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個保障案例,大部分家庭都能用

分享個保障案例,大部分家庭都能用

大家好,我是簡保君。

平時總有朋友來諮詢我:想買個xx保險,能不能推薦一下?

別以為推薦保險很容易。除了產品,還有能不能買、買多少、買多久等一大堆個性化的問題。

怎麼選,還是得回到我們自己的需求上。

最近給朋友做了個規劃案例,挺典型的,大部分家庭都能參考,也分享給你。

01 雙職工家庭,夫妻倆的保障都少不了

朋友小暢今年28歲,已婚,座標杭州。

她在一家公司做行政,年收入10萬左右,先生在某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收入還不錯,兩個人一年下來,加上年終獎,能到手40多萬。

2015年在爸媽的贊助下,小夫妻在杭州買了房,從銀行貸了160多萬。

夫妻倆打算明年要個寶寶,想把保障先給配上。

一開始,小暢就問了我這麼個問題,我老公的收入差不多是我的三倍,是不是主要給他買保險就行了?

當然不是。

像這種雙職工+大額房貸的典型家庭,夫妻倆的保障“四件套”(重疾、壽險、醫療險和意外險)都少不了。

一方面,夫妻倆都有疾病的風險,需要重疾險和醫療險來轉移;

另一方面,夫妻倆都是家庭的收入來源,需要一起分攤現在和未來家庭的經濟責任,也都有配置意外險和壽險的需求。

但具體的保障額度,就要根據小暢家的具體情況來定了。

02 保障“四件套”,保額這麼算

根據他們夫妻倆的情況,我先簡單做了個這樣的規劃:

分享個保障案例,大部分家庭都能用

意外險價格便宜,100多塊就能保上幾十萬,夫妻倆也常出門旅行,買高一點,保額更充裕;

壽險方面,主要針對夫妻倆的家庭責任來算保額:

目前他們還沒孩子,爸媽也不需要贍養,先按照150萬的房貸金額來計算總的壽險需求。

其中先生收入佔了家庭的近7成,150萬乘以70%,先生保額大約在120萬,小暢佔3成,30萬。

重疾險考慮治療、休養等費用,在杭州這樣的城市,至少30萬打底,理想可以買到50萬甚至更高。這個金額,一二線城市的朋友,都可以參考;

醫療險是重疾險的補充,相比於重疾險直接賠付保額,會針對我們的治療費用進行報銷,幾百塊可以補充上幾百萬的保額,夫妻倆也都來一份。

看了這個規劃,小暢有點擔心,保額這麼高,保費會很貴吧?

他倆雖然收入高,但是開銷也大,如果有了寶寶,更是多了個“碎鈔機”,保費太高,無疑壓力會比較大。

別急,選產品的時候,還有不少調整的餘地。

03 根據預算選產品,量力而行

先看家庭能拿出的預算。

目前家庭大約40萬的年收入,每個月有大約1萬塊的房貸要還,可支配收入大概20萬多一點。

兩個人生活開銷算下來也有十多萬,能剩下大概10萬的結餘。

綜合這兩個前提,1-1.5萬的年保費預算空間,還是有的。

一般來說,同樣的保額,消費型產品比儲蓄型便宜;定期保障比終身保障更便宜;繳費期限越長,越便宜。

這三個要素也是我們配產品的重點調整項。

根據預算,我和小暢先商定了這麼幾個大原則:

- 優先考慮消費型產品- 壽險買定期,保障關鍵責任期,到60歲就行- 重疾險優先考慮終身(小暢希望能獲得更確定的保障)- 繳費期限20年,避免退休後壓力太大- 雙職工,優選選擇能夠互相投保附加雙豁免的產品(*注1)

綜合這幾個大前提,我給她優選了產品,並做了一些簡單的測算,發現當重疾險買到終身時,家庭保費預算大約在1.9萬元,有點超支。

小暢決定先嚐試增加繳費年限到30年,把先生和自己的重疾保費降下來,但這樣算下來,還是有1.6萬左右。

最後小暢和先生商議後決定,把先生的保障期限調整為到70歲,自己仍然買終身保障。

這樣調整之後,整體預算就控制在1.3萬左右了,完全可以接受了。

最後的方案是這樣的:

分享個保障案例,大部分家庭都能用

點擊查看大圖

小暢對我是這樣解釋的:

“其實我先生對保障期限沒那麼在意,他覺得自己到六七十歲,總也有不止50萬可以治病的錢了。但對我來說,一份終身的保障帶來的安全感,真的很重要。”

雖然最後繳費期限有些長,但小暢的想法,沒毛病。

服務了那麼多家庭之後,我發現大家最在意的地方真的不一樣。

有的人希望保額高一點,有的人希望保障久一點,有的人希望能有多次賠付,有的人最看重額外的附加值...

只要在挑選的大方向上不出問題,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好啦,今天就說到這吧,希望小暢的案例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幫你給自己和家人配置合適的保障。

下次見啦。

*注1:夫妻互相投保時附加投保人豁免,連同原本的被保險人豁免,合稱雙豁免。比如小暢和先生選擇雙豁免的產品,任意一方後續出現輕症等風險,兩份產品都可以免交後續的保費。 額,不知道解釋清楚沒,下次單獨寫篇文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