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小男孩,一個較早的叛逆期作為家長如何更好的跟他溝通交流,如何更好的引導呢?

石頭兒SQ


我很喜歡一個短片,名字叫《父與女》,他是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2分的10分鐘無聲短片,曾獲得了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片獎。

短片的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溫暖的秋日傍晚,父親帶著女兒一起去騎單車,他們的身影穿過林間小路、草地、高坡,最後來到平靜的湖邊。

父親抱了抱女兒,然後獨自登上了小船,留女兒一個人在湖邊靜靜地等待。

她一個人在那等著,父親卻遲遲沒有回來,她看著小船在視線裡逐漸變得模糊,安靜的等到太陽落山。

可是,父親遲遲不歸,於是女兒便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回去了。

從那以後女兒每天都來湖邊等候,她一個人騎著單車來來返返,風雨無阻。

儘管多年過去,女孩已為人婦,為人母,甚至老去。她依然日日來到湖邊,直到湖水乾涸,化為草原,她看到了沉沒在湖底的小船。

她來到小船邊上,躺在小船裡,那一刻,她臉上的笑容,就像兒時躺在父親暖暖的臂彎。

其實,在心理學上,這種情況屬於遭遇重大分離卻沒有體會到充分的悲傷。

孩子小的時候突然失去了父親,這種被拋棄和突然的感覺,讓她遭遇了糟糕卻沒有釋放出來的體驗,直到老去都沒有得到完成的釋放。所以,她只能日復一日的尋求補償這種缺失的體驗的方法。

這種“未完成事件”對孩子帶來的影響,如果一直無法得到補償,必然會影響一生。

那麼,如何讓孩子在兒時擁有“完成體驗”呢?

有心理諮詢師指出,做到:在場、確認。

比如孩子在學校遭遇了同學之間互相欺負的問題,老師告狀告到了家裡,怎麼辦?

按照想讓孩子擁有完整體驗的方式,你就應該做到,不要用你的個人體驗去幹涉孩子本身的選擇,把屬於孩子的情緒還給他,讓他自己體會對於事情的發展的整體感受。

也就是說,你要想要讓孩子不因為家長的“侵入”、“阻擋”而失去完整體驗,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做到認真傾聽、態度明確、溫和堅持。


心理壹點靈


嚴格來講,二年級的孩子還沒有到青春叛逆期。而這個時候父母認為孩子叛逆,是因為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父母認為這是不聽話,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威脅,就覺得孩子叛逆。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和需求。當父母的要求或是想法,與自己的不相符,他能反駁,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好事。

如果,父母說什麼,給孩子就去做什麼,沒有自己的想法,或是不敢表達。那麼,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會毫無主見,人云亦云,沒有思考能力,唯唯諾諾。難道,這是父母想看到的嗎?在家都這不敢那不敢,還想指望他在外面勇敢嗎?

父母和孩子的意見不一致太正常了,這時候卻是父母瞭解孩子的最佳時機。所以,不要著急,先定下心來,聽聽孩子說的有沒有道理。誰說父母說的就一定對,孩子說的就一定錯?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是很主觀的,並不客觀。因為,父母習慣性的認為,自己社會經驗豐富,懂得比孩子多,總是用自己的經驗來看待一件事情,卻總是忽略事情的真想到底是什麼。所以,結果往往不是自己所期望的那樣。

因些,跟孩子溝通,先通過“多問少說”的方法瞭解孩子的內在真實的想法和需求。然後,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之後,說出你的想法,再進行討論和探討。最後,得出雙方都比較認可的結論,達到“雙贏”。

溝通有效,尊重是基礎。沒有對錯,只有站的角度不同。


樺姐談養育


“套路”用“套路”去對付他。

,作者能提出: 溝通 交流 引導,說明在對待孩子問題上,已經有很深的造詣了。

在這裡,我們且先不談論孩子到底幾年級?多大?是否正處在判逆期?問題是:如何?,更好,的解決問題。

溝通,交流,引導。的確是解決許許多多孩子判逆的關健。但我想在這裡給你加一個詞語“瞭解”。所謂“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只有瞭解孩子,方能找出其“判逆”的原因所在。方能找出有效的方法去解決,方能【更好】的去引導。

我就曾經“套路”過我的孩子幾回。 上幼兒園時,孩子總是纏著我買 棒棒糖 ,起初他媽媽為了不讓他哭總是時不時的滿足他的要求。久而久之競發展到不買不準走的地步。有一次我去接他,他也是同樣的狀況。【瞭解】情況過後,我就想:到底該怎樣對付這“熊孩子”呢?當晚就給他說了蟲子是怎麼怎麼吃牙齒,然後怎麼怎麼進λ肚子,吃掉腸子,心,肝等(當然這是嚇他的😄)。然後,有意無意的引導他“吃了糖會長蟲子, 孩子可能是真的害怕了。竟呆呆的望著我說:那咋個辦呢? 我暗自竊喜😉,知道機會來了,就一本正經的對他說:咱們就給他來個“飢餓”療法,你覺得怎麼樣呢?不吃糖,餓死它!孩子總算是放下心來,說道“餓死它”。 後面結果是不言而喻的了。 直至今天每當路過小賣部他仍在說:又是“飢餓療法”對不對?

當然,這方法不一定可取,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有時候對待事情,並不一定有特定的方式。只要你用心,總會找到適合自已的方法的。堂堂一個大人,還對付不了個“熊孩子”嗎?

孩子,看我不“套路”你!



第219個傻哥


二年級的孩子還太小,叛逆期這個詞對於孩子來說不合適,家長首先應該端正態度,不應該給孩子過早的貼上不聽話、叛逆的標籤,孩子慢慢在長大,家長應該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對世界的感知肯定不完善,部分家長會覺得孩子應該聽家長的,不該這樣,不該那樣,總是一味地命令孩子,有的孩子表現得乖巧,有的孩子可能仍然會去嘗試,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應該多看多聽,多聽取孩子的想法,只要不傷害孩子,又沒有違背社會公德,讓孩子大膽去嘗試未嘗不可,慢慢你就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聰明,並且獨立性很強。不要把孩子管成你眼中的乖寶寶,那樣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失去思考的能力。


溫州閒事伯


二年級,是孩子進入學習,剛剛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對很多事物開始有了自己認知的階段。題中提到的叛逆,大概是指孩子很多行為有了自己的思想意識,並且在夥伴們和課本的影響下,對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

這時期家長需要多注意,一是以前叫孩子幫忙做事情很聽話,現在各種理由推搪不做。這種情況需要與其多交流,降低姿態,從他的角度,讓他明白做這件事情的好處,比如家庭就要互幫互助啊,要尊重長輩啊,從小做個樂於助人的小幫手。二是孩子可能沒有以前那麼喜歡在家裡待了,更加憧憬和夥伴兒們玩,在學校課堂的時間。其實這樣大部分是好的,需要家長充當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可以隨時求助的導師,和學校老師一起探討。


艾瑞說英語


判逆的孩子,問題不在孩子身上,其實原因是我們家長自身問題,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脾氣很好有耐心並且與孩子溝通很好的家庭裡孩子很少判逆,判逆是不分年齡段的,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沒有真正的走到他的內心世界裡,你總希望孩子按你的方式方法來,他不聽,你生氣,你越生氣,他越不聽,長期以來,孩子心裡就會產生逆反,有時候還故意跟家長對著幹。做為父母教育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好反思自己,遇到事情平心靜氣的去跟孩子像好朋友一樣商量交流,慢慢地改變孩子這種逆反情緒。


1506688


現在的小孩子那麼早叛逆,做父母的要先搞清楚小孩想要的是什麼,看看小孩想法是什麼,為什麼叛逆,有些小孩是看到父母沒有給自己想要的東西有些可能是想父母更關心自己,有些小孩是一直和老人一起父母不在身邊,想讓父母陪伴著而叛逆,不會有小孩會無緣無故的不聽話的,當父母知道小孩的想法不管是小事大事都要冷靜下來,和小孩好好說,要把小孩開導出來,要有點穩重又帶著疼小孩的方式去試試,那麼大的小孩也聽的懂意思和道理


開心生活287148444


孩子的早期叛逆,首先家長也要自我檢討一下,可能平時和孩子的溝通上出現了問題,不要一腦門的在孩子身上找問題,父母要學會聆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親子之間的溝通很重要


調皮的Janette


試著蹲下來,平視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出現衝突先回避。等冷靜下來。再分析對錯。共勉!


貝殼寶貝BABYCOWRY


我覺得孩子叛逆主要是因為,他覺得家長對自己不重視或者是不關心,所以想採取自己的辦法引起家長的關注。所以孩子叛逆,家長的對策應該是多關心多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