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來源丨焱公子(公號ID:Yangongzi2015)


朋友老關是一個創業者,上週,他分享過一個自己公司的故事。

員工小A生性外向、主動積極,當初也正是看中這一點,老關才把他招進了公司。

小A確實主動性強,每每有事,不用老關開口,他總是第一個站起來,拍著胸脯說“讓我來”。

問題是,結果總不盡如人意,還經常要幫他擦屁股。

比如,做一個項目策劃,他經常不考慮成本,也不切合用戶需求出發;

組織一場頭腦風暴會,最後就像開了一場茶話會,開完就完了,沒有任何會議紀要和行動方案;

最離譜的是,去年應邀參加客戶的年會,小A主動提出上臺表演個節目活躍氣氛。結果,他上臺就開始講葷段子,老關連連使眼色才止住了他……

老關苦笑說:“會主動本來是好事,可就他這樣的,是不是越主動,越壞事?”

本月發第一季度績效獎金,老關經過綜合評估,給小A發得最少。

小A既委屈又不平衡,找老關理論,無果,一氣之下打了辭職報告。

像小A這樣的員工,在職場新人中非常常見,他們很主動,卻經常“好心辦壞事”。

多數時候,是因為他們對“主動承擔責任”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勇於主動擔責,不僅僅是不怕事、不推諉,遇到事情主動舉手說讓我來,更重要的,還得負責把事情做好、做漂亮。

小A之所以做不好,是缺了系統思考的能力。

“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1. 學會系統思考,才能真正擔責

網上曾流傳過一個買土豆的故事:

張三和李四職位一樣,領相同的薪水。一段時間後,張三升職加薪,李四沒變化。李四問老闆,為何厚此薄彼?

老闆說:“你現在到集市看看,今天有賣土豆的嗎?”

李四去了,回來彙報:“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有多少?”

李四被問住,又跑回市集,回來後說:“40袋。”

“多少錢?”

“您又沒有叫我問價錢。”李四很委屈。

老闆把張三叫來,也叫他去集市看有沒有賣土豆的。

張三很快從集市上回來,他向老闆彙報:

“今天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有40袋,2毛5分錢一斤。質量還不錯,價格也便宜,我帶了一個回來,您看看需要不?”

張三邊說邊拿出土豆,“我想這麼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賺錢,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週左右就可以賣掉。咱們如果全買下,還可以優惠。所以,我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在外面等您回話……”

張三和李四的做法,代表了兩種典型的工作心態。

李四是以“完成任務”的心態去做事,老闆交代一句,他執行一項,這是典型的只出手腳,不出頭腦。

而張三之所以受青睞,是因為他會更系統地考慮:老闆要買土豆,當然要考慮價格是否合適,質量是否過關,怎樣可以更優惠,甚至,能否為公司額外創造商機?

《創造卓越》一書的作者席爾瓦曾說:在任何一個和對手博弈的場合,勝利總是屬於在思想上、計劃上、以及行動上比對手高出一籌的一方。

所謂擔責,不是僅靠“拍胸口”就能實現,而必須同時依託於系統思考。

“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2. 缺乏系統思考,通常因四種思維誤區所致

現代職場中,缺乏系統思考能力,通常會因為四種典型的思維誤區所致。

“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四種思維誤區

第一種:只見局部,不見全局。

這種症狀最典型的表現是,僅專注於個別事物或某個細節,期望通過一個局部來收穫整體。

比如,一個新媒體小編要出一篇文,他期望設計一個好看的版面,在上面浪費了太多時間,因此耽誤了文章校對和時效性。

最終,一定會導致預期背離,任務失敗。

第二種:只看眼前,不看長遠。

這種症狀是典型的目光短淺,只關注於眼前,而不考慮長期可能帶來的損害。

比如,一個賣菜的小販,他可以選擇缺斤短兩,以賺取單次更高利潤;但時間一長,顧客就不會再找他買,生意不可能長久。

只看眼前的短視行為,很容易讓長期積累下的口碑毀於一旦。

第三種:只看現象,不看本質。

“我和他明明級別一樣,每天干得也差不多,憑什麼老闆給他錢多,給我錢少?”

類似這樣的抱怨,在職場中是常見的,這種心態,其實就是典型的只看現象,不看本質。

你看到的“差不多”,可能是你倆每天工作內容和時間都差不多,職級一樣,你下班他也下班,這叫現象。

但老闆為什麼給他錢比給你的多?一定不會只是因為刻意針對你。

我隨手就可以列出幾個可能的原因:

①他更懂得及時彙報,讓老闆更省心;

②他為公司帶來了更高的利潤;

③他擅長解決問題,和老闆的私人關係更好。

這叫本質。能洞悉事物本質或背後的驅動原因,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改進方案,而不僅是停留在表面抱怨。

第四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工作中出現問題時,總是就問題說問題,不能系統考量問題出現的原因,因此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行事完全沒有章法。

這種情況下,能做成純靠運氣,即便做成了,也很難形成可借鑑的經驗總結文檔,無法給後續項目提供參考借鑑。

“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3. 提升系統思考能力,可借鑑SMART原則

目標管理學中,有一項原則叫SMART,該原則即是非常典型的系統思考模型,良好運用SMART原則,可大幅提升我們的系統思考能力。

它包含五個維度:

Specific(具體)、Measurable(可量化)、Attainable(可實現)、Relevant(關聯性)、Time-based(時效性)。

“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01. Specific(具體)

一個工作目標的提出,絕不應該籠統,一定是越具體越好。

“今年我們一定要做得更好!”這就很籠統,完全找不到方向。

“今年我們要在短視頻領域發力,爭取攻下三個主流平臺。”這就很具體了。

越具體,才越能針對性給出行動方案,進而落地執行。

02. Measurable(可量化)

一個目標一定要可量化,才可分解,這樣,也才能實時監控、驗證,不斷優化策略,最終達成目標。

比如你要減肥,這的確是個具體目標,但如何更有效?

可以試著改成:2個月內,體脂減10%,體重減10KG。

基於此,你可以制定出每週計劃,如果當週沒達到,則下週增加運動強度,進一步控制飲食,以確保趕上進度。

03. Attainable(可實現)

“半年內我要練出彭于晏的身材!”

“我公眾號只有100粉絲,想寫出一篇百萬+的爆文!”

以上,叫做脫離實際,不可實現。

我們在提出一個方案或設定一個目標時,遵循的原則一定是基於當前人力、物力、成本和時間等因素下,付出相應努力、或者夠一夠即可以實現的成果,避免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04. Relevant(關聯性)

《三國演義》裡有一個經典情節:諸葛亮草船借箭。

他能夠成功,憑藉的是兩個核心因素:第一,曹操多疑;第二,天氣原因(江上大霧)。

這兩點,即是諸葛亮能夠借到箭不可或缺的關聯因素。

現實世界中,事物永遠不是獨立存在的,一個行動的實施,一定會或多或少受外部環境、政策導向、執行者能力等的影響。

越能將所有關聯因素周詳考慮,便越能妥善佈局,達成目標。

05. Time-based(時效性)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不談時效性,任何事情都沒意義。

一個任務必定有截止時間,一個項目也必定有驗收時間。時效性,確保了我們必須基於此倒推所需資源、成本,基於此,將之分解成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項,以終為始地開始工作。

“我工作最主動,獎金最少”:缺了這種能力,越積極越不值錢!

4. 善於系統思考,有勇有謀,才能持續值錢

古代戰場中,對一個將領最高的評價,叫有勇有謀。

勇,即有勇氣,敢拼敢打,一聲令下,衝鋒陷陣,一往無前。

謀,則是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謀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有勇有謀,才能奠定一場戰爭真正的走向和結果。

所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才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善於系統思考,有勇有謀的人,一定是老闆眼中不可多得的將才。

這樣的人,才能前途無限,持續值錢。


作者:焱公子,髮型光芒萬丈的跨界理工男。多年500強,專注解職場。寫有靈魂的故事,過有溫度的人生。公號: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更多職場心路、乾貨分享,歡迎加入我的免費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