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1+X证书制度,教育部如何改革职业教育?

2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会上,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如何建?如何支持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有哪些工作考虑?做了回应,下面一起来看↓↓↓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政策

振兴职教,教师先行。据悉,职教20条中第12条显示,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

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

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数据

2018年,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

“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中职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1.48%;高职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

谋划

一、完善“双师型”特色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研制《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体系,明确新时代“双师型”教师素养的国家要求。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布局结构,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性大学参与、产教融合的职教师资培养新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任用管理制度。

二、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印发《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聚焦战略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项目式教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分级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队伍。

三、聚焦“1+X”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对接“1+X”证书制度试点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实施职业院校教师境外培训计划,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校长赴德国研修,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经验。

四、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

建立校企共建的100个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100个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完善“固定岗+流动岗”资源配置新机制,支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聘请产业导师到学校任教,遴选、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

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

《方案》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什么?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

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分为初级、中级、高级。

院校在试点工作中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处理好1与X的关系,坚持育训结合、内外结合、长短结合,促进书证融通,以人才评价模式改革带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不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

面向社会招募培训评价组织

王扬南所长提到,这次的证书是一个全新的制度设计,无论是证书的内涵,证书的功能,还有证书的管理和以后的实施、质量保障等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制度设计。

X证书制度的实施目前在启动的筹备阶段,前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和职教所已经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出了招募公告,得到了社会各界积极的响应,有260多家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到招募当中。目前已经起草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进行整体部署,还起草了《关于社会培训机构的遴选和管理的办法》等制度性文件,将随着试点的启动会不断完善并发布。

试点工作将计划于3月启动

试点工作将计划于2019年3月启动,从五个领域的证书开始,年内陆续启动10个左右,在部分地区遴选符合条件的院校开展试点,试点的省份采取自主申报的方式确定,试点的院校采取自主申报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方式确定,未纳入试点范围的省份和院校也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自行开展试点工作。

目前计划2020年下半年进行试点工作的总结,为全面实施做好准备,2021年以后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更多职业技能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1+X证书制度。

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

《方案》提出“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目标。如何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一起听楼旭庆副巡视员的介绍↓↓↓

数据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十三五”期间实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项目,支持各省份推荐的100所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十三五”期间对每所项目高校拟投入1亿元。

广东、河南等20多个省(区、市)出台了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文件。

300所地方本科高校参与改革试点,大多数是学校整体转型,部分高校通过二级学院开展试点。

进展

教育部通过部门协同、部省合作,持续推动转型改革向政策保障、深度转型、示范引领迈进。一是做好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顶层设计;二是支持省级试点高校发挥示范作用;三是加大对应用型高校的投入力度;四是完善产教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

谋划

■一是要支持各地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在高校设置工作中更加重视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推动高等学校多样化办学、特色化发展。

■二是推动高校招生计划向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倾斜,提高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比重。新增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主要向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倾斜。

■三是重点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平台和基地建设,鼓励吸引行业企业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设施。

数说新时代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队伍、1+X证书制度,教育部如何改革职业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