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成长“基因”的独特无二性

个体成长“基因”的独特无二性

人在成长过程中,有一种从众心理;或者说一种模仿成功心理。这是莫言说的,他的成长就靠这1、2、3、4、5点;我只要拿过来,也一样能成为作家。

但其实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有参考价值,每个人的实际成长环境千差万别。要使别人的经验成为你的行动助力,永远要在你不断奋力前行的实践中不断磨合;达到同频时,才能得到最大助力。

“同频(跟别人有类似的成长经验”)很重要。就像写文日更,你看别人写得容易,我也来试试。但写了两天,你会发现什么想法也没有、什么也写不出来,那是因为别人天天在看书、在思考;就像同样上一个“青春美文”班,别人一个月就在纸媒上发表了,你一年都不会,那是因为别人已经写了一百万字垫底。这就是以往的经历、习惯不同,不在同频。

每人日更时间也不一样。别人都说早上好,你休息日试一下,不错。但是你在浴室上班,每天到夜里十一点半才下班,凌晨才入睡,就无法成行。或者说,常有加班,也会破坏节奏。所以,我们还是要探索适合自己的路子。

我们从小学过一篇课文:《小马过河》。

说一匹小马要过河,可是不知道河水深浅。问老牛伯伯,牛伯伯说没问题,才过小腿,你过吧。小马一听,放心大胆准备过河,松鼠大喊叫住了他:“水很深啊!去年我的一个小伙伴就在里面淹死了!”小马不敢过了,回家问妈妈。妈妈告诉他,要自己试了才知道。他小心翼翼试了,不深不浅,刚好过了河。

你有理想、有远大目标、要做一件大事,就像这过河。有没有机会呢?有,前面成功的榜样一大堆,就像老牛,他们不都轻松过去了吗?但其实失败(淹死)的例子也有一大堆,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看别人都没用,我们得自己去实践、“摸着石头过河”,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探索、去寻找。

但真正能寻找到自己的路很不容易,就像读书,你大学毕业下来,还在疑惑:读书有什么用呢?你继续读,才知道原来读、写是一体的。于是你开始写,你常常写了五十万字、一百万字还找不到那“恩宠时刻”、“柳暗花明”,就像写小说的“灰暗期”、火山的“间歇期”,看不到自己的写作方向,不知道适合自己的那条河,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兴趣点。

但无论怎样讲,你一直在探索、思考、沉淀、积累、......,你在开辟,挖自己的井、寻自己的路,无论是否有机缘天降、水出路明,你的人生都是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一种生命过程的丰富度。那些早早找到自己的路,并奔在自己路上的人,是“泰坦尼克”号上的幸运者,但你也不差,你是那男主。

人生是一个探索、摸索、总结的动态过程,能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并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常常不容易。就像二万五千里长征,九死一生。但真正寻到了,并坚持下去,你就会像凤凰涅槃,一飞冲天。走别人的路最容易,随大流、“人云亦云”谁不会?但那是“悄悄地来、静静地走”,就像没有来过。

每个人的成长基因都不一样,跟世界万象一样、跟万千物种一样、跟同物万态一样,而且因环境的变异,不断动态演化。我们学习一切先进的成长经验,跟自己的坏习惯、落后思想作斗争;积累每一次成功、淘汰每一次失败,不断完善自己,就像基因的进化一样。

有时我在想:为什么女人天性里都喜欢化妆?都喜欢美?因为不喜欢美的女性都被淘汰了(无人娶,基因没传下来)。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个体,具有不可复制性。

19010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