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和明英宗,一个被金俘虏一个被蒙古人俘虏,结局天壤之别,你怎么看?

狼烟啸起


徽钦二帝和明英宗都被北方游牧民族给掳去了,为何明英宗能够回来,徽钦二帝却只能老死北疆呢?

(徽钦二帝剧照)

说起来,三人当时所处的情况,是差不多的。无论是金国,还是瓦剌,当时都没有能力灭了中原的汉民族国家。在没有能力灭掉中原国家的情况下,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金国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选择把徽钦二帝留在国内。瓦剌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却选择把明英宗送回明朝。显然,不管是金国,还是瓦剌,他们的做法都是正确的。那么,既然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表现方式,却截然不同呢?

我认为,徽钦二帝和明英宗虽然所面临的情况差不多,但是,金国和瓦剌各自的诉求还是不一样的。而正是因为这种不一样,才造成了两国对待俘虏皇帝不一样的态度。

金国的诉求是什么呢?就是他们想守住占领北宋的那一部分国土。

确实,他们当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灭亡宋朝,能守住他们所占领的那一部分北宋的国土,已经是不错的了。但是,这一部分国土,当时的反抗异常强烈。金国如果想直接管理,势必遭到宋朝军民的各种打击。他们害怕这种打击,所以,便想到要立一个傀儡政权来缓冲一下。让这个傀儡政权代为受过,宋朝军民不能把矛头直接指向他们。

(赵构剧照)

当时在立谁为傀儡皇帝的时候,他们是有过争论的。当然了,不管怎么争论,有一点是态度坚决的,就是不能立赵家皇室的人为傀儡皇帝。因为立赵家皇室,其号召力是非常强的,很容易反戈一击对抗金国。

既然赵家皇室的人,不能立为傀儡皇帝,自然就不可能把徽钦二帝放回来了。

不过,他们也不想徽钦二帝给杀掉。因为杀掉这两个皇帝,必然引起宋朝更强烈的反抗。一旦宋朝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反抗,金国就守不住他占领的土地了。

而且,当赵构建立南宋以后,他们又发现了留着徽钦二帝的好处。就是可以用这两个皇帝作为要挟,来和南宋议和。如果南宋不想议和,坚决反抗,那么,金国就会把这两个皇帝给送回宋朝。就算徽宗先死了,钦宗还在。把钦宗送回宋朝,也会让赵构够难受的。

事实上,他们留着徽钦二帝,用他们和南宋议和,确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南宋的战争处于攻势的情况下,却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还杀了坚决主战的岳飞。可以说,金国实现了大赢。

(明英宗剧照)

我们再来看看,瓦剌的诉求是什么?瓦剌是想从明朝那里获得更多的财物。

当时和明朝开战的,事实上并不是瓦剌整个国家,而只是瓦剌的太师也先。当时的瓦剌大汗脱脱不花是并没有参与进来的。

当时,因为明朝在给瓦剌岁赐的时候,本来是大汗有一份,太师也先也有一份的。后来,明朝觉得当了冤大头,所以减少了给也先的一份,这让也先很不满,因此才提兵和明朝作战。也先当时是权臣,他想提兵就提兵,脱脱不花大汗也把他没办法。但没办法,可以不支持。因此,就只有也先的军队在和明朝打。

他们在土木堡打败了明军,俘获了明朝的皇帝明英宗。但事实上,并没有获得什么财物。于是,也先就以明英宗为要挟,向明朝索取财物。谁知道明朝却不给,而且重新立了一个皇帝,遥尊明英宗为太上皇。

这样一来,明英宗就没什么价值的。也先也觉得很没面子,因此提兵进攻北京。谁知道打北京又打败了。财物没捞到,又打败了。这还不算严重,更严重的是,脱脱不花大汗因为他打败了,暗中和明朝眉来眼去,想联合明朝,夹攻也先,夺了也先的权力。

也先意识到这一点,先下手为强,把明英宗放了回去,想以此获取明朝的谅解。

有人说,也先放明英宗回来,是为了扰乱明朝朝廷。我倒是觉得,这应该不是也先的想法。

获得明朝谅解的目的,也先应该是达到了的。后来他与大汗脱脱不花火并的时候,明朝并没有插手,最终他当了大汗。


张生全精彩历史


北宋末年出现了徽钦二帝被俘的靖康之变,而明朝初期出现了明英宗被俘的土木之变,这两起皇帝被俘的事件看起来颇为类似,但是宋徽宗与明英宗二人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宋徽宗被俘金国九年间受尽折磨,至死都没能回到宋朝,而明英宗虽然被俘,但在瓦剌却受到礼遇,后来不仅被瓦剌送还明朝而且还二度临朝再为皇帝,两人结局为何天壤之别,其实仔细分析,不难找出答案:

二者被俘性质不同:宋徽宗因国破家亡而被俘,明英宗因亲征兵败而被俘:

宋徽宗是在女真人大举入侵并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情况下被俘的,与宋徽宗一同被俘的还有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和文武大臣等一干人,可以说几乎是除了当时还是康王的宋高宗赵构以外,北宋皇族大臣等被金人一网打尽,历时一百六十余年的北宋王朝在此刻也宣告灭亡,赵构虽然随后在南方宣布重建了宋朝,但是显然金国人是将徽、钦二帝当做亡国之君对待的,同时,金国也没有把宋徽宗当人质来要挟新成立的南宋政府,而是对宋徽宗极尽侮辱,宋徽宗被封为乐居有侮辱性的“昏德公”,金人还让宋徽宗穿上羊皮、裸露上身,到阿骨打庙行“牵羊礼,这对于一国之君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相比宋徽宗的悲惨遭遇,明英宗似乎幸运的多,虽然被瓦剌抓获,成为俘虏,但是也先等人对英宗皇帝始终充满礼遇,同时土木堡之变中,明朝的几十万精锐大军全军覆没,明朝六部九卿全部战死,但是明朝的统治基础并没有动摇,根基尚且稳固,作为明朝都城的北京虽然一度陷于危机之中,但是很快回过神来的明朝政府就组织了有效的抵抗,成功战胜了一度威胁北京的瓦剌大军,不仅解除了北京的危机,同样也避免了明朝的亡国,明朝内部,以于谦为代表的文武百官拥立了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这招狠棋,不仅把瓦剌的原先计划完全打乱,还使英宗这位原本举足轻重的人质成为了瓦剌手里的累赘,失去了原有的利用价值。

新任君主态度不同:宋高宗赵构不愿二帝还朝,明代宗君臣接受英宗还朝:

宋高宗赵构与大宋王朝的皇位原本挨不着边,但是由于北宋皇族在靖康之变中被一网打尽,所以作为唯一漏网之鱼的康王赵构才有机会成为新皇帝,徽钦二帝的被俘成为了赵构登基的先决条件,所以宋高宗在登基之后对于迎接徽钦二帝还朝的行为是非常抵触的,因为一旦徽钦二帝还朝,宋高宗的地位将变得非常尴尬,即便高宗以徽宗年老为由拒不归还皇位,但是同辈的钦宗尚且年轻,高宗没有理由不将皇位让与钦宗,而这确是宋高宗最不愿意做的,并且因为徽宗钦宗在位时期政治腐败统治腐朽,招致宋朝灭国,新朝被迫南迁,因此宋朝大臣对于徽钦二帝也是很有意见的,他们也不希望这样的暗弱无能之主重新执掌朝政大权。相比宋高宗对待被俘虏的徽钦二帝的消极态度,明代宗君臣对于“北狩”的英宗还朝则显得很积极了。明代宗起初对英宗还朝还心存抵触,担心英宗还朝后自己皇位不保,但是因于谦说出了一句“大位已定”而吃了定心丸,为了不使英宗长期留在滞留瓦剌生变,代宗等人在瓦剌一方明确表示送英宗还朝之后便积极斡旋了迎接太上皇帝英宗还朝了,代宗虽然宠信宦官王振导致明朝兵败,但是明朝的大臣基并不认为此次责任全在英宗,而是先将所有的罪过怪到了王振身上,此时王振及其党羽已死,朝臣心中恶气已除,所以大臣们对待英宗还朝也持积极态度。

宋明两朝实力不同:宋朝国破家亡皇室皆被俘,明朝精锐丧失殆尽国未亡:

宋徽宗被俘时,宋朝的军队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官方军队纷纷溃败,各路藩镇望风而逃,民间团练也持观望态度,金人不仅灭亡了北宋朝廷,同时,女真士兵大举南下,对于初建立足未稳的南宋王朝持续以沉重打击,宋高宗不仅被追着南逃,甚至于从陆地逃到了海上,整个南宋初期,金人都对南宋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而明朝虽然在土木之变中丧失了精锐,但是新成立的代宗朝廷很快便稳固了原本岌岌可危的局势,随着勤王之师的陆续赶到,明朝君臣上下一心,官员百姓团结一致,土木之变后原本沉闷颓废的局面被一扫而光,明朝凭此最终大败瓦剌南下军队,解除了亡国的威胁,也为迎英宗还朝而争取了有利的条件。

宋徽宗与明英宗二人的结局之所以不同,究其根源,实质上是双方实力的不同,腐败的宋朝当时明显弱于新兴的金国,而明朝的实力却强于瓦剌数倍,双方实力的不对等最终决定了两位被俘皇帝不一样的人生。



历史课课代表


这个是可以比较一下下的。常言道,有因才有果,区别在于,有的一果是多因,有的一因多果。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产生不同的后果。

最根本的,就是两个朝代的皇帝被俘掳的方式不同。

“靖康之耻”是:宋徽宗、宋钦帝二人是金兵大军压境攻破京城汴梁后,才被浮俘虏的。大宋国破都毁,基本是一锅端一勺烩,赵姓宗室、皇亲国戚、公主、重臣等全成俘虏,大宋是国灭了,同时被虏北上的大约10多万人。还有搜刮的上亿两银子与珠宝,金国与宋臣共同推举张邦昌为伪王,填补权力暂时的真空,治理原北宋的地区,尤其是淮河以北地区,被金国事实占领。所以,亡国之君宋徽宗与宋钦宗自然成了阶下囚受到非人的待遇。君王死社禝,既然自己没胆量殉节,那敌国当然不会拿你当人看。苟活,是二圣的渴望。

而372年后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与“靖康之耻”有本质上的不同,是明英宗在大太监王振的鼓动下带领20万大军御驾亲征的,本是北伐,收拾瓦刺也先的,但结里是听信王振的瞎指挥,反被也先围困土木堡全军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被浮。虽然皇帝被浮了,20万大军没了,可是大明的根本却丝毫未损,朱皇正朔大有人在,政局基本未受影响,都城北京岿然不动,在孙太后与于谦等人的果断决策下,立朱祁钰皇上,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布告天下。且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朱祁镇已失去了法理上的合法地位,其身价也一落千丈。人质朱祁镇的价码也不值钱了,即使瓦刺杀了朱祁镇,也不会憾动晃摇朱姓王朝。朱祁镇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于是,瓦刺也先谋划的一场阴谋——放归朱祁镇,这是智商很高的一招妙棋,心怀鬼胎,与其杀了这个没用太上皇,还不如放回去让他们弟兄自个儿内斗争权……




书生脚短


首先,我们必须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所了解,宋朝时期,宋、金并无臣属关系,和辽也是平等的兄弟之国,宋、金关系同样如此,金军侮辱宋徽宗是没有心理障碍的,并没有所谓的以下为上,给他一个重昏侯,也算是正常情况。而也先向明朝朝贡,被封为敬顺王,在名义上是明朝皇帝的臣属,情理上自然是不能侮辱。况且宋徽宗当政时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起义不断,而宋徽宗没有什么作为,甚至是置之不理,金军对待昏君自然是不客气。而反观明英宗时期,政治清明,仁爱勤政,对待明英宗必须得谨慎。

其次,在军事方面,宋徽宗是被动防守,而且宋徽宗居然在金军南下入侵时退位,身为一国之君将国家弃之不顾,没有一点担当,宋朝已经完全被金军所瞧不起,南下后的金军攻占汴京轻而易举。反观明英宗,御驾亲征,再加上祖辈明成祖朱棣早已树立了对少数民族的心理优势,虽然败了,但只是战略上的失策,战斗力是可以与之一战的,也先自然不敢造次。

最后,金攻占汴京后,不仅俘虏了皇帝,还把满朝百官王公贵族俘虏杀害,对待北宋已经毫无顾忌,而明英宗对于也先来说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北京都城尚在,可迅速拥立新的皇帝,如果对明英宗不利,势必会激发明朝军民的战斗力,不能因一时痛快而误了大局,到时候倒霉的还是自己。


用户104502318119


主要是根据当时两国国力对比而言不一样,北宋面对金国大军基本上毫无抵抗力,金国的军事实力绝对超过北宋的军事实力,况且金国就是打着灭亡北宋去的,金国是攻击方,北宋是防守者!明朝就不一样了,明英宗是亲率大军征讨也先所部,只不过是因为统帅大军的明英宗和宦官王振把好好的一盘棋给下毁了,因为明军昏招迭出才给了也先可乘之机,一战不仅灭了明朝二十万大军,还俘虏了皇帝,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也先并没有灭掉明朝的军事实力,从后来的北京保卫战就可以看出,兵部尚书于谦只不过是用北京附近的二流部队就把也先打败了,也先只不过是侥幸而已,真打起来,他不行!他没有金国那么强的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