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没有那种很懒惰、沉迷酒色、每天工作时间很短但国家却很富强的皇帝?

谈文论史


看到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企鹅君就打算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到底有没有很懒惰,沉迷酒色,但是国家还是很富强的皇帝!答案当然是有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企鹅君,要给大家先讲清楚的一点是:古时候的皇帝,也是需要工作的,虽然他们是天下的霸主,但是皇帝也是需要上早朝的,据《学治述略》记载,清朝的早朝时间春天、冬天为6:00,夏天与秋天为5:30。也就是说,皇帝也是不能睡懒觉的,而且平时还要批改奏折,处理国家大事,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当然了,皇帝之中,也是有贪图美色的,也很懒,国家大事,都是丢给文武百官处理,自己整天就是吃喝玩乐,这样的皇帝,历史上还不少,比如说:曾经强大的秦国,到了秦二世的手上,因为秦二世的无能,秦国很快就灭亡了。当然,也有一些能力强大的,即使吃喝玩乐,国家依然很富强!

这个皇帝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个皇帝,他就是这么个奇葩,沉迷于酒色,但是却把明朝带向了一个巅峰时期!当然了,明朝的奇葩皇帝也多,什么炼丹皇帝、木匠皇帝、恋母皇帝等等。明神宗,还是比较正常的一位!隆庆六年(1572年),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的辅佐下,懵懵懂懂地朱翊钧就此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他好不容易在一帮老臣的拉扯下长大了,但是据记载,万历十四年后,明神宗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沉浸在花天酒地中。每年不仅进行选美,还好营建,经常大兴土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就开始筹建自己的陵园,(这么年轻,就想着身后事了,也是人才)接下来就开始了各种玩,但是为何他多年不上朝呢?其实他在位期间,透过东林党争和国本之争两件大事,已经发现君主想做点事情,就会被文官不厌其烦进行阻挠阻挡,故而他不得不萌生一种“君愿不能遂,还要受人摆布”的悲观情绪,逐渐丧失了年少时候对治国的热情、对社稷的关注。

但是,虽然皇帝不管国家大事,群臣也是吗?当然不是,当时大理寺一个官员曾经上书指着万历皇帝的鼻子骂起好色、昏庸、懒惰!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明朝,还是有一些大臣是忠心为国的!而且,当然万历皇帝,手下还有着一位能臣,这位能臣就是张居正!他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要知道,在明神宗年幼的时候,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决定的,他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为国家稳定发展,并且还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将领,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凌云翼、殷士儋等平定南方少数民族叛乱。国家在这位大臣的管理下,也是繁荣发展的,而且通过史实研究,万历皇帝虽然不问朝政,但是在其中后期依然牢牢把握着政权,继续治理国家,让明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达到了一个高峰。所以说,明神宗,不上朝,沉迷酒色,但是在有能臣的辅助下,再加上自己的把控,国家还是繁荣稳定了下来!


小企鹅谈世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就是正德皇帝了。

这小子执政十多年,吃喝玩乐,喜欢美女,四处旅游。

不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资料中这么写:他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正德皇帝信任刘瑾,而刘瑾确实也有一定的政治能力。他利用刘瑾平衡和权臣的关系,作为缓冲。

一旦发现刘瑾不可靠,正德皇帝就迅速除掉刘瑾。

其实,这是国家制度问题。

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整日忙碌,睡得少吃得少,事无巨细都自己做。

司马懿当时就笑了,认为诸葛亮活不多久,认为蜀国国力空虚。

为啥?

其实一个国家,皇帝过于劳累并非好事。

在二战中,比较成熟的列强部队,最高指挥官其实并不忙碌。

比如侵华日军最强大的11军(相当于中国的大军区)司令官横山勇。

这小子平时只是负责制定11军大的战略,以及作战的大体纲要,其余一切都放下去让部下处理。

即便开战了,横山勇也只是每天开一次短会,了解战场的具体情况,一般并不干涉。如果在靠近前线的指挥部,他每天回去高地观看一到二次战况。

其余时间,哪怕前线打的再激烈,横山勇一样自己在办公室阅读战史书籍或者练字。

在今天看来,横山勇这王八是消极怠工啊,应该枪毙!

其实,这是横山勇高明的地方。

因为日军的指挥系统很成熟,11军下达的战略命令,会由各个师团(类似于中国的军)具体执行。每个师团都有自己成熟的指挥班子,不需要横山勇干涉具体如何作战。

所以,横山勇只是负责战略规划以及协调师团的关系,根本不干涉具体的指挥工作。

他认为自己不在第一线,随便干涉只会造成前线军队无所适从,错失战机。


并非横山勇一人如此,冈村宁次也是这样。

即便打仗非常激烈的时候,冈村宁次也能在白天去钓鱼。

可以这么说,一个高级指挥官或者皇帝工作比较轻松,只是决定重大战略问题,就说明他的政府是高效的,有组织的。

这套政府制度才是真正合理的。

相反,皇帝或者指挥官整天累的贼死,未必是好事,恰恰说明整个制度有问题,本来应该下面处理的事情都交给最上层处理。

就说诸葛亮吧,如果下面有很好的帮手,有一整套高效的班子,他能连军中屁大的小事都管吗?

这里就要说说明明代皇帝和清代皇帝的区别。

大家知道,雍正几乎是活活累死的。

雍正在位的十三年,光是批复这些奏折所使用的的文字就多达几千万字,平均下来每天就有接近上万字。不要说用毛笔写字。就算我们每天用键盘敲上万字,也都得累半死。

雍正每天一早起来工作,到深夜才能入睡,每天睡眠不足6个小时,军情紧急时期更是只有二三个小时。

相反,明朝很多皇帝都没有雍正这么夸张,甚至还有多年不上朝的,但国家仍然稳定,为啥?

满清是高度集权的制度,国家大事小事都要由皇帝决定,这样权力全部在皇帝手上,大臣们只是负责执行的。

明朝的权力则比较分散,首辅和秉笔太监等制度,实际上大大减轻了皇帝的负担,成为精英治国。因为首辅都是国家的精英,都是有才能的人。

相反,满清的这套制度就高度依赖皇帝本人的能力。如果是康熙、雍正,国家管理就会不错。如果是道光、咸丰,那就。。。


萨沙


接近这个表述的皇帝,只有一位,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他曾经三十年不上朝,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懒的皇帝。但万历皇帝不上朝,是他善于用人的结果,朝政并未荒废。万历主政前期,他将内政交给冯保,“大柄委以张居正”,也就是宰相当家。而张居正是一个明朝的贤相,张居正改革在历史上和王安石变法齐名,正是万历年间进行的。张居正改革让明朝一度出现国富民强的局面,明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张居正去世后,万历亲政,但亲政后的万历帝竟然三十年不上朝,虽然不上朝,但此时无宦官之乱,无外戚干政,无奸臣当道,万历三大征都取得了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堪称奇迹。万历时的制度建设,是许多史家研究的对象。


陆弃


不得不再次提名“十全老人”乾隆。没事儿就微服出巡去浪,把雍正爸爸留下来的充盈国库,挥霍的差不多了。

可以说只干了一件正事,就是平定了准格尔之乱。

有人可能要说《四库全书》,这书修出了多少文字狱,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因为编纂这本书,就折腾出了130多起,是其余历代文字狱总和的两倍。

正经事不干,估计都用来写诗了。总计四万多首诗可不是吹牛的,只不过,这个诗的水准就很有问题。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我觉得我们现在发的朋友圈,都比这个文艺多了。

国库里面都没啥钱了,但是他的印章却多达1000多个,有点儿闲钱干啥不好。

而且吏治也很差,最有名气的就是攒了和珅这么一个巨大的贪官。

闭关锁国更是在乾隆这里,达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而且到了六十多岁不舍得退位,还搞出了一个太上皇来。


在下三十三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懒惰却又最幸运的皇帝,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位老兄;以下是这位老兄的简介:


明神宗朱翊钧,是大明王朝的第十三代龙头,掌管着全天下的生杀大权。他在自己的父皇,大明王朝第十二任掌权人明穆宗朱载垕寿终正寝之后,年幼无知,年仅十岁的朱翊钧小朋友懵懵懂懂地从他父皇的手中接过权杖,在著名的政治家张居正的辅佐下,就此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终其一生,在他执政前期,他任用张居正为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大刀阔斧地对大明朝由内而外进行改革。促使原本百废待兴的社稷重新步入轨道,焕发生机。这是大明王朝最后一段国富民强,堪称盛世的时期。史学家称之为“万历中兴”。



在他执政中期,他的老师,那位真正享受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待遇的一代权臣;那位被人戏称“当朝可不取皇帝,但不得不取张首辅”的张居正骤然离场。使这位原本叛逆的青年,刚刚执政十年的朱翊钧开始放纵自我,逐渐沉迷酒色,日夜笙歌。本来就身体不适的他更是创下了千古唯一的帝王记录,“二十余年不上朝”。


在他执政的后期,虽然有着“万历三大征”的丰功伟绩,巩固了汉家疆土,维护了大明王朝最后的颜面。但朱翊钧开始反复无常,荒唐处理政事;致使朝廷日渐腐败,国家几乎无法周转。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他要负很大的责任。

总的来说,在万历皇帝的执政时期,中国的经济地位仍处于主导地位,甚至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而人文方面开始出现了“西学东渐”,例如利玛窦来华传学,还亲自觐见过万历皇帝。明朝社会也在万历时期开始出现了反对封建礼教、解放个人天性的精神文化层面,堪比先秦以及民国时期的文化活跃面貌。


寄壹安


说起这样的皇帝,号称 “六味帝皇丸”的李显就是合适的人选。

其实仔细想想,不单是李显自己,他爹李治,他弟李旦都差不多达标。不过他爹好歹抓了十年的权,相比之下,李显就是个混日子的货。

李显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本来轮不到他当皇帝的,只是他两个哥哥都被武则天或杀或废,他才捡到个皇帝当当。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死,李显继位。可他庸弱无能,不是当皇帝的料,就尊他妈武则天为皇太后,国家大事小事都武则天做主。

可他还想自己单干,组织自己的一套班子,结果把武则天搞火了,当了五十五天皇帝就被废,皇位由弟弟李旦接替。 李显被武则天赶到了湖北房州。

武则天:

在这期间,武则天自己称帝登基。当时很多唐王朝的宗室和臣子起兵反抗,也有不少是打着要李显复位的旗号的。李显不但不敢声援,反而被吓得要死,惶惶不安,常常晚上被噩梦惊醒。

圣历三年(698年)十月,在外漂泊了十几年的李显被接到长安立为太子。他到了长安就一心巴结武家人,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武崇训和武延基,想借此保住自己的地位。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李多祚等人发动了政变,把李显捧上帝位。李显上台后把朝政全交给韦后,重用韦玄贞等外戚,但韦氏还不满意。

李显和韦后: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李显被韦皇后下毒暴毙。 虽然李显没什么本事,但当时唐朝在武则天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国家强盛。李显本人没别的本事,就是喜欢打马球和打马吊(麻将)。

有一次他下朝回来,见到武三思和自己老婆韦后,两人在床上衣衫不整的赌钱,李显见二人赌得正嗨,他也兴致勃勃地帮人家数筹码。不一会,安乐公主来了,这下不再三缺一了,四个人越发赌得快乐尽兴。这个绿帽子王,真让人无语。

李显在打马球上还为国争过光。景龙三年(709年),唐朝和吐蕃结束了长期的战争。为了表示两国交好,吐蕃提出在长安打一场马球友谊赛。最后唐朝队以四对十,大获全胜,打出了国威。

打出国威后的坐姿:


上场的四名选手中,两个是李显女婿,还有一个侄子,就是后来的玄宗。 所以说,当一个让国家富强的皇帝,仅靠自己努力是不够的。

崇祯那么努力还是亡了国,李显混混日子,国家还是强盛,这可能是他命好的原因吧!


刚日读史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懒惰却又最幸运的皇帝,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位老兄;以下是这位老兄的简介:

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1572-1620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这位皇帝很是幸运,他遇到他的老师张居正,这位爷有大才,刚刚拥有了权力,就对明朝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明朝的国力蒸蒸日上。

如果这么发展下去,明朝也许也会是另一个盛世,不过张居正却是累得病倒了,张居正一到,万历皇帝就像放飞自我的少年,一发不可收拾,沉迷于酒色,夜夜笙歌。

他接连创下了皇帝生涯的记录,30年不上朝,致使朝廷日渐腐败,国家几乎无法周转。大明王朝逐渐走向衰亡。

万历皇帝贪财,为了掠夺钱财,强行开征矿税,四处搜刮民脂民膏,造成了极大的民愤,引起了社会矛盾。

由于万历皇帝宠爱郑贵妃,爱屋及乌喜欢郑贵妃之子、福王朱常洵,从而迟迟不肯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和群臣斗争了几十年,极大的消耗了大明王朝的国力。

五由于万历皇帝用人失败,所以造成了努尔哈赤起兵成功,并且在萨尔浒之战中明军战败,从而敲响了明朝灭亡的丧钟。

但即使是这样明朝的实力依旧居于世界前列,在他执政的后期,还打赢了日本人的进攻,巩固了汉家疆土,维护了大明王朝最后的颜面。


今天有些小事


大宋皇帝好几个都是

一国老大,忙于政事,哪有多少个人时间?可大宋的皇帝,几乎各个都有极高的文学造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层出不穷,还大都能在文学领域中占一席之地

说王羲之字好,人家为练把池塘都染黑了;说吴道子画好,人家就是靠画画为生的;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人家打小玩的就是刻字……

这些技能,都是时间堆的啊

皇帝是什么?政通人和、国富民强才是他的主职。成为这个家那个家,他还有多少时间去处理国事呢?每天又能工作多长时间?

有宋一朝,才子配佳人是主旋律

留恋青楼,名人换妾为时尚,连苏东坡都不能免俗。风气如此,作为一国老大,说不沉迷酒色,谁信。那个宋徽宗,还玩养成呢,打小培养李师师,还弄周邦彦当她老师……有大臣上书劝解皇帝莫要沉迷女色,内宫太监说,那些个大臣一升官就添妾庆祝,怎还有脸说皇帝

宋朝皇帝,玩书法、玩文章、玩鉴赏、沉迷酒色,他们在其位又不全身心投入,算是懒惰吧。从这朝代里找个题主要求的皇帝,应该不难

就选宋仁宗赵祯吧

老赵皇帝当了四十二年,亲政三十一年。在位期间,虽然军事上进攻没怎么赢过,但被人打也算没怎么败过吧。对外基本和平,死后,辽国皇帝还垂泪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至于经济政治文化,用秦桧的话说:庆历、嘉佑之治上参唐虞,下轶商周,何其盛哉!

大宋仁宗期,当得上国富民强,仁宗皇帝自己擅长书法诗词,称得上某某家,又沉迷美色,每天工作必定很短,很符合题主要求

以上


灵石蕴珠宝


中国的上下五千年历史里要说里光皇帝就有好几百个,这其中要说每天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玩物丧志的那些皇帝可以说最起码有差不多一大半左右,所以历史上才会出现那么多朝代更换的事情。

但是要说某些皇帝每天懒到晚睡晚起,不理朝政,每天对于自己的皇帝这份本职业工作几乎没有多大贡献的那些皇帝,并且整个国家还相当的富强,这样的皇帝可以就不多了,但是总是有的。

比如汉朝时期的刘启,也就是汉景帝,他即位之时正是历史上出名的文景之治的盛世场面,可以说刘启在位时期国家一步步的开始变强,但是真要说刘启干过什么大事,就不太好说了。

刘启当上皇帝之后,实行的就是黄老的无为而治,所谓的无为而治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对于治下不去强硬的管理,放其自行发展的这种行为就叫无为而治,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放养。

但是不得不说就是这种看起来如同放养一般的政策,却极大的刺激了百姓的发展,说实话在古代的时候,每当皇帝们发出一道指令,下面的官员总是会曲解这种命令,然后受苦的大多数还是那些老老实实的百姓们,可是刘启这种对百姓的放养政策却是无形中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对于百姓的休身养息起到了最大的作用。

听起来相当的不可意义吧,但是很多时候实情就是这么让人莫名其妙,虽说汉景帝还实行过削藩这种政策,但是说实话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由他的重臣晁错来实行,自己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处于安心享受的状态之中。

历史上说景帝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在对匈奴的战斗中并没有过多的反攻,大多数时候都是以积极的防御,而且正是因为这种防御模式,所以出现了像李广这种射箭水平相当高的将领。

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问题,那就是景帝根本就不想去开动战斗,没事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开心心的喝着小酒、看着宫女们跳个小舞多好,为什么要拿着国库里的钱财去打什么匈奴人。

在削藩上是晁错出的力,在经济上是用着放养的政策,在对外上是一味防守,说实话景帝真的是在安心的做好他的皇帝这份本职工作吗?不会是一路放水吧。

当时的文景盛世可能就是上一任皇帝刘恒打下来的基础,然后刘启就安心的坐享其成而已,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不去过多的约束那些官员们,让他们自行发展,所以才会把文帝之前所留下来的大好基础可以再一次实行下去。

很多人都说景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个皇帝,自从他当上皇帝后,那是每天兢兢业业,一心扑在了国家大事上,并且为人谦和,并且还平定了当时的七国反叛事件。

这件事说实话从一开始就是刘启的锅,只是一直没有暴发出来而已。

想当年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就因为与他下个棋,结果两人就发生了争斗,结果刘贤就这样被刘启用棋盘直接给打死了。

虽然当时的说法是刘贤的师傅是楚人,所以在教导刘贤的时候,会让其学到一些张狂的行事,但是刘贤再傻也知道对面所坐的人是汉朝的太子呀,不是自己家这个小门小户可以相提并论的。

而且比较搞笑的是行事张狂的刘贤被打死了,可是身为乖宝宝的刘启就是行凶者,事后被证明对方言语有些过激才会动手,听起来相当的不可意义。这算什么事,一个坏人只是说了两句难听话,所以身为一个好人直接就打死了对方,而且还是正义的一方,这个解释相当的苍白无力。

从小就是这种性格的刘启居然是一代明君,是不是反差有点大了,而且当时的七国反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刘贤身上,自从刘贤被打死后,他的父亲刘濞就开始联合当时的几个国家一起反叛,这其实就是被刘启给逼出来的,自己的儿子被打死了不说,之后还担心自己会报复,所以对方就先行出手,直接开始削自己的藩,刘濞表示自己很无辜。

如果不是晁错极力的打压并平叛这些七国的反叛,很有可能当时的皇帝就换人了,但是很多事虽然从一开始的脚步是歪的,但是歪打正着这种事还是有机会发生的,比如说正是因为这次的反叛,才会让汉朝再一次削弱了那些藩王们的实力,无形中又一次加强了汉朝的统治,也不能说一点好处也没有,就是这个起因实在是让人没法看。

从小就是纨绔子弟的刘启,一言不合就拿棋盘打别人的头,这样的人成为皇帝后,也没有时候去多过的关心朝政,并且把朝中的大权扔到了晁错等人的手中,就连国家的政策也是实行的放养政策,居然最后的结果是盛世。

这种事找谁说理去,说白了刘启就是每天不务正业,但是却让国家一点一点的强起来,只能说刘启的父亲已经把整个汉朝的脚步推上了正规,而刘启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不要随意的更改这个正在前进的步伐,而刘启也相当的给力,每天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就让国家在强盛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虎头山小妖


诚邀,如题。明朝中后的那几位天子不都这样吗?
比如小编接下来要介绍的这位——明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剧照

明武宗朱厚照,就是最近热播的“回到明朝当王爷之杨凌传”中主人公杨凌的好兄弟,史书记载武宗在位时,荒淫无道,不理国事,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居然自己改名后,给自己加官进爵,这是要体验一把人民的生活吗?然后又下令不让民间吃猪肉,人民就不高兴了,硬是扛着皇威,然后该吃吃该喝喝,不过武宗也不在意,继续我行我素。

据说一天早朝的时候,武宗居然弄了头大老虎,一群猴子一只狗,看到老虎受到惊吓的猴子和狗,四处逃散,把首辅大臣刘健、英国公张懋气得差点见了上帝。

那么此时的大明如何呢?

史料记载,武宗在位时期,外交上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人口总数也从正德元年的9151773户上升到正德十五年的9399979户,增加了24万户近百万人,经济总量也是大有增加,总的来说明朝这时候还是很富强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素材来自网络,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