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

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快来看看有你家乡吗?

从2019年起,对尚未实施过美丽城镇建设的镇和部分地处道路沿线、景区周边、承载能力较强的乡,再规划50个乡镇(见附件1),每年筛选10个乡镇,建设期为2—3年。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至2025年,将50个乡镇打造成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环境美丽宜居、管理体制创新、镇容镇貌协调、特色经济繁荣的美丽城镇(乡),达到《青海省美丽城镇建设标准》。

资金来源及安排

美丽城镇(乡)建设资金

主要通过美丽城镇(乡)建设专项资金和

社会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其中,美丽城镇(乡)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服务设施项目及产业项目,采取招商引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和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经营。

专项资金按照乡镇区域位置、建设现状、功能定位和人口规模不同,省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每个镇(乡)按3000—6000万元/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其中,预留3000万元,按照《青海省美丽城镇建设考核办法》(见附件2),对美丽城镇建设工作突出的镇(乡)按优秀等次600—800万元/镇(乡),良好等次200—400万元/镇(乡)的标准给予奖励。专项资金作为引导资金,与既有渠道资金、社会资金统筹使用。充分发挥美丽城镇(乡)建设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引导各类资金共同参与美丽城镇(乡)建设,形成聚集效益。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大通县多林镇

大通县黄家寨镇

大通县景阳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大通县新庄镇

湟中县甘河滩镇

湟中县共和镇

湟中县田家寨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湟中县多巴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湟源县日月乡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乐都区雨润镇

乐都区高店镇

乐都区洪水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民和县巴州镇

民和县李二堡镇

民和县满坪镇

民和县峡门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互助县五峰镇

互助县东沟乡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化隆县昂思多镇

化隆县牙什尕镇

循化县文都乡

循化县道帷乡

门源县泉口镇

祁连县默勒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刚察县泉吉乡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共和县塘格木镇

共和县江西沟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共和县黑马河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共和县石乃亥镇

同德县唐谷镇

贵德县常牧镇

贵德县河西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贵德县拉西瓦镇

贵德县河东乡

兴海县曲什安镇

贵南县森多镇

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茫崖市茫崖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乌兰县铜普镇

都兰县夏日哈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天峻县江河镇

大柴旦行委锡铁山镇

同仁县多哇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泽库县和日镇

泽库县王加乡

河南县宁木特镇

玉树市下拉秀镇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称多县扎朵镇

称多县珍秦镇

称多县拉布乡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重点任务

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完善配套、适度超前”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先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统筹推进市政交通、给排水和垃圾污水处理、公厕、能源供应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对于规模较大的镇和人口相对集中的乡以“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水平;地处重点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的乡镇,以“净化、绿化、美化”为重点,采取填平补齐的方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对乡镇主要道路沿线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改造,引导民居等各类建筑与乡镇整体风貌协调一致。

2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消除乡镇脏乱差现象。推进乡镇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处理工作,提高乡镇污水综合治理能力。提高乡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水平,因地制宜搞好绿化工作,完善乡镇排水防涝防洪设施,加强乡镇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点避让搬迁和地质灾害治理,保护乡镇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宜居宜游的美丽城镇(乡)。

加强乡镇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保护,增强生活服务功能,构建乡镇便捷的生活圈,提高集聚人口能力和人民群众获得感,保留乡镇生活空间,更好地吸纳乡镇周边村民向乡镇集聚。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执行低碳建筑标准,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新能源清洁能源利用率,推进节水节能型乡镇建设。

3

延续传承历史文脉

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历史记忆,延续文明脉络,塑造能够充分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文化特征的特色风貌,丰富和提升城镇文化内涵。做好文物保护和抢救,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老宅、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街区和人文建筑等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充分体现乡镇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记忆。

4

重视发展特色产业

根据城镇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针对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大力培育发展与城镇所在地主体功能和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特色产业体系,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增强城镇经济活力,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建设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培养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

全面落实创业带动就业各项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加大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力度,促进返乡人员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注重区域互联互通,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形成市场与企业、产业与就业、金融与实体的良性循环。

5

提高综合管理能力

完善乡镇管理责任制度,围绕乡镇车辆管理中的“治乱疏堵”难点,推动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综合整治违规违法车辆上路行驶、违章占道等突出问题。强化乡镇结合部地区管理工作,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社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开展便民服务的有效平台。提高信息化在乡镇管理领域的应用水平。建立乡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和社会管理长效机制,使乡镇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

6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制定优惠政策措施,促进医疗、教育等行业优质服务资源向乡镇流动和倾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养老、医疗等基本保险制度和就业援助政策,健全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以物质性救助为基础,服务性救助、发展式救助为补充的现代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完善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设施。推进乡镇公共厕所建设,积极改善人民群众如厕难,形成数量充足、布局合理、便捷舒适的乡镇公共厕所服务体系。

你会喜欢

朱德视察后子河、西宁北京第一次通航…这些青海老照片你见过吗?

定了,养老金上调金额公布!7月15日到手,这5类人却拿不到!

西宁中雨来袭…

来源:晚报新媒体综合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青海这50个地方迎来大喜讯!每年至少补助3000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