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也許你聽過哈尼梯田,聽過紫鵲界梯田,卻不一定聽過莊浪梯田。美麗的梯田不單單屬於南方,它也屬於中國西北的黃土高原。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被中外人士譽為“世界奇蹟”

甘肅平涼市的莊浪梯田,也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梯田,它是現代人創造的奇蹟。

地處甘肅六盤山麓的莊浪縣,位於黃土高原溝壑區,境內山多溝深,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環境惡劣。

20世紀60年代以來,莊浪人克服重重困難,修成梯田近百萬畝,將昔日光禿禿的山嶺變成了一個山川秀美的“梯田王國”。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出鏡:西風瘦馬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1998年,莊浪人興修梯田的偉大壯舉被《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後,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

同年莊浪縣被水利部命名為“全國梯田化模範縣”,梯田化工程被國內外知名專家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被中外人士稱譽為“世界奇蹟”。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南方梯田的美往往與豐沛的降水、地表水有關,是水塑造了南方梯田的靈性與魂魄。

它們把梯田變成了一個個美麗的海子,倒映著天光雲影,讓梯田的“線條美”得到了最強烈的表現。而在隴東隴中的黃土溝壑區的梯田,則多是在乾旱苦焦的地方修築而成。

因為是旱地,這裡的梯田少了一分靈動清秀,卻多了幾分蒼涼大氣。

除了黃土的蒼黃外,就剩下了綠一種主色調。墨綠、淺綠、嫩綠、暗綠、青綠、黃綠、翠綠的浪花潑濺而來。

一陣風颳過來,條狀的梯田像條條絲綢飄舉,這裡的山川坡也好像在經歷了無數創傷後,又重新活過來一般。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出鏡:西風瘦馬


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有學者將梯田與長城媲美,說它們同是人造奇蹟。

不同的是:長城是古代皇帝強迫人民修築的,梯田則完全自發修築,經過千年形成規模,一切順其自然。

梯田是在丘陵山坡地上沿等高線方向修築的條狀階臺式或波浪式斷面的田地。

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產作用十分顯著。按田面坡度不同而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複式梯田等。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中國有著世界第三的國土面積,其中適合耕種的平原只佔30%,餘下皆是崎嶇不平的山地,打獵摘果不足以果腹,民以何為生?

智慧的農耕先民依山順勢,沿著等高線在山坡上開溝挖渠、築起田埂、平整土地,發明了梯田。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盧清國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縣博物館 攝影:盧清國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縣博物館 攝影:盧清國

專家據莊浪臥龍鄉下川裡出土的馬牙齒及碎骨片化石推斷,在距今200萬年,莊浪一帶林木繁茂,水草旺盛,氣候溫暖溼潤。

根據史籍記載,先秦至宋元2300餘年間,莊浪東北是大面積原始森林區,中部及西南部密生林木,遍長牧草,屬於溫帶草原地區。

先秦至漢末,西北方十幾個少數民族南侵,大面積土地成為少數民族的遊牧地。

唐時,隴右發展成為“國家糧倉”,同時建成了規模很大的養馬基地,北宋、金至元,莊浪仍然是林草豐美,牛羊成群。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資料

劇變是明清以後的事,據明萬曆《莊浪縣誌》記載,當年,這裡“十山九坡頭,耕地滾了牛,麥子長得像馬毛,畝產很難過百斤。”

人民過的是“早吃野菜午吃糠,晚上清湯照月亮”的生活。山高地陡,水土難留,全縣1553平方公里的土地,每年都有1000萬噸泥沙流失,每年平均要被剝去6毫米土層。

“天上下雨地下流,肥土衝到溝裡頭”、“無雨苗枯黃,有雨泡黃湯。”就是當年水土流失的真實寫照。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資料

莊浪是甘肅省18個全國乾旱貧困縣之一,早在1952年,莊浪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梯田建設,那是為響應“興修黃河水利,根治黃河水患”的國家政策而實行的。

當時由於條件所限,修築的不是現在的水平梯田,而是坡度梯田。

移動土方是高強度體力勞動,當時人們生活窮困,多數人還掙扎在溫飽線上,體力嚴重不支,為了趕工,有些身體孱弱者竟累死在田埂上。

興修梯田初期,由於缺乏科學指引,加之黃土高原丘陵地帶土質疏鬆不穩,意外滑坡事故時有發生,有人就這樣永遠長眠於土方之下。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攝影:盧清國

1964年後,中央發出“農業學大寨”的號召,學習大寨人,修建大寨田的群眾運動在莊浪大地熱火朝天地展開。

莊浪縣委、縣政府應時作出了《莊浪縣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的決定》,成立了農田基本建設指揮部。

全縣組織了15萬精壯勞力上山修梯田,下川治河堤,拉開了莊浪梯田建設的序幕,掀起了興修梯田的第一次高潮。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攝影:盧清國

在當時的梯田建設中,總結和推廣了“等高線,沿山轉,寬適當,長不限,大灣就勢,小灣取直”和“死土深翻。

活土還原,配方施肥,改良土壤,科學種田,提高單產”的興修梯田與糧食增產“雙項”技術。

打破公社、大隊地界,統一規劃,連片治理,出現了百人會戰、千人會戰、萬人會戰的梯田建設大戰場。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資料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資料

興修梯田的高潮階段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府根據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新形勢。

通過實行勞動積累工制度和納入各級政府目標管理、兌現補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調動群眾積極性。

那時候每逢農閒時節,群眾會自覺走向田間地頭,揮舞鐵鍁鋤頭,吆喝牲口騾馬趕修梯田,常見山坡上彩旗飄飄。

深溝里人馬嘶鳴,不論男女老少,一個個揮汗如雨,有時候還挑燈夜戰,場面非常壯觀。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資料


莊浪人用雙手和汗水

塑造了一個梯田王國

這個獨特的紀念館濃縮了莊浪梯田近五十年的變遷史。

紀念館內共收藏有反映莊浪梯田化建設歷程的相關實物和資料128件,展廳共分5個部分。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 攝影:盧清國


以圖、文、物相結合的形式,詳細介紹和記錄了莊浪縣梯田化建設的幾個重要階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描畫出40萬莊浪兒女不畏困難、前赴後繼、徵山治水、改造山河、敢叫天地換新顏的歷史場景。

紀念館再現了他們用智慧和汗水譜寫莊浪發展史上“修梯田,興產業,富人民”三部曲的宏偉畫面。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中國梯田化模範縣紀念館藏資料

莊浪人民用雙手和汗水,塑造了一個“梯田王國”,從1964年到1998年,歷時34年的梯田建設。

莊浪人整整付出了兩代人的心血,先後有30人為此獻出生命,116人負傷致殘,義務投入勞力5670萬個,累計移動土方2.76億立方米。

截至2005年底,全縣水平梯田累計達到98.6萬畝,佔耕地總面積的95.3%。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 攝影:官子

百萬畝水平梯田,以倚天巨筆寫下了莊浪歷史上最為壯麗的一頁,也寫下了一串令世界驚歎的數字:

累計投勞5670萬人次,移動土石方2.76億立方米,若堆成一米見方的土牆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隴原大地上的現代奇蹟,移動土石方可繞地球六圈半

莊浪梯田生態景區觀景臺 攝影:盧清國


貼士:我採集了關於莊浪梯田的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全年都可以來玩。

自駕路線

蘭州出發:蘭州——青蘭高速(約220公里)——靜寧縣——S218(約75公里)——莊浪縣

西安出發:西安——西安繞城高速——咸陽——連霍高速(約140公里)——寶雞市——寶漢高速(約105公里)——隴縣——S203——華亭縣——S304——莊浪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