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够真正把太极的含胸拨背讲明白?谁能够做到?

山山水水108


世人不知太极拳,只从字里觅真言。中气一贯天地人,方叹造化本自然!

诸位看官,要知说这太极拳呀,本无神秘之处,我们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因为道法自然呀!这自然二字谁能知晓?老子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拳是自然而然的,那为何还要说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呢?岂非多余?不然!这一切都为一个“中”字服务,为中气贯通服务。所谓中,即太极之所在!

所以,以前只讲中正安舒,心平气和,为什么?因为古人行走坐卧都很有讲究,比如正襟危坐等,不需要特别强调身法,现在则不然,人们失中失正太多了。所以,练拳者,先不要在拳中寻身法,先在生活里看看自己的行走坐卧怎么样,是否能够做到中正安舒?

来看题中所问“含胸拔背”。其实上面也有些提及,这个身法要和虚灵顶劲,松肩沉肘相结合,目的是要做到气沉丹田中正安舒,目的是做到上下贯通,达到平衡,目的是要构建“太极体”。

具体怎么做?锁骨唯有含意,气下沉,胸口不可憋气,背部安舒,这一切是有其意而无其形。如果留于形,就过了,容易做成驼背,压抑胸中浩然之气,这种练法就是病,就练会伤身体,不利于气血疏通,会得病。

总之,太极身法不可不察,要在行走坐卧中练习,有其意而无其形,最后还不明白,找个明白的师父调调桩就懂了。








一太極


含胸拨背是太极拳的基本身法要求,是刚练太极拳时每个师傅都会告诉徒弟的基本知识,但近期通过在公园转悠,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含胸拨背,只是一知半解,人云亦云,照猫画虎,浪费时间。 那么,什么是含胸拨背呢?我们看一下当前网上几种流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含胸就是像拳击和散打一样,胸内含,背后撑,且两肩微向前合,使背部有一个向外的圆形; 第二种说法:把背部绷展,感到整个背部皮肤绷得紧紧的,好像有人捏着脖领往上提一样,使你不由自主地直起腰来; 第三种说法:含胸拨背是为了把胸式呼吸调整为腹式呼吸,更好地保证呼吸的上下通畅。 如果你真是这样做了,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以上讲得都是错的,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含胸拨背呢?下面我们捋一捋: 1. 胸部刻意内收只会造成驼背,对健康没一点好处。大家可以看一看,真正太极练得好的,那一个不是站得很直,让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2. 含胸是与挺胸相对而言的,挺胸就会努气,是过去武林界极力抵制的三大弊病之一。 3. 含胸的作用是为了有利于化劲,而拔背的作用则是为了有利于卷劲和放劲,所以它们在技击上是蓄发相变的关系。 4.含胸的目的是拨背,意不在含胸,练拳中想着含胸的人都是错的,因为意是在后背的,这是不传之秘。 5. 含胸是虚含,不是实含,和胸部肉体内收没一点关系,而是指意念上的内含。 6.含胸就是空胸,练到最后就是忘掉胸部,让内劲在背部的上下运动。 7.含胸是胸部中正自然,不凹不凸,也就是大家正常站立的状态,不要刻意地改变上身的状态。 8.所谓拔背是指劲走后背,前胸为阴,后背为阳,背有上下有意气贯通之意。 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指出:含胸者,胸略内涵,使气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则气拥胸际,上重下轻,脚跟易于浮起。拔背者,气贴于背也。能含胸则自能拔背,能拔背则能力由脊发,所向无敌也。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含胸拨背的内在要义,大家千万要细心体会,不要走弯路。


山山水水108


中化文化五千年,字词含义博大精深。涵(含)胸拔背光从字面上解读为涵胸指虚松扩空间,又指开的当中路含有意念合意,这也符合前为阴为虚,并前边上下又为阴阳,指意念在丹田为实,胸虚。也是为含胸增虚空间。再论拔背,拔背字面意就是带有力道拔伸为实,百会虚领,颈竖,肩松沉内旋下后虚虚旋撑开,腋虚圆空肱时里旋微开,这也是使胸部增大空间。会阴上提臀敛下顺沉。双胯和大腿内后下旋后侧外撑开。百会和会阴上下在一条垂直线上,身整中正,不猫腰。这样后背感觉是十字撑伸拔,上后双背肩侧肌受力向下侧撑拔伸,两臀大肌向下前及两侧伸拔,虽然会阴上提,但尾椎是向下沉的。这样上虚领,下沉伸,双背肩肌和双臀大肌外扩撑,就形成十字力,即感觉后背在撑拔。但是任何事件多有个度,这各个用力力道必须要适度,不能拔苗助长,这各样力要练者自身控制及感觉,哪就要用意念来支佩,意念统指心和大脑结合。


黄合进


是初级阶段,练习伸筋拔骨,时以防练错,气横胸,练出毛病来。比方说有的老师教太极拳架时配合呼吸,能把人练成胸闷气短的毛病。太极拳,从脚到头顶有一条中轴,领起来,练拳时以中轴为中心划圆,中轴只能转动,千万不能晃动,练出轴劲,慢慢就练出中定劲。


太极人58


一句话:不挺胸就是含胸,含胸自然能拔背。其它不用多想,立身中正就行。凡事过于刻意就失去了自然,不自然就不是太极之理。





叩天奇


实践出真知。太极拳的含胸拔背说是说不太清楚的,就算说清楚了,对初学者也是云里雾里的。太极拳讲的是意,先有点那个意思就行了,真正的含胸要练松到一定程度后自己会有感觉,两根锁骨像要掉下去一样,这样胸就空出来了,成了含胸。关于拔背也要等背拉开了才有感觉,开始用一点意识,命门后撑,命门以下下沉,然后把大椎领起来就行了。功夫练松到一定程度就知道了。这是本人的一点感悟,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不喜勿喷。谢谢!


许金科


中气一落入地间,行走坐卧需自然,一呼一吸阴阳现,功在生活之中验,太极奥妙在此间!


太极养生758


习练太极拳,最基础的身法要求就是虚领顶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等基本要求。含胸拔背是老拳谱的说法,就是说不要挺胸,使意气内含。实际上就是肩背放松,胸椎向后的状态,因为你胸不前挺了,后背自然就直了,脊椎就处于放松状态,打拳才能支撑八面,利于劲的传导。但好些人往往把凹胸驼背当成含胸拔背了,是错误的理解。其实是做过了,只需要在自然挺胸的情况下放松那么一点点,就是含胸拔背。虚领顶劲、含胸拔背都是调直身形的,并且是在打拳过程中必须做到的。


惠惠的小船


只练过十多年的太极拳,不敢班门弄斧。但对于“含胸拔背”,结合前人的见解,我想这是不是一种发劲前的准备动作呢?如猫起跳之前的弓背!古人对太极拳动作的描述,是否还有不详尽之处?不得而知。总之,今人要是在盘架子过程全部含着个胸,弓起个背来,实在太难受难看了。


古琴清韵


太极拳理论全是一派胡言乱语,许晓冬没含胸拨背打的雷雷成“包公””,打的田野大师成花脸,……,太极骗子大师们有本事出来打打,用拳头说话,别天天自我意淫胡说八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