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秋访金斗山 聆听秋韵道语

文 王玉红

清晨,推开门,陡然看到黄叶铺地,不免心生惆怅。树上,秋风拂弦而歌;地上,落叶翩翩。 “叮当——叮当——”秋风送来一阵阵清脆的铃音,由远及近,渐渐地越来越清晰,我知道,这是金斗山上的风铃,离开它十几天了,它仍是这样不经意地轻叩我的心扉。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金斗山离新安县城很近,远远望去,它就像一弯新月静卧在新安大地上。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登上金斗山那天,天气出奇地好,阳光普照,秋风阵阵。远处的云梦山,影影绰绰,像戴着面纱的少女;山脚下的村庄,鸡犬相闻,炊烟袅袅;待收的庄稼,如人到中年,处处散发着成熟迷人的风韵。山上有金斗道观,道观的主体建筑是薄姬殿。薄姬殿,历经千年,几经风雨,几经重建。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如今,重建的薄姬殿,更加雄伟壮观,殿宇重重,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飞檐斗拱,高高地盘踞山顶。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研究孝道文化

一阵悦耳动听的铃音,从空中飘然而来,使我混沌的思维顿然清晰。我在道观外的青石路上徘徊,在道德天尊的塑像前仰望,在青松翠柏下凝神谛听,终于发现这铃音来自观内钟鼓楼的翘檐下。钟鼓楼高大俊美,四角屋檐高翘,如燕展翅,如鹤冲天,每个翘檐下均有一个铃铛。风吹,铃动,音起,清脆如溪水淙淙,清新如雨后风生,闭眼细听,似雪夜间饮美酒,细滑入骨;如竹林里啜新茶,清凉入心。我醉了,为这清新飘逸的铃声。虽有串串铃,何人听我音?因我来了,我觉得铃铛也醉了,以至于和我如影随形,走到哪里,都可以听到它叮叮当当的声音。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研究传统文化

薄姬殿门楣上方的匾额上,“玉清至道”几个大字,清秀圆润,这四个字是慈禧太后的墨迹。望着这几个字,让人不禁想起“上善若水”四个字来。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往今来,几千年的沧桑,有几个女人能流芳千年,能如此被人敬重呢?薄太后正是靠着自己的善良贤德和淡泊如水的品性,利国恩民,不仅使自己成了古往今来最幸福的母亲,也赢得了世世代代黎民百姓的尊重和敬仰。思索中,叮叮当当的声音依旧飘荡在道观的上空。我望着屋檐下的铃铛,它们隐藏在富丽堂皇的大殿一角,终日叮叮当当,为人送上悦耳的声音,它们为了什么呢?它们可曾想过要得到什么回报吗?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在金斗山一角,有个凉亭。凉亭下的纪念碑上,记载着一个凄美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就在这薄姬庙旁,发生了一场残酷激烈的战斗。战斗中,一个红衣飘飘的女子和她的连长丈夫一起倒在了日军的炮火之下。那场战役,最后突围出去的只有8人,薄姬庙也被炮火毁于一旦。连长夫妻和他的战友们就长眠在这金斗山上,那凉亭之下,就是抗日英雄纪念碑。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不忘历史 颂扬英烈

站在纪念碑前,我仿佛闻到了刺鼻的硝烟,好像听到了炮火阵阵,呐喊声声,还有那红彤彤的身影。“叮当——叮当——”一阵清脆的铃声从不远处的道观传来,再一次使我懵然清醒。凉亭下,人们洒下的烈酒正静静地散发着清香,四周芳草萋萋,没有人潮涌动,没有香火缭绕,只有万道霞光洒在凉亭之上,阵阵清风穿亭而过,亭子下的石凳上还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凝望着纪念碑沉默不语。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遥望远处雄伟壮丽的薄姬殿,我想,如果真的有神灵,薄姬会不会邀请连长夫妻到她的庙里做客呢?会不会在人间四月天之时,跟着几位壮士走一走当年的战场呢?她会不会拉着战士的手,说:我有今天,也多亏了你们呢?听着这日夜叮当的铃声,凉亭之下的战士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金斗山丨一处鲜为人知藏身2000多年的圣土之城

青山无言,石碑无语,只有山下的涧河水哗哗向前,奔流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