練,對於返航時間的掌握是無比精確的。

其次,他們精選了飛機並對其做了改造。B-29這種型號的飛機上面裝了四個引擎,所以動力十足,而且上面又搭載了當時美國最先進的技術,所以被認為是那時候性能最佳的飛機。而工作人員又把這上面的武器拆掉,以此來保證它的靈活性。這樣在投彈完畢後,就能依靠其強大的引擎,儘快脫離戰場,而丟棄重型武器減輕飛機重量,顯然對於轉頭更有利。

再次,飛行員還選擇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投彈角度。如果投彈前飛機太慢,那投彈之後飛機加速時間就要消耗很多,顯然不利於飛機逃逸。但是如果太快,又不利於飛機調頭。於是在一番思考之後,有人提出了155度翻轉的方案,這樣既能投彈,又能在投彈後按照這個軌道直接加速,迅速逃離現場。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在投彈後不到1分行的時間裡,飛機能飛出去10公里遠。

不過不得不說,核彈的威力真的十分驚人,在它爆炸的核心區域就不說了,直接被炸成氣體了,即便是16公里以外的人,都能感覺到一股熱流襲來。那飛機逃到了10公里地方,機器沒有發生故障,飛行員沒有受到傷害,只是飛機猛地被推了一下,已經是非常幸運了。

戰後兩位投彈的飛行員過得很滋潤,並未對自己投彈的事情感到後悔過,因為敵人太兇殘了 。兩位老人得了高壽,一個活到了94歲,另外一位也活到了八十多。


小鎮月明


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僅43秒,投彈美軍飛機為何能逃生?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在二戰期間,膽子非常大的日本,居然也將炮火對準了美國。如此一來,美國自然相當生氣,也想要報復回去。所以,美國就對日本的兩大城市投下了原子彈。這樣做,第一是為了震懾日本,也是為了報當初他們在太平洋上對美國做的惡。第二則是為了震懾日本,讓他們不要再做無用功的掙扎,趕緊投降才是最後歸宿。事實上也的確是因為美軍投入的這兩顆原子彈,最後才使得日本這方面受到了極其強大的壓力,沒有辦法之下,他們最後宣佈投降。



在1945年的8月6日,美國這邊就對日本投入了第1顆原子彈,這顆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威力很大。投入到了這個地區以後,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建築物立刻就被夷為了平地,甚至還有10萬人因此死亡。除了這些以外,在當地不少存活的民眾都受到了輻射影響,出現了不良的症狀。根據一些資料我們知道,這枚名原子彈,從投入再到後面的整個爆炸過程,僅才用了43秒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當中,投放下了這枚原子彈的飛機上的人又該怎麼逃生呢?想必大家也知道,43秒的時間真的非常短,而這枚原子彈的爆炸威力又相當強,若跑的距離不夠遠,運氣不好就有可能會被炸傷。



實際上,去投入原子彈的這架飛機是B-29轟炸機。在當時看,這類轟炸機屬於性能極為優秀的一種戰鬥機。性能極為強,若是操作得當,是有可能逃脫被炸的危險。再者來說,美國派的是兩名優秀的上將駕駛著這輛轟炸機去執行任務。這兩位上將也是經驗十足,對轟炸機的操作也是很瞭解。當他們投下了這枚原子彈之後,轟炸機的承重量就變輕了很多,速度也就大大的提升。上將們敏捷的操作著飛機急速的俯衝下去,迅速的就離開了這個地方,成功的完成了這項任務。



所以說,雖然這43秒的時間非常的少,但對於這些經驗十足的飛行員們也是足夠了。當原子彈投入的那一瞬間,他們就趕緊操作,使得飛機迅速提速,然後極快速的離開這個地區。當原子彈爆炸之時,他們都已經到達了爆炸範圍以外的地方,去到了安全區域。兩位上將如此優秀的操作,也算是為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使得不少人都對他們的精湛技術都讚歎不已,這還真的是爭分奪秒的逃命之旅。



但是,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他們能夠成功脫險,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實際上,他們當時在操作轟炸機迅速離開時,卻覺得這43秒每一秒都是度日如年的感覺。因為在每一秒的流逝當中,他們精神都必須要高度集中,稍有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現意外。到時候,任務雖然完成了,但最後他們卻沒能脫險,這就是一件令人覺得悲傷的事了。由此看完,這兩位出色的上將憑藉自己堅定的意志,沉著冷靜的心態,才能夠存活。


紫禁公子


飛行員:5.4.3.2.1 投彈!我去!加油門快跑啊!

二戰美國使用B29投彈,當時採用的是空爆,飛機在萬米以上高空投彈,原子彈帶著減速傘向下落,所以速度並不是很快,飛機有足夠脫離時間,當原子彈在400米空中自動引爆時,飛機已經飛出很遠,只是受到些顛簸。

最驚險的是前蘇聯的5000萬噸當量“大伊萬”,飛機投彈後立即全速脫離,引爆時已經飛出上百公里,但依然受到衝擊波的強烈衝擊,險些被震散了!




戰圖菌


其實這個問題的原理非常好理解,正像網上調侃的一樣:只要我吃得足夠快,肥肉就追不上我。只要飛機飛的快,原子彈就炸不到我。

跑的夠快!裝的夠多!選擇什麼飛機?

投放原子彈,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扔完就跑,剛剛跑出範圍,原子彈就爆炸。那就飛上1萬米?先不管當時的技術可不可以達到,關鍵是從扔下原子彈到爆炸是有時間的。

他不像現在,很多的武器都可以遙控。你可以把原子彈想象成一個巨型的手雷,從拉響手雷的引線,到爆炸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有時間限定。原子彈也是一樣的。

所以說如果你飛得太高,飛行員倒是安全了。但是在半空中就爆炸了,到達地面只是微弱的衝擊波,震撼效果不夠大。後來科學家計算,600米高空爆炸威力最大。

這是簡單的高中物理學知識——原子彈以V。的速度做平拋運動,已知從投彈到爆炸時間是M秒,距離地面高度600米處爆炸。問:原子彈最佳拋出的高度是多高?(g取9.8N/kg)

(高中物理知識就可以算出來,實際數據帶入後,可得最佳投放高度是6英里=9.6公里。)

既然已經確定了爆炸的高度,以及從拋出到爆炸的時間。那麼是不是隻需要在計算,爆炸的衝擊波對逃跑飛機傷害最低的距離?

(實際計算距離爆炸點8英里=12.8公里位置,就可以保證安全程度。)

從拋出到爆炸衝擊波到達飛機的時間T內[T=T拋出到爆炸時間(43s)+T衝擊波到達飛機時間],飛機可以到達10公里之外,就可以保證安全。

如果這樣來看,是不是隻要飛得足夠快就可以了?

理論上是這樣的,但是不要忘記另外一點,想要飛得足夠快,飛機的體型一定要小,質量一定要輕。但是滿足這兩個條件,又不能滿足裝原子彈的條件。(原子彈幾噸重)

最後權衡來權衡去,選擇了當時美國製造的b29轟炸機。在整個第2次世界大戰過程當中,B29轟炸機是亞洲戰場當中主要使用的轟炸機類型,被稱作史上最強轟炸機。


▲飛行員和工作人員與B29合影

這個飛機具體的性能,我就不給大傢俱體介紹了。但是大家只要記住,這架飛機非常能裝量,幾噸的重量對他來說小case。跑的非常快,屬於同類型中最快的機型。

怎麼扔?怎麼跑?怎麼保證安全?

扔出原子彈非常簡單,只要設定好特殊的按鈕,直接從轟炸機的艙門當中拋下來。就像定了鬧鐘一樣,在預定的高度、預定的時間拋下來,也將會在預定的位置和時間爆炸。

怎麼逃跑?是快速的上升?到達這架飛機的最高可達高度——4萬英尺的高空?還是說和原先飛行的方向一致?或者說反方向逃跑?

快速拉昇很難達到,因為這種飛機是轟炸機,體型巨大。能夠飛起來已經不容易了,再讓它垂直升降,就更加困難了,這種方案被否決掉了。

和原先飛行的方向一致?不要忘記原子彈被拋出去之後,它並不會垂直下落,因為他有一個和飛機一樣的初速度。如果和他同方向飛行,距離根本沒有拉多遠。

這種情況的話(假設理想狀態下),相當於飛機做的是初速度為V。的勻加速運動,原子彈做的是同方向的勻減速運動,只是還多了一個垂直向下的勻加速運動。這種方式否決掉。



▲掉頭

最後選擇的是反方向逃逸!但是又碰到了問題,人走在路上想掉個頭非常容易,但是一架時速將近500多公里每小時的飛機,你想讓他掉個頭,那就很難實現了。

飛機怎麼掉頭?他不像人一樣轉個身就行,絕大部分飛機掉頭是在空中“畫圈”。但是180掉個頭有點浪費,沒必要掉這麼大的彎。最後發現只需要空中掉頭155度,就可以很快的逃離現場了。

(但是空中畫圈會拉低高度,也是很考驗駕駛員的技術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了。實際拉低了500米,還算好。)

現場實施怎麼樣?完美逃逸!

理論上是這麼設計的,但是實行起來可能不簡單,不過美國也有這樣高超技術的駕駛員。1945年8月6號上午九點左右,飛行員投下第一顆原子彈。

之後迅速以155度的角度掉頭,這個也是當時速度下,允許的最小掉頭角度,再小一點飛機尾巴就折斷了。隨後飛機開足了馬力朝著遠處逃逸,隨後第二次投放也是如法炮製。

▲工作人員在計算投放高度

雖然考慮的這麼全面,但是現場投放的時候,也是差點出了問題。根據當時的飛行員回憶:

……衝擊波重重的打向我們,當時我緊緊抓住操縱桿。雖然我們已經飛了很遠,但是仍然感覺就像是被人狠狠的抽了一把。不過這種情況持續時間很短,我們也很快的飛離了衝擊波的範圍。

後來有記者採訪當年投放原子彈的兩位飛行員,你們後悔投放原子彈嗎?他們非常堅定的回答:從來沒後悔過。兩個人一個人活了94歲,一個人活了82歲。


史之策


投放原子彈,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扔完就跑,剛剛跑出範圍,原子彈就爆炸。那就飛上1萬米?先不管當時的技術可不可以達到,關鍵是從扔下原子彈到爆炸是有時間的。

他不像現在,很多的武器都可以遙控。你可以把原子彈想象成一個巨型的手雷,從拉響手雷的引線,到爆炸這段時間,基本上都有時間限定。原子彈也是一樣的。

所以說如果你飛得太高,飛行員倒是安全了。但是在半空中就爆炸了,到達地面只是微弱的衝擊波,震撼效果不夠大。後來科學家計算,600米高空爆炸威力最大。

這是簡單的高中物理學知識——原子彈以V。的速度做平拋運動,已知從投彈到爆炸時間是M秒,距離地面高度600米處爆炸。問:原子彈最佳拋出的高度是多高?(g取9.8N/kg)

當然,美國人也不是傻子,他們當時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執行投放原子彈任務之前,他們找到專家,進行了精確的計算,以保證飛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脫離危險區域,包括放射性物質產生的威脅。最終選用投放原子彈的是美國的B29轟炸機,這款戰鬥機最大的升空極限是1萬米,在平時訓練的時候,這些戰都機一般都可以飛到9千米以上。

然而,在投放原子彈任務中,B29轟炸機一直飛到了1萬米的高空。這對於其他國家的戰機來說很難做到,但美國的B29轟炸機的性能完全可以做到的。

當時經過計算原子彈要在600米處爆炸才能發揮出最大威力,當時飛機的投彈高度為10000米也就是10公里。當時原子彈小男孩,當量才2萬噸,所以的安全距離最大概是12到13公里左右,根據勾股定理飛機只要飛出去大概7到8公里左右是肯定安全的。而參與投彈飛機是b29轟炸機,最大速度可到600公里每小時。當時投完彈以後飛機以155度轉角掉頭行駛,飛機短暫俯衝加速,然後逃離。以B29的速度45秒飛7公里到8公里沒有問題。但是,就算足夠遠,原子彈爆炸以後飛機依然出現了劇烈的搖晃。

距離中心的較近距離,衝擊波強度可以摧毀飛機結構。這是絕對危險區。再遠離一些的區域,強風會影響飛機飛行,相當於飛機進入風暴區,也可能造成飛機損壞,這個區域是相對危險區。這個區域距離大概就是12公里左右。

這個區域之外,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但是不會對飛行造成較大影響。程度在飛機設計範圍之內。比如飛行顛簸,

轟炸機投彈以後,要立刻轉彎,遠離爆炸中心逃逸。為了儘快轉向,還要進行俯衝以增加速度。結果就是轟炸機推壓駕駛杆,飛機帶坡度下降轉彎。一旦飛機轉入爆炸中心的徑向角度,就轉入平飛,以最大速度飛離爆炸中心。

第一,原子彈下落了43秒,然後在距離廣島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了。

第二,美軍當時派出執行這項特殊任務的飛機,是當時速度最快,性能最佳的B-29轟炸機。這種轟炸機馬力足速度快,飛行時還能保持較高的平穩度,所以也是選派的當時技術所能極限的適合機型。

第三,投下原子彈後,戰機快速轉彎掉頭,先在九公里高的天空中又飛行了九公里左右的路程,按照三角計算來算一下的話,當時美國人的飛機距離原子彈的爆炸中心將近有12公里的路程,在這個範圍之外,美國人的飛機所受到的影響將會降到最低點。但無論如何都得加足馬力以最快的速度逃離爆炸區,而且,最終也逃離成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