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興亡史:為何三年多就灰飛煙滅?

本文摘自:《浩瀚大洋是賭場: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俞天任 著,語文出版社出版。

輸光賭本後賭徒的選擇

8月8日一早,東鄉茂德和鈴木貫太郎商談以後進宮覲見天皇,提出了召開最高戰爭指導會議來討論接受《波茨坦公告》,結束戰爭的建議的事情。

日本海軍興亡史:為何三年多就灰飛煙滅?

萊特灣海戰幾乎殲滅了日本海軍主力

午夜23時,駐蘇大使佐藤尚武總算得到了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答應召見他的通知,佐藤尚武走入莫洛托夫的辦公室還沒有來得及說出準備好的致敬語,便被莫洛托夫舉起手製止了,隨後用非常公事公辦的口吻說:“我奉命對貴大使通告以下事項”,說完拿出一張紙讀了起來--蘇聯對日宣戰公告。

一小時以後,華西里列夫斯基元帥和馬林諾夫斯基元帥麾下的157萬蘇聯紅軍在4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的支援下,對滿洲的120萬盜用了關東軍名義的日本老弱殘兵展開了一場漂亮的鉗形攻擊。

8月9日的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中於上午11時之前召開的,會議剛剛開始的11時02分,長崎又遭到了第二顆原子彈的襲擊。

參加會議的有,首相鈴木貫太郎海軍大將、外相東鄉茂德、陸相阿南惟幾陸軍大將、海相米內光政海軍大將、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陸軍大將和軍令部總長豐田副武海軍大將等六人,鈴木首相開門見山:“除了廣島受到原子彈攻擊之外,現在蘇聯又參戰了,從形勢上看戰爭已經無法繼續,只能接受《波茨坦公告》了,大家的意見怎麼樣?”

沒人反對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阿南惟幾、梅津美治郎和豐田副武這軍部三巨頭提出了三個條件:

1.對日本的軍事佔領的範圍和時間要儘可能的小。

2.由日本人自己進行軍事解除。

3.懲罰戰犯也由日本人自己進行。

三比三,得不出結論,會議中止,改為召開臨時內閣會議。臨時內閣會議還是一樣得不出結論,大家還是面面相覷。

鈴木貫太郎又把臨時內閣會議改回最高戰爭指導會議,請來了天皇,再叫上樞密院議長平沼騏一郎,這就成了御前會議了,地點是在皇宮的防空壕中。

鈴木一個人一個人地問了意見,六巨頭的意見還是三比三,時間已經到了8月10日凌晨2時,這時鈴木貫太郎做了一個出人意外的舉動,只見他站了起來,一字一字地說:“花了這麼長時間而無法統一意見,非常遺憾,因為意見不一致,所以想知道陛下的意思,根據陛下的旨意來得出會議的決定”,說完走到昭和天皇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昭和天皇一字一頓地開了口:“那朕就說說朕的意見”。

昭和天皇說的很多,最後是:“在此之時,必須忍不能忍之忍,回想三國干涉之時的明治天皇,朕決心結束戰爭。”

時間是1945年8月10日2時30分,會場一片哭聲。

御前會議結束以後,立即召集等候在外面的閣僚們召開內閣會議,決定了在“維持國體”的前提下接受《波茨坦公告》。並通過駐瑞士公使加瀨俊一和駐瑞典公使岡本季正轉告了美英中蘇四國。

美國國務卿詹姆斯·伯恩斯表示不能接受日本的求降,因為這是有條件投降,違反了《波茨坦公告》中有關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的條款。但陸軍部長史汀生和海軍部長福萊斯特卻認為,為了避免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中的犧牲,應該接受日本人的求降條件,結果是採取了一個很公平的方案:由伯恩斯國務卿來起草接受日本人求降條件的回答。

最後詹姆斯·伯恩斯起草的“伯恩斯回答”是現在日本人看到還哭笑不得的:“天皇以及日本國政府的統治權,在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的制限下行使”。這樣既同意了日本人的求降,同時還滿足了史汀生和福萊斯特不想再打仗了的希望,順便把所謂日本國也就變成了一個可以隨便捏的麵糰。

就這樣,在日本政府準備接受李奇微租借方案的時候,美國聯邦政府實際上還沒有下定決心讓日本重建海軍,太平洋的記憶實在是太深刻,也太可怕了。是阿利·伯克說服美國政府同意了日本海軍的重建方案,後來在他出任海軍作戰部長期間,更是不遺餘力地支持日本海上自衛隊,甚至用美國的國防預算建造艦隻租借給日本海上自衛隊,將16架最新式的P2V反潛機在裝備美國海軍之前就交給了日本海上自衛隊。

現在的海上自衛隊有46000人,擁有16艘常規潛艇,包括6艘宙斯盾在內的大約50艘作戰艦隻,包括直升飛機、反潛機和電子預警機在內的200架飛機,分為潛水艦隊、航空集團和護衛艦隊等部分。

很難判定這支艦隊的實力到底怎樣,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並不是光由它的硬件構成就能夠決定的,軍隊的戰鬥力除了所裝備的武器硬件之外,還有官兵們對於這些武器的運用水平,更加重要的是這支軍隊的戰略思想和傳統。尤其是海軍,沒有過戰爭經驗的海軍是不能被稱作海軍的,沒有過勝利的海軍也不能被稱作強大的海軍,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即使是在蘇維埃帝國最強盛的時候,也沒有人認為蘇維埃海軍是一支什麼了不起的海軍。

但是日本海軍不同,雖然現在的日本憲法並不承認日本國擁有軍隊,但由於舊日本海軍和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有這種組織上的血緣關係,所以日本海上自衛隊有著比它所擁有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更為可怕的威懾力量,那就是它有過在甲午、日俄和太平洋戰爭初期這三次輝煌的表演。

有這麼一種說法,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人類掌握能源的歷史,特別是進入近代以後,這種趨勢更加明顯。為了掌握更多的能源,人類的活動範圍越出了原有的居住地,向深山和大海進軍。在現在人類技術還不足以向宇宙空間索取能源的時候,目光集中在了佔地球表面積70%的海洋上是很自然的。人類的歷史已經很長了,但每一代人的時間又很短,從這個很短的時間意義上來看,海洋幾乎可以向人類提供無窮的幾乎所有種類的能量和能源。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能控制陸地,起碼能向陸地施加強烈的影響,美國人馬漢的結論已經被美國世界霸權的形成和德意志、日本、蘇維埃這三個帝國的覆滅所證實,雖然因為時代的變遷,有些東西需要做一些修正,但基本上還是通用的。

向海洋進軍,決不是一件像看上去那麼簡單易行的事情,光有船是不行的。浩瀚的大海一刻也不會平靜,所謂海洋精神就是柔軟的思維方式和隨機應變的應對能力,死抱著某些教條或者原則是征服不了大海的,無論曾經擁有過怎樣的船隻。製造了羅盤和海圖的意大利人,發現了美洲大陸、證實了地球是圓形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捕鯨技術和造船技術上領導過全球的荷蘭人,建造了“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人和把太平洋變成了“美國湖”的美國人,不管他們是出於天賦還是運氣,無不如此。海洋精神絕不單單意味著冒險和賭博,它還意味著一種跨越國界,洞察歷史的思維方式。

缺乏了洞察力,尤其是對歷史變化的洞察力,將無法走向海洋。

日本人在不到40年的時間內拼出了一支讓全世界矚目的強大海軍,然而一支強大的海軍也張開了一支強大的吸管,吸乾了一個並不富強國家的一切,最後這支海軍在三年多一點的時間內灰飛煙滅。

一支強大的海軍不像一支強大的陸軍那樣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誇張的說法是百年海軍,因為海軍需要大量的裝備、設施和人員,要耗費大量的金錢。沒有國力無法承擔一支強大的海軍,上個世紀中海軍力量構圖上發生的巨大變化,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衰落和日本海軍的消亡都深刻地證明了這一點。

日本人曾經用事實證明了所謂“百年海軍”只是一個傳說,日本海軍從初建到進入世界強軍之列僅花了40年不到的時間,但日本人沒有能夠用事實去證明“只有強大的國力才能擁有強大的海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