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弑母,棍棒真的不一定能打出“孝子”

北大高材生弑母,这在人看来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惊的悲剧,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的阶下囚。这个从小到大都成绩优异的“别人家的孩子”究竟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境地,甚至嫌疑人吴谢宇的同学都说,我宁可相信自己会杀人,都不相信吴谢宇会杀人。

北大高材生弑母,棍棒真的不一定能打出“孝子”

犯罪嫌疑人吴谢宇

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根本想象不到会去杀人的北大高材生,他一手策划谋杀了母亲,还在母亲死后给母亲的尸体包了一百多层塑料布,每一层还加了活性炭来除味,这样的冷静和冷血,简直令人发指。

究竟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动机至今成谜,可很多人说,自从吴谢宇16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因癌症去世,他母亲谢天琴的性格就变了,她变得烦躁易怒,楼上邻居家的小孩只是在家玩儿的大声了一点,她就会冲上去大吵大闹。

而对于吴谢宇而言,母亲更是非常严厉要求,一心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吴谢宇不被允许做很多事,他从没有淘气,从没有叛逆,他出奇的自律,甚至主动跟妈妈的每一个好朋友大声打招呼,可这违背常理的“懂事”又隐藏着怎样的压抑。

棍棒可以换来一时的顺从,可仇恨的种子却已经扎根在心里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可当我们真的用打骂的方式换来了孩子一时的顺从,但殊不知,那个仇恨的种子已经被深深地种在了孩子心里。

前不久童模妈妈踹小童模妞妞的视频被刷屏,大家都难以理解,为什么亲生母亲为了让孩子赚钱竟会如此狠心。

明明还是孩子,可却要乖乖去转圈、微笑,做各种动作,还要承担远远超过大人的工作量,不禁想问,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呢?那个妈妈后来说,自己当时太累了,情绪失控了,可殊不知,我们失控状态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是不是会迎来更失控的人生呢。

北大高材生弑母,棍棒真的不一定能打出“孝子”

不要把爱当作借口,去打那个根本还不知道怎么还手的孩子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日子呢?

北大高材生弑母,棍棒真的不一定能打出“孝子”

因为太多家长都会用爱当作借口,在孩子身上去发泄自己的不如意,甚至有的家长会说,我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打,可我们生孩子难道就是为了去打他么?

年初的时候看到的一个视频,一个女孩子,只是坐在那吃饭,却突然被妈妈拽头发拽到地上,还一顿拳打脚踢。而小女孩只是默默的,没有哭,没有闹,默默承受着这一切。也许真正刺痛每一个人的大概就是女孩当时那种隐忍的眼神,之所以不反抗,或许就是因为已经太过习惯了吧。

北大高材生弑母,棍棒真的不一定能打出“孝子”

比体罚效果更好的两种教育方法

其实每个家长都一定体会过那种孩子不听话时的难以克制的怒火,出门不穿衣服,不买就在地上打滚,到了游乐场就不回家,放学回家从来不知道写作业,相信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吧,因为比起动画片,比起玩游戏,谁会觉得做作业更有趣呢?那除了打以外,我们究竟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教育孩子呢。

这里想给各位家长分享两个除了打孩子以外可以惩罚孩子的方法:

1、暂停法(time out)

什么是暂停法呢?难道是在孩子大闹的时候有一个暂停键可以按么?当然不是这样的。暂停法的具体操作办法其实是让家长在一段时间内不去关注孩子。曾经有人用几个月的宝宝做一个实验,宝宝和妈妈面对面,第一组,宝宝看妈妈的时候,妈妈就回看宝宝,对宝宝微笑,这一组的宝宝会很开心。第二组,宝宝看妈妈的时候,妈妈就是不看宝宝,不管宝宝努力逗妈妈,妈妈就是保持面无表情,然后就会发现,这组的实验还没有持续超过一分钟,宝宝就受不了了。

所以我们说的暂停法,不是去暂停孩子,而是暂停父母对孩子的关注。父母可以跟孩子说,宝宝你这样是错的,我们现在要time out一分钟。而这一分钟里,让孩子静静地站在一个角落,父母都不去关注他,让他自己去反思错误的行为。实践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这种不体罚的惩罚其实对孩子是更有效的,但也不可以经常用,只是在孩子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误的时候才可以使用。

2、引导法(introduction)

什么是引导法呢?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孩子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不要认为小孩子听不懂,哪怕是一两岁的孩子,如果你能耐心去跟他讲道理的话,他也是能够听懂的。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你对他大吼大叫其实起不到好的效果,因为孩子有时候也不是故意的,你大喊的话,孩子可能还会更惊慌。这个时候不妨耐心跟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玻璃杯子拿的时候要小心,因为它容易碎,一旦碎了就不能用了,而且还有可能会弄伤宝宝。

但有一点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其实记忆力很差,有时候不是故意不听话,而是他真的不记得了,所以我们就要耐心一点,哪怕是一样的事情也要多告诉孩子几次。

而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我们也应该尽量做到温柔而坚定地拒绝,既不是直接回绝,也不是被孩子的哭闹说服,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拒绝,但要温柔,要讲道理,用尽量和缓的情绪让孩子平复下来。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足以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

其实每一个大人也都曾是孩子,当你看着那个哭闹着的孩子的时候,会不会也想起那好像就是曾经的自己。而我们去对待孩子的态度,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足够有智慧,也许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

虽然当家长不需要考任何资格证,但还是希望每一个父母能为了孩子多去学习,跟孩子一起成长,用我们的爱和包容去温暖孩子,不要让孩子今后一生都要去治愈童年的阴影。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足以治愈一生的幸福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