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發行金圓券導致物價暴漲、鈔票不如廢紙,在那個窮得只剩鈔票的年月都有哪些奇觀?

一點一滴7569


國統區經濟崩潰是國民黨政權徹底失敗的先導。

通常來說,溫和的通貨膨脹並不是壞事,讓通貨膨脹率保持在3%上下,有利於維持經濟持續增長,增強經濟活力。可是在解放戰爭期間國統區惡性通貨膨脹,已經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想。

國民黨反動派一意孤行的內戰政策,是國統區通貨膨脹的主因。

據統計,1946年國民黨政府的財政總支出為75747. 9億元,其中軍費開支佔59. 9%,赤字達46978億元,赤字率為62. 1%;隨後的1947年,財政總支出增加到433939億元,軍費開支佔54. 8%,赤字達293295億元,赤字率為67. 6%。到1947年,國民黨政府的財政赤字佔財政預算的83%。

超過60%的赤字率,必須有錢來彌補,以往的清政府和北洋政府,在面對鉅額赤字時會出賣國家利權換取外國銀行的貸款。袁世凱的善後大借款、段祺瑞的西原大借款,其實都是這種類型。可是,早在1946年內戰發動前,國民黨當局早已把國家利權全部賣給了美國,沒有利權可賣,還要發動內戰,只有濫發貨幣一條路了。

國統區通貨膨脹和經濟崩潰有多嚴重,我們不妨用數據來說話:

據統計,1947年,法幣發行量達30多萬億元,為1946年的10倍,比1945年則增加25倍;截至1948年的第二個季度,已發行法幣660萬億元,3年猛增1180倍,相當於抗戰前夕發行額的47萬倍;截至1948年8月19日,法幣發行額累計為663694.6億元,相當於1945年8月發行額的1192倍,發行指數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價指數為5714270.30。

通貨膨脹率,也叫物價指數,從消費者本身而言,就是CPI,幾乎所有國家都把CPI調控目標設置在3%左右。可是國民黨當局,愣是讓CPI暴漲幾千萬倍!目的只有一個,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用形同廢紙的法幣向社會套取黃金白銀和大量物資。

如此嚴重的通貨膨脹,到底發生了那些怪現象?聽我給你講幾個:

1,百業蕭條,印鈔業一枝獨秀。

惡性通貨膨脹,讓所有的工廠和商店都停業了。工廠生產商品,消耗原料,生產過程中消耗掉的原料價格會遠高於產品。商店,本來就是低買高賣,可是當明天的進貨價會遠高於今天的出售價。

唯一紅火的產業是印鈔業。財政部在上海的五家印鈔廠全部開動,仍不能滿足需要,只好到美國、英國去印製,由飛機空運回國。

2,筐子被偷,鈔票倒了一地。

當時國統區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有個人去商店買東西,背了一大筐鈔票。進門時筐子太大進不去,只好把筐子放門口,然後進去和店主談,談完回來一看。OMG!筐子被偷走了,鈔票倒了一地!

被鈔票的大筐子,還比鈔票本身價值大,小偷第一次純潔地只偷東西不偷錢了!

3,當權者不管民生,只管斂財。

從1948年年底,蔣介石早已預見到了自己的徹底失敗,尤其是蔣經國上海打虎失敗後。國統區的經濟崩潰早已成為所有國民黨大小貪官的共識。於是這些人更加瘋狂的搜刮民脂民膏,大量的黃金白銀和美鈔,集中在了少數國民黨貪官身上。

《北平無戰事》中,曾可達奉“建豐同志”命令,到北平主持經濟整頓。表面來看是解決經濟問題,其實工作重心始終都是如何轉移“幣制改革成果”。所謂幣制改革成果,就是用形同廢紙的法幣,換取老百姓身上的真金白銀。

李宗仁回憶錄顯示,從1949年1月到1949年10月,大批的黃金白銀和美鈔,被國民黨偷運而走,估計不少於5億美元。而同期的美國,GDP也不過就是20多億美元!

蔣介石偷運黃金,必須依賴空軍和海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受命運送50萬美元到臺灣,自己先拿了5萬元。蔣介石外甥當副司令把他告了,周至柔說,不給這5萬,直接告給美國人,大不了魚死網破!蔣介石只好就範。

4,億萬富翁,餓死街頭。

蔣介石的第一秘書陳布雷,相信了幣制改革的鬼話,把僅存的3000美元積蓄拿出來,支持黨國,換成法幣。陳布雷後來吃穿都成問題了,在自己辦公室自殺了事。

朱自清先生,因為不接受美國援助的麵粉,最後被活活餓死。事實上,有資格拿到美國援助麵粉的人,寥寥無幾。很多饑民哄搶米店,被軍警鎮壓,人們打開他們的胃,一粒米也沒有,只有草根樹皮。

很多人手上有大把花不出去的法幣,最終都餓死街頭。每一粒米都要幾百塊錢,花多少錢能吃一頓飯?


歷史知事


金圓券發行後被坑得最慘的當數上海,隨著蔣經國打虎之行的失敗,當時上海人很快迎來物價的瘋狂飆升,1949年1月份物價上漲3倍,2月份繼續上漲6.7倍,3月份再上漲3.3倍,4月份漲幅飆升到26.7倍,到5月份時這一年度內的物價累積漲幅達到驚人的147900倍!

當時誰手裡的紙幣最多、物資最少,誰就是最窮的人。只有黃金、白銀、銀元和外匯才是硬通貨,而當時普通人手中的這些硬貨,已經被連廢紙都不如的金圓券榨乾了。

奇觀一:國統區百業凋零,印鈔業一枝獨秀。

金圓券於1948年8月19日開始發行,到次年4月時發行總額突破5萬億元,一個月後猛增至67萬億元,又一個月後狂增至130萬億元。一開始金圓券發行的最高面值是100元,隨後面值開始飆升,從500、1000到5000面值,又從1萬、5萬到10萬面值,最後出現了100萬元、500萬元的“超級大鈔”。

所以在一片蕭瑟、百業凋零的國統區,就只剩下印鈔廠燈火通明,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奇觀二:許多商店爭相聲稱自己的商品質量不好。

短時間內的貨幣急速貶值,必然帶來人們對於物質的瘋狂搶購。當時全國有40多個城市出現搶米風潮,上海一天之內甚至發生了數十起搶購米糧的事件。

面對洶湧搶購的人群,當時上海許多商店的老闆和員工“突發”良心發現,爭相聲稱自己店裡的商品質量不好,拒絕出售。

奇觀三:130多元只夠買1粒米。

在1949年5月,上海一石大米的價格高達4.4億元。一石大米的粒數大概是320萬粒,這樣換算一下的話,1粒米的價格高達130多元,一碗飯就要吃垮一個百萬“富翁”。

奇觀四:人們什麼都要,就是不要鈔票。

當時的市價已經不是早晚一變,而是每個鐘點就要變一次。工人職員們領到薪水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鈔票換成其他東西,只要能把鈔票脫手,無論換成其他什麼都要。

二戰期間美國的著名戰地記者傑克·貝爾登,在他所寫的《中國震撼世界》一書有這樣一段描述:“在一個商店,有一苦力從貨架上抓了幾盒青黴素,店主吃了一驚,問他是否知道青黴素的用途,苦力回答說:‘管他孃的,反正它比鈔票值錢。’”

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也有一段情節,反映了人們在這個時期瘋搶物質——梅姨從外面搶購回來對楊廷鶴說:商店連櫥窗裡模特的衣服都被扒下來搶得一件不剩,藥店裡的維生素、盤尼西林等等也都早被搶空,就連舞廳裡最醜的舞女都生意好的閒不下來,人們全都一門心思要把手裡的金圓券全花掉。

為什麼上海在解放前夕會出現這樣的奇觀呢?根據統計,國統區通過發行金圓券,收兌得到大量的財富,其中黃金有167萬多兩、白銀888萬多兩、銀元2356萬元、美金4985萬元、港幣8609萬元,這些總價值高達2億美元。

而這鉅額財富主要來自於上海人的貢獻,單從上海收兌得到的黃金就超過100萬兩、美金高達3400萬元,此外還有大量的白銀、銀元和港幣。所以說,當時上海人被金圓券坑得最慘,奇葩事情也發生的最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