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券业务评价办法拟落地 投行价格火拼或将被制约

摘要:近日,某大型央企为即将发行的百亿规模公司债进行承销招标,有券商报出了1万元的承销费,承销费率仅为0.0001%,一时引发市场热议。

本报记者 赵碧报道

债券承销领域的价格战即将迎来制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正在酝酿有关券商公司债券业务的《执业能力评价办法》,并将向行业内征求意见。

在初步的设计中,总计100分的公司债券业务的评价指标中包括基础保证能力指标、业务能力指标、合规展业能力指标、风控实效指标以及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指标。上述五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20%、30%、30%、10%和10%。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上述办法只是初步的设想,最终稿的确定还在征求业内意见中。从抑制债券承销领域无序竞争的角度来看,如果实施将会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公司债券业务评价办法拟落地 投行价格火拼或将被制约

投行价格战由来已久

事实上,公司债券领域的投行价格火拼一直战火纷飞。近日,某大型央企为即将发行的百亿规模公司债进行承销招标,有券商报出了1万元的承销费,承销费率仅为0.0001%,一时引发市场热议。

记者注意到,去年11月底,上海农商银行A股IPO保荐机构(主承销商)项目招标结果出炉。其中,券商保荐费及承销费率引发关注:国泰君安证券,保荐费16万元,承销费率0.45%;海通证券,保荐费5万元,承销费率0.05%;中信证券,保荐费30万元,承销费率0.28%。尤其是海通证券开出承销保荐“地板价”,即便是与另外两家共同中标的券商比,也低出一大截。

然而,券商给出的承销保荐收费标准与业内约定俗成的收费标准相距甚远。这让人不由得发问,券商会做“赔钱的买卖”?

业内人士称,一些大型券商实力雄厚,可以为合作企业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终身”服务,包括但不限于IPO、发债、定增等融资行为。从企业方面来讲,多数企业往往“从一而终”,都由一直合作的券商来完成,因此不论目的是出于长期维护客户、自身承销业绩还是开发更多的合作,多数券商还是愿意以“友情价”来承揽目标对象的融资项目。

值得提到的是,券商投行大打价格战以及承销费率的走低,也和头部券商在规模名次等主要指标的竞争较量相关。

中国证券业协会日前发布《2018 年证券公司业务数据统计排名情况(证券承销业务)》,从16个维度全面展现券商2018年投行业务开展情况及整体投行实力。具体来看,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龙头券商占据多项指标排行榜前列。98家纳入统计的券商中,排名前十的券商在股票主承销家数中占比达到56.04%。在其他指标中,前十券商也多占据半壁江山,且集中度呈明显的“金字塔”形态。此外,在投行业务整体排名偏固化的情况下,个别或创新指标排名格局未定。

其中中信建投在债券(含被统计券商主承销的国债、企业债、公司债、可转债、短期融资券、特种金融债等项目)、公司债的“家数”、“总金额”合计四个指标维度上均摘取了第一名。然而,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在债券业务上的距离并不远。龙头间价格竞争打得你死我活也就不难理解。

另外,虽然四大传统业务依旧是券商经营的绝对主导,投行业务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去年IPO审核趋严、债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券商年报披露,去年证券市场筹资总额6.23万亿元,同比增13.67%。其中,股权融资总额6460.35亿元,同比降38.70%;债券融资总额5.59万亿元,同比增26.14%;并购方面,全年涉及交易额1.25万亿元,同比降14.97%。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投行存在的价格战问题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承销份额排名,或者是为了长期维护留住资质较好的大型客户。但如此一来,连成本也覆盖不了,亦涉嫌价格恶性竞争和扰乱市场秩序。

知名财经评论员司徒正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相对于证券经纪业务和证券投资顾问以及投资银行业务来说,债券的发行与承销本身是一个重要的业务线。很多小券商不具备足够的内部风险控制能力和债券主体的监管能力,一旦债券爆雷,可能对券商带来较大的现金流冲击。这是需要做好业务评判的基础所在。

公司债券业务评价办法拟落地 投行价格火拼或将被制约

推动职业能力评级

记者注意到,在《职业能力评价办法》的初步设想中,业务基础保障能力指标旗下包含公司债券制度建设指标、从业三年以上债券人员占比指标、公司债券质量控制人员三项子指标,权重分别占比为10%、5%和5%;而业务能力指标中包含的公司债券业务收入、公司债券主承销项目以及承销金额三项子指标,权重占比分别为15%、10%和5%。

这也意味着,主承销收入、数量、金额三项指标在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能力综合评价中总共占比不超过30%,而公司债券的合规、风控、制度建设、从业人员稳定性以及服务国家战略能力反而占据更大比重。

司徒正襟指出,券商公司债券业务的推动评级是应对现阶段地方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违约现象的一种有效补救手段,通过对债券发行主体证券公司的债券发行监管,实现债券本身的风险系数防范可能。券商作为金融机构主体,具备发行债券的能力。增强债券业务的自我监管能力和自主债务跟进意识,逐渐建立起一个券商的自我调节机制,为日后建立一个可量化的券商债券发布机构评级体系奠定基础。

记者还注意到,多家券商加紧在科创板项目上的布局。海通证券表示,一方面加强对科创板和注册制的系统性研究,一方面加紧落实和推进前期储备的创新项目。国泰君安在年报中称,公司已加大对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的覆盖,加强对新经济企业和传统优质企业的开发力度,积极储备符合科创板要求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不难发现,投行业务正在成为各大券商的兵家必争之地。

业内认为,目前头部券商的恶性竞争大幅拉低行业的债券承销价格,券商加紧布局科创板项目,也要警惕战火的蔓延。

司徒正襟认为,新办法的推动,初步建立了以基础保障能力指标、业务能力指标、合规展业能力指标、风控实效指标等五项指标为基础的券商债券业务《执业能力评判办法》。通过引入相应评判办法,有利于强化券商自我监管,自主债券承销上开始具有相应连带责任,将券商自营代销债券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

他提到,新办法的引入可能将短期内降低券商债券承销数量。这意味着证券公司在债券承销方面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法规和风控学习。相应人力成本和债券承销的收益风险指数重新被估量,一大批原本不具备发行资质的债券将被券商逆淘汰。证券公司作为做市主体,也承担了优质债券资产上市的筛选环节审核。

不过,新办法会带来债券承销成本的增加。司徒正襟表示,业务评级方式的建设,本质也是一种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证券公司从一级市场的发行上开始做好相应审核风控,使得二级市场上的债券价值得到一定程度的风险防范对冲。法务和风控的建立,将增加债券发行立项难度和审批时间成本。

宋清辉也认为,该评价办法未来施行,将会对行业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抑制投行在多领域打价格战,推动行业进行良性竞争和发展。

中国产经新闻

新增长时代的思想力

Thinking Power in the New Growth Era.

新闻拼盘 品味中国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订阅:cien_offical

微博:@中国产经新闻

投稿[email protected]

讲述,你在产经一线的故事

长按二维码关注

点击 “阅读原文” 阅读中国产经新闻数字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