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老师讲过什么,让你觉得受益终身?

小小帆凡


老师的鼓励让我受益众生。

记得中学时代,我挺爱写文章,最喜欢的是作文课。正处于爱表现的年龄,每次作文课,我写的文章老师基本都会作为凡文在课堂上读给大家听,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最开心的时候。内心掩饰不住小小的窃喜,甚至有时候会偷偷看看自己喜欢的美女。整整一学年,那个王老师一直都很关注我,平时他借给我他订的那些杂志,《当代》,《十月》,《人民文学》等等,那时候穷,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甚至没有电,整个初中时代晚上都是点着煤油灯认真阅读。建国以来的当代作家的作品基本都是那个时代了解的。后来我喜欢读书,立志做一个作家,于是尝试着写文章,很天真,想写小说,并付诸行动。写完后,忐忑不安的交给老师去看。王老师阅读后,给我进行了认真点评,并提出了意见,要求我继续阅读。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并没有成为作家,但是老师的肯定,鼓励,让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整个高中,大学,到毕业,我一直坚持着阅读。文学,哲学,风俗,历史,人物传记,逐渐获得了知识积累。从金钱考虑,这些也许真的没有用,但是通过阅读人的内心世界会丰富起来,精神生活逐渐丰裕,物质可以穷点,但是如果再没有内心世界的丰富,真的只能是乞丐了。


闲了发评论


这篇文章是我的老师写给我,他也是我们的校长,离开学校已经10多年。但我们一直都有联系。这篇文章能不能算是对我终身受益的,欢迎大家来评论。

《写给文清,我的朋友》

认识文清应在该是学校的办公室。

记住文清应该是在9月25日的那次文艺汇演中。

也是我第一次为一个学生朋友而写在自己博客的一篇博文。因为我惦记着这个文学青年。我希望他有一个健康而宽阔的人生道路,所以我写了这篇博文。其实想说的话就一句,但是因为他的空间不能够留言,所以罗嗦了这么多。

少年时代的我同样喜欢文学。甚至就自认自己就是个文学少年。曾经也立志想做一个作家,一个象鲁迅一样可以拿着笔去战斗的作家。但是我最终却没有。走出校门的我,正好遇到邓公南巡讲话的的大好机遇。我就顺潮流在市场大潮中去弄潮了。回头想想,觉得自己很幸运。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文学真正的艺术如同文化沙漠,懂的人廖廖无几,而真正懂文学底蕴的作家也是凤毛麟角。国人都在经济大潮中沉浮。没有去爬格子,我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正确。信手掂来几张报纸,诗人,作家作品没有市场,吃饭都困难的报道,不知做何云云。


文清,好的作品是需要生活体验的。没有生活的积累,是不会写出传世之作的。你的文采好,不代表你就会成功。也不代表你一定会在文学道路上取得成功。把自己的文学梦,只做一个爱好去发展,难到不更好吗?

文清,欣赏你的才气。有缘分,我们在这里相遇,责任与道义让我不得不说,我们做为农家子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未来的家庭责任都是巨大的。尤其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做好人,做好事,立身社会,解决生存问题比文学梦更为重要,更为务实。在社会的工作生存体验中,用自己的智慧与锐目记录下这个时代的声音和画像不是更好么?

投身经济浪潮,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知道吗?我45岁就计划退休了,放下自己的工作,去游历秀丽的山河,然后在晚年完成自己的一部传记。就写我自己和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和画像。我想那个时候,我对生活和社会和人生的体验肯定和现在是完全不同的,思想的触角也会更深邃,目光也会更广远。我想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前一定是会看到这个杰作的。呵呵,就到这里吧。

不到五六十岁,我们是不会深刻懂得生活的,不懂得生活,我们拿什么去注释我们的时代呢?从现在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把文学梦作为自己的爱好去保留吧。用自己的聪明和才智去打扮自己的精神世界吧。共勉吧。

文清,我的朋友,期待你的成功。

2007-10-28 00:08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让我受益非。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新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来一起指导我的人生,谢谢。


璟轩自媒体


老师教育学生时,说过许多大道理,也讲过一些亲身感受。在我印象中,小学班主任讲过的一句话,让我终生难忘,那句话是:现在读书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以后是穿草鞋还是穿皮鞋?现在回想这句话,好像觉得很寒碜,在我们读小学那个年代,很多学生赤脚上学,老师穿的是草鞋,能够穿上皮鞋的人,非官即贵。


为了实现穿皮鞋的梦想,我没日没夜的认真读书,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我都会把老师讲过的笔记拿出来边走边看。一天早上,我和以前一样,边走边背课文,没有注意到前方的路,一脚踩空,整个头部陷入水田里,我迅速的爬起来,整个人变成了泥人,那种狼狈样现在都记忆犹新。

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我更加刻苦努力地学习,成为班上同学的学习榜样,中考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县里的重点高中。在新生报到的那一天,父亲为我买了人生的第一双皮鞋,我感到无比高兴,终于实现了穿皮鞋的梦想。由于家里经济条件拮据,父亲给我买了一双便宜的皮鞋,没有穿多长时间,皮鞋就烂了,原来这双皮鞋不是真皮的。

后来我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走出农村,实现穿皮鞋的梦想。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现在的事业蒸蒸日上,但我还有一个习惯,看人先看皮鞋,很大程度上能看出这个人的品位。是班主任的这句话激励我不断前行,虽然通俗易懂,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感谢老师的教诲。


Lance课堂


在我的记忆深处,最清晰的一位老师应该就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

他身材魁梧,真的可以说长得凶神恶煞,并非我用词不当,而是他看起来真的很凶,人送外号“大东哥”。

他是我们的老师,教我们班的语文科目,实力不凡,那是大东哥的出口成章让我既佩服又嫉妒,尤其是他那扎实的文言文功底,着实让人钦佩。我记得他留给我们最深的一句话是:“课后干嘛去了?为什么不提前准备?”是啊,直到现在我都记得这句话,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不应当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他是我们的朋友,因为他经常与班级里的同学一起打篮球,看他那球场上的风姿,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篮下的他,简直就是一堵墙。最擅长的一招就是,在自己的篮下向着对面篮下的队员大喊一声:“接着。。。。”,球就被他那无敌的力量丢到老远。这力气真是绝了。但也不失为一种策略,所谓声东击西嘛!

他是我们的魔鬼。为什么这么讲,大东哥凶起来,可能连他自己都怕,只要是我们上晚自习在那儿玩被他逮到,那准没好果子吃,一声吼,教室都要抖三抖,但他只是看起来很凶,接着又开始跟我们细心的讲起了要珍惜时间,要努力学习。

时间过得真快,这已经是十五年以前的事了,虽渐渐淡忘,但大东哥的每一言每一语都铭记在心,多年之后的今天,我发现他曾经的话语有着深刻的道理,只是那时的我们又能体会多少呢?





汪老师的趣味课堂


我记得我高中老师曾经这么说过我们∶不要老觉得我不切实际,老给你们讲鸡汤。觉得鸡汤有什么用?觉得鸡汤都是别人把鸡肉吃了,把汤留给你们。难道你们真的觉得我的鸡汤是说给你们听得吗?我把以前学生成功的例子搬出来,甚至是涉及隐私的一些糗事,在你们看来是在给你们灌鸡汤?不,你们错了,这鸡汤不是给你们温饱的,是给我在意的那些孩子解渴的。这鸡汤是给xxx某次考试没考好,陷入迷茫时的安慰。是让xxx对未来不要迷茫,为他指明方向的。我花这么多时间讲故事,是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成功的,给他们一点自信心。勺子,他们自己是有的。至于你们,我知道你们已经没救了,鸡汤对你们不管用,只是耽误时间。但是我不在意啊,废物的时间被耽误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是咸鱼,你们知道啊,我也没想让你们翻身啊,知道个丑小鸭的故事就以为在说你们了?你们是不是还以为自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啊,同学,找准你们的定位。丑小鸭跟你们没有关系,你们只是那群聒噪的鸭子。安徒生告诉你们的是让你们这群鸭子少说两句,别挡了真正天鹅的路。


眉目依旧的ni


我小时候很多事记不得了,只有印象非常深刻的才能想起来。依稀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怎样在固定的时间内合理安排尽可能高效的做比较多的事情,我觉得至今受益良多。

比如你怎样二十分钟之内做好一份汤,洗两件衣服,学会一首歌?我就可以先把汤煲上,等待同时洗衣服。边洗衣服边学歌,轻松搞定。

我一直以为别人都懂这样的时间管理方法,直到遇到我老公..……

他绝对煲汤时候会呆呆坐在旁边顶着等,做好之后再去做别的事。


张一花呀


我解释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当时我的老师,并没有完全说清楚,什么是“性格上的弱势”

恐怕应证了那句,一个错误是掏心掏肺的对年轻人讲道理,因为年轻人没有相同的际遇,不会完全明白过来人的经验

对她的话的理解是,世上东西,都讲个平衡,性格也是。锋芒太过,和过于内敛,都会有反向的问题。弱势我个人的认为,指的是一个性格上的需要平衡的地方

也许你是人群中闪耀的明星,那会不会你以个人为中心???偶尔忽略别人感受???

也许你是人群中默默无闻的丑小鸭,你事事以别人为中心,过于谦卑,导致自己常常被人予取予求???

性格是个很抽象的东西,描绘无法量化,但是你自己遇到问题,你就能明确感受到这个问题。能够明白过来人的一些告诫。

感谢大家能听我吹比,还为我点赞,你我本是路人,相遇也是缘分,希望能对你的人生起到帮助,也算我对得起遇到的老师。

以下是原答案

大二国际金融

老师说了一段话:

1、你们在我的课上,可以睡觉,只要不打扰人

2、考试的时候,我会给你们划重点,只要你们认真,可以拿60分

3、对于认真学习的同学,我会给予一定的难点题来拉开差距,保证认真的同学会得到高分,不然全体拿高分是对努力的同学的不公平

如果你觉得这是全部就是错了

以下,是这位老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

同时,也可能是改变我到现在,最具影响力的话

“你们在大学四年,最重要的,不是拿了多少奖学金,也不是得过多少奖状,参与多少学生活动,而是利用这大学四年,去克服你们性格上的弱势”

曾经只是觉得这位老师很好,后来觉得她说的每一句关于人生的话都是重点。

在这个社会上行走,那些成绩,那些奖状,的确都是过眼云烟。

对于我们,最重要的,难道不就是性格吗???

阻碍我们前进的,都是我们性格上的短板,你可能有很高的上限,但是性格的弱势,会拉低你的下限,甚至一毁所有

感谢年轻的时候遇到这样的老师,没有居高临下,没有唯成绩论

相反,却给予了年轻人最大的宽容和告诫


大山高中数学


我是某重点中学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十多年的求学经历,我碰到了很多老师。这其中有学识与师德俱佳的,也有只有学识而没有师德的,但整体而言,还是好老师多。至于老师讲过令你印象深刻的话,不外乎是两类:给予你莫大鼓励和帮助的话,给过你沉痛打击甚至侮辱你的话。

我很庆幸,有两位老师曾经推心置腹,给了我精神上和职业上的莫大鼓励,这也是我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职业的原因之一。

第一位老师是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他热爱文学,经常推荐我们阅读经典。有一次,我因为家庭遭遇了某些变故,心情很低落。他在食堂门口拦住了我,递给了我一本《普希金诗集》,翻到其中的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着那句“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给我看。说实话,我当时很恨这句话,尤其是“亲切”二字。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上了大学,毕业后在小县城教了四年书。后千辛万苦考上研究生,三年后在广州某中学成为高中语文教师。然后就是夫妻两地分居,加上父亲十多年疾病缠身(一两个月住院一次),最终促使我回到江西。2016年父亲终驾鹤西去。回想起来,生活委实不易。但在夜深人静之时,常想起那句话——“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年过不惑,对于过去,更多的是感激感恩,即便是苦难和挫折。

第二位老师是自己的研究生导师。杨先生在学业上要求严格,但对弟子却关爱有加。得知我打算再次回到中学时,多次说基础教育很辛苦,要我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毕业那年,他说:“你不管到那儿,都要记住,尽量成为别人无法取代的人,最起码是别人不能轻易取代的人。”硕士毕业十二年来,自己不敢懈怠:学摄影、做微课、钻教学、强专业,自己努力成为更全面更有竞争力的人。

龙应台在《目送》中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在师生关系略显尴尬的当时,我想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师生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你在讲台上唾沫横飞他在课桌上昏昏欲睡。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忘记我。

感谢两位老师,你们的鼓励让我坚持到现在。


建安天宝南窗雨


听过这着一个故事,有这么一节特别的课。

老师刚进教室 就从兜里掏出纸币摊开举起来后问同学们:“你们谁想要这钱?”

同学们都举手回答说“我要!”

老师说:“我会给你们的!”

老师把纸币抓成一团说:“但是首先我要先这样做”

然后揪着纸币问:“谁还想要它?”

同学们还大声说:“我想要”

老师又把纸币丢地上用脚踩上碾压:“那如果我这样!” 随后拿起纸币来问:“现在,谁还想要?”

同学们还大声说:“我想要!”

然后老师认真的跟同学们说:“我亲爱的学生们,我只是想给你们上一堂非常重要的课!不管我怎样对待这钱你们仍然想要它,是因为它从没失去它的价值,正如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感觉,生活把我们摧残后狠狠踩在脚下,我们可能会做一些错误决定,或不得不处理一些糟糕状况,但是不管发生了什么,也不管即将发生什么,你千万不要失去你的价值失去你的重要性,永远别忘记!”


阿泽Excel


老师告诉我的几个道理,让我终身受用:

第一,不要因为自己是法律人是律师,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律师无非是解决现实问题,需要有一颗谦卑的心。

第二,不要在现在委屈自己,该吃的,该喝的该玩的都不能委屈自己,因为你们这群人是学法律的,将来会有好的工作,是比较有钱是中产阶级。

因为当时我是从农村来的孩子,我非常的自卑,感觉自己哪里都不如别人,所以在吃穿喝完方面都觉得能省则省!

第三,人这一生能够自己决定的事情其实是很少,包括智商、社会的机遇,很少很少,所以我们成功了应该回馈社会,积极的感谢回馈。

第四,法学生,苦众生之苦,哀众生之哀。

第五,法学生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才不会有中年危机。

第六,和自己和解非常重要。你不需要跟别人比,只需要跟自己的内心顺从就行。

第七,路径依赖也是一种错误,能够找到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未尝不是一种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