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玉鉴定这么难?

广州廖成文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规矩。而一说到古玉,可以说是令许多人非常的头疼。据一些专业的人士指出,古玉的鉴定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而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讲讲为什么古玉鉴定这么难。

图1:汉代 道德经玉简;成交价:RMB  19,800,000;尺寸:长525px;B70px;成交时间:2017-11-29;拍卖公司:香港国大鼎盛文物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一、古玉的种类比较多

一说到玉,可能大家想到的最多的便得和田玉,其实和田玉只是其中的一种。中国的玉的种类比较多,而随着时代的久远,古玉在市场上越来越多,而古玉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因此,如果想要真正的鉴定古玉,一定要对古玉有非常好的了解,对古玉的种类也能够信手拈来!而影响古玉的种类最为重要的因素则是古玉的产地,中国地大物博,在许多地方都有产出不同的古玉,而想要了解古玉的种类,还需要了解这些古玉出自哪些地方。而在行业里比较重要的则是大家对于玉的种类的辨别。有历史记载,往往因为一些人对于古玉的种类的了解并不是真正的透彻,使得古玉的鉴定陷入困境。

图2:清乾隆 御制和阗白玉御制诗「赶珠云龙」如意;成交价:RMB  16,220,340;尺寸:937.5px;成交时间:2010-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二、鉴定所需要的知识非常广

想要真正的了解古玉,还需要了解许多的内容,比如玉的品质,古玉的成色,古玉的光泽甚至是古玉的大小和形状。因此,想要真正的鉴定古玉所需要的知识非常广,如果是初入这个行业往往是对一块古玉很难入手。虽然古玉的鉴定需要非常多的知识,但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许多大学已经开设一些古玉鉴赏的课程,可以更方便大家对于古玉的鉴定需求。

图3:汉代 白玉编钟 (一套);成交价:RMB  17,920,000;尺寸:重11315g;高1210px;长2137.5px;成交时间:2009-10-18;拍卖公司: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三、古玉鉴定并非是所有的人都可以

古玉的鉴定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学会的。而据专业人士介绍,真正的能够鉴定古玉的人往往是一些年纪大的。而一些对于古玉鉴定比较感兴趣的人往往都会拜师学真正的专业的古玉鉴定的知识。

图4:清乾隆 御制黄玉浮雕螭龙圆方双联瓶;成交价:RMB  14,000,625;尺寸:572.5px;成交时间:2019-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为什么古玉鉴定这么难,看完这些相信大家都有新的了解了。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于古玉的追求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希望能够拥有一块古玉而让自己有一块所谓的“传家宝”,但即使是如此,在购买古玉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尤其是那些所谓的“便宜”的古玉,一定要特别的慎重,避免因为贪图便宜而购买到假的古玉。如果自己对于古玉的鉴定不了解,在购买的时候可以直接请教那些专业人士由他们给出正确的指导或者去那些专业的地方购买。

图5:清十八/十九世纪 白玉嵌百宝灵猴献寿如意;成交价:RMB  11,801,700;尺寸:长1030px;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图6:宋/明 黄玉双螭盖瓶;成交价: RMB  12,087,500;尺寸:高507.5px;成交时间:2007-11-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图7:明末清初 杨玉璇制 白寿山慧可断臂像;成交价:RMB  10,640,000;尺寸:高172.5px;成交时间:2010-05-16;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图8:后石家河文化 约公元前2100-1600年 青玉神祖面饰;成交价:RMB  8,765,300;尺寸:宽237.5px;成交时间:2017-11-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

“芝麻开门收藏网”专注古玩收藏鉴定估价,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意见!


芝麻开门收藏


出于对玉文化的重视和尊重,我们要先庄重地净手焚香,礼拜天地四方后,才能开始进入古玉漫谈。

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历史悠久。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史,玉器经久不衰,绵延不断地传承至今。而玉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是物质层面最高理想的表达,寄托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终极诉求。

我们所讲的古玉基本上是指玉器而非玉材,玉不琢不成器嘛。玉器历来就在收藏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古玉收藏则是玉器收藏的终极境界,处于收藏市场金字塔顶端位置。作为一个玉石鉴定师不仅要具备玉料鉴别能力,更要对考古、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的丰富知识。所以,鉴定古玉非一般“江湖郎中”所能胜任。小编虚度光阴,历史、考古书籍也读了不少,在鉴定古玉时常常感叹所学知识不够用。

我们先来谈谈到底什么年代的玉才能称之为古玉?

“古玉”其实分为“高古玉”“中古玉”及“古玉”。一般来说主要是在玉器的年代方面进行划分。

“高古玉”,最远可追溯至距今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到战国、东汉;

“中古玉”,是指东汉至明代的玉器;

“古玉” 一般是指明清至民国时期玉;

显然问题中所问的古玉应该包括高古玉。我们姑且将当代之前的玉统称为古玉。

中国有四大名玉,但还是以和田玉为主要材料,大多数古玉都是千里挑一,留存至今大部分在国家博物馆及个别收藏家手中。一般来讲,市场流通的古玉基本上是明清以后的“古玉”,主要是我国文物市场管理的相关政策限制。数量稀少的高古玉,一般都是海外回流的或国宝级别藏于博物馆。

要鉴定古玉,先要了解古玉的形制与琢玉工具。

各个时期琢玉的工具是不同的,文化时期的石器,夏商周时期的铜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两汉时期的用钢金属工具。我们首先要观察出古玉形状、纹饰的演变脉络,这样对古玉会有一个宏观而清晰的认识。

在鉴定古玉时要把握住一个核心。那就是--沁色。

沁色是古玉赏玩与鉴定中的一个重点,沁色听起来是不是很神秘呀,但实际上却并不难鉴别。

大家知道,古玉一般出土的为主。由于墓葬的土壤环境千差万别,沁色在玉器上的表现有阴阳之分。鉴定要点:沁色的走向是依照玉器的本身纹理一层一层地沁进去,当然如果玉器有裂也会随着裂而沁入到玉器的内部。

古玉鉴定真正的难点在于:阴刻线的鉴别。我们可以通过对比战国、汉代不同的玉器纹饰来鉴定阴刻的不同刀法。从玉器的玉料、雕工、器形、纹纹饰、沁色及表面附着物等各个方面来鉴定是否为古玉。

当然,古玉作假现象也是常见,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玉器作假,这样看来国人作假是有历史传统滴。

我们具备了鉴定知识,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就能少入坑,您说呢?











臻玉宝玉石鉴定师


古玉科学鉴定并不难,主要是看玉质的变化。水坑环境对玉质的影响主要是水解,即矿物质本身会含有结晶水,而且很稳定不会今天多了明天少了,也不会今天湿润就多明天干燥就少,但是千年以后就不同了,水环境的玉质结晶水有明显增加,这就是水解,玉质明显透彻,硬度也会有不同成度的提高。而干燥环境的玉质千年后就会失去结晶水,留下虫蚀孔,玉质会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硬度明显变软,这一过程叫风化。不仅如此,有的玉质本身还会出现衍生矿,衍生矿成分来源于原矿但又不同于原矿故称为衍生矿。水解--风化--衍生矿,这些都是不可模仿的,所以可以科学地判定古玉的真伪,更何况古玉的地下环境比我们所认知的要复杂得多,是造仿者所不能的。





量子收藏


鉴定一件玉石是否是古玉并不难

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的人,都能够鉴别出来是否是现代的工艺还是古代的工艺。

那么为什么又会有古玉鉴定很难一说呢?

因为针对古玉的鉴定,并不是只有知道不是现代的工艺品就行了,更多的是要具体到某个朝代的某个时期,是什么身份的人物佩戴拥有的。


要知道,中国的玉文化流传了几千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特征,想要准确的辨别古玉,没有海量的历史、玉石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再加上各个时代也许会做一些仿古,包括现代的玉器,同样会做一些仿古的题材以及雕刻手法仿古并非是赝品,这一类的往往较难辨识。

鉴定古玉都有哪些要求?

鉴定一件古玉,不是你觉得是那个时代的东西那就是那个时代的东西,是必须要有佐证的,古籍资料,史料,要做到有据可查,有源可塑才行。


当然,现在很多时代特征鲜明的古玉器,大部分都是可以鉴定出来具体的年代时间,甚至可以具体到是什么人佩戴拥有的。

但是一些特征模糊,资料断代的一些玉器,往往是有很大争议的。

玉文化与我们中国的历史交融编织。

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古玉就是一本史书,述尽了中华文明的起起落落。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玉文化与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交融,从古玉器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历史流转的苍凉与宏远。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爱玉,是我们骨子里的东西。


阿旺读石


在古董鉴定当中,无论是字画还是瓷器,全部都是人为加工再创作的过程,唯有玉石是天然矿物质的加工打磨,从鉴定的理论和道理上来讲,古玉的鉴定是最简单的,因为他只需要把天然的矿物质的特征记住以后,记住他加工的方法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说古玉的鉴定要比书画和瓷器甚至青铜器鉴定都难,其实道理很简单。玉器的鉴定不难,是鉴定的这帮人心太乱,以前我说过一句话:真正的老师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那些把简单东西复杂化,说的云里雾里的一般都是为了骗你的钱。古玩店的人把假的说成真的,拍卖公司的说不担保真假,鉴定专家的平台为了低价收购,有的时候也把真的说成假的。所以古玩市场古玉市场的鉴定出现的问题,不是玉器鉴定太难,而是人心太复杂了。


老沈说玉


古玉鉴定属于金石学,大约形成于宋,经明清、民国流传至今。目前的古玉鉴定大多还是经验为主,玉都是亿万年前的石头,需要鉴定的主要是工和传世或者入土痕迹。近些年,科学技术已经在古玉的研究和鉴定中不断渗透,并逐步成为重要的依据。

这时候我们再问一句,古玉鉴定难么?

不难,但是古玉鉴定难的是经验的积累。

新玉大家都经常见,古玉想见很难,尤其是中古高古玉。多数人想学鉴定,必须去博物馆看实物,而上手更难。不懂古玉在民间怎么找古玉研究,当然学习就有难度了。



石专25760586


因为古玉鉴定基本上全靠经验就是专家的眼力去判断。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仪器能完成这种工作,全靠眼力去看当然难度非常大,何况中国古玩作伪历史久远,更增加了古玩的辨别难度。

古玉的作伪更是登峰造极,古代皇室都因爱玉而模仿古玉,所用的工和料不记成本。现代人要去辨别年代也极困难。

当然作伪手段再高超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古玉鉴定是专业的学科,这要加强学习,须要理论结合实践,多看多上手。


玉石文化传承人


古玉难鉴定是有历史原因,玉器数千年为封建皇朝垄断,普罗百姓根本不知道玉是什么东西,数千年哟…民玉时代不过千多年,而且多为贵族大户人家所享有…人心如何转都是废话…另外,文博人员中对馆藏玉器研究深入者少,零星几人又不对大众传知,很多一到专家席就以为通晓古玉了,故而出贻笑天下的玉凳玉匣鉴定丑闻…直至今天,仿古玉遍地,无论工沁玉料皆可仿八成以上,不是资深玩家根本不辨鱼目…中国是古玉大国,战乱、自然灾害、朝廷更迭等原因使大量玉器流落民间,为有识人士所秘藏私匿,历久而搁荒者有之…可以断定,民间存世古玉之量比之出土馆藏要大很多,但鉴定又往往以出土物作参照,专家也未必尽识了然,譬如说西周无大器,究竟如何无大器?玉器小到什么程度?馆藏的是大器抑或小器?无人得知,加之时在西周、明朝,山西陕西河南一带曾发生过强烈地震,天翻地覆,夏商周玉器数量巨大但都被湮没或流落民间,今能识知其时物者配当何人?…蓝田玉是古代名玉,到宋朝时,人们就不识蓝田玉真容了,与和田玉混而一谈了,其然乎?显然不是一回事,“美玉如蓝”,古蓝田玉也肯定不是今天某些专家所认的蓝田石,别把古人描得如此无知。在出土的商周春秋战国古玉中必有蓝田玉,只是今人不去辨识而混认为和田玉了…今人稍知古玉者言之凿凿恐其所知亦不过一二,从汉玉往上推,可知夏商周玉器是个不得了的阵容,再往上推亦可知红山良渚玉器必盛,没有上几个时代玉器之盛,玉器的繁盛推不下来,就如养兰,若只有三两株一万年出不了一圃之盛…谁说鉴古玉不难

(图1:这小家伙是比成人拇指甲大些的东东;图2、图3:是战国管钻痕,信与不信)





謝亞鐵


难是因为,普罗大众,见过的实物太,手上有实物的更少,没见过,没摸过,没系统的学习过不说,连进博馆参观过古玉的都不多,在收藏热的带动下,买两本近年来仿伪者编的古玉类画删,图书看看就敢下手去买。大家知道这种按图索骥的方式去鉴别去购买,熟不知正好步入造假者的圈套。

不走正道想捷近,不难才怪。


水雲鹤


最近的道是:找出目前还无法仿制的特征。如成器后的隐裂;蚀洞;成器后形成的阶梯状沁;萎缩等等。缺点是,无法涵盖所有玉器,易漏掉珍品!最厉害的是:知道各个时代玉器的所有特征,且建立数据库,对上手的东西进行比对,以确定真伪!这是个技术活,很少有人能坚持!敝人也只是对高古玉,这一个单项,坚持这么干了16年。难,真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