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福洞:曾诱惑谁在此得道成仙?

神垕福洞:曾诱惑谁在此得道成仙?

神垕福洞:曾诱惑谁在此得道成仙?‖老家许昌

文·图‖温均有

他年轻时勤奋读书,才高八斗,可是参加科举应试一二十次,都没有及第进士。原来,他是神仙之体,上天不让他步入凡尘做官。他屡试不第,是因为“仙文不入俗人眼”,他文章的妙处,凡人自然不懂。

他求官之心不减,六十四岁那年,仍然到京城考进士。此间,他遇到一位道士,名叫汉钟离。汉钟离问他愿不愿意抛弃人间富贵,学道成仙,他凡心未净,没有答应。

那晚,他早早入睡,进入汉钟离托给他的梦境中。他梦到自己科举进了状元,后来做了宰相。又梦到自己老时妻离子散,穷困潦倒。

当他被噩梦惊醒时,汉钟离的米饭还没有煮好。汉钟离笑着对他说:“我这黄粱米饭还没有煮好,你就梦完了自己的一生,可见这人生梦实在太短。”

他感到很惊讶,连忙恭身问道:“老道何以知道我做的梦呢?”

汉钟离认真地说:“你身在俗世,心系浮尘,你的梦我怎会不知?荣华易逝啊,这红尘人世,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听到这里,他大彻大悟。从此,他拜汉钟离为师,一心求道。

他是谁?且听俺娓娓道来。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那天爬山,忽然想起伟人毛泽东的诗,也忽然想起神垕的神仙洞。

神仙洞也叫仙人洞,在大刘山北麓。从神垕南环路停车场往西,不到一公里便是。那是一个叫“吕古洞沟”的村子,村子不大,住着几户人家。吕洞宾在此修炼成仙,留下一个神仙洞,闻名于世。

昨天下午,我与妻子游神仙洞。临走时,妻子找来一个篮子,放在车里。我问她做什么?她说:“去神仙洞捋些洋槐花,沾点儿仙气回来。”

神垕福洞:曾诱惑谁在此得道成仙?

人间最美四月天,神仙洞的景色真得很美。刚到村头,一股浓烈的洋槐花青香扑鼻而来,甜甜的,淳淳的。吕古洞沟的树木很多很杂,它们繁茂的枝叶挤在一起,形成一层遮天的蓬帐。人在高处,不见沟底,只见盛开的洋槐花,如一树树雪景,夹在绿色林海里。

吕古洞沟,在大刘山北坡,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山沟。遮天的树木,古老的空房,小山村格外寂静。我与妻子来到村里,见一位老汉坐在沟边石头上,悠闲地看着那片绿色。

我上前搭讪,老人给我讲起吕古洞沟的前世今生。老汉叫苗金才,今年七十二岁。说起神仙洞,苗老汉的神情里充满了敬意。

他看了一下神仙洞,又指着对面的小山包说:“那个山叫‘娃娃山’,正好与神仙洞相对。”

我问他为啥叫娃娃山,老汉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吕洞宾在北岸洞里修行,每次诵经,在南岸山上,就会听到娃娃学着读经的声音,娃娃山因此得名。”

我问:“娃娃山下的村子是不是吕古洞沟?”

老汉又是一笑:“沟南沟北都叫吕古洞沟,其实没有一户吕姓人家。以河为界,南岸属于东大社区,北岸属于西大社区。北岸住户围着神仙洞,只有四、五户苗姓人家。”精神矍铄的苗老汉,一面带我看神仙洞,一面讲着吕洞宾的故事。

吕洞宾真有其人,名岩,字洞宾,是唐朝人。原是唐朝宗室,姓李,祖上为避战乱改姓为吕。关于他求道的故事,文首已简要讲解。后来,吕洞宾与妻子一起,来到神垕大刘山北麓的山洞里修行。这个地方,就是后人说的吕古洞沟。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望而不相往。他在洞里修道多年后,成仙而去,从此缥缈不定。

神垕福洞:曾诱惑谁在此得道成仙?

吕洞宾成仙后,人们领悟到“吕洞宾”三字的深义: 吕,指他们夫妻两口人,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即留给后人的神仙洞;宾,他是洞的宾客,为修道而来,随时而去。

吕洞宾三字,是对这段修炼生活的完美诠释。他的先知先觉,成了神垕人的千年美谈。

吕洞宾后来又得火龙真人的《天遁剑法》,一剑无敌于天下。他以剑斩妖除害,济世救人,立下不朽功德,终成天上八仙。八仙的故事,神垕人老幼皆知。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很多人可以说出这八仙之名。吕洞宾虽不是八仙之首,但其影响却远超其他七仙。

苗金才老汉是西大街人,对于几十年前的神仙洞,他记忆尤新。他说,神仙洞西边有一个青龙潭,清水从潭里溢出,河沟里长流不断,神仙洞是一个青山秀水的地方。从他记事起,神仙洞一直烟雾缭绕,香火旺盛。

老汉用手指着四周,让我细心观看地形。我惊奇地发现,大刘山崖石峭壁,巍峨屹立,而神仙洞附近,却是一方纯净的厚土。土崖壁上掏出来的洞穴,竟然千年不毁。真是一片神秘的地方啊!

我望着眼前的一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不知是这片厚土孕育了神仙洞,还是神仙洞保佑了这片厚土。神仙居住过的地方,美得真如一片仙境。

神仙洞原是村民苗铁柱家的老宅,高三米,深五米。虽为民宅,却绵绵不断地接待前来敬仙的香客。

为了村民们上香方便,西大街一组用四千元钱买下这条洞。就这样,神垕又一处文化遗产,被保存了下来。

神仙洞是神垕人敬拜吕洞宾的地方,也是神垕民间的旅游圣地。神垕的社会名流和爱心人士,为神仙洞的修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神垕福洞:曾诱惑谁在此得道成仙?

2007年,西大街一组的村民们,集资为吕洞宾立碑塑像。神垕镇南大街村民李振鐸先生(钓月山人),亲自撰文《纯阳祖师碑记》。神垕镇老书记范文典先生,亲自审阅碑文并找人雕刻。神仙洞被正式命名为“吕仙洞”,把神与仙微妙的区分开来,古洞的名字更准确了。

《纯阳祖师碑记》中说:“吕岩,字洞宾,大唐京兆人,原为唐宗室,姓李,祖上为避战乱易姓吕。……在钧州神垕西吕古洞沟,修炼成仙。……”

在人们心目中,吕洞宾是最有人情味的神仙。在所有神仙里,吕洞宾与百姓的心贴得最近。从诙谐的歇后语里,可见吕洞宾与百姓的鱼水之情:

仨钱买个吕洞宾——别把神仙看轻了。

隔着门缝看吕洞宾——别把神仙看扁了。

吕洞宾戏牡丹——骚仙。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虽然吕洞宾在民间可亲可近,但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旧高高在上,令天下人敬仰,他与观世音、关帝君并称三位神明。

吕洞宾不仅是道教祖师,也是名垂千古的诗人。现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就收有吕洞宾的一首七言绝句: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本是荒凉的地方,本是无奈的牧童,可在吕洞宾笔下,牧场是那样宽阔,笛声是那样悠扬,孩子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人与身边的环境融为一体,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一切都变得无拘无束,无忧无愁。

读着吕洞宾的诗,我好像沾着了仙气,搭上了仙理。我忽然明白,凡人之所以痛苦,是愿意接纳烦恼;神仙之所以幸福,是善于寻找快乐。

吕洞宾,小镇神垕的匆匆过客。他虽在吕古洞沟修行数年,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也只是短暂一瞬。而他留下的吕仙洞,却给淳朴厚道的神垕人,留下了不尽的遐思。

2019年4月26日于神垕

神垕福洞:曾诱惑谁在此得道成仙?

【作者简介】温均有,禹州市神垕镇人,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