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规模上万亿,哪些建设项目迎来红利?

2018年,环保促进的供给侧改革将带来产能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随着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督察成为常态、环保税正式开征、污染减排提标力度大,碳市场建设逐渐成熟,环保投资新机遇进一步凸显。业内预测,2018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7.3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25%,2022年将达到15.8万亿元。

从政策驱动来看,环保产业提质增长,环境监管愈加严格,环境监测行业将迎来发展最好的时代。根据财政部和环保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到2018年,我国将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监测事权的上收工作,这将带来环境监测设备与第三方服务市场逐步放开。

与此同时,环境监测百亿规模市场将加速释放。由于细分板块众多,环境监测涉及到环保行业各个子领域。根据检测行业的不同,环境监测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噪声监测、辐射监测等,各个领域市场有望相继爆发。

1、大气监测

环境监测规模上万亿,哪些建设项目迎来红利?

紧紧围绕“蓝天保卫战”,大气污染防治是必须攻坚的三大环保战役之一,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措施不断落地实施。

以2017年为例,环保部相继印发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等四项技术指南,且首个《大气VOCs在线监测指南》也在北京发布。

随着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进,我国大气治理工作越来越细致,为了使环境监管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厘清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及污染来源,各地纷纷开始尝试网格化监管,大气监测仪器、系统成为基础设备。

与此同时,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雾霾、VOCs、臭氧治理逐渐提上日程,各个市场容量正在不断扩容。其中,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主角,VOCs治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十三五”期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1500亿元,这也将直接刺激大气监测行业的发展。

2、水质监测

环境监测规模上万亿,哪些建设项目迎来红利?

2018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其中与水质监测相关的规定无疑将促进行业的发展。随着后续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的接踵而至,以及各地不断加大在水污染防治的投入,为水质监测市场营造了俱佳的发展空间。

那么,水质监测市场究竟会有多“火”?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规模达31.87亿元。受益于水环境治理整体产业链的快速增长,水质监测行业的潜在空间和市场化趋势会使各路资本的涌入进程加快,未来潜力巨大。业内预计,到2020年,水质监测产业总规模将有超过168亿元的市场空间,并实现近15%的复合增速。

同时,受益于《“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等利好政策,以及国家对水环境治理的加大,水质监测网络重新优化布局,未来水质监测行业前景可期。

3、土壤监测

环境监测规模上万亿,哪些建设项目迎来红利?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为加快行业整体发展进程,政策层面率先发力。2016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出台;2017年,为贯彻落实土十条,环保部还发布了四项土壤污染评估、监测的环保标准;而且,《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一审、二审已通过,并有望在今年出台,填补制度缺陷。而作为做好土壤防治、处理的基础,土壤监测必然提速。

可以说,土壤监测是贯穿至土壤污染防治始终的。在初期基础性工作中,土壤污染状况以及污染地块分布调查需要监测先行,从而摸清“家底”;在后期风险评估筛查、对修复效果评估中,也均涉及环境检测业务。因此,土壤监测行业将成为土壤防治产业的一大风口。

根据环保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出台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鉴于此,2017年,环保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卫计委五部委联合部署历时近十年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规定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在2018年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

为确保土壤详查工作顺利实开展,环保部印发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并已初步建成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我们认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土壤监测蓝海有望日渐扩容,也将为行业内企业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从国际市场来看,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至2021年,全球环境监测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5.6亿美元,2016~2021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70%。该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政府为控制污染水平而日益增长的举措,政府对污染控制和监测、环境监测站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对环保产业发展地不断推动。然而,环境监测解决方案相关产品的高昂成本、污染控制改革的缓慢实施,以及新兴国家环境技术的高出口壁垒是限制该市场增长的一些主要因素。

按照产品细分,全球环境监测市场可分为三大主要类别,即:环境监测器、环境传感器和环境监测软件。环境监测器又进一步被细分为两个监测产品市场,即:固定式监测器和便携式监测器。环境传感器市场又进一步被细分为:基于产品架构的模拟传感器和数字传感器;基于应用的温度传感、湿度检测、化学检测、生物检测、颗粒物检测和噪声检测。归因于智能家居和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多的采用以及创新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监测器细分市场预计在2016~2021内将以最高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期在“十三五”期间,行业保持25%的增速。

更多环保知识,可以关注”安峰环保“头条号,每天更新环保内容,全是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