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也许你听过哈尼梯田,听过紫鹊界梯田,却不一定听过庄浪梯田。美丽的梯田不单单属于南方,它也属于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被中外人士誉为“世界奇迹”

甘肃平凉市的庄浪梯田,也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梯田,它是现代人创造的奇迹。

地处甘肃六盘山麓的庄浪县,位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境内山多沟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环境恶劣。

20世纪60年代以来,庄浪人克服重重困难,修成梯田近百万亩,将昔日光秃秃的山岭变成了一个山川秀美的“梯田王国”。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出镜:西风瘦马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1998年,庄浪人兴修梯田的伟大壮举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

同年庄浪县被水利部命名为“全国梯田化模范县”,梯田化工程被国内外知名专家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被中外人士称誉为“世界奇迹”。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南方梯田的美往往与丰沛的降水、地表水有关,是水塑造了南方梯田的灵性与魂魄。

它们把梯田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海子,倒映着天光云影,让梯田的“线条美”得到了最强烈的表现。而在陇东陇中的黄土沟壑区的梯田,则多是在干旱苦焦的地方修筑而成。

因为是旱地,这里的梯田少了一分灵动清秀,却多了几分苍凉大气。

除了黄土的苍黄外,就剩下了绿一种主色调。墨绿、浅绿、嫩绿、暗绿、青绿、黄绿、翠绿的浪花泼溅而来。

一阵风刮过来,条状的梯田像条条丝绸飘举,这里的山川坡也好像在经历了无数创伤后,又重新活过来一般。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出镜:西风瘦马


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有学者将梯田与长城媲美,说它们同是人造奇迹。

不同的是:长城是古代皇帝强迫人民修筑的,梯田则完全自发修筑,经过千年形成规模,一切顺其自然。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线方向修筑的条状阶台式或波浪式断面的田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复式梯田等。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中国有着世界第三的国土面积,其中适合耕种的平原只占30%,余下皆是崎岖不平的山地,打猎摘果不足以果腹,民以何为生?

智慧的农耕先民依山顺势,沿着等高线在山坡上开沟挖渠、筑起田埂、平整土地,发明了梯田。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卢清国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县博物馆 摄影:卢清国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县博物馆 摄影:卢清国

专家据庄浪卧龙乡下川里出土的马牙齿及碎骨片化石推断,在距今200万年,庄浪一带林木繁茂,水草旺盛,气候温暖湿润。

根据史籍记载,先秦至宋元2300余年间,庄浪东北是大面积原始森林区,中部及西南部密生林木,遍长牧草,属于温带草原地区。

先秦至汉末,西北方十几个少数民族南侵,大面积土地成为少数民族的游牧地。

唐时,陇右发展成为“国家粮仓”,同时建成了规模很大的养马基地,北宋、金至元,庄浪仍然是林草丰美,牛羊成群。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资料

剧变是明清以后的事,据明万历《庄浪县志》记载,当年,这里“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麦子长得像马毛,亩产很难过百斤。”

人民过的是“早吃野菜午吃糠,晚上清汤照月亮”的生活。山高地陡,水土难留,全县1553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都有1000万吨泥沙流失,每年平均要被剥去6毫米土层。

“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冲到沟里头”、“无雨苗枯黄,有雨泡黄汤。”就是当年水土流失的真实写照。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资料

庄浪是甘肃省18个全国干旱贫困县之一,早在1952年,庄浪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梯田建设,那是为响应“兴修黄河水利,根治黄河水患”的国家政策而实行的。

当时由于条件所限,修筑的不是现在的水平梯田,而是坡度梯田。

移动土方是高强度体力劳动,当时人们生活穷困,多数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体力严重不支,为了赶工,有些身体孱弱者竟累死在田埂上。

兴修梯田初期,由于缺乏科学指引,加之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土质疏松不稳,意外滑坡事故时有发生,有人就这样永远长眠于土方之下。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摄影:卢清国

1964年后,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学习大寨人,修建大寨田的群众运动在庄浪大地热火朝天地展开。

庄浪县委、县政府应时作出了《庄浪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决定》,成立了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

全县组织了15万精壮劳力上山修梯田,下川治河堤,拉开了庄浪梯田建设的序幕,掀起了兴修梯田的第一次高潮。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摄影:卢清国

在当时的梯田建设中,总结和推广了“等高线,沿山转,宽适当,长不限,大湾就势,小湾取直”和“死土深翻。

活土还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科学种田,提高单产”的兴修梯田与粮食增产“双项”技术。

打破公社、大队地界,统一规划,连片治理,出现了百人会战、千人会战、万人会战的梯田建设大战场。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资料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资料

兴修梯田的高潮阶段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政府根据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形势。

通过实行劳动积累工制度和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兑现补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群众积极性。

那时候每逢农闲时节,群众会自觉走向田间地头,挥舞铁锨锄头,吆喝牲口骡马赶修梯田,常见山坡上彩旗飘飘。

深沟里人马嘶鸣,不论男女老少,一个个挥汗如雨,有时候还挑灯夜战,场面非常壮观。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资料


庄浪人用双手和汗水

塑造了一个梯田王国

这个独特的纪念馆浓缩了庄浪梯田近五十年的变迁史。

纪念馆内共收藏有反映庄浪梯田化建设历程的相关实物和资料128件,展厅共分5个部分。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 摄影:卢清国


以图、文、物相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和记录了庄浪县梯田化建设的几个重要阶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描画出40万庄浪儿女不畏困难、前赴后继、征山治水、改造山河、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历史场景。

纪念馆再现了他们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庄浪发展史上“修梯田,兴产业,富人民”三部曲的宏伟画面。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藏资料

庄浪人民用双手和汗水,塑造了一个“梯田王国”,从1964年到1998年,历时34年的梯田建设。

庄浪人整整付出了两代人的心血,先后有30人为此献出生命,116人负伤致残,义务投入劳力5670万个,累计移动土方2.76亿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全县水平梯田累计达到98.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5.3%。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 摄影:官子

百万亩水平梯田,以倚天巨笔写下了庄浪历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也写下了一串令世界惊叹的数字:

累计投劳5670万人次,移动土石方2.76亿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见方的土墙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陇原大地上的现代奇迹,移动土石方可绕地球六圈半

庄浪梯田生态景区观景台 摄影:卢清国


贴士:我采集了关于庄浪梯田的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全年都可以来玩。

自驾路线

兰州出发:兰州——青兰高速(约220公里)——静宁县——S218(约75公里)——庄浪县

西安出发:西安——西安绕城高速——咸阳——连霍高速(约140公里)——宝鸡市——宝汉高速(约105公里)——陇县——S203——华亭县——S304——庄浪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