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雁門關外.黃土高坡

在晉北地區,特別是雁門關外,窯洞曾經是司空見慣的民居,然而,二十世紀也是雁門關外民居新舊交替最快的時候,許多歷史上的建築被高樓大廈所替代,歷史的痕跡也一去不復返,窯洞也像短暫的流星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稍縱即逝。因此,我們有必要通過現今遺留不多的窯洞來了解一下過去民居的文化。窯洞種類較多,主要不外乎四、五種,有窯洞,(大同方言叫崖打窯、黃土窯)、石拱窯(也叫石片窯)、磚券窯、坯券窯等等,其中在大同地區,最常見的還是黃土窯和石片窯。

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窯洞村落

窯洞是人類最早賴以居住和生存的原始民居,大同的縣區大都處於黃土高原丘陵區,當地人就崖挖洞,久而久之成為了貧困山區的傳統民居,現存或者廢棄的窯洞,在各大縣區比比皆是。建造窯洞大多選擇在土層較深厚,土質較好的地段,將山坡削成崖壁,然後按自己人口的需求及所需居室空間的土方全部挖掘出,形成穹頂洞窟,最後經過整修、清理,安裝門窗、在開闢院落,稍加以裝飾,便可入住。當然了,挖掘窯洞的土方工程量極大,施工現場及條件都受到自然因素的限制,需要相當的技術和力量。另外,窯洞雖然經久耐用、冬暖夏涼,但不宜形成集中居民區,抗震、供電、取水都比較困難。

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窯洞村落

石拱窯是石多山區的居民,炸取或者採集山岩石塊,用手工券成拱窯式房屋。石拱窯受大同地區特別是山區鄉人歡迎的原因,主要是就地取材,備註石料,砌起石牆,在按照需要屋子的寬度,在上山取木特製成券子,架好券子一幅一幅的後退著券好屋頂,最後用黃泥把牆抹平,屋頂封實,乾燥後即可居住,石拱窯經久耐用,沒有特別強烈的地震等自然大災害,不會輕易受到損壞,往往可以幾代相傳。

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大門

在大同地區最常見的是磚券窯和坯券窯,磚券窯顧名思義,是用磚和石灰,是有一定財力人家才可以券的起的。磚券窯幾乎幾十年甚至百年都不用維修,在以前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徵,非百姓能擁有的。坯券窯在以前大同地區農村隨處可見,俯首皆是。由於材料就是農村的黃土和秋收後麥、黍、谷等莊稼的混合物製成泥漿,當地人叫大苒泥,然後用四塊木板製成的模坯,把泥漿預製成直、弧兩種不同形狀的泥坯,晾乾後即可使用。先用石砌好地基,再用直形泥坯砌築山牆。規格和乾打壘相同,然後都用弧形坯券制窯頂,並將券好的窯頂凹陷處用黃土填平,再用土坯砌好後牆和窗臺,外牆以及頂部用泥漿抹平,這樣坯券窯就算是建成了。

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窯洞

坯券窯經濟、實用、家中勞動力富餘時,利用農閒時節打牆、脫坯、券窯、全家人和幾個幫手就可以蓋起一套新房。既就地取材,又造價不高,經過簡單的裝修,既美觀有實用,是雁門關外農民最喜愛的民居。窯洞的頂部厚實緊密,牆體寬厚敦實,具有天然的隔熱保溫性能,故而住起來冬暖夏涼,既感覺舒適,又節約能源。居室內多設有火炕,並和灶臺連在一起,不另外設廚房,夏天做飯則改在院內設春灶爐子。

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窯洞內

窯洞大多裝修簡單,通常只需要將內牆牆面和屋頂通體抹灰或者抹泥,再用白土將牆壁涮白,不用另行吊頂設置天花板或頂篷。門窗多為木質結構,鑲於房前窗臺以上的部位,整體覆蓋了前廊,窗戶上鑲玻璃,上部糊以窗花,採光和美化效果都不錯。窯洞雖然略顯簡樸,但鄉人業已形成淳樸自然的風俗,熱愛生活的氛圍。無論在哪裡都會看到,炕頭上大花油布映紅的笑臉,鮮豔的炕圍畫灑滿陽光,嶄新的窗花紙透著春風,更使窯洞充滿著鄉土氣息的活力。

雁門關外獨特的民居,土窯洞

窯洞村落

張夢章: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