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如果有人说中国武装直升机能超过俄罗斯,或许会被人笑掉大牙。但在17年8月中俄举办的"航空飞镖2017"军事竞赛中,我军的武直-10K在与俄罗斯的米-28,卡-52等重型武直的激烈角逐中斩获第一。现在解放军已计划装备3000架现代化武装直升机,其中包括500架武直-10,未来超过俄罗斯并非遥不可及。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不过放在10年前,超过俄罗斯这种话我们可是提都不敢提,毕竟那时候中国只有武直9,这种由轻型直升机改装的武直在中国军队最艰难的时刻,勤勤恳恳地守护着共和国的第五空间。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苏联米-4直升机

中国军队接触直升机非常早,1956年苏联就向我们转让了米4直升机的技术。1958年米4中国版试飞,并命名为直五型运输直升机。一共生产了大约550架,这款直升机说实话不先进,只能拉一吨半,单发活塞发动机,运行起来既费油又动静大。士兵们都戏称这玩意为空中拖拉机。但是这是当年我们唯一的直升机,到了1979年直5停产。我们面临着再无直升机可用的窘境。当时国内的设计力量拿不出替换型号,直-5改涡轴型、直-6/-7等直升机都因为种种原因流产。无奈之下中国决定求助于欧美国家。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航空工业与总参装备部共同组成直升机考察组先后到美国、法国和加拿大考察3周有关直升机及其发动机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销售情况,并选定美国贝尔公司的贝尔212/412与法国宇航公司的SA365N/N1"海豚"为重点考察对象。在考察结束后,考察组算了笔帐,当时国内的地质勘探,海洋研究,工业运输,军队等等各方面都急需使用直升机。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粗略一算就得买200多架, 当时我们国内有多缺钱大家也知道,如引进国外直升机生产制造技术,包括发动机及材料生产技术,以及为掌握技术所需要的50架直升机,专用测试设备和生产设备,共预算9800万美元;按200架生产量,平均每架比从国外购买要便宜30%。而且海豚365N比贝尔212还先进一个时代,这下就定了买海豚!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中国给"海豚"直升机赋予的编号为直-9,根据中法两国的协议,法国向我国转让相关技术,我国组装。哈飞集团生产机体和总装,株洲发动机厂生产发动机,东安发动机公司生产传动系统,保定螺旋桨厂生产旋翼毅和尾桨。1983年由法国提供零件,我国装配两架直-9首飞成功,此后48架我国利用法国提供的原村料加工零件,到1990年全部完成。至此我国基本上掌握具有80年代水平的直升机的制造技术。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作为一种4吨级的直升机,直-9在国内具有较大的需求,哈飞根据客户的需要和自身对市场的调研和判断,在直-9直升机的基础上发展出多种衍生型直升机。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直-9系列军用直升机是在国产化直-9的基础上加装武器系统研制成功的国产军用装备,其中包括直-9武装型、侦察校射型和舰载型直升机等多种型号。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新兵种--陆军航空兵部队成立,组建这支部队需要大量的武装直升机,这就要求我们航空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提供一种实用的、性能先进的武装直升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接受了研制直-9武装直升机的历史重任。配合直-9武装直升机研制的,还有导弹、光学仪器,以及各类火控武器等方面的研究所与生产厂家,共十几个协作单位。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驻港部队的直-9B直升机

军用直-9中第一个型号是直-9B,该机没有攻击能力,只能说是一款军用的运输直升机,该机于1994年装备部队,1997年12架直-9B加入解放军驻港部队。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直-9W型武装直升机是国内第一款能搭载反坦克导弹的武直,由122厂负责基本型生产和结构改装,602所负责第二次改装,加装武器和火控系统。1987年12月,122厂完成了第一架样机(35号机)的改装工作,并交付602所进行二次改装,加装10项电子设备。改装后的原型机于1988年10月31日完成首飞。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1989年12月9日,导弹靶试首发中靶。在直-9A的基础上,直-9W将单驾驶体制改为双驾驶体制并对仪表板、中控台进行了相应改装;采用抗坠毁吸能座椅;将后舱门改为滑动式;机身内取消后排座位,机身中段安装了可快速拆卸的"扁担"式挂梁;将侧垂尾的材料更换为碳纤维复合材料。但由于动力和技术原因,直-9W只能搭载4枚红箭8,仅仅解决了中国武直的有无问题。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进入新世纪,我国对直-9W武装直升机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直-9W命名为直-9WA,其采用弯型梁替代原来的直梁,弯梁式悬挂装置具有挂弹多、拆卸方便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武装直升机的火控能力及维护性,其挂弹能力由直梁的4枚提高到8枚,另外由于不占用机内空间,直-9WA也可以执行战术运输、机动兵力和救护等任务。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为了提高直9WA的全天候作战能力,设计者在机头加装了一个复合光点吊舱能提供前视红外探测器、CCD摄像机和激光测距器。这套设备能确保直-9WA能够在夜晚及恶劣气候条件下发射HJ-8反坦克导弹攻击目标。而且直9WA型还增加了发射专用空空导弹TY90的能力。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直-9除了装备部队,还推出了大量民用型号,比如AC312和AC332等,尤其是AC312C,其将在AC312E动力和航电系统的基础上,采用时尚外形,新研高效升力系统,适应性改进传动系统和其他系统,降低空机重量,提高商载能力,最后构建一个先进的通用基本型平台, 满足通航领域的多种需求。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当然,直-9受自身的体积限制,难以获得较大的载重能力,先天性的缺陷让直-9并不完美,但它让中国在直升机领域"少奋斗二十年"的功绩不可小觑,中国直升机也因直-9的到来,成长速度越来越快,直-9魔改直-19时,虽然已经为全新的型号,但我们已经将其技术完全吃透,这让直-19在2010年首飞,次年即交付部队服役。

直升机里的59,不仅让中国陆航有机可用还帮助中国武直战胜俄罗斯

另外,自从直-9项目开始,中法一直保持着在直升机技术领域的合作,早期为中国学习如何仿造,随后合作生产部件,再到合作研发,如今则为中法联合研制全新型号的直升机,即EC175/AC352,中方称为直-15,可见当年的法国老师对于中国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当认可,已将学生当成合作伙伴对待,说明中国直升机逼近世界一流水平的最好证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