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時間,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這篇內容來自「重構自己」公眾號,分享職場進階和個人成長的乾貨。

不僅教會你自我管理的各種方法,幫你高效學習和工作,也會分享職場進階的必殺技,讓你的成長速度遠超同齡人。

今天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如何利用每天晚上8:00-10:00的時間,來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話不多說,咱們一起來掰扯掰扯這件事吧。

「八點到十點並非學習黃金期」

Taka 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經提到過,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8:00-10:00的時間段可能並非是一個自我提升的黃金期,不適合進行「高強度的學習」

就拿 Taka 自己的例子來說吧。

我住的算是離公司蠻近的了,每天下班走路回家也就1,20分鐘,但是每天下班回到家歇會吃個晚飯,再隨便東收拾一下西收拾一下,一晃眼也到了9,10點鐘了。

再說,到了這個時間點,

精力已經被白天的工作任務消磨得差不多了,僅剩的一丟丟精力根本不足以支撐我去專注地學習。

所以我每次掙扎著想要學習的時候,都發現效果特別不理想。

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时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學著學著整個人就放空了,單詞書翻開之後一直停留在同一頁,等再回過神來的時候,哦,好像到點該睡覺了。

你看,如果白天工作特別忙或者自制力不是很強的話,這個點安排「高強度的學習任務」其實是很難實現的。

所以,今天 Taka 會給大家介紹一個現在我每天下班後都會做的事情,不需要太久時間就可以完成,而且又不費力,幫助了我很多。

也希望對想要自我提升的你能夠有所幫助。

「是什麼」

它就是「覆盤」

這個概念原本是一個圍棋術語,指的是博弈結束以後,雙方棋手把剛才的對戰再重複一遍,並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得去思考:

  • 為什麼要 「走」這一步;

  • 這一步走得好不好;

  • 好在哪裡;

  • 如果不這樣走,還可以怎樣走;

  • 怎樣走,才是最佳方案

用這種方式,找出雙方攻守的漏洞,來提高自我水平

現在「覆盤」這一理念已經成為很多企業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管理活動中支持項目不斷改進和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雖是作為一種「項目管理方法」,但是我們也可以來換個思路,把項目用的管理方式簡化後用到我們「個人管理」上,以此來自我提高,也同樣適用的。

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时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應用到我們個人生活和工作中,每日晚上的覆盤大致可以這樣來考慮,幫助我們審視、修正、起航

  • 我今天做了哪些工作或事情;

  • 進度和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

  • 如果是的,為什麼可以做得好,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 如果不是,是遇到了哪些困難,怎樣才能解決;

「有什麼好處」

幫助我們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知其然

知其然,簡單來說分兩點:

一是「知道自己每天做了什麼」,二是「知道達到了什麼樣的結果」。

咱們先來看第一點。

Taka 身邊經常有人說自己每天像個陀螺一樣,不停地轉啊轉,忙得腳不沾地。

但是卻又總覺得自己每天過得渾渾噩噩的,不知道自己具體做了什麼,所以有時候也在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瞎忙」,忙著忙著最後把自己忙暈了。

如果每天晚上可以拿出一丟丟時間來進行復盤,認真回顧一下自己這一天,列出做過的工作或完成的任務,就會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今天都做了什麼,有哪些還沒有做。

瞭如指掌,就不會覺得自己在瞎忙

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时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再來看第二點。

我們大多數人的確可以把一件任務「做完」,但是很少會去考慮是不是把它「做好」了。

那麼做完和做好,二者的區別是在哪裡呢?

咱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一下。

Taka 有一個朋友做新媒體運營的時候,帶過兩個實習生,當時朋友給他們兩個安排了同一個任務:

「統計微博後臺數據」

後來,兩個實習生也都完成了任務要求。換句話說,他們都「做完」了這件事。

但其中一個實習生,不僅將後臺數據展示出來,並且,根據數據情況,他還列出了用戶感興趣的幾大內容版塊。同時,針對接下來的內容選題方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A、B、C。

這就是「做好」。

朋友講到,雖然是同期進來的兩個人,卻在這一件任務上就對他們有所區分了。

所以,你看,「做完」和「做好」不同,是因為「我們每個人對任務的完成標準要求不同」。

每天進行復盤,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結果是什麼,是否達到了自己的預期以及對方的預期。

到底是「做完」還是「做好了」,這也算是給自己的工作成果一個交代。

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时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知其所以然

知其所以然,換句話說,就是通過覆盤,我們知道已經完成的事情「為什麼好」或者「為什麼不好」,從而來讓「不好變好」,讓「好變得更好」

來舉個例子。

剛接觸寫文章的時候呢,Taka 每發一篇稿子,都會分析一下後臺各種數據和留言。

如果反饋不錯,我就會分析一下為什麼好,好在哪裡

  • 從影響文章好壞的三個主要維度去分析:選題,標題,文章內容。

  • 是選題好 、標題取得好 、還是文章內容寫的好。

  • 標題好,是為什麼好;選題好,那麼最初是怎麼定的這個選題;文章內容好,好在哪裡,角度 、文風、還是邏輯?

然後,將其總結成我自己的經驗

,來幫助自己一直不斷摸索積累,逐漸更好。

如果不好,那麼為什麼不好,也將原因做下分析,這樣在下次工作的時候,可以避開之前踩過的雷,不為錯誤買第二次單。

提高自己對於生活的把控感

每天晚上簡單覆盤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其實是特別容易的一件事,但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在做這件事。

為什麼呢?

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时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有些時候,是因為逃避。覺得自己白天沒有做什麼事情,一天浪費過去了,內心有愧疚感,不敢面對。

所以晚上大把的時間用來刷手機熬夜看劇,也沒有勇氣來回顧自己的一天,然後稀裡糊塗地進入接下來的一天,週而復始,惡性循環

但是每天做一次小小的覆盤,可以讓我們從面對自己的一天開始來改變自己

「如果覺得今天沒做什麼事,想一下明天可以做什麼」。

去面對今天好的事情,也直面今天不好的事情。這樣對於生活中的「好與不好」,我們都會有一個梳理,慢慢變得心中有數,對自己的生活拎得清。

而且,你在思考如何去改善這些「不好」的時候,也會慢慢培養你對生活的控制感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維,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如何做」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如何做到這一點吧。

Taka 給大家總結了簡單易行的四步,大家按照這個一步步來就好,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進行調整。

你可以很詳細得去做,你也可以簡單做一下,你可以在公交車上邊聽歌邊回顧一下,你也可以抽出半個小時認真總結一下,或者你哪怕利用睡前的10分鐘在腦海裡過一下也可以。

只要你做了,就比99%不做這件事的人每天多進步一點點!

如何利用晚上8:00-10:00的时间,拉开与别人的差距?

第一步:

列單子,列出工作上做了什麼事,生活上做了什麼事;

第二步:

  • 工作上,自己對結果滿意麼?想一下好的結果為什麼好;壞的結果為什麼壞;

  • 生活上,自己開心麼?如果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是由於哪些因素導致的呢?

第三步:

  • 工作上,好的地方如何能更好,不好的地方如何改變?

  • 生活上,不開心的事情是需要如何解決,自己才能開心起來?

第四步:

  • 需要求助什麼人來解決?

  • 需要什麼資源?

敲黑板,劃重點,Taka 來佈置今天的作業啦!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在於以下兩點:

大家都在做的事,你將它做到極致;

有用但是99%的人都沒堅持在做的事,而你去做了;

來告訴Taka 你做了什麼,為了讓生活和工作更好,你準備做哪些事情。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請在文末給我點「在看」吧~

我還在「重構自己」

裡還寫了《 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十分鐘就能學會並可以終生受用的技能 》,希望也可以幫助「迷茫」的你找到方向!

想知道的同學,長摁下方二維碼關注後回覆「十分鐘」就可以啦~

點個「在看」

分享這篇反雞湯,打碎你朋友圈的虛假「幻想」

戳戳戳<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