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差异很大,北方人最不习惯南方的什么?

哈娱乐大爆炸


齐齐哈尔是平原 一马平川 四季分明 从小我就没见过山 在四川上学时 初次到南方 那叫一个山清水秀 美食 历史 美景 还有那里浓重四川口音的人 很新奇 喜欢

最不习惯的还是冬天的湿冷天气 空气中总是有水珠随时要凝结成雨的感觉 袜子 洗了要晾一个星期才算彻底干 夏天还好说 冬天 竟然屋里比外面有时还冷的感觉 哪里都没有一点温度 不像我们北方 外面冰天雪地 屋里 温暖如春 真的

再有就是 我们北方人 比较粗犷 记得 我有位朋友跟我来齐齐哈尔 看到 杀猪菜馆的招牌 她这个不理解啊 一脸惊讶的问我 为啥叫杀猪菜 这么血腥 我给她讲 什么酸菜啊 粉条啊 血肠啊 她听到直咧嘴

东北的男人比较爱护老婆 我们这里没有很深的历史累积 老人们也很开化 宽和 没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礼节啊规矩 基本上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我一个远房的妹妹 纯北方妹子 平时一起吃饭 她最热闹 幽默 酒量也非同小可 呼哈的 嫁了个福建人 本来 俩人结婚在我们这里过了几年 丈夫很是听话 体贴她和女儿 成天被宠着 日子比较逍遥 结果 前年 搬家 一家三口回到婆家 打电话说 老公彻底变了个人 也凶悍了 原因是 她生个女儿 不招婆婆待见 遭到了全家及那里亲戚们的歧视 经常当面 两位女人咬耳朵 撇着嘴的讲究她 说她 好吃懒做啦 逛街啦 爱乱花钱呀 以前都是老公刷碗 现在所有家务都是她干 家里来客人 也不让上饭桌 按她跟我们说的 有邻居说她 看那个傻东北娘们 还想上桌喝两盅呢 很是嫌弃的样子 最后她说 哎呀妈呀 可得想开啊 东北的日子最好啦 可不能轻易搬家到南方啊


shirley天儿


我表妹嫁到福建。最不习惯的是春节和洗澡,还有一点亲情淡薄。

先说春节吧,他们不吃饺子,吃得东西全部在北方都没有见过,什么海蛎,燕窝,干虾肉、蛏、海蛎、干贝等。全部都是臭乎乎的东西,非常腥臊难吃。非常好吃的猪肉大葱,羊肉红萝卜饺子人家从来不吃,有一年过年视频通话,看到我们吃饺子,春节哭了。最后婆婆买了速冻饺子, 我表妹蘸醋水吃,他们蘸番茄酱吃。够搞怪吧。还有吃粽子,他们吃包肉的咸粽子,粽子不沾糖还叫粽子吗?我表妹很漂亮,竟然嫁给了南方人,我们亲戚都感觉很可惜。

还有一个就是洗澡,他们福建天天洗澡。非常烦人。我表妹说:一次逛街累了一天,不想洗澡,上床就睡,结果她老公把她赶下床,说是不洗澡去睡沙发。要知道那可是冬天。在我们西安,冬天一般一星期洗一次澡。

还有一点就是亲情淡薄,人来客去随礼很少。一般都是20块钱,并且待客不要礼金,请的客人空手来,啥都不提。我们这儿拿的东西越多越好。


飘飘妖冶


我是个南方人,在北方生活的时间也不短了,还取了个东北的媳妇。记得我刚来北方上学的时候,不论冬天夏天天天洗澡,不洗澡就睡不着,并且都是凉水澡,还不喜欢到澡堂子就在宿舍卫生间里倒腾,同班宿舍都很不理解,在他们眼中你丫脑子有病天天洗澡,在我的眼中你丫脑子有病天天不洗澡!

南方人讲话都有口音,国语说起来还很慢,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还说不太清楚,翘舌音说起来很拗口,儿化音不会发,同学朋友们经常拿我的发音看笑话,时不时的来找我说绕口令。语句还有倒装句,比如:北方会讲先吃饭,我们经常会说吃饭先。

还有就是经常会闹出笑话,有次请个女同事去吃饭,跟女同事说不要光点素的,多来几个晕菜,把荤菜念成晕菜,当成女孩笑的腰都直不起来;有次想说烦躁了,硬是说成了烦操。记得特别出丑的一次,大学时候某天上课,有个室友感冒了来不了,老师点名的时候问我为啥室友没来,我答到他发(烧)骚了来不了了,整个教室哄堂大笑,女老师憋的说不出话来。

说南方天气暖和,受不了北方的天气,在没来北方之前印象中北方人抗冻,其实刚好相反南方人才是真正的抗冻,他们上秋裤的时候我们还单裤得瑟,上羽绒服的时候我们一件夹克就完事。

标签也有很大的误区,北方这边一般会把长江以南的划分为南方人,普遍都认为南方那边阴冷潮湿,所以都能吃辣,刚开始还跟他们解析一下,后来懒得动嘴了,说啥我都点头,其实能吃辣的就湖南湖北四川比较多,两广人及其他省不太能吃辣。广东广西那边人认为除了两广人其它的都会统称为北方人,他们家乡话把北方人称为北佬,他们也认为北方人才能吃辣,并且都爱吃面不吃米饭。有句话讲不入深山不见平地,行走江湖方知孤陋寡闻。所以南北交流很多地方误区很大,不懂得瞎说装自己很懂真的很搂。

南北双方有习惯和风俗上的差别,相互尊重包容才是相处之道,我反对歧视和标签,本题很容易引发歧视,万望网友笔下留情!!





傻傻的香宝宝


哈哈,今天不在家,在火车上回答一下:

俺是北方人,在杭州工作和生活,虽然杭州还不够南,但也算比较南了!


第一难受的是天气,倒不是说夏天太热,而是冬天太冷,这种冷是法术伤害,全方位的,阴冷阴冷的!不像北方,北方的冷是物理伤害,穿厚一点就能御寒,南方的冷穿多厚也冷,湿冷湿冷的。

冬天没有暖气,而且下雨都是连着下,衣服好多天都干不了。

有个同事儿子考到哈尔滨上大学,上了两年后,第三年寒假回家过年,嫌冷,大年初四买车票回学校了……

由于天气阴湿,各种小动物丛生,蚊子老鼠还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是蟑螂,在北方很少见到蟑螂,这里到处都是,按理说刚装修的房子,又是楼房,哪来的蟑螂?

它就有,不光有,还很大,不仅大,还会飞,这是最难受的地方!


饮食方面,一开始不太习惯,以蒸菜为主,爱放糖,但粽子是咸的。后来生活了十来年后,饮食倒是能习惯了,尤其爱喝梅干菜汤,要知道刚开始来闻都不敢闻。

都说杭州出美女,其实生美女概率并不高,怀疑跟婚姻理念有关!当然,也可能跟杨角风工作环境有关,毕竟做化工嘛。他们这边很少会娶外地人,也很少会嫁外地人,从生物学角度考虑,相对来说不如夫妻双方离得远的孩子聪明漂亮!

风俗习惯方面,觉得南方人感情淡薄,当然这也是自己的感受,真实情况不知!他们过年做客都是一家家轮着吃饭,错过时间就不招待了!每次花销都在万元以上,都是挨家摆很多桌,一家家去吃!

感觉非常浪费,而且互相攀比,你上鲍鱼,我上龙虾的,有些时候一年就挣这么多钱,过个年花了大半!这种情况对老人比较普遍,杭州年轻人也不愿意这样搞,更愿意拿钱去旅游吧!


杭州本地人虽然富裕,但大都是拆迁户,剩下的才是小企业主,大企业主,骨子里比较节省!本地人一生为了房子和车子,平时吃穿很节省,也很勤劳,很多老人都八九十了,还在缝洋伞。去农村,看着房子非常漂亮,但是进入了后才发现是面子工程,这种家庭有很多。

杭州本地话非常难懂,即使同一个区,不同镇,口音也不同,杨角风在这里生活了十来年,也只听懂几句话:

木老老,脑西由皮……

山多水多,这几年水质变好了,雾霾天也少了。

在杭州是天天洗澡,一天不洗就难受,可能跟气候有关,皮肤待了久了,会比在北方要好一些!

其他的方面好像也没有什么了,治安要比老家好一些,当地人也没那么好斗,混混也少,在这里十年,也没丢过东西,也没听说别人手机被盗过!


当然这是杭州,并不代表南方都这样……

就这么多吧,总体来讲,南北各有利弊吧!


杨角风发作


我来说一个吧,我们是重庆的,有朋友女儿嫁到河南一个地方,我们好多朋友都去送亲,好几辆车浩浩荡荡啊,到朋友的亲家家里了,人家那个热情啊着实让大家挺开心的,天天顿顿各种花样面食热情招待,直到第三天,我们要回重庆了,忍不住给朋友说,让你亲家给我们做顿米饭吧,三天粒米未进了,人家亲家满脸对不住,连声说,我马上去买、马上买,我们一看,觉得实在太麻烦人家,就说算了、算了。直到我们上了高速,朋友接亲家打来的电话,说是米饭做好了...哈哈哈哈😄


卡西莫朵2


我是哈尔滨人,工作关系,去过一些地方,目前国内没去过的省只有西藏、宁夏、天津、台湾了,算是对南方多多少少有点了解。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对南方最不习惯的是冬天的阴冷和夏天的酷热。

很多朋友都会问:哈尔滨人怎么还会怕冷?

哈尔滨冬天是冷,数九寒天,滴水成冰,但室内却特别热,我现在在室内只能穿半袖穿短裤。当然,也不是所有小区都烧得这么热,我家室内快三十度了。

而南方最冷的那两个月,那种阴冷,无处可逃,渗入骨髓,感觉从头到脚从皮到心,那叫一个透心凉啊!

印象最深刻的是2009年1月,我到贵阳出差,那时补助费很低,贵阳两个销售员特别热情,说什么也不让我住宾馆,非要去他们租的房子住。

那个晚上,我盖了两床被子,下面是电褥子,身下快烫熟了,身上却冻透了,脸上吹着冷风,窗户、墙四处漏风!他俩居然给我戴了个棉帽子!

那一宿,我不知道是怎么熬到天亮的,天一亮,赶紧跑出去找了个有空调的宾馆。

冬天的阴冷冻彻心扉,夏天的酷热也叫人印象深刻。



有一年八月,我大中午走在武汉的街头,那天艳阳高照,走着走着,汗流浃背倒也没啥,可我却一点点的感觉神情恍惚,走到马路中间几乎失去了意识,司机狂按喇叭才给我拉回现实。慌忙找到一家有空调的商场,找个地方坐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我南方,嫁到北方,吃米饭什么的我老公婆婆他们都没什么意见,唯独我天天洗澡,她们就说我有什么好洗的,天天洗,都不嫌麻烦,所以我觉得北方人应该最受不了南方人天天洗澡吧,当然作为南方人的我,我也受不了婆婆半年洗不够五次的习惯,不过还好是公公和她睡,哈哈,也轮不到我嫌弃。北方已经不像你想象的那种情景了。冬天也有各种蔬菜,海鲜等等,现在的物流业极度发达,南方的新鲜蔬菜从地里拔出来,当天就到祖国的最北部城市,何况北方大棚蔬果供应搞得越来越好。北方人一生不洗澡?说这种话的人大概没上过学。不管哪里人都应适应当地的环境和生存条件。假设你到了滴水贵如油的地方,还要穷讲究。天天洗澡是不是太荒唐。


在大流通时代,南方北方的界限早就模糊了。在北京院校和科研单位,南方人占多数,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北方人没有任何区别!那就别说个全国。给你说,来之前也不想来,因为以前都说这边穷,还土匪什么的,总之,就一老少边穷!但来了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梨子吃了才知道滋味,不亲来,一切都是浮云! 不说别的,就讲吃,天府四川成都

说实话,面条和麦饼我是吃不了,最多吃一餐就够了,第二餐就泛味了,有时出门因地而宜由不得你,但你不得不说很好吃,反正多少吃一点吧,回来重新吃过是最好的选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谁也改变不了。包肉的烧麦是袖珍型的,估计半两一个。包糯米的个头大,一个妹子估计2个都吃不完。我一般也只买4个。



春日盛宴


北方人最不习惯南方买菜了,在北方买菜都是十几斤的买,在南方都是一餐一顿的买。

我有个北方的朋友跟我说,在南方去买菜,葱花香菜都是一两块的买,在北方你这样买人家以为你在挑衅人家。在北方人们习惯了贮备了粮食过冬的习惯,一次买十几斤是正常的事,在南方你一次买十几斤人家以为你是做批发的或则家里有喜事买这么多次,南方人习惯了吃一餐买一餐。北方人习惯了一次买上的菜可以吃一个星期这样去,而南方呢一餐一餐的买,觉得买多了留着不就新鲜了。

北方的天气毕竟寒冷,一次买多一点的好贮存,加上北方的稳定适合蔬菜的存储,因为北方天气气温的原因导致蔬菜供应有时短缺。所以呢北方才有一次买好多菜贮存。南方呢气温温和,四季都适合蔬菜生长,所以南方四季都是有新鲜蔬菜供应。加上南方的蔬菜不易贮存,一次你买那么多菜,很容易烂掉。所以在南方买菜,一两块是正常的。

有什么三农问题、了解最新三农资讯就关注我,一个在三农加自媒体上有追求有梦想有情怀的不入流的潜力股。


不入流的潜力股


我就拿两个典型的地区比较吧,广东应该算是典型的南方吧,什么湖南湖北都不是很典型,河北应该也是比较典型的北方,河北人到广东算是比较有代表性吧。我老婆是河北人,但是我们现在在广东生活,我从老婆的亲身体会谈谈北方人最不习惯南方的是什么。

☞气候不习惯

广东天气是又热又潮,从4月份到11月份都非常热,平均气温25℃,夏天太阳晒得你怀疑人生,很多人一到广东就晒黑了,相对湿度也非常大,平均也是90%以上,每年2月份时候,空气潮湿的蚊子多都飞不起来,啥都发霉,家里所有东西没有不能发霉的,其实热并不可怕,就怕又热又潮湿,感觉汗都流不出来,衣服贴在身上黏黏糊糊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饮食不习惯

广东人很注意养生,喜欢煲汤,北方人基本不喝汤,广东人做菜很清淡,清蒸比较多,北方人味道比较大,炖菜比较多。河北人主食以面食为主,一天不吃面食就难受,广东人主食以米饭为主,一天三餐都是米饭,早餐喜欢吃米粉或者肠粉,都是大米做的,北方人是吃面条,所以北方人在广东出去吃早餐很难找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语言不习惯

广东省主要有粤语/闽语/客家话三大方言,闽语又包括潮州话和雷州话,所谓的"广东话"指的其实是粤语。粤语是正式学术名称,本地人习惯称之为"白话\

初心


我在珠海生活了两年。作为一个北方的妹子,我最不习惯南方的就是天气、饮食。

南方梅雨季节的时候真的招架不住,门上、玻璃上、地上全是水。屋里的鞋子衣服经常发霉长绿毛。喜好的衣服一挂好几个周都亮不干。必须得配有烘干机。还有就是人湿气很大,必须要定时汗蒸、刮痧拔罐等,否则整个人都觉得不舒服。


再来说说饮食吧,南方人真的很少有人吃辣椒,做饭的口味都很清淡。那两年我吃过最多的就是云姐还有沙县小吃。其他好多饭都吃不习惯。尤其是白切鸡,我真的觉得不爱吃。不过我觉得人家吃的很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